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演講稿 > 有關勵志的演講稿4篇

有關勵志的演講稿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7W 次

演講稿是作爲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語表達使用的文稿。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演講稿,那麼,怎麼去寫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勵志的演講稿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勵志的演講稿4篇

勵志的演講稿 篇1

對於每一位同學來說,今天,是你們一生中應該深深銘記的日子,因爲今天,你們成人了。

知道嗎,孩子們,從你們出生的那天起,每一位爲你們的生命成長日夜揪心的家長都在心裏期盼着這一天,期盼着你們的生命從嬌小柔嫩走向強健碩壯,期盼着你們的心智從無知懵懂走向睿智澄明,期盼着你們知人間善惡且志存高遠,期盼着你們辨是非曲直且挺直腰背直至成爲自己生命的主人。

而這一天,經過十八個春秋寒暑,終於走到了眼前。從今天開始,孩子們,你們將已成人的姿態跨向人生的另一個階段,作爲家長,作爲母親,我們欣喜,我們自豪,你們每一張青春勃發躊躇滿志的臉都在向我們表明,你們終於長大成人了!

你們終於大了,你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公民了,其實這是一個無比神聖和莊嚴的時刻。因爲從今天起,你們不再是一個隨意任性的孩子,你們是有完全行爲能力和行爲責任的公民,你們享有一個公民應有的權利和義務,你們也負有一個公民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如果過去你們不常思考我爲什麼活着,我將以怎樣的姿態走向社會等問題,那麼從今天開始,這個問題已成爲你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首要問題,而且你們不能迴避,也無法迴避。

一個人到底應該怎樣活着?我們的先人常說,一個人活着,應該報效於祖國,服務於人民,我們把這看成是一個公民應有的道德情操。

孩子們,我知道,你們不喜歡聽愛國愛民這樣你們認爲空泛的大道理,彷彿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無關,那麼我問大家一個問題:面對國家的標誌——當國歌奏響,國旗升起的時候,我們每個人應該是怎樣的態度?是神聖鄭重,還是輕慢懈怠?這是衡量一國公民素質的最基本問題。

有人在美國的迪斯尼樂園看到,一些正在盡興遊玩的美國人,突然聽到國歌奏響,每個人都自覺停下所有的活動,鄭重站立身體,把右手放在胸前,放聲高唱國歌。孩子們,你們能想象那是一個怎樣的場景嗎?那是一個公民面對國家標誌最起碼最基本的態度。

從普通美國人面對國歌的態度,我們不難理解美國之所以成爲今天世界頭號強國富國,是每一個愛國的美國公民共同努力的結果,是每一個美國公民在享有公民權利的同時,也在爲國家盡着他們的責任和擔當。

我們是公民嗎?如果是,爲什麼不愛國呢,爲什麼不談愛國呢?如果我們不愛國,那麼我們賴以生存的國、我們十三億人共有的家園誰來愛呢?誰來促進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的生存與發展呢?

孩子們,或許過去從長輩或者其它什麼地方,你們聽到了許多對國家的諸多抱怨不滿等,那麼我希望從今天起,你們不再抱怨這個國家有多少毛病,更不要覺得這個國家有多麼對不起你,因爲你已經是一個有責任的公民,這個國家的所有毛病裏,都有你的一份責任。

如果你覺得這個國家不讓人滿意,你有責任付出自己的努力,讓它變得更好,我們不能輕飄飄地嘲笑、抱怨這個國家,或者從現在開始就盼望着有朝一日逃離這個國家。走到哪裏你都是黃皮膚、黑頭髮的中國人,這一點你無可更改。

有了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我們更要有報效國家和人民的能力和實力,換句話說,我們到底應該以怎樣的姿態走入社會,是成爲一個積極爲社會創造價值的人,還是成爲社會的包袱與負擔呢?選擇的關鍵一步此刻就在你們腳下,高考就是你們成人以來人生的第一個大考。

不是說考上大學或者考上名牌大學就註定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也不是說考不上大學就註定對社會無用,事情沒有這樣絕對的劃分。但必須承認,我們的社會沒有發展到人人都能享受高等教育,高考成了到目前爲止我們社會都能普遍接受的一種較爲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

