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文章 > 關於高考的勵志文章3篇

關於高考的勵志文章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9K 次

高考是智慧人生的“起跑線”,高考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以下是勵志網分享的關於高考的勵志文章3篇,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高考的勵志文章3篇

篇一:關於高考的勵志文章

高考是人生經歷的一個驛站,是鑑別自己“含金”分量的“試金石”,是人生走向的“里程碑”,是智慧人生的“起跑線”,高考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它讓無數學子千頭萬緒難以理順,殫精竭慮焦慮緊張。

相信我們大家都觀看過體育大賽的直播或轉播,折桂者總是那些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的人,而那些過分關注、高度緊張者卻往往名落孫山。這就是說,那些把“平時當作戰時看,戰時當作平時看”的人,更容易取得最後的勝利。

對於每一位考生來說,高考不僅是學習實力的全檢閱,學習成績的總展示,也是人生心態的大考驗,而最後的贏家,也往往是那些擁有平常心態的同學。他們在考前複習時,節奏緊湊,周密計劃,行動快速,分秒必爭,嚴謹勤奮,就像在高考考場正式考試那樣。尤其是模擬考試之前、之中、之後的每個階段,更是抓緊時間努力學習和積澱知識,如同今天就要高考一樣;而當高考到來的時候,他們反而能夠不急不躁,鎮定從容,就像平時複習那樣不慌不忙。這是面對挑戰所應該具備的高境界。

那麼,怎樣在高三複習的各階段,調整好心態,從容不迫地迎戰高考呢?

一、分解目標收穫自信。

我們知道,遠大的目標是由無數個小目標的不斷實現而達成的。比如我們的目標是考上某個名牌大學(600分),我們所追求目標是比較大比較遠的,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以現有成績爲起點,把它分解爲一個個“跳一跳就能夠得着的”的小目標。比如,上次考試的總成績是400分,那麼我們就設定下次考試增加50分,然後根據具體學科的學習情況,把這個增長的分數分配到各學科,這樣各學科就有了一個具體而切實可行的小目標,當我們完成了這個具體的小目標之後,自然就會收穫自信心,然後再繼續制定小目標,通過每個小目標的成功實現來不斷激勵自己,這樣就可以不斷獲得正面而積極的信息;而不斷獲得的正面而積極的信息又會給我們強大的信心,我們的行動也會在這樣的信心支撐之下變得更加積極起來,那麼我們所想要的一切,也就會在我們堅實的行動之中如期到來。

二、實現計劃輸送快樂。

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一個迴歸教材、迴歸課本的學習計劃,這個計劃要有六七個月的長期計劃以及每個月的短期計劃,還要具體到每天每一科的學習內容。當完成了當天的學習計劃之後,一定要給自己肯定和褒揚。比如:今天我做的作業這麼多!想不到我的效率如此高!今天完成了這麼多作業,我又學到了很多知識,甚至比別人又多學了一些知識!這樣就等於增加了自己的愉悅和快樂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提高了自信心。如此每天反覆,用不了多少天,你就會把學習真正接納爲一件快樂的事情,學習熱情當然也就會高漲起來。

三、切實行動創造愉悅。

話說一羣年輕人到處尋找快樂,卻遇到了許多煩惱、憂愁和痛苦。他們向蘇格拉底請教:快樂到底在哪裏?蘇格拉底說:“你們還是先幫我造一條船吧!”這幫年輕人暫時把尋找快樂的事兒放在一邊,找來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鋸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樹,挖空樹心,造出了一條獨木船。獨木船下水了,他們把蘇格拉底請上船,一邊合力蕩槳,一邊齊聲唱起歌來。蘇格拉底問:“孩子們,你們快樂嗎?”他們齊聲回答:“快樂極了!”蘇格拉底道:“快樂就是這樣,它往往在你爲着一個明確的目的忙得無暇顧及其他的時候突然來訪。”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快樂來自於對明確目標的不懈追求和努力中。當我們爲自己確立了一個明確目標,併爲之忙得無暇顧及其他的時候,幸福、愉悅、快樂就會不請自來。

