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句 > 經典的句子 > 影評論文

影評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影評論文(一)

影評論文

——《泰坦尼克號》觀後感

我拍這部電影的目的不單在於表現這艘聲名狼藉的船的戲劇性的毀滅,並且在於展示她的短暫的,燦爛輝煌的一生,捕獲泰坦尼克號和她的乘客及全體工作人員的美,活力,希望,和信心,以及在揭示人類黑暗面的過程中,頌揚人類精神的無限潛力。泰坦妮克號不只是一個警告性的故事--一個關於人類的不幸的神話,寓言,和隱喻,它還是一個關於信念,勇氣,犧牲,和愛情的故事。

——詹姆斯.卡邁倫

第七十屆(97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泰坦尼克號》又名《鐵達尼號》Titanic在影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令人難以忘懷,從沉睡在海底的被鏽蝕的船殼上,鏡頭緩緩上搖,逐漸接入驕傲的昂首於海面碼頭上簇新雄偉的巨輪。這一巧妙的剪接所造成的驚愕在敘事進程中不斷獲得迴應,並且不斷加強,似乎喚醒了每個人關於逝去的激情歲月的回憶。從這個意義上,影片對於泰坦尼克號雄偉身姿的復現,也成了一次小小的追悼儀式,這艘乘載着幾千名旅客的巨輪,同時也乘載着更爲沉重的回憶;它不僅飄浮在廣瀚無垠的大西洋上,也懸浮在歷史的線性進程之外。事實上,發生於1912年的泰坦尼克號事件已成爲西方人意識深處的一次“震驚體驗”和“創傷記憶”,它的寓意早已脹破了一個歷史事件的外殼,在20世紀一次又一次重大的歷史事件和轉折過程中不斷增殖。

1912年4月10日,被稱爲“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蹟”的“泰坦尼克號”從英國的南安普頓出發駛住美國紐約,開始了它在大西洋上的處女航。碼頭上人山人海,人們爭相目睹人類有史以來最大、最豪華的船。露絲,一位漂亮的貴族小姐與她的母親及未婚夫、鋼鐵大王之子卡爾一起登上了頭等艙。與此同時,年輕的畫家傑克通過與人賭博,幸運地得到了三等艙的船票,他和夥伴飛一般地跑到碼頭,跳上甲板,登上了泰坦尼克號,他們高聲歡呼着,彷彿是大海的主人。露絲是一個外表遵循規矩,而內心有着強烈的反叛意識的女孩,她早已厭倦了貴族們的無聊生活。在甲板上,傑克看到了露絲,被她深深吸引。露絲對未來的婚姻生活感到萬分無奈,她的內心如波濤一般地洶涌澎湃。當她試圖跳人大海時恰巧被傑克發現,他救了她,兩人由此相識。露絲向傑克吐露着心聲:“我覺得這一生不外如此,像活了一輩子似的,又像是站在懸崖邊上,沒人拉我回來,沒人關心,甚至無人理會。傑克耐心地開導着露絲,帶她去三等艙中跳舞,甚至教她如何吐出又遠又直的唾沫,在傑克樂觀精神的開導下,露絲找回了失去已久的快樂。露絲的未婚夫卡爾發現了傑克和露絲的來往,他送給露絲一條價值連城的項鍊“海洋之心”,試圖挽回同露絲的愛情c然而這—‘切都無法打動露絲的心,因爲她已經深深地愛上了傑克。在臥室中,露絲戴上了“海洋之心”,由傑克畫下了那張令她永生難忘的畫像。露絲決定上岸後與傑克一起生活,幸福似乎已掌握在兩人手中。

JACK與ROSE在一起的每一幕場景,兩個人的關係都是層層遞進的:在船尾的相遇,JACK救了ROSE的命,他們還是陌生人。幾次在甲板上的散步聊天是他們心靈的交流,ROSE向JACK吐露心聲,表達自己的掙扎與無奈。頭等艙的晚餐,一句“把握時光”讓兩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下等艙的舞會在歡樂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進一步增進了感情。次日,在空房間中JACK的大膽表白卻遭到ROSE的拒絕,在這樣的矛盾衝突中,ROSE與JACK都是痛苦的,這一幕衝突對劇情發展,以及人物塑造都十分重要,它提醒了觀衆ROSE與JACK的身份懸殊,向人們展示這樣一份愛情的艱難,告訴觀衆他們要走到一起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同時也爲下面ROSE複雜的思想鬥爭,爲ROSE所做出的決定,埋下伏筆,將影片推向一輪高潮。

