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作文 > 關於勵志的作文三篇

關於勵志的作文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93K 次

一個人只有經過困境的砥礪,才能煥發出生命的光彩。苦難是豎在現實和未來之間的一扇紙糊的門,你只要敢於捅破它,前方便會一路坦途。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關於勵志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勵志的作文三篇

關於勵志的作文一:將快樂緊握手中

似乎,完美的東西往往如那鳳毛麟角,少之甚少。就像橘子,大的卻酸,甜的卻小。但是,千萬別灰心,換一個角度,你會發現,世界依舊五彩斑斕,依舊有值得你快樂的地方。就像橘子,酸的卻大,小的卻甜。所以,何必去抱怨呢?人生總是有很多東西是你得不到或是不能同時得到的,何不想想:你擁有了什麼。人們常說:捨得捨得,有舍必有得。那麼,你擁有的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不要去要求太多。期望越高,失望越大;要求越多,快樂越少。所以,拿到小橘子就該感謝它是甜的,拿到大橘子就該慶幸它是大的。這樣,你的人生就充滿了快樂。

愛迪生在發明燈泡時,他夜以繼日的待在實驗室工作,即使倦了,往往也是席不暇暖,便又投入到工作狀態中。它試用了三千多種材料作燈絲,但一次一次的失敗並沒有讓他知難而退。有一天,他的朋友去實驗室看他看到他疲倦的樣子,心生不忍,便勸她說:“別再試了,這麼長時間你已經失敗了三千多次了。”而愛迪生卻笑着說:“我並沒有失敗過啊,我已經成功地知道這三千多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了。”終於,愛迪生髮明瞭電燈。

如果不是他換了一個角度看事情,也許他已經承受不了那麼多的不成功,他換了一個角度,便使得枯燥的實驗過程多了一點快樂。所以呢,快樂在自己手中。

人生總是有得有失,往往不盡如人意,就像夜空中的月亮,一個月纔有那麼一兩天是圓滿的。大多數時候,還是會留有缺口。但誰又能說,殘月就不美呢?你期待的很美,但或許你所擁有的,同樣也很美。換一個角度,你就多了一份快樂,少了一份失望。

有個女孩子,發現男友劈腿後,整日以淚洗面,極度悲傷。她的媽媽看着女兒這樣,十分心疼,便帶着她去拜訪一位著名的禪師,希望禪師能夠指點迷津,幫助女兒早點走出痛苦。禪師看着她,開口道:“你爲什麼要如此痛苦”女孩答道:“失戀了”。禪師頓了一會,又問:“你還愛他嗎?”聲音剛落,女孩已脫口而出:“愛”。“那他還愛你嗎?”女孩低頭,沒再說話,禪師轉過身來,說道,其實這是一件好事啊,該難過的是他,而不是你。你想想,你失去的,僅僅是一個不愛你的人;而他是去的,卻是一個這麼愛他的人。你看,誰的損失更大呢?"女孩頓時豁然開朗,抹去掛在臉龐的淚珠,謝過禪師便離開了。

換一個角度,你就多了一份快樂,也更接近幸福。

人生的陰影,是自己用手遮擋陽光造成的。當你深陷痛苦時,趕快換一個角度,向幸福出發吧,快樂是自己給自己的。

  關於勵志的作文二:泥流中的清泉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源遠流長着道德文明的清澈大河,卻在尷尬的世俗景象物慾充斥的時代侵蝕的堤岸下,變得渾濁不堪。誠信莫過於濁流裏的一股清泉,讓我們看到了久違的清澈。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人最恐懼的莫過於信仰的崩塌。當道德遭遇“人情世故”的污濁在惴惴不安,只有明哲保身的“各家自掃門前雪”纔是硬道理吧!從學術到食品安全,有“扶不起”的老人和過度解剖的“彭宇案”,這些正在囂張的挑釁着道德的底線,顛覆着幾千年來的文明和信仰,使文明的大河日漸污濁。如果對於幾千年來的道德信仰就此崩塌,人們會陷入怎樣的恐懼和動亂中呢?

