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句 > 經典的句子 > 婚姻不是必需品,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婚姻

婚姻不是必需品,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婚姻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婚姻不是必需品,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婚姻


結婚這件人生小事

作者:楊時?(專欄作家,影評人,《中國新聞週刊》主筆。)

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婚姻。這是需要首先明確的事。

那些廣場舞大媽擺着一張苦口婆心的臉,揣着一顆搬弄是非的心,沒事就念叨,“總不能一輩子就一個人吧。”這句話像是一段過氣的咒語。她不能一輩子一個人,所以她現在的人生盡頭就是帶着小孫子去跳廣場舞。你大可不必非要和她們一樣。

婚姻是一件小事。這是第二件需要明確的事。

那些聲稱結婚是“人生大事”的長輩們,你看到過幾個過得好這一生的?所以,該呵呵的時候就儘量呵呵,和重啓一樣管用。

到了這個年紀,該結婚的都已經結了,想離婚的也都先行一步。剩下那些尚未婚嫁的朋友和同學,經常在羣裏被人討論,那些熱愛談論這個話題的人就如同探討一件國家大事那樣,覺得別人的婚姻有一種離自己既遙遠又切近的神奇感。被討論的人渾身焦慮,發起討論的人一臉興奮。但是也沒見誰真的搞清楚結婚到底是件怎樣的事。我們仍然處於匱乏的焦慮當中,對於任何事都抱持着爭搶資源而不是隨遇而安的心態,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尋找結婚對象。

婚姻,其實不過就是一種人際關係。它不是一種本能需求,和吃飯、喝水、呼吸不同,絕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只不過太多人不懂得這個道理。有些人愛吃辣,有些人愛吃甜,川菜成了主流,人們都逼迫那些吃甜的人找一家川菜館,辦一張終身卡。拉攏你的人覺得自己是在進行救贖的善行,而你自己才明白,在用妥協躲過了逼迫的喧囂之後,纔剛剛領略奔向悲劇的徵兆。可那些表演善良的人們早已訕笑着不知蹤影。

我們應該反向地想想這些問題,就能正向地看清一些道理,比如,如果離婚不意味着失敗,那麼,結婚就並不象徵着人生的成功。那些沒事就督促別人趕緊結婚的人,有一種把給人配對兒看做撥亂反正的古怪價值觀。

爲什麼有那麼多人以一種痛心疾首的表情對子女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逼婚呢?其實,這些人逼迫的未必只是婚姻,他們慣於把一切“不同”逼迫成“相同”。對於從小被規訓爲必須成爲大多數才能躲過劫難的人們來說,不同於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和選擇都讓他們感到恐懼,這些人習慣於一種集體操般的規範,如果誰被標註爲特立獨行,他們就覺得自己有道德義務幫助他將生活扳回正軌。這是他們骨血裏的一道難關。所以,逼婚的那些人並不是在逼迫你,他們只是過不了自己那道坎。他們需要你當做一箇中介,完成自我規訓的一步。

明白這些之後,就會知道,你說服不了他們,也別讓他們改變你,所以,呵呵着躲開是最好的方式。不要不好意思。善良並不意味着被擺弄。記着,所有逼迫你過上你不希冀的生活的人,都是壞人,無論他們長得多麼慈祥。他們不會爲你的未來買單,當有一天你需要自己善後他們在你身上犯下的錯誤,那些人不會出現幫你,只會躲在一邊,把你的痛苦當做平庸生活中最鮮嫩的談資。客觀地講,他們也並非故意如此,只不過他們的習性決定了這樣的生活方式。

明白了這一步,你就會擺脫一些煩惱。然後,做做自我評估,看看自己是否適合於婚姻。無論你是否處於一段親密關係中,都可以問問自己。

結婚,就是兩個成年人決定在一起生活,並分享生活。別無其他。不要美化它,也無需醜化它。什麼家庭是溫柔的港灣,或者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之類的爛俗比喻,讓它們留在1990年代的《知音》雜誌上吧。

需要自問的事情包括,第一,你是否可以允許自己的個性被有限度的減損?婚姻從來不是加法,它是一種融合,這決定了在很多事情上,認可這個人際關係的人必須做出妥協。任何一種成功相處的人際關係都是妥協的結果,婚姻也絕不例外。

第二,你想從婚姻中得到什麼?有人想依仗一段婚姻關係的加持得到更體面的物質生活,有人想得到安全感和不孤單。無論前者還是後者,都是對婚姻的誤會。無論錢財還是溫暖,婚姻都無法爲你永久達成。解決你財務自由的只有你自己或者和你具備血緣關係的爹媽,婚姻是很親密,但它潰散起來,會比你想象的徹底得多。這很殘忍,但是真相。而要得到不孤單,連你的爹媽都給不了,只能依靠你自己,那是一種心理調適的有效機制,需要學習面對和接納現實,既然如此,婚姻怎麼可能給你這套內在的系統呢?

第三,你能給予什麼?別以爲結婚是一個結局,結完萬事大吉。它其實是一個開始,要處理一段嶄新的人際關係。必備的技能包括,接納所有光環破碎的可能,懂得處理瑣碎的事,必須耐煩,要明白並不因爲關係的親近,在情緒上就一定同步,你高興地時候,對方或許正好悲傷,你不想說話的時候,對方卻正好興奮不已,學會接納和處理好常態性的情緒齒輪的錯位。

好了,如果你能接受這些,婚姻這種關係還是挺適合你,如果完全無法接受,任憑他人怎樣置喙,學會對自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