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電影 > 2016年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2016年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3W 次

CCTV-1播出的2016開學第一課同學們都看了嗎?老師是否安排大家去寫2016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呢,今天,本站小編特意爲大家蒐集整理了4篇2016年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2016年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2016年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篇一:

漫漫征程,紅軍跨越11個省,所到之處,哪裏沒有浸透紅軍的熱血?長征路上的第一戰——血戰湘江。紅軍戰士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拼死渡江,牢牢鎖住渡口,誓死保衛中央,紅軍戰士死傷過半,8.6萬人僅存3萬人。生死攸關,痛定思痛,關鍵時刻,遵義會議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從此,紅軍心存信念,充滿了希望,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成了紅軍從一個勝利邁向另一個勝利的制勝法寶。四渡赤水演繹了戰爭史上的千古絕唱,紅軍跳出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包圍圈,從此長征路上捷報頻頻: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大雪山,攻佔臘子口,紅軍出奇制勝,衝破了蔣介石百萬大軍的圍追堵截,終於迎來了“三軍過後盡開顏”的歡騰。

每當五星紅旗隨太陽一同升起,耳邊又響起雄壯昂揚的《義勇軍進行曲》,總會令我激動不已,每當這時候,我就會想起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

小時候,看長征的連環畫,看後我曾天真地問爸爸:“紅軍爺爺長征時爲什麼不喝健力寶,爲什麼不吃巧克力呢?”爸爸摸摸我的頭,只是嘆了一口氣,說聲: “傻孩子!”對於幼小的我來說,長征是一個老外婆的傳奇故事。然而隨着歲月的流逝,我上了小學。一次小夥伴們在一起又爭論起這個話題,一位同學說:“如果我生在那時候,我一定在雪山和草地開許多許多的商店,專門賣健力寶和巧克力給紅軍爺爺。”當時連老師都忍不住笑了。於是老師給我們講了許多長征路上發生的感人故事。就在那段風雨如晦的歲月,30萬紅軍經過長征,只剩下了3萬,而他們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這用無數生命寫下的英雄史詩,已成爲中國革命和人類歷史上一座高聳入雲的豐碑,一段永不磨滅的鐵骨精魂的回憶。

老師講過在長征中發生的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紅軍將領的母親,在當地要飯,聽說兒子在部隊當官享福,便氣沖沖找上山去。隊伍正好開飯,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樹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帶。她流淚了,提起籃子將自己要來的生芋頭全部倒進了鍋裏。就這樣,竟成爲將士們難得的一頓美餐。爲了歡迎這位母親的到來,戰士們演唱了自編的《牛皮腰帶歌》:“牛皮腰帶三尺長,草原荒地好乾糧,熬湯煮菜別有味,端給媽媽來品嚐。”老媽媽掛滿淚花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這些可親可敬的戰士面前,她怎能不爲之動情,爲之自豪?還有一次過草地,一位在戰鬥中剛剛入黨的警衛員,爲了搶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獻出了年僅18歲的生命。當他漸漸沉下去的時候,手裏緊緊攥着一塊白洋,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黨費。

長征中,這樣的事情幾乎天天都有,然而隊伍每天都在頑強地向前,向前……美國著名作家索爾茲伯裏驚呼這是前所未聞的神話。而遠涉中國的西方記者斯諾,則把這稱之爲“東方魔力”。令他們不解的是,到底是什麼力量支撐着紅軍創造了這一驚心動魄的奇蹟?其它很簡單,就是頭頂上那顆鮮紅鮮紅的紅五星以及它射出的那熠熠生輝的希望之光。這正是千百年來我們所固有的,具有強大凝聚力、鼓舞力、戰鬥力和創造力的民族精魂。從孟子的 “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倉”;從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吉鴻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歷史雄辯地證明:“民族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同學們,當你沉溺於玩樂,失去自我的時候;當你留連於動畫片,不思進取的時候;當你吃着零食,喝着飲料的時候……想一想長征吧,想一想7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說當年所面臨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權的話,而我們今天所面臨的,則是用我們的勤勞和智慧使我們的祖國闊步邁入世界經濟強國的行列。這關係到當代中國的國際地位,關係到每一位華夏子孫的命運!作爲二十一世紀的小主人工流產,我們應該有自己的遠大理想,那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也是一次充滿艱辛的長征,這是時代賦予我們青少年的新的長征!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接過長征精神的光輝旗幟,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爲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爲創造祖國輝煌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學們,讓我們重踏長征路,弘揚長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尋金色的理想,追尋明媚的春光,追尋火紅的太陽!

2016年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篇二:

爸爸媽媽說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正趕上抗戰70週年紀念日,我和爸爸媽媽和弟弟老早就在電視機前等候特別節目《開學第一課》。

爸爸說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和往年不同,今年的節目以“英雄不朽”爲主題,圍繞“愛國”“勇敢”“團結”“自強”四節課,通過講述英雄故事讓我們共同“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通過觀看這期節目讓我明白了,我要把祖國當做自己的家一樣去愛護它,建設它,作爲祖國的未來要努力學習;當遇到困難時不要畏懼,要勇於擔當,要做一個勇敢的人;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團結同學,有團隊精神,爲了共同的目標,要彼此信任、互相幫助;自己要努力圖強,自強者人畏我,我不畏人。

觀看完《開學第一課之英雄不朽》,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民流血流汗,克服各種困難險阻換來的,作爲華夏兒女,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感到由衷的光榮和自豪,作爲一名學生,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將來成爲國家的建設者,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