兩人在船頭的戲堪稱經典,沒有幾句臺詞,然而一切盡在不言中。ROSE在船頭張開雙臂,睜開眼驚呼:“我在飛!”JACK在其身後輕輕擁住她。此時鏡頭緩慢上搖,後拉,從兩人臉部特寫切換爲全景,將二人與美麗的大海,晚霞融合在一起,主題曲-----《我心永恆》由此切入,整個畫面美的不可勝收。這一場景中幾乎沒有對白,也僅僅只有一個飛翔的動作,它之所以堪稱經典,另無數人記憶深刻,是因爲它意義深刻,那個飛翔的姿式,那句:“我在飛”表達了ROSE對自由的嚮往,對美好的追求,彷彿在她張開雙臂的那個瞬間,就飛離了那個她所不屑的圈子。我想這也是她與JACK相愛的本質原因,兩顆嚮往自由,熱愛生活,有着相同追求的心,怎麼會不走到一起呢?即便他們陰陽兩隔了,即便他們相處的全過程只有兩天一夜,但他們的心永遠都是連在一起的。正如老年的ROSE說的:“他救了我的命,他救了我的靈魂,而我卻連張他的照片都沒有,但他永遠活在我的心裏。”

最感人的一幕莫過於兩人在大海里的生離死別了。寂靜的夜空,無垠的大海,四處漂浮的屍體……以黯淡的影調呈現出一派垂死的寂靜,讓人不寒而慄。ROSE趴在甲板上,緊握着JACK的手,JACK告訴她永遠不要放棄,是JACK給了她生得希望,給了她活下去的勇氣!“永遠不要放棄”我想正是這句話,成爲ROSE一生的座右銘,陪伴她度過餘生。這是愛情的力量,而這種愛情註定了會像海洋之心一樣,永垂不朽,在時間的長河裏,永久的閃着光!

影片最後,在泰坦尼克號沉沒的那片海域上,老年的ROSE凝視大海,將海洋之心丟入大海中。這就告訴觀衆,海洋之心對於ROSE來講,不在於它價值連城的物質意義,而在於這稀世珍寶的永恆與珍貴,正如她與JACK之間的愛情一樣。

此外,這艘巨輪還是整個社會的縮影,船上的衆生百態,船上的各個階層的人民都豐富的隱喻了社會,其中不乏大量對比手法和蒙太奇手法的運用。影片中多次拍攝到底層的工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場景,尤其是那個下等艙的舞會,儉樸卻洋溢着真情,與頭等艙的聚會對比鮮明,諷刺意味昭然若揭!

很顯然這是個虛構的愛情故事,但是它卻如此的真摯感人,我認爲之所以顯得如此真實,一是因爲人們內心潛藏的對美好愛情的嚮往,二就在於影片在細節的處理方面,以及在人物關係處理方面的恰當合理。使這樣一個美好到近乎虛幻的故事感人肺腑,若是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泰坦尼克號》及其相關的事物,或許我會想到用“壯觀”“恢宏”“華麗”……可若要來形容ROSE與JACK的愛情,用“浪漫”過於膚淺,僅僅是“感人”卻又顯單薄無力,我想真正配得上這段刻骨銘心的愛戀的詞,便是“不朽”!.

做爲一部商業片,《泰坦尼克號》所展現的就不只是瀰漫世界的惶惶不可終日的恐懼和反省自身的懷疑,它之所以把愛情故事作爲主線,正是強調現代人在困境中自我拯救。這正是這個批量製造神話的時代所具有的特徵,雖然其中蘊含的歷史性必然呈現出當代人真實的情緒,但其審美立場使得它不得不採用一定修辭策略去彌合現實與想象結構之中日益擴大的裂痕。無論我們如何誇大愛情的力量,她所能拯救的只是歷史中的個人。這使得我在感動之餘陷入更大的惶恐。實際上在純潔的愛情中本身就包含了一種修辭策略。愛情的女主人公是一個厭倦了上流社會虛僞生活的沒落貴族家的少女,而她內心之中充滿了火一樣的激情。這團火焰從她遇到男主人公,那個波希米亞式的藝術家起就被點燃。正是這種激情戰勝了金錢、地位對人的誘惑與異化,使她迴歸於到生命源初的純真與活力,恢復了生存下去的勇氣,直到沉船的災難中拯救了她的生命。

在觀影過程中我還注意到一個在高潮部分反覆出現的細節,很多爲貴族拉琴的小提琴手們,在面臨災難之時,並未顯露絲毫的慌張與焦慮,或許準確的說他們的內心也同樣焦急無助,但幸運的是他們用集體拉奏小提琴曲的方式掩飾了內心的惶恐,無助,選擇忠於藝術,用美妙的天籟之音作爲終結個體的終點,在生與死的艱難跨越面前,這樣一羣可愛而堅忍的人們,選擇了又另一種純粹而充滿分量的方式活過,那即是對藝術的執着,對精神的守候!