換句話說,高考仍舊是人生的分水嶺。如果我們承認多數時候受教育的高低確實決定着人的成長,決定着人生質量的高低,那我們就理所應當地要讓自己在條件許可的範圍內,儘可能多地接受教育。

高考其實就是在決定誰可以繼續接受教育,我們爲自己爭取的其實就是進一步受教育的機會。

勵志的演講稿 篇2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希望。

一個女孩到南國求生,身上卻佈滿了傷痕。當她站在一座二十幾層高的大樓頂上要告別這個世界時,她看到了東方噴薄而出的一輪朝陽,心跳驀然加快。在決定生死的剎那間,她發現失敗者和成功者沐浴着同一個太陽的光芒。也許,再堅持一下,她也會有成功的希望!於是,她乘着生命的彩練,又迴歸到青春的起跑線上。她終於獲得了成功併成爲了全國知名的人物。

是希望挽救了這個一度脆弱失望的女孩。

希望,是一種力量,是一次昇華,是一個飛躍,是一架階梯。

青年人在生活中,難免會陷於一種困境而感到失望。一位哲人說,人生之路是由失望和希望串起來的一條項鍊,因此纔多姿多彩。在失望時萌生希望,就會讓人驅散心中的濃霧,擁抱一片湛藍的晴空;讓人擺脫沉沉的陰影,去步入一個嶄新的天地。失望讓人壓抑、痛苦,倍受折磨;希望讓人振奮、欣喜,躍躍欲試。

生活不是一幅呆板的平面畫,而是一做立體的雕塑。所以說希望總與失望長伴,它們是雙胞胎,幾乎從不分離。愚昧的人會被壓在失望的高山下感傷和嘆息;明智的人會從失望的山下向山上攀登,看到另一片天地。

人生之路是由失望和希望鋪築而成的,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因爲人不能在人生路上跳着走,那是一種畸形的人生。希望是一種寶貴的金屬,常常要從失望裏提煉出來。失望並不可怕,怕的是不會運用失望。

年輕人在希望中生活,在追求希望中成熟。青春之所以美好,是因爲希望是你的錦繡,是你燦爛的前程。

希望在前,我們能不斷向前。

勵志的演講稿 篇3

凡爾納的失敗與成功

凡爾納是一位世界聞名的科幻小說作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凡爾納爲了發表他的第一部作品,曾經遭受過多麼大的挫折!這裏記錄的,就是凡爾納的一段令人難忘的經歷:

1863年冬天的一個上午,凡爾納剛吃過早飯,正準備到郵局去,突然聽到一陣敲門聲,他開門一看,原來是一個郵遞員。

郵遞員把一包鼓囊囊的郵件遞到了凡爾納的手裏。一看到這樣的郵件,凡爾納就預感到不妙,自從他幾個月前把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說《乘氣球五週記》寄到各出版社後,收到這樣的郵件已經是第十四次了。

他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拆開一看,上面寫道:“凡爾納先生:書稿經我們審讀後,不擬出版,特此奉還。”

每看到這樣一封封退稿信,凡爾納心裏都是一陳絞痛。這次是第十五次了,還是未被採用。凡爾納此時已深知,那些出版社的“老爺”們是如何看不起無名作者。他憤怒地發誓,從此再也不寫了。

他拿起手稿向壁爐走去,準備把這些稿子付之一炬。他妻子趕過來,一把搶過書稿緊緊抱在懷裏。 此時的凡爾納餘怒未息,說什麼也要把稿子燒掉。

他妻子急中生智,以滿懷關切的語言安慰丈夫,“親愛的,不要灰心,再試一次吧,也許這次能交上好運的。”聽了這句話以後,凡爾納奪書稿的手,慢慢放下了。他沉默了好一會兒,然後接受了妻子的勸告,又抱起這一大包書稿到第十六家出版社去碰運氣。

這次沒有落空,讀完書稿後,這家出版社立即決定出版此書,並與凡爾納簽訂了20年的出書合同。 沒有他妻子的疏導,沒有“再努力一次”的勇氣,我們也許根本無法讀到凡爾納筆下那些膾炙人口的科幻故事,人類就會失去一份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

