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成才 > 正能量語錄 > 元宵節徵文1500字

元宵節徵文15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元宵節徵文1500字

元宵節徵文1500字

導語:元宵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有吃湯圓的傳統風俗習慣,意味着全家人團團圓圓地聚在一起,幸福而快樂地過好每一天。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篇1500字的元宵節徵文,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元宵節徵文1500字

作文一: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到了,元宵節是農曆正月十五,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是春節過後的重要的佳節,擁有很多的傳統的文化習俗。元宵節這一天,全國各地的人們都採用不同的方式來慶祝這個最熱鬧、最隆重的好日子,讓人們感覺開開心心和歡歡樂樂。

傳說,元宵節有多種多樣的由來和不一樣的說法。據說,在清朝道光年間,有許多的狼狽不堪的土匪們入侵這個山村裏進行燒殺搶掠,搶奪金銀珠寶和焚燒房屋,嚇得村裏的婦人和孩子們都驚慌失措地逃跑,只剩下一些男人們留在村裏。瞧,你會驚訝地發現,骨瘦如柴和行動不便的老人們都被壞人們殘忍地迫害,而年輕力壯的男人們勇往直前地跟壞人們進行激烈地戰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任何困難和挑戰,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最後,他們終於把土匪們趕走,真是十分高興和開心。爲了慶祝這美好的一天,晚上,他們敲鑼打鼓和放孔明燈。隨着一個個的孔明燈慢慢地升上漆黑的天空中,發出一閃一閃的光,被逃跑在外的婦人和孩子們看到,看到村裏上空燈火通明,不由自主地嘆道村裏已經變得安寧無事,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家。剛好這一天是正月十五,他們就把這一天俗稱元宵節。

元宵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有吃湯圓的傳統風俗習慣,意味着全家人團團圓圓地聚在一起,幸福而快樂地過好每一天。這一天,我和姐姐都好喜歡吃湯圓,但是媽媽說:“如果你們想吃湯圓,就必須要做好湯圓纔有得吃啊!”不一會兒,媽媽急匆匆地到市場上買湯圓的所有原材料帶回家裏準備開始做美味可口的湯圓。一開始做湯圓,媽媽很熟練地把糯米粉、水和餡料等原材料放到圓桌適當的位置,經過攪拌、揉和推等幾個重重複復的動作,扁扁的湯圓皮就已經做好,順便她把一小勺的餡料放到湯圓皮裏面進行包裹和推磨,過了一會兒,許多的大大小小的湯圓模型做好了。等水煮沸之後,我小心翼翼地把媽媽做好的生的湯圓放到熱水裏面進行煮熟,它們一個緊挨着一個,好像一羣活潑可愛的孩子們手牽着手地不肯分開那樣,真是有趣極了!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煲的蓋子在來回地跳動,水已經煮沸很久,冒出許多泡泡來。當我一打開蓋子的時候,我聞到一股香噴噴的味道往我的鼻子撲來,感覺湯圓真香啊!我側着頭往煲裏一看,發現裏面的湯圓全部浮起來,白白胖胖的,已經煮熟了。等湯圓都涼了,我狼吞虎嚥地吃起來,津津有味地品嚐着。

我們吃完湯圓後,剛好是夜幕降臨,我和家裏人都高高興興地來到市文化廣場上觀看花燈。那寬闊的廣場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互相擁擠,我們想進去裏面觀看都很艱難,但是我內心很倔強,咬牙切齒地說我自己不能放棄,絞盡腦汁地想方設法走到最前面認認真真地觀看花燈。花燈的形狀真是多種多樣,形態各異,有活潑可愛的動物狀,也有美麗迷人的植物狀。動物狀有小鳥狀、小魚狀、小雞狀和兔子狀等。植物狀有菊花狀、玫瑰花狀和仙人掌狀等。各種不同的花燈表面上都刻有美麗而精緻的圖案,繪有八仙過海、龍馬精神和鄭和下西洋等畫面,真是豐富多彩,真是好看極了!看到這美好的界面,我拍手叫好和熱烈地歡呼着,甚至連周圍的人們也跟着我鼓起熱烈的掌聲慶祝和祝福着,那響聲巨大和震耳欲聾,傳到廣場上的每一個角落,傳遍中國的每一處。

等我們觀賞完花燈後,我們被天空中五彩斑斕的煙花深深地吸引住。廣場那邊已經有很多人在那裏迫不及待地燃燒煙花,點燃導火索,隨後,一個接着一個地從煙花筒那裏噴射出來,好像子彈一樣,又好像火箭那樣猛烈地衝向漆黑的天空中綻放出五光十色的光彩。一開始燃放煙花時,先在天空中冒出一個點,不一會兒,它變成了五彩繽紛的花瓣,還有的變成了天女散花,更有的變成了瀑布那樣,俗話說: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煙花把黑色的天空裝飾得十分光亮,十分光彩,很快地,煙花瞬息萬變,變幻莫測,它在天空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像短暫的流星雨快速地離開人們的視線。

我們欣賞完煙花後,當然還少不了猜謎語這個搞笑的環節。爸爸出複雜的謎語題目,媽媽出簡單的謎語題目,讓我和兄弟姐妹們一起競猜答案。對於容易的題目,我們對答如流,哈哈大笑;對於很難的題目,我們想了半天都想不出什麼結果,真是令人疑惑不解,搞得妹妹生氣極了,後來,妹妹被我逗樂,她也開心和蹦蹦跳跳地歡呼起來。