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不論短暫抑或漫長,這或許是影片導演始終思考的主旋律問題。不難看出,貫穿於背後的隱藏線索便是對生命價值的探討,對生命選擇方式的凝思。露絲出身於上流富貴人家,外表看來光鮮亮麗,但在其內心深處卻掩藏着難以言表的悲哀與蒼涼,面對家族的安排,她曾選擇屈從,但傑克的出現改變了她人生的軌跡,露絲毅然拋棄爲錢而生,爲家族而活,她清楚自己的人生應該如何書寫,即便是一生窮困潦倒,哪怕一無所有,只要還有愛的溫存和感動,那已是足夠。而傑克對生命的度過方式更是顯得簡單,但並不盲目和草率,他有很明確的生活目標與方向,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又能通過努力得到何物,雖然是通過賭博的手段偶然獲得登上泰坦尼克的機會,但能與露絲結識,年輕時擁有一份足以刻骨銘心的愛情,於他已是了無遺憾了。正如影片最後,泡在冰水裏的傑克望着身邊患難的戀人,仍用最後殘留的溫暖和力氣爲其維持求生的勇氣和信心,他坦言“能夠得到這張船票,認識你,與你相愛是我一生最大的快樂”,的確,傑克前期居無定所,四處漂泊的日子雖是困頓,卻淬鍊出一顆火熱而善良的心靈。20餘年人生旅途,短暫得如流星劃過星際,但傑克選擇了有質量的度過,他曾那樣大膽坦蕩的爲之愛過,奮鬥過,付出過,當生命歸於盡頭之時,他的臉上未有太多遺憾,太多悔色與不捨,反倒多了一份坦然,甚至是一份凜然,爲愛獻身,爲戀人撐起生命的架樑,又有何妨?傑克和露絲,雖有迥異的人生軌跡,但在他們相遇相愛期間的這段交匯時期以及此後兩人命運的最終歸宿,儘管各異明顯,但都無愧於對生命內涵的完整詮釋,作爲一個人,一個有完整心智和不朽精魂的人,生命應當這樣度過!


  影評論文(二)

——《情歸周恩來》觀後感

斗轉星移,屈指一算,敬愛的周總理已離我們遠去二十二年了。又是一年春來時,總理故居的庭院裏那一株株海棠花,想必正開的鮮豔,花兒淡潔素雅,而又不是風韻雍容,如總理高尚的人格,如總理自信的笑容,如總理翩翩的君子之風。花香馥郁,瀰漫在那早春微寒的空氣之中,愈加具有一種穿越時空的魔力,把我們帶回上個世紀,引起我們對總理的無限情思……

海棠花含苞待放的時候紅的鮮豔,盛開的時候又變爲淡雅的淺紅,這多麼像我們的總理,青年的時候叱吒風雲;中年時沉穩莊重;老年時鞠躬盡瘁。這花兒開的過程又多麼向總理的愛情——曾有着灼熱似火的開始,但最終歸於深沉與恬靜。自1927年結爲夫婦,兩人的命運就緊緊的系在了中國的革命命運之上,因革命他們兩個人成爲了一段曠世愛情的主角,但在長期殘酷的地下鬥爭中總理的夫人被永遠的剝奪了做母親的權利,周恩來也在長征中落下右手不能伸直的毛病,建國後兩個人又爲了祖國的建設事業奔走操勞,常常連共同進餐的時候說句知心話的機會都沒有,甚至由於作息時間的不同,兩人住在不同的屋裏,這種生活之平淡是普通人難以忍受的,我也曾經想過,周總理是不是有點殘忍,把自己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獻給了祖國和人民,而對於自己最親近的人——他摯愛的夫人卻常常顧及不到,這讓人心中不免產生出了一絲絲的遺憾。