寬容比自由更重要

1874年11月30日的夜晚,倫敦的布倫海姆宮燈火輝煌,一羣貴族男女在這裏翩翩起舞。突然,一位活潑、美麗的貴族夫人連聲叫喊肚子疼痛,人們趕快把她扶到就近的一個臨時女更衣室。溫斯頓·丘吉爾——一個早產兒,就這樣非同尋常地來到人間。

丘吉爾是英國顯赫的貴族公爵馬爾巴羅家族的後代。英國除了王室以外,公爵家庭總共不超過20個,馬爾巴羅家族按封爵次序名列其中第十位。丘吉爾的母親詹妮是美國百萬富翁傑羅姆的女兒,1873年與丘吉爾的父親倫道夫結婚,1895年1月24日倫道夫因病醫治無效,溘然去世,終年46歲。這時的詹妮雖已40多歲,但依然美豔驚人,風姿綽約。不久,她便萌生了嫁給一個25歲男人的想法。然而消息一經傳出,立刻遭到衆多親友的反對。就在詹妮幾乎要放棄了的時候,詹妮25歲的兒子、與母親要嫁之人同歲的丘吉爾,堅決地握住她的雙手:“親愛的母親,就算全世界都反對您,我也會勇敢地站在您這邊,所以,請您也一定要勇敢。”兒子堅毅、鼓勵的目光,讓詹妮義無反顧地披上了潔白的婚紗。

但這樁婚姻並沒有維持多久。10多年過去了,詹妮的兒子丘吉爾已經憑藉卓越的才能躋身政壇。60歲的詹妮也要再次迎來婚禮。這次的決定同樣遭到衆人強烈的反對,尤其是兒子的那些反對派們。詹妮猶豫了。這次與上次不同,丘吉爾打小就懷有雄心壯志,並且具備實現遠大理想的能力。她不想因爲自己貽誤兒子的前程。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兒子又一次握住了她的手:如果讓我在我的仕途與您的幸福之間作選擇,我心甘情願的選擇後者。請您不要再有任何顧慮。母親倖福,我才幸福。詹妮又一次無比快樂地邁入了婚姻的殿堂。婚禮上,兒子依然像上次一樣,堅強地站在她的身邊,而另一邊則是比兒子還要年輕的36歲的新郎。能夠兩次接受母親的婚姻,也許很多人都做得到。而面對沉重的壓力,丘吉爾兩次接受和自己年齡差不多的人作自己的繼父,這需要多麼豁達的胸懷。

1908年8月15日,倫敦報紙登載了一條引人注目的消息:33歲的內閣貿易大臣溫斯頓·丘吉爾先生與23歲的克萊門蒂娜霍齊婭小姐訂婚。舉行婚禮的這一天熱鬧非凡,賓朋滿堂,歡歌笑語。證婚人是財政大臣勞合喬治,而他選擇的男儐相卻是他在下院的一個堅決反對者——包括休塞西爾勳爵。當時丘吉爾推行一系列爭取工人擁護的社會改革,休塞西爾勳爵在內的貴族集團堅決反對這些改革。這裏反映了英國政治生活中的一個很有意思的特點:人們可以在下院和政治集會上相互咒罵,如同仇敵,但在個人生活中卻能成爲親朋好友,相敬無間。在政治生活中雖然是公敵,卻不妨礙他們在私人生活中稱兄道弟。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也這樣說過:“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XX的人。……而我敢大膽地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西方近代的這種文化現象是多麼的耐人尋味。

寬容比自由更重要!這寬容來源於對每個人權利的尊重:我雖然不贊成你的觀點,但我堅決捍衛你發表觀點的權利;我雖然不支持你的`行動,但我堅決維護你合法行動的自由!

完成未完成的學業

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決定回到加州大學修完當年還沒有讀完的電影系學分。

1965年,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在加大電影系二年級時拍了一部22分鐘的短片,參加亞特蘭大電影節,好萊塢的投資者看了,馬上與他簽約,斯皮爾伯格因此輟學,到好萊塢發展。事實證明這一步是對的,如果他當年不把握機會,堅持要完成學業,他或許成不了大師。

但40年過去了,斯皮爾伯格雖然功成名就,他還是很介意年輕時的學業沒有完成。夜深人靜時,斯皮爾伯格總聽到一個聲音對他說:今天你是好萊塢權力最大的人,你的名字是年輕人的名氣、金錢的保證,但那又怎樣呢?你曾經背棄過自己的承諾,無論再有錢、名氣再大,你的品格還有個小小的污點,因爲你曾經當過逃兵。