元宵節,我們玩得十分高興,讓我十分難忘。

作文二: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元宵節的作文。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爲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爲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爲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爲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爲四到五天。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衆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中學生作文《元宵節的作文》。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爲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來歷,民間還有幾種有趣的傳說: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該習俗始於宋朝。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爲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從此,元宵節吃元宵便成了一種歷史[]。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糉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說法不一。一說春秋未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衆人不知此爲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因爲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還有一種說法,元宵原來叫湯圓,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圓十分拿手,從此以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這兩個傳說不見史料記載,不足爲信。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爲“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爲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貴,姜白石有詩“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詩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現代亦有與元宵節有關的故事。袁世凱在做了大總統之後心猶未甘,還想當皇帝,因美夢不能成真,終日煩惱。一日他的姨太太說要吃元宵,話剛一出口,就被袁世凱打了一個耳光,因“元宵”與“袁消”諧音,從此袁世就給手下的人下了個命令,以後不許再說“元宵”,而只能說“湯圓”。後來有人就此事寫了一首打油詩:“詩吟圓子溯前朝,蒸化煮時水上漂。洪憲當年傳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

作文三:

我喜歡吃元宵。輕嗅香甜,入口絲滑、軟糯,脣齒留香。由此愛上了元宵節。在中國衆多的傳統節日裏,元宵節閃耀着獨有的魅力。

春節是傳統節日中最隆重的節日,慶豐、團圓、祈福、祝願,被賦予了太多的內容,所以熱烈、忙碌,一點也不輕鬆;還有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冬至、臘八、除夕,無一例外,也都承載着特定的寓意。所以,中國人總是忙忙碌碌,好像永不停歇一樣;總是前思後量,凝重端莊,好像有無盡的要事忖度。

想來,這大約是中華民族“勤勞”、“遠慮”特質的真切體現吧。

唯獨元宵節,沒有被賦予多少特定的內容和框框,就是男女老少同歡共慶的節日。放下手頭的事項,走出家門,涌向街巷,張燈結綵,萬千扮相,打情罵俏,亦莊亦諧,恣意張揚!

下一個節日就是二月二的“青龍節”了,那意味着杴钁上肩、重回田間地頭,意味着年年勞作的又一個輪迴的開始!就連學子們也要在元宵節後收心斂興,重回日復一日的伏案苦讀了。

所以,元宵節的華麗,有時竟讓我莫名地產生一種奢侈感!似乎唯有這一刻,我們可以放鬆身心,盡情地享受這個節日,把平日裏的忙碌和凝重,都拋到九霄雲外。

元宵節是傳統節日裏最浪漫的節日。是中國的狂歡節、情人節。即使在理學規矩最繁多,對女子禁錮最苛重的宋明朝代,年輕女子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此時此刻也可以上街遛巷,拋頭露面、顧盼巧笑,無需縮肩斂襟。

從中國曆代詩詞歌賦中不難看出元宵節的浪漫和唯美。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我國自古就有鬧元宵的習俗,一個“鬧”字凸顯了元宵節的特色,很大程度上可以和西方的狂歡節相媲美。

兒時,元宵夜是一定要到街上觀花燈、看“扮玩”的。人們將花燈紮成萬千模樣,有樓臺仙閣,有動物花卉,有昆蟲游魚,還有身姿嫋嫋、裙袂飄飄的雲端仙子……;“扮玩”的隊伍像長龍,一撥一撥走過,甚是壯觀。隊伍裏各色人物粉墨登場,詼諧幽默。尤爲活躍的是各類丑角兒,扮相怪誕,表演滑稽誇張,好像目的就是逗你開懷大笑,肆無忌憚地把笑聲和歡樂拋灑到空中;小商販們也早早地在路邊支起貨架,豎起招牌,賣各色小吃和各種玩具。每一個攤位都人頭攢動,生意紅火。

但印象最深的還是從各個角落裏不斷如潮涌出的人。那嘈雜的人流如轟鳴的巨浪,黑壓壓望不到邊。我騎在姥爺肩膀上,在人潮中隨波逐流,任意東西,享受那份“擠”的快樂!不分男女,不分老幼,好像“擠”本身就是快樂,就好像要有“撐”的感覺纔算吃飽了一樣。人們的歡呼和驚叫聲此起彼伏,似乎比鞭炮聲、夜空裏不斷綻放的煙花還要歡快和燦爛。我就這樣和姥爺隨人羣而動,觀花燈、看焰火,聽人們方言十足的嬉笑對罵。好不愜意!

現在的元宵節,失去了往日的擁擠,增加了過去不可比及的華麗。體育場、大街小巷的電子LED燈更加瑰麗、璀璨和奇幻,就像一曲永不停歇的《卡門》序曲一般,氣勢恢宏,熱烈奔放。

不過,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元宵節的焰火燃放總是狂歡節的高潮,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讓人們引頸張望。

隨着一聲聲爆響,黑天鵝絨般的天幕上,不時綻開簇簇朵朵、流放溢彩、奼紫嫣紅的煙花,或絢麗如鑽石、如繁星,或明亮如朗月、如紅日。剎那間,一個童話般迷人的世界呈現在人們的眼前。

焰火像寫意的畫家,在城市的上空肆意揮灑濃墨重彩,次第暈染出一幅幅梅香、菊韻、富貴牡丹畫卷;焰火彷彿寂寞的舞者,水袖輕揚,瀟灑升騰,凝目間在雲端展露驚世絕俗的笑靨;焰火又是詩意的歌者,引吭高歌,淺吟低唱,讓萬千心願綻放成生命的輝煌爛漫!

看煙花在夜空中綻放,我已經忘記了腳下的大地,心事如花隨焰火飛昇至九霄雲端一同綻放。

是幸福?是滿足?是憧憬?是期望?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只覺得就是心花怒放,好像幾個世紀的憋屈在這一刻轟然揚灑,消逝殆盡,淋漓酣暢!

燃吧!放吧!這一刻,就讓華夏兒女的心花、夢想在九霄雲端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