曾有個外國記者問周恩來:“作爲一名中國共產黨人,請問您首先是一名中國人,還是首先是一名共產黨!”周恩來回答:“我首先是一箇中國人,其次纔是一個共產黨。”這位首先是中國人的共產黨時時刻刻關心和惦記着人們的衣食冷暖,朋友的榮辱安危,國家的富強繁榮,民族的自信威嚴,他是中國有史以來付出愛最多的也是得到愛最多的人,在他的身後,人們還在深情的凝望着總理。

回味這部影片,從中得到的教義頗多“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可見總理的志向和抱負,提出“和平共處”、“求同存異”又表現出總理廣闊的胸襟,還有總理的風趣幽默、真誠直爽、無私奉獻……這些品格無一不是我們這些青年應該學習的,我想其中最重要的還是總理對國家對人民那種無私的時時刻刻的愛,我們雖然是平凡的,在一生中無法有周總理那樣過人的智慧,但是我們必須有愛。不是那種自私的愛,而是具有人文關懷的大愛。

那庭前盛開的海棠花,是我們多麼羨慕的美。它們毫無保留的將香氣播撒向每一個人間的角落。我希望,人們想到總理就會想到海棠花,想到海棠花就會想到總理。海棠花常開於心間,總理就永遠的活在我們的心頭,激勵我們去愛,去奉獻。


  影評論文(三)

——《閃閃的紅星》觀後感

《閃閃的紅星》,這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優秀的兒童片,它以在30年代在中國革命的紅色搖籃江西,一個叫柳溪的山村裏,講述着一個暫時還處在大土豪胡漢三的統治下的幾十戶貧苦人家裏頭所發生的故事。以一位年僅八歲的孩子——潘冬子爲人物中心安排情節,設置矛盾,體現了主人公在黨和前輩的教育、幫助下,逐漸成熟起來的過程。

急風暴雨的1931年,潘冬子的家鄉——柳溪鎮暫時還處在大土豪胡漢三的統治下。潘冬子挑柴經過胡漢三家門前被正準備倉惶逃命的胡漢三攔住盤問,逼他說出他父親潘行義的下落,並喪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問。這時,紅軍在潘行義的引導下,打進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紅色政權,潘冬子參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鬥爭。潘行義在對敵作戰中負傷,他在手術中主動將麻藥讓給階級兄弟,使潘冬子深受教育。

1934年秋,紅軍主力被迫撤離中央根據地。潘行義隨部隊轉移。臨行前,他給潘冬子留下了一顆閃閃的紅星。胡漢三又回來了,柳溪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潘冬子和母親暫時離開柳溪,轉入了深山老林。在當地領導遊擊隊和革命羣衆進行鬥爭的紅軍幹部吳修竹,向他們傳達了遵義會議的精神,增強了潘冬子和母親堅持鬥爭的勇氣和力量。爲了掩護鄉親們撤退,潘冬子的母親壯烈犧牲,潘冬子看到母親的死,變得更加堅強。在閃閃的紅星照耀下,潘冬子積極參加對敵鬥爭,他在戰鬥中破壞了吊橋,切斷了敵靖衛團的後路,使敵人繳槍投降;他巧妙地把鹽化成水,躲過敵人的搜查,送給游擊隊;他和椿伢子把情報送給游擊隊,把敵人的運糧船弄沉了,破壞了敵人的搜山計劃;他沉着機智地應付了胡漢三多次狡猾的試探和盤問,最終滿懷仇恨地砍死了胡漢三,有力地配合了游擊隊攻打姚灣鎮的軍事行動。戰鬥迎來了勝利。

1938年,在江南堅持游擊戰爭的紅軍游擊隊奉黨中央命令,準備開赴抗日前線。上級派潘行義來接吳修竹領導的游擊隊下山。潘冬子和父親終於見面了。潘冬子戴上那顆閃閃的紅星,成爲了一個真正的紅軍戰士,加入了紅軍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閃閃的紅星》,這是一部較優秀的兒童片,它以在30年代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爲人物中心安排情節,設置矛盾,體現了主人公在黨和前輩的教育、幫助下,逐漸成熟起來的過程,將他愛憎分明、不畏艱險、機智勇敢、純潔質樸的性格特徵刻劃得比較突出。

該片利用電影手段,將許多畫面點染成深遠的意境,比如,用紅軍帽上的紅星,象徵革命和希望,寄託了少年主人公對紅軍父親的思念和追隨革命的信念。影片有着濃郁的抒情氣息,清新而不失凝重。片中插曲格調昂揚向上,節奏鮮明,有力地烘托了影片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