斯皮爾伯格回到大學,用假名重新註冊插班,用假名考試交卷,只有幾個教授知道他的身份,他的功課與其他學生一起送交校外的學者審閱。課程要求學生交電影實習作業,斯皮爾伯格在《辛德勒的名單》中選取了12分鐘的影片,還交了《大白鯊》和《第三類接觸》的片段。大學電影系助理教授凱利爲他總評分,給他成績“良”,評語是“該學生對音響、燈光、剪接和劇本管理頗有駕馭力”。

這位《侏羅紀公園》的主人還要副修一門叫野生生物的學科。教授說他精於恐龍知識,上課謙卑有禮,除了有一天在課堂上把一隻腳擱在書桌上。他向老師道歉,解釋是前一天與兒子一起玩滑板扭傷了腿。教授提醒班上其他學生,不要對這個天王級的同學有什麼崇拜的眼光,只把他當普通人。學生做到了,沒有向他索取簽名,但在畢業典禮的那天,他們告訴父母:我與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同一年畢業。

在虛榮的世界,有太多人相信“成功人士”不一定要念完大學,並以蓋茨爲例,說蓋茨也沒有讀完哈佛。但學業沒有完成,是畢生的心理創傷,即使縫合了,也還在心頭留下疤痕。終有一天,我們都會爲年輕時一件沒有交的功課、一項未完的工作,或辜負了的一個人而感到遺憾,醒悟一切名譽和財富都不能補償。這樣的遺憾,像風溼症,通常在中年以後發作。斯皮爾伯格不惜代價,治好了他的風溼症,他是一個有福氣的人。

勵志的演講稿 篇4

同學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以後你們將面臨許許多多艱鉅的考驗。這是你們現在就要考慮到,並着手準備的事情。在這裏我想起一個故事:

有一對兄弟,他們的家住在80層樓上。有一天他們外出旅行回家,發現大樓停電了!雖然他們揹着大包的行李,但看來沒有什麼別的選擇,於是哥哥對弟弟說,我們就爬樓梯上去!於是,他們揹着兩大包行李開始爬樓梯。爬到20樓的時候他們開始累了,哥哥說“包包太重了,不如這樣吧,我們把揹包放在這裏,等來電後坐電梯來拿。”於是,他們把行李放在了20樓,輕鬆多了,繼續向上爬。

他們有說有笑地往上爬,但是好景不長,到了40樓,兩人實在累了。想到還只爬了一半,兩人開始互相埋怨,指責對方不注意大樓的停電公告,纔會落得如此下場。他們邊吵邊爬,就這樣一路爬到了60樓。到了60樓,他們累得連吵架的力氣也沒有了。弟弟對哥哥說,“我們不要吵了,爬完它吧。”於是他們默默地繼續爬樓,終於80樓到了!興奮地來到家門口兄弟倆才發現他們的鑰匙留在了20樓的揹包裏了。。

我想,在座的各位同學一定有許多人讀過知道這個故事,請讀過的同學舉一下手,這位同學,請你站起來,你能告訴我,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嗎?

有人說,這個故事其實就是反映了我們的人生:20歲之前,我們活在家人、老師的期望之下,揹負着很多的壓力、包袱,自己也不夠成熟、能力不足,因此步履難免不穩。20歲之後,離開了衆人的壓力,卸下了包袱,開始全力以赴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就這樣愉快地過了20年。可是到了40歲,發現青春已逝,不免產生許多的遺憾和追悔,於是開始遺憾這個、惋惜那個、抱怨這個、嫉恨那個。。就這樣在抱怨中度過了20年。到了60歲,發現人生已所剩不多,於是告訴自己不要在抱怨了,就珍惜剩下的日子吧!於是默默地走完了自己的餘年。到了生命的盡頭,纔想起自己好象有什麼事情沒有完成。。原來,我們所有的夢想都留在了20歲的青春歲月,還沒有來得及完成。。

同學們,現在就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有夢想,就要不放棄任何可能使我們成功的機會,要盡最大努力實現它,同學們,是還是不是?給自己點掌聲

接下來,希望大家每天都有《怒放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