學習也是這樣,爲自己制定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讓自己在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指引下,勤勉地學習,充實地度過生命中的每一天,這樣,我們就會感受到每一天生活的幸福、愉悅和快樂。所以,在確立了目標之後,我們只管“時時堅定嚴格地按自己的意志和計劃生活,隨時隨地抓緊時間,全神貫注地、高效率地幹自己該乾的事情”——只管耕耘,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有效地去學習,注重過程而不過分地計較結果,平靜從容,不偏不執,苦中作樂,那麼,我們就會在高效率的學習生活中收穫幸福、愉悅和快樂。

四、立足長遠科學用腦。

實現高考目標,最重要的是合理安排複習時間。我們知道,高三的每個同學都知道珍惜時間,常常加班加點、開夜車甚至取消體育鍛煉。其實這樣做,在短時間內的確可以把學習成績搞上去,但是長此以往,大腦和身體就會起來反抗——無精打采,頭昏腦脹,思緒紛亂,注意力力無法集中等,學習效率反而會嚴重下降。所以,高考複習時間安排要立足長遠,保證大腦機能和身體活動能力處於良好水平之上,真正做到高效率地學習和生活。複習過程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合理地安排用腦時間。學習是生活的一部分,勞逸結合是十分必要的,必須形成合理的學習和生活規律。“一張一弛”是古人總結的經驗,必要的休息和娛樂是需要的。如果每天只有學習一項內容,生活的其他內容全部都沒有,恐怕大腦就會罷工了。①每天要保證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②每天要保證七個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③連續學習40分鐘應進行15分鐘左右的休息,見縫插針去戶外做一些運動。比如慢跑、踢毽子、跳繩、打羽毛球等;④學習時間比較長(90分鐘以上)時應該安排兩門課程(最好是文理科)間插複習或者兩種方式(閱讀和解題)間插學習。

其次,要保持強健的體魄和充沛的精力。身體的疲勞會導致記憶力的`遲鈍,充沛的精力纔能有效地吸收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因此,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不要把學習和鍛鍊對立起來。參加鍛鍊特別是集體活動,對於疏散緊張的精神,緩解疲勞都有幫助。30年前就有人提出“8-1>8”的哲理公式,就是說,每天花一小時(分散鍛鍊時間的總和)進行體育鍛煉和娛樂活動,要比整天埋頭唸書學習效率高。現代科學證明,這個公式確有其道理。因爲進行適當的活動,可以使神經中樞興奮起來,更有利於記憶和學習。但是,在肌體生病,疲勞的時候,不要堅持完成平時的任務,要知道人並不是機器。學習本身也是一門學問,有科學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規律。按照正確的方法學習,學習效率就高,學的輕鬆,思維也變的靈活流暢,能夠很好地駕馭知識。

五、平常之心能創佳績。

我們知道,高考猶如調試琴絃,弦太緊會斷,太鬆則難成曲調。要想獲得成功,努力學習固然是不可少的,但過分地要求自己,成功之心過於急切,到頭來將會因緊張過度而導致失敗。正確的做法是,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高考,善於在緊張的環境中放鬆自己的情緒,使交感神經從過度興奮狀態,迅速恢復到興奮與抑制的平衡狀態,就能夠創造出最佳的應試心態。中國檯球健將丁俊暉,在世界檯球錦標賽中摘得桂冠,記者曾經問道:“當時你的心態如何?”丁俊暉答道:“當時我放得很開,沒有太在意成敗,結果反而勝了,真的不敢相信!”可見,抱定勝敗乃兵家常事之心,去應對一切考驗,往往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保持一顆平常心”,這一點,無論是對高考,還是對以後的人生,都非常重要。越是看重成敗得失,越在意結果,成功往往離他越遠。其實,只要做好人生的每個步驟,即使不急於求成,成功也會緊隨而來。

