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文章 > 關於描寫元宵節的文章

關於描寫元宵節的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62K 次

每年正月十五,故鄉農村的元宵節是最熱鬧的,是值得回憶和難忘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精心整理了關於描寫元宵節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描寫元宵節的文章

  篇一:關於描寫元宵節的文章

當年味漸漸地淡去,熱鬧的元宵節又把大家的心聚攏起來。在中國人的情愫中,過完元宵節才真正意味着春節的結束,新的一年隨之拉開戰幕,暫時告別喜慶歡鬧的節日,人們又要開始爲新一年的生活忙碌、奔波。

隨着我國對傳統節日的不斷重視,原來按步就班的中國傳統節日,不知不覺也發生着不一樣的變化,每當具有中國濃郁傳統文化節日到來之際,全世界的華夏兒女都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去迎接和歡度,讓中國的傳統節日煥發出了亮麗的光彩。而節日本身不僅愉悅着現代人的內心,同時也讓中國文化的血脈和根基不斷的鮮活和壯大。

看花燈、放煙花,猜燈謎,吃湯圓、點放孔明燈,這些中國元宵節裏的傳統文化元素,傳承和渲染着中國文化的情愫和意蘊,在世界的環境裏獨具魅力,格外璀璨。

吃過晚飯,天色已黑,女兒迫不及待的拉着我向展示花燈的大街急行。來到中央大道路口,平日裏車來車往的街道早已被川流不息的遊人圍的水泄不通,街道兩旁的花燈綻放着形態迥異的光芒。這些花燈都是本地各行各業的部門爲了參加燈展,宣傳本部門的外在形象精心製作的。“四蛇護地球、鼓樂喧天、白鶴送福、新月與黃鶴樓同輝、蓮花水色、蝴蝶戲舞、幸福門......”這些幸福吉祥的元素被獨具匠心的師傅們設計、製作成了千姿百態的花燈,供遊人們欣賞評閱。穿流在燈火的海洋,好不熱鬧。人流緩慢的向前挪動着,你來我往很自然的形成了兩股觀燈的人流,熙熙攘攘,蔚爲壯觀。我和女兒也沒入其中,跟隨着同行的隊伍緩慢地觀賞。花燈與花燈中間的小夾縫裏擠滿了叫賣的小販,大多售賣着一些和元宵節有關聯的小商品,有孩童玩耍的手提式小花燈,能夠發光的塑料刀、劍、錐,各式各樣的面具也很受遊客的青睞,正是小販掙錢的好時機,原本安靜的街道也因爲節日的氣氛喧囂了起來。

曾幾何時,點放孔明燈成爲了元宵節上的一道靚麗風景。此時擡頭望天,一個個輕盈的孔明燈在空中曼舞,似一顆顆明亮的小星星,眺望着圓月,點綴着夜空,又像極了一個個螢火蟲,不辭辛勞,照亮行路的遊人,隨着氣流的方向自然的形成了一條長龍,在空中嬉鬧,漸漸地消失在遠方,彷彿要把新春的思念寄託到遙遠的地方,一輪圓月格外的明亮,在星星點點的孔明燈的縈繞下訴說着兒女情誼。“誰持彩練當空舞,銀蛇盤踞舞翩躚。古往今來皆有情,天上人間共歡宵。”此時盡然真切的體會到了唐詩營造的意境,穿越時空來到了唐王李杜的年代,那一番自滿、幸福愉悅的感受便也因爲融入了古詩渲染的畫面,際遇了今生前所未有的古典情懷。好不激動,好不熱烈。

“ 哇哇 …….” 伴隨着女兒一聲聲興奮地歡呼聲,我的思緒又被拉回到了燈火人海的現實中,情不自禁的停下腳步,回頭仰望夜空,此時的盛元廣場上已經開始燃放煙花爆竹,一束束五彩斑斕的煙花騰空而起,火焰在夜色裏燦爛開放,鮮豔奪目,引得路人駐足觀望,流連忘返。“一束銀花不夜天,兩行燈火照通明,遙望蒼穹觀天月,心似孔明寄相思”徜徉在燈火闌珊的夜色裏,心情竟也被這紅熱的景象所映照,通透陽光了起來,久違了的青春氣息又開始在心底盪漾、涌動、澎湃......

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羣裏,不知道觀燈的遊人是否也會和我一般感慨,一公里的長街人流涌動,一公里的人山人海思緒萬千,他們的相思又會寄向何方?又會有怎樣的情真意切懸浮在孔明燈之下,向着心中的一輪明月虔誠地祭拜?

