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演講稿 > 中學勵志演講稿:創造產生動力,少年成就未來

中學勵志演講稿:創造產生動力,少年成就未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演講稿的寫法比較靈活,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後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在不斷進步的時代,需要使用演講稿的事情愈發增多,大家知道演講稿的格式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學勵志演講稿:創造產生動力,少年成就未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學勵志演講稿:創造產生動力,少年成就未來

滾滾的車輪,把我們帶到了20xx年,這,是一個多姿多彩的時代,這,是一個改革開放的時代,這,更是一個充滿機遇,充滿無數未知挑戰的時代。我國電影緊抓機遇,新年之初便上映了一片影響深遠的科幻大作《流浪地球》,這是國內科幻大片的開山之作,不僅激發了中國人對中國科幻的情懷,也向世界證明,中國人也能拍出科幻大片,中國人擁有更加奪目的創造力,並且會爲之不停地努力。

古今中外,創造力總是無處不在,總是不斷髮展,總是促進着人類的進步。蔡倫在總結前人制造絲織品的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破魚網、破布、麻頭等作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稱作蔡侯紙,這才使紙成爲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此後,人們告別竹簡,告別石器,開創了一種更爲便捷的記錄方式,更爲有利的傳播媒介,不僅推動了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更在世界範圍內爲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袁隆平,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早期的他不忍百姓受飢餓威脅,便開始嘗試關於雜交品種的多次試驗,1965年,將4棵不育株成功繁殖1—2代。1966年6月,文革開始,實驗被迫中斷。1995年,最終成功研製出秈型雜交水稻。這一創舉,是中國創造力的一大躍進,極大地豐富了作物遺傳育種的理論和技術,還有助於解決當時人們日益擔憂的飢餓問題,爲人民造福,爲中國創造添磚加瓦。可見創造力之廣泛且真實有力。

上面所提到的`蔡倫和袁隆平所進行的造紙或是科學研究對於目前的我們來說可能還太過遙遠,但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創造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在科學創新方面,第一點,也是最直接的一點,就是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讓自己的腦中有最先進的科學知識,並且在學習過程中要敢於質疑,敢於挑戰權威,然後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加以革新。第二點,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在參與科學類社會實踐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善於提出問題,學以致用,培養自己的洞察力,提高自己的創造力。第三點,要學會借鑑歷史上那些創造型人才的經歷,探究問題的過程,要善於學習。當然,在創造的過程中要堅持實事求是,務實的科學作風,不能一昧地爲了創新而失去科學探究中的本質要求。而在文化創新中,社會實踐也是不可或缺的,作爲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我們只有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加以各類文化類型所需要的因素,才能完成革新。身爲新時期的青年,我們應積極投身於創新之路,爲中國從製造大國向創造強國的轉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古時,東周末年,羣雄並起,逐鹿中原。沒有人會想到,名不見經傳的商鞅會用一場小小的改革徹底改變歷史的車輪。改革後的秦國社會,上下一心,紀律嚴明。以致最後秦王“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這是改革的力量,更是商鞅創造力的力量。而對於當今社會,創造力更是其發展,進步的源泉。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瞬息萬變,是創新讓“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成爲現實;是創新,讓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有了底氣;是創新,讓“千里東風一夢遙”不再遙遠。創新在爲人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的改變這社會,改變着國家。改革開放以來,國務院早已將創新作爲深化改革的核心動力,在新的經濟發展理念中,創新發展亦赫然在列。故今日之責任,全在我少年。如果我們都具備了創新精神,那麼便會把活力充滿整個社會。這樣的社會,便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靈魂。

惟進取也故日新,各位同學,我們應當更有廣度,更有深度地觀察思考這個世界,不斷進取,不斷激發創造力,將創造力貫穿於生活,貫穿於每一個細節。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讓我們成爲激發創造力的領頭人,相信,在不久的的未來,中國的創造力將會處於世界前列,中國製造將會完全蛻變爲中國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