六、積極暗示振奮精神。

生活中,失敗者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爲他們心態有問題。遇到困難,他們總是挑選後退之路。“我不行了,我還是退縮吧。”這種消極的暗示,往往會讓我們陷入更加失敗的深淵。成功者則不然,他們遇到困難,仍然保持積極的心態,用“我要!我能!”“一定有辦法”等積極的意念鼓勵自己,於是便能想盡辦法,不斷前進,直至成功。所以,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學會自己鼓勵自己,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對自己說“我行”、“我正期待着……”、“比上次情況好多了”“我有實力,我有能力,我一定會成功”,經過這樣的自言自語式的心理暗示,我們的心情會更加積極樂觀,思維、行動的效率自然也會提高。當然,面對別人無聊的負面評價時,更要相信自己,鼓勵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積極想辦法克服困難和障礙,不斷前進直至成功。

有了積極的心理暗示,還要同時學習讓自己開心的方法。比如每天微笑,對着鏡子裏的自己,對着別人,對着世界。情緒低落時,昂首挺胸,加快走路步伐;握拳爲自己加油,聽昂揚向上的音樂,這些方法都可以讓自己精神飽滿,充滿鬥志;鬱悶時,到曠野之中大喊幾聲,讀書時,大聲朗讀,還可以讓胸中積慮頓時隨風而散。

我們要好好地爲今天而活,不要老是抱怨今天的辛苦,其實明天可能更辛苦。高三的學習固然辛苦,我們要善於發現其中的樂趣。當我們自信滿滿、踏實有效地完成了一天的學習任務時,快樂就會在每天晚上十二點以後登臨夢府。

七、融入集體海闊天空。

心理學家的研究指出,當個體獨處時,心理活動會向自己的內部轉化,它的範圍、內容、認知程度都會到侷限,這樣就會造成孤獨、焦慮、自卑、情緒化的“第三狀態”,而且這樣的狀態還不被他人理解。所以,高考複習過程中,要更積極地融入集體,與他人交往。要勤於張口向老師或同學請教,同時學會多與老師、同學們交流溝通,善於從自己和他人的成功與失敗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當我們關注和幫助他人時,才能更多地受到別人的關注和幫助。當自己被他人關心、關注的時候,溫暖感和安全感頓生。情緒低落時,心靈會得到淨化,心態也會找到平衡;遇到問題時,心理壓力會減輕,困擾會得到緩解;考試失利時,苦惱才得以宣泄,自信和快樂就會油然而生。

同學們,高考貴在堅持,笑到最後,纔是笑得最好。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困難的情況下,都要學會從無望處找到希望,從無路處尋求出路,千萬不能夠悲觀絕望。面對高考的種種考驗,我們要立即行動起來,以積極的心態,飽滿的熱情,創造高考的奇蹟和人生的輝煌。

 

篇二:關於高考的勵志文章

人生總是充滿了等待。等待長大,等待成熟,等着沿着各種軌跡通向成功,等待當初預想的目標一點點實現。人生也需要等待。沒有枯燥和漫長的等待,我們就以體會抵達終點的欣喜,朋友相聚的快樂,還有成功的來之不易。

然而,很多人往往厭惡等待,恐懼等待,甚至逃避等待。總希望剛剛出發便能抵達,剛剛行動便能成功,剛剛分離便能隨時相聚。這樣的感覺看上去固然很美,但是,你真的能從中找到當初預想的幸福嗎?

如果幸福的獲得太過輕而易舉,那便不再是幸福,至少不是值得珍惜的幸福。因爲我們往往有這樣一個毛病,無論任何東西,凡是能夠輕易得到的,總免不了會輕易丟掉。

試想,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了等待,就等於我們無法感知時間的長度,無法感知感情的熱度,更無法感受成功的厚度,因爲這些都是靠等待來體驗,來衡量,來醞釀和延續,而當我們失去這些感知,一切轉瞬即來,又轉瞬即逝,我們的生命存在又有什麼意義?

