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句 > 經典的句子 > 優秀的企業,都在培養結構力!

優秀的企業,都在培養結構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思維的高度決定人生的高度”這個金句已經被很多人認可,但什麼樣的思維纔是具有高度的、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答案是結構化的思維。凡事知輕重、拎得清就是一個人結構力的體現

優秀的企業,都在培養結構力!

人的一生,跌宕起伏,有成有敗。贏家和輸家,差距數以千倍,可他們的努力並沒有差距那麼多倍數。

01

人生的選擇,無處不在。

有些選擇是輕飄飄的:“晚飯吃***還是吉野家”、“出差坐飛機還是高鐵”、“國慶是去清邁還是吉隆坡”。有些選擇是沉甸甸的:“買房結婚還是賣房出國”、“去移動聯通還是騰訊阿里”、“嫁給霆鋒還是亞鵬”。

判斷“輕重緩急”,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品質。而遺憾的是,絕大多數人,都是“平均用力”的:

他們以爲,認真用功讀書,就是勤奮;他們認爲,在實驗室看書到午夜二點,就是勤奮;他們以爲,每天做十個小時PPT,眼睛都快睜不開了,就是勤奮。

對於“人生大事”,他們卻是輕率的、隨緣的、佛系的、漫不經心的。

買一套數百萬的房子,賭上十幾年的收入。準備調研,做出決策,不過十分鐘。交易的時候,急吼吼的,心裏還惦記着下午的周例會。

平時去菜場買菜,你還要東挑西選,結果到了股市裏,幾十萬上百萬的資金,眼睛都不眨一下就衝了進去。連這家公司主營業務是什麼都不知道。

人生進程,同樣適用“二八定律”:你人生80%的狀態,實際是由20%的選擇決定的。你看:

當你決定了“賣房出國”那一刻,你在伯克利學院的成績就不那麼重要了。北京的房子已經漲了十倍了。

當你拒絕了騰訊阿里的offer,選擇了江河日下的運營商,你年度績效已經不那麼重要了。被評爲優秀員工又如何?外面的世界風起雲涌,你再能幹百倍,也是徒呼奈何。

當你一時瞎眼、豬油蒙心,嫁給了一個酗酒好賭的老公,你的博士學歷就不那麼重要了。一步錯步步錯,你們結婚生子,牽扯不開,只剩日復一日地湊合過活。

人的一生,跌宕起伏,有成有敗。贏家和輸家,差距數以千倍,可他們的努力並沒有差距那麼多倍數——決定人生基本走向的,是那幾個關鍵的選擇而已。

命運的輪廓,被這些關鍵選擇勾勒出來了。做出決策的能力,我們稱之爲結構力。

02

作爲明朝的亡國君主,崇禎是個悲劇皇帝。

艱樸憂勤、不好女色、外攘蠻夷、內安叛賊、殉死社稷……由於深根在腦中的聖人教誨,讓崇禎堅定認爲,這些就是“明君聖主”的標準。於是,他在這些方面做足了樣子。

可到了明帝國的根本問題,諸如“同後金的和戰”、“國家的財政虧空”、“宗室的福利”,崇禎豪無作爲,直到帝國傾覆。

他勤勉,他清廉,他自律……但說到結構力,他可謂一塌糊塗。“挽狂瀾於既倒”的奇蹟自然不會發生。

作爲浙江廣廈的主教練、宏遠王朝的締造者,李春江是一個爭議人物。作風強勢、脾氣火爆、性格跋扈。國內媒體不親近他,外省球迷討厭他。曾今我也很不喜歡他。

無論你怎麼看待他,都無法否認一個事實:他是中國頂尖的本土籃球教練之一。

李指導心裏很清楚,什麼東西纔是自己聲譽的保障:當教練,最在乎的是成績,成績是最好的通行證。在媒體和球迷面前,表現得再慈祥再和善,沒有過硬的成績,一樣混不下去……

李是知輕重的人,他知道什麼是重,什麼是根。至於其他,一切隨緣。

看《尋秦記》,覺得項少龍的魅力在於:平時小事上,嘻嘻哈哈;一遇大事,馬上認真嚴謹……最討厭的人是,大事大單出了紕漏,還在小事吵鬧糾纏。

做人就是這樣,要知輕重,要拎得清。

03

人做事請,分爲兩個層次:1.把事情做正確;2.做正確的事情。

第一層次,是技術層面。我們從小到大,我們在學校裏,都在學習這一層的東西:別人告訴你什麼,你就做什麼,爭取把事情做好。

當你逐漸長大,逐漸成熟,開始獨擋一面之後,遲早會沒人告訴你該做什麼,你得自己去找事情做。那麼什麼是值得做的事情?什麼是正確的事情?

於是就到了第二層次,是方法層面。

顯然後者更有價值:方向正確是前提。方法正確,勤奮纔有意義,否則全是無用功。

你在做哪個層的事情,決定了你的能力,也決定了你的收入。看看社會分工就知道了:常常是,搞方法的人,領導搞技術的人;第一層者的收入,依賴於第二層者。

同樣是做事:

月薪3千,對出勤率負責;月薪1萬,對完成率負責;月薪2萬,要想辦法,對回款率負責;月薪5萬,想着怎麼來錢;月薪10萬,則要考慮的是,如何創造機會,如何優化領域,如何保住部門……

誰高誰低,一望即知。

04

智慧其實有兩種

一種是執行力。這是執行落地的能力。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極度靈活,極度潑辣,總能把事情搞定。這也是非常少見的,做到了一定是妥妥的狠角色。

一種是結構力。這是宏觀框架的能力。框架比努力更重要,選擇比勤奮重要,看懂趨勢比追漲殺跌更重要。擁有結構力的人呢,必定是人中龍鳳無疑。可惜這些,長輩不說,學校不講,課本也不教。

結構力是資源分配,是抓大放小,是有所爲有所不爲。

結構力的難,不是在“有所爲”和“抓大”,而是在“有所不爲”、“放小”和“說不”。

結構力不是個容易清晰界定的概念,頗有“只可意會”的味道。但它的應用太廣了:寫文章、做演講、帶項目、開公司、職業規劃、人生選擇……幾乎無處不在。

結構力不是個容易獲得的能力。要看清事情的本質,要理順底層的邏輯。做到這點,需要人生的迭代沉澱,絕非一個金句、一個公式或一篇文章所能及……如果是容易獲取大路貨,這項能力就不珍貴了。

這篇只是個引子,讓我們已經意識到了“結構力”的存在,我們會在未來的人生裏,不斷敲打錘鍊它。

有了這個意識,就比多數人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