  篇二:關於描寫元宵節的文章

每當元宵節來到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熱鬧一陣子,男女老少土法上馬紮彩燈,是夜吃圓子、年糕。除了這些吃的活動外,還有婦女“走三橋”和“扛中柱姑娘”、“門臼姑娘”的民俗傳統活動,充滿着濃濃的民間民俗鄉情和民俗文化風情,成爲元宵節的一道長久不衰的閃亮風景。

【一】

扎燈。扎彩燈是鬧元宵的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節目。這個時候,只要走進每家的堂屋裏面,就會看到每家準備製作燈的竹子、篾片、採紙、砂皮、鐵線、桐油等堆放在一起。有些人家還從其他地方借來喜歡的樣品,然後模仿着用蘆葦杆扎出燈的樣品,在此基礎上再反覆修飾,直到滿意爲止。扎燈時先扎框架,然後確定點燈位置,再糊白色紙、黃色紙、紅色紙,五彩繽紛。有的人家還創造性地用巧手剪出圖案,粘貼到燈的四周圍,裏面立一橫竹片,可以插上蠟燭,一矣裏面點亮蠟燭,四周的圖案就會在燈光映照下變得十分美麗,栩栩如生。爲了避免淋雨,有的人家還會在燈紙四周刷上一種嫩黃色的桐油,刷了這種油的燈就不怕被雨淋壞了。

每家做成的燈不相同。有的.像虎頭,有的像龍頭,有的像鶴頭,有的像鷹頭,有的像鴛鴦,有的像蝴蝶,有的像公雞,有的像兎子,還有的像魚頭等。稍高級的還會在風的吹動下旋轉。每一種燈都會表達一種特殊的含義。如:年年有魚、百年好合、花好月圓、虎虎有生機等。一盞盞燈充滿着想象的活力,不僅展示了鄉村農民具有良好的藝術功底,而且還體現了繼承和發展的傳統藝術風格。

【二】

到了元宵節前一天,家家都要把用水浸透的糯米拿到粉廠去加工,經石磨或粉機的碾磨,糯米很快成粉,白色的,濃濃的。到了元宵節的晚上,村裏家家做圓子。這圓子有肉餡料的、赤豆沙的、籽麻的、薺菜的、花生的,品種很多。除了圓子還有餛飩、年糕、香糕。

土竈上,家家都是大鐵鍋子,根據人員多少,燒煮了就吃。吃圓子時,一家人說說笑笑,共祝來年有個好收成。吃圓子是意味着全家人要團團圓圓,和和睦睦;吃年糕表示年年攀高和高升的意思,都是寄託和一種對生活富足的渴望。吃圓子時,還會開展有趣的猜迷語活動,根據自己吃到的餡講一句最美的話。比如吃到了芝麻餡的圓子,就會說:芝麻開花節節高;吃到了赤豆沙餡的,就要說:少時不肯苦,大時不會紅;吃到薺菜餡的,就要說:薺菜開花落地香……總之,沒有統一答題,只要意思對就算通過。所以,這一餐晚飯特別有意思……

吃好圓子,每家每戶的大人小孩都會很自然地走出家門,點爆竹,插點了火的棒香。這時,村裏家家場園裏便熱鬧非凡。沒一會兒,就有人拎着燈籠走到村口的大路上展示,這些活動都是自動的,自發的。不一會兒,就匯成了燈的長河,大家你來我往的觀看,互相比較,看誰家扎的燈最美、最好,像是在比賽一樣。

【三】

月上樹梢,大路上,各色名樣的燈一字兒排開,每當這時,一路上總會揚起一陣笑聲。拎到大路上的燈都是各家的精品,是展示,更是一種比賽。有的燈不僅會轉,而且四周圍還貼滿了神奇的畫,這些畫有三國演義、楊門女將、紅樓夢……反正,燈上的圖案都反映了一種喜好,把大人和小孩子們喜歡的經典人物和故事展示在大家的眼前,看了會引起無窮的聯想。一盞燈上一個故事,有的拎着燈還講起了文學名著中的動人故事。成爲鄉村大路上一道豔麗和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每到這時,大家還會提着燈籠互相比較,使欣賞的過程成爲藝術交流的過程。當月亮升上樹頂的時候,隊伍越來越壯大,在龍燈、虎燈、魚燈的帶領下,隊伍沿鄉間的大路浩浩湯湯行走開來,像一條游龍,閃閃發亮地在鄉間的大路上晃悠開來。

【四】

除了觀燈、遊燈外,元宵夜的其他節目該是屬於女人們的專利了。按習俗,女人們會結伴提着燈去走村外河道上的三座橋,據說每年走“三座橋”,就好比上天堂,會迎來福氣,趕走邪氣。