唱響國歌,在激昂的歌聲中,我們奮勇前芒。在93歲的老藝術家秦怡老師登臺講述,秦怡老師不僅會用語言重現國歌中描寫的真實戰鬥,還透露自己與國歌之間的“特殊緣分”想想沒有老一輩的革命先驅,那有時至分日的樂享和平,儘自己最大的可能向這些老英雄致敬。在第一篇章中讓我們明白一定要愛國。 通過“王二小”的少年英雄形象,人們在歌曲和故事事傳頌着他的英雄事蹟。當我從電視裏看到了“王二小”的小夥伴史林山老人時,我的眼洭溼潤了,溢出暖暖的淚水,史林山老人在電視裏還原這個英雄少年的真實面貌,更細緻入微地重現“王二小”選擇英勇犧牲背後的情感脈絡,史林山老人聲情並茂,幾度落淚。看到這我也是感慨不已,第二個篇章的“勇敢”,真的學到了,必須做一個勇敢的中國人。

《開學第一課》讓我學習了平時不知道的歷史,更重要的是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的日子裏收看,頗爲有意義,作爲一箇中國人必須“愛國”“勇敢”“團結”“自強”。

2016年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篇三: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與往年大不同,以《英雄不朽》爲主題,緊緊圍繞“愛國”、“勇敢”、“團結”、“自強”四個篇章,用一個個真實的英雄故事,共同緬懷這段歷史。

第一節課 愛國

93歲的老藝術家秦怡奶奶,帶我們重溫國歌后的故事。1931年3月11日,我們的英雄血肉之軀堵住倍小鬼子用炮轟炸的長城缺口!秦怡奶奶反覆告訴我們“國歌不是編出來的,而是在戰鬥中創造出來的。這節課讓我明白了,戰爭年代裏,愛國就是爲祖國和同胞奉獻自己的一切,今天要像愛自己的家一樣,愛護它、建設它。

第二節課 勇敢

這節課中描述了很多抗戰英雄任務,給我記憶最深的是王二小。王二小是很多少年英雄的化身,史林山爺爺講述了“王二小“原型的故事。《歌唱二小放牛郎》就是當時王二小故事的真實寫照,至今感染着無數青少年。讓我深知,今天的我們要不怕困難,勇於擔當,做一個勇敢的人!

第三節課 團結

班主任撒貝寧老師給大家講了曾經援助國我國的美國“飛虎隊“。孫九宏爺爺也給大家講述了自己和戰友們解救飛虎隊的故事。這個故事讓我深深的懂得了,戰場面對敵人的時候,只有同心協力,並肩作戰的團隊,才能克敵制勝。今天的團結表現在大家爲了共同的'目標,彼此信任,互相幫助,合作共贏。

第四節課 自強

在昔日少年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和平時代,今日少年正茁壯成長,兩代人相隔70年,愛國、勇敢的精神一脈相承。

我們的小八路們跟着肖爺爺參加了實踐體驗,小小年紀,棒棒的,在這些孩子中有的是真正八路軍的後代。

撒貝寧老師講的好:“我們小夥伴,心裏有着夢想,自強的夢想,一個奮發圖強的夢想,一個讓未來沒有再敢來欺負我們的夢想。精彩的航模表演,足以證明。

最後《歌唱祖國》爲今晚的形成畫上圓滿的句號。

2016年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篇四:

在悲壯的二萬五千里長徵中,活躍着一羣特殊身影,她們中有中央領導同志的夫人、有女幹部,也有普通女兵。飢餓、疾病、血戰、死亡,沒有什麼能阻擋住她們前進的腳步,這一羣可親可敬的巾幗英雄在瀰漫的硝煙中一路穿行。作者常敬竹說,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區的大街小巷,苦苦尋找當年參加過長征的女紅軍。那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耗費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他們依舊樂此不疲,因爲每一個採訪對象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驚喜,一種久違的精神在召喚着他們、激勵着他們、感動着他們。

儘管,當年風華正茂、叱吒風雲的紅軍女戰士大多已經告別人世,而女紅軍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麗故事依然那樣蕩氣迴腸、動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個晚上,女紅軍們剛拖着疲倦的身體趕到貴州盤縣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一羣敵機嗡嗡地叫着突然從山後飛過來,其中一架快速俯衝下來,一陣激烈的機槍子彈迎頭掃射,三枚炸彈投向休息營地。戰士們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溝裏、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勢把一些人遮蔽起來,但要命的是一些紅軍傷員躺在擔架上根本動不了。

賀子珍本來是隱蔽在路邊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顧個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擔架,這時,一枚炸彈投了下來,在她身邊頓時騰起一股煙塵……敵機飛走了,槍聲、爆炸聲停止了,硝煙和塵土漸漸消散開去。賀子珍的身體裏嵌滿了彈片,鮮血把軍衣浸染得殷紅。

一場緊張的搶救開始了。警衛員騎馬去總衛生部請來李芝醫生,爲賀子珍救治。李芝先爲賀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針,然後做了全身檢查,發現在她的頭部、上身、四肢共有17塊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彈片,在沒有實施任何麻醉的情況下,手術開始了。賀子珍疼得渾身大汗淋漓,眼裏噙滿淚花,卻堅持一聲不吭。身體淺層的彈片終於被一塊塊取出,而深入體內的彈片卻難以取出,成爲戰爭留給她的一份永久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