一切會那樣單薄和浮淺,彷彿浮生一夢。夢醒以後,一切不過依舊是虛空。

所以,我們需要切當的等待,需要等待來成就每一個故事最後的結局。結局是必須要發生的,而等待更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沒有等待對這個過程的提升,任何結局都不會發出奪目的光輝。

所以,如果你正處於困境之中,如果你對未來產生了疑惑,如果你突然無法感知自己想要前進的方向,那麼就不妨靜下心來,靜靜地等待吧,總有一天,你會看見雲層背後的光亮,你會發現,那種叫做希望的東西,從來不曾消失。而你內心之中此刻的黯淡,其實只是黎明前短暫的黑暗,你必須要經歷這種黑暗,才能在第一縷陽光出現的時候,留下彌足珍貴的淚水。而這一行眼淚,已遠遠超出那些曾經等待的分量。

 

篇三:關於高考的勵志文章

高考成功,是不是就可以盡情大笑了呢?如果你僅僅把“考上大學”作爲你的終極目標的話,那自然可以,但事實顯然不是這樣。“考上大學”與成功之間還有着長長的距離,這一距離有時甚至就是一輩子。我們已經見慣了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現象,也看多了大學生給僅有小學或中學文憑的老闆打工的現象。我們提這個問題不帶一點偏見,只是爲了說明一但是多少人對此視而不見,他們仍對文憑抱着狂熱的執着,這一點中外皆然。美國曾出版了一本叫《羊皮紙偏狂症》的書。因爲美國的大學畢業證書是用羊皮紙做的。書中批判了那種拘泥於一張“羊皮紙”的“病態的人”。日本教育家伊藤隆二也指出:要想從日本人當中找出不拘泥於學歷的人是極其困難的。人們爲什麼要追求學歷———而且又要追求畢業於“一流大學”的標籤呢?“學歷病患者”相信,畢業於“一流大學”纔是實現“功成名就”可靠的通行證。看來在對文憑的看法上,各國倒有着驚人的相似。

其實所有對文憑狂熱執着的人,並不是相信文憑就等於成功,而是迷信文憑能帶給他們意想中的成功。不管是歷史還是現實都證明了這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

英國利物浦市一個叫科萊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國哈佛大學。常和他坐在一起聽課的,是一個18歲的美國小夥子。大學二年級那年,這個小夥子和科萊特商議:一起退學,去開發32Bit財務軟件。因爲新編教科書中,已解決了進位制路徑轉換問題。但科萊特委婉地拒絕了。

10年後,科萊特成爲哈佛大學計算機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個退學的小夥子也是在這一年,進入美國《福布斯》雜誌億萬富翁排行榜。1992年,科萊特繼續攻讀,拿到博士後學位;那個美國小夥子的個人資產,在這一年則僅次於華爾街大亨巴菲特,達到65億美元。1995年科萊特認爲自己已具備了足夠的學識,可以研究和開發32Bit財務軟件了;而那個小夥子則已繞過Bit系統,開發出Eip財務軟件,它比Bit快1500倍,並且在兩週內佔領了全球市場,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個代表着成功和財富的名字--比爾?蓋茨。

就學歷來說,比爾?蓋茨與科萊特是無法相比的——前者是大學僅讀一年而後者是博士後;但就成功來說,科萊特與比爾?蓋茨同樣是無法相比的--當然這種成功絕不僅僅是就財富而言。

因此,看淡高考,視金榜題名爲“外加的一條藕”,這樣我們纔會擁有成功的良好心態。一旦高考這個目標被異常地放大了,就擋住了其他很多可能更加遠大的、更加有意義的理想,使得它們不能被發現(至少暫時不能);如果我們的理想超越了“高考”,我們就會自然地認爲“考上大學”以及“上大學”無非就是實現理想過程中的一步而已,要實現自己的理想,首先就要通過“高考”這一關,從而以一種非常積極主動的姿態去學習迎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