那時,河面上橋少,除石橋外大多是木橋,走“三橋”一般要化一個多小時。走“三橋”開始,女人們都自發集中在村口大路上,大家提着燈籠,手拿點燃了的棒香,一邊走一邊黙黙地自我祝福。每走到一座橋頭,會在橋邊上的土中插一枝香,然後許個願。據說這樣的走“三橋”有幾大好運:一是敬了橋神、路神,以求得來年財運廣聚,路路通順;二是求來好風水,橋頭有風,橋下有水,有了好風好水,來年纔會風調雨順,豐收連連;三是敬“猛神”,盼望來年能驅逐農田裏的蟲害,保佑莊稼豐收;四是走路能健步如飛,能驅逐病魔;五是求得生孕,特別是一些還沒生育的女子會爭着積極參與,看到木橋上露出的釘子,會自動地去摸摸,祈禱來年生個大胖子,長大了好遠走高飛不知累。走“三橋”是鄉村元宵夜的一道別樣風景。有時,一些小男孩也要吵着跟在隊伍裏,但他們必須安習俗妝扮一會女孩,頭上要扎條花頭巾,身上要穿件花衣服才行。走“三橋”行燈是一這種民俗文化,久傳而不衰。在走過最後一座橋時,大家還要在橋上唱歌、歡呼跳躍,表示歡樂、成功,吉祥。這時,碧綠色的河水中會倒映着人羣和各種各樣的燈,美麗的月亮也會伴着燈一起在水中游動着,是元宵夜的又一道閃亮風景。

【五】

走過了“三橋”,還要順便看看風箏燈,那是村裏的男人們精心特製的,是縛在風箏線上放飛的燈。風箏特別大,有鷹燈、鴿燈、雁燈……男人們力氣大,用麻繩作放線,線上栓着的燈都用乾電池點亮,由村裏的二至三個壯小夥子拉着,他們都號稱爲大力士。隨着一陣陣歡呼聲響起,大風箏迎風總風,從夜空中徐徐飛昇起來,隨之,繩上各種燈也騰空而起,像一條夜龍燃亮了半個天空。小孩子們走進麥田,歡呼雀躍,歡聲雷動,又歌又橆,那真是空前未有的狂歡。看過尨燈,大家才提着自己的燈回家,小心地把燈吊掛在屋檐下。於是,村子裏的家家屋檐下又有了漂亮的的燈掛着,成爲世道火紅色的風景。

  篇三:關於描寫元宵節的文章

宵節吃元宵這是傳統習慣,一鍋煮熟了元宵,吃的有些感嘆!,讓人浮想聯翩:

第一個元宵,有點熱,還沒等感覺到它的味道就進肚了,我想到了最小的孩童時代,那時候北方還沒有吃元宵的,主要是地域差異和條件限制,也沒元宵節這個稱謂,這一天叫燈節,那時候大街也沒路燈,我們把很小的蠟,放到空罐頭瓶裏,挑上輥,手裏就挑這個燈,只要有小孩的家就敢亂竄門。大街也漆黑沒路燈但是人都出來據說大街有秧歌,但是孩子不愛看去就知道找小孩比誰的燈做的好。

第二個元宵,我放到嘴裏慢慢的品味,絲絲甜味讓我想到了美好的少年,那時候的元宵節和童年時候沒啥變化,好像主要大街有路燈了,.這個時代給我留下很深的記憶,這個時候最值得回味的就是同學了我們天天黏在一起放學了也去一個家玩,這些小時候的同學伴隨到現在我們依然經常聯繫,雖然各地都有,也有省委和縣委領導,今年初一哪天我們幾個同學和外地趕回來過年的,放棄家團聚,我們坐一起我喝的都蒙了。這已經超越了玩伴和友誼,是人生值得回憶的財富。

第三個元宵,我夾在筷子上,我思緒回到了那青年時代,那是壯志滿懷的時期也是社會和我變化最大的時代,我記得這時候社會變化最大了路燈明亮了大街寬敞平坦了,這一天秧歌不知不覺的沒了元宵也進入了百姓的嘴,也知道燈節叫元宵節了以前多叫"十五".。正趕上改革開放的時代。.我變化也很大:從學生時代到有工作的人也有愛的甜蜜成家的溫馨孩子的誕生及學習,和家的瑣事,也有老人的離去也有下崗迷茫獨立創業前的難眠,自己事業的穩定的快樂和最終沒能輝煌的苦悶。

第四個元宵,依然在碗裏冒着熱氣我凝望着,這是迷茫的時代自己難尋覓出路傳統的經營模式難以爲繼,轉眼還有孩子也該畢業了,也迷茫前途,她還有成家等一系列事情需要由我來完善。

第五個元宵還在鍋裏,我瞧瞧鍋裏,讓我浮想未來,也許未來的元宵節和今朝變化很大也許依舊如此,但是我知道那時候我也許老了,孤獨在養老院裏,和我作伴的是陌生的的幾個老頭和我一個屋,我不愛搭理他們,他們也不和我說話,天天一樣的伙食不香不臭的也不知道那天是元宵節了,淡忘了日月的輪換,後來我因爲拖欠伙食費讓人家驅趕出來。那夜特別寒冷。煙花到處四射,流光溢彩,似乎還是元宵節,我蜷縮在民政局門前。但我記得在我的日記裏還有一鍋元宵沒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