但是,在這樣的濁流裏,卻一直有人“出淤泥而不染”,一直有人在堅守着道德的底線,誠信的信仰,並且在滾滾濁流中涌出了一股清泉。在福建省龍巖永定金砂鄉保留着一種獨特的賣菜方式。大街兩道擺滿了新鮮的蔬菜瓜果,卻不見賣菜之人,只有一個空籃子。買菜的人不挑不稱不講價,自己想買什麼菜只要把錢放在空籃子裏便可以帶走自己想買的菜了。我覺得這很不可思議,平時在菜市場小販都可以爲了幾毛錢和顧客爭得面紅耳赤,在這裏卻是如此的和諧,一切都那麼順其自然。

在恪守誠信的同時,也享有了誠信所帶來的一切美好。就好像沈從文筆下的小山城茶峒,那是一個美麗的世外桃源,那裏淳樸赤誠的民風是我們現在歪風見長的霓虹燈市所沒有的,它好似一股清泉,清新了心靈。

中學生徐礪寒也有這樣的'心靈。在放學回家途中,不慎弄壞了他人轎車的後視鏡,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在“無人守值”的情況下,我肯定是懷着僥倖的心理馬上溜走,我怕責任我怕賠錢因爲我沒有經濟基礎我自以爲是的理所當然。即使是有經濟基礎的大人也肯定是懷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只當沒事人似的走開,畢竟也沒人看見。可是他卻沒有立馬走開,而是抱着道歉負責的態度在旁久等車主,在久等未果之後留下了一張道歉及其賠償聯繫的小紙條。這讓車主很是震驚和感動,並引發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車主接受道歉不要求賠償,而一家修車行主動免費爲車主修車。看過了太多的負面新聞,這樣的一件小事,清澈了人們對了誠信文明的希望。

他的做法或許有的人認爲很蠢很不長腦子,這次只是個僥倖,但是堅守了誠信,引發了一股久違的清泉並深入人心。不管是不是每次的堅守都有一個僥倖的結果,但其實這不是僥倖,是人性美,是泱泱大國的文明。

或許社會中還有人持着“高高掛起”的心態,情感在一步一步匱乏,文明之流在日漸渾濁,但也不乏涌現的一股股清泉。我們應該堅守道德的底線,誠信待人待己,我堅信“小清新”的力量也會深入人心。

讓我們在泥流中重新涌現出一股股清泉,於污濁的眼眶中重現久違的清澈!

  關於勵志的作文三:黑暗中的火燭

中國古代有一種說法,說擡頭三尺之上,神就在冥冥之中注視着你。所以古代的老百姓們是不敢做壞事的,他們怕“神”看見後懲罰他們,讓他們得到報應。如今在這個崇尚科學的社會裏,我們終究是不信這套理論了,但還有一些西方國家信仰上帝,那也可以算是“神”的一種吧。而我們中國人更寧願相信一位遠在幾千年前的“普通人”——說他普通,是因爲他和我們一樣,沒有特異功能,一生就那麼長;而他更是一位聖人,因爲他內心之強大,道德之高遠,智慧之無窮。

有一段時間,孔子被我們貶低得一無是處,好像我們中華民族之孱弱,歸根結底就是孔老夫子思想覺悟之不高。看完龍應臺的《中國人爲什麼不生氣》以後,我無意中發現很多自稱人類學家社會學家的人,把這種懦弱,歸結於我們的聖人。可是他真的像我們想象的一般處理任何事都是溫和、謙卑的嗎?

聖人也是有怒的。面對原則問題,他不能不怒。在看到季氏僭越時,他說:“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面對有違人性的問題上,他不能不怒。在看到用活人陪葬的殘忍野蠻的制度都,他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面對他的弟子,他也有恨鐵不成鋼的時候。樊遲來問他怎麼種白菜,他說:“小人哉,樊須也!”能說他的性格中就沒有剛直、果決的一面嗎?

可以說,我們中華民族之所以稱之爲中華民族,之所以成爲一個獨立的民族並延續數千年,孔子是功勞赫赫的。“溫、良、恭、儉、讓”是我們性格特點中最突出的,哪一個不能從孔子身上體現呢?他爲人溫和、善良、恭敬、節儉(有分寸)、謙讓。這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閃光點麼?從《侍坐篇》中,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感受到一個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聖人”——他不高高在上,也不自命清高,而是與他的弟子們平等相處,與老百姓們談笑風生。

孔子這一生,幾乎沒有寫過什麼自己的東西。《論語》是他平時說的話,而他的弟子們時時刻刻把它記錄了下來,不能說是他寫的。我認爲他不是沒有這個能力,而是實在沒時間。光是他的思想,就夠後人挖掘幾百年的時間:仁者愛人,克己復禮,講求中庸之道,爲政以德,注重現世,因材施教……其中好幾個,經過長時間歷史的洗禮,如今依然閃耀着不滅的光輝,甚至現在都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從《論語》中,我們看到了一個自然、淳樸,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毫無顧忌的孔子。他是性情中人,但是絕不像莊子,逍遙自在地躋身於自然中;而是在看透了世間萬物之後,喟然嘆之,用最樸實的語言告訴我們這些道理。就像——  他們進入一片黑暗之中,莊子選擇向後退,退到海闊天空;而孔子,我們的聖人,在那黑暗中不斷摸索着前進,爲在後面跟着的我們,點亮愛的火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