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句 > 經典的句子 > 指尖上的玩具:我們珍貴的童年回憶

指尖上的玩具:我們珍貴的童年回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11K 次

  不管是滾鐵環,還是竹蜻蜓、沙包、**、翻花繩……都是兒時有趣的玩具,孩提時代這些指尖上的玩具令人印象深刻。

指尖上的玩具:我們珍貴的童年回憶

  哥哥最喜歡玩滾鐵環和**,**最方便,直接藏兜裏,哥哥出門總揣着一個**,他最愛襲擊麻雀,有時候也會帶着我偷襲別人門前樹上的果子。這些玩具,現在可能被專家界定爲民俗文化的載體,其實是我們當時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些玩具帶給我們的快樂,就像家鄉美食一樣,永遠沉澱在記憶深處,構成我們的一部分。

  《說文》釋:“玩,弄也。”玩具的耍弄,以器具做遊戲,其實是讓人精神愉快、身心康健的創造性活動。當我們還躺在搖籃裏哭鬧的時候,父母搖動着撥浪鼓,竟然也可以讓我們破涕爲笑,現在想來,其神奇之處讓人難以置信。我想,撥浪鼓應該是嬰幼兒普遍的玩具,確切來說,應該是音樂玩具,撥浪鼓因聲音節奏而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鼓與杆相連並裝有撥片,搖動時撥片敲擊鼓面發出聲響。事實上,撥浪鼓是人類創造的音樂發聲器。音樂啓迪心靈,撥浪鼓帶給我們幼小心靈以韻律的美感,誰能說它沒有音樂教化的意義呢?遠古時代,人們在陶質封閉的器物內放上彈丸、砂粒,搖動陶器就會嘩嘩作響,這種器物也叫“陶響球”,這就是原始樂器;自“陶響球”發明以來,同類的音響玩具就層出不窮,民間還流傳一種“叫貓”,材質是泥,底面糊上一層紙,中間吊一根棉線,線上抹松香,玩時如果拉線就會發出貓叫聲。同樣的原理,還有一種“叫蟬”,用一段小竹筒,貼上薄絹作翅膀,在竹筒上穿孔系一條細線,細線與另一小竹棒相連,若手持木棒轉動就能發出類似夏日蟬鳴的聲音。

  滾鐵環是我們小時候都喜歡玩的玩具,很難說它是男孩專屬玩具。因爲在我記憶裏,小時候男孩女孩都打成一片,那時候沒有裙子穿也沒有淑女概念,男孩女孩一起瘋玩,況且父母忙着幹活,都是哥哥帶我,哥哥的玩具也就是我的玩具。滾鐵環絕對是自己動手製作的玩具,有的是家裏人幫着做,大人會根據孩子個子高矮來選擇鐵環的大小,低幼兒童可能會擁有一個只能用木棍推着的鐵環輪子,“滾鐵環”也就改良成“推鐵環”了。

  大一點的孩子都是自己動手做,找一個粗點的鐵箍,當然是現成的,此類材料還算比較好找,一般是廢棄的馬桶箍、浴盆或者木桶上用的鐵箍,用一根粗鐵絲一頭彎成鉤,另一頭插入竹筒當把手,這樣鐵環就能滾動起來。記得哥哥曾偷偷從家中大木桶上弄出一隻大鐵箍,鐵環的直徑當然已經超過他當時的身高,重量不得而知,反正我肯定是搬不動的,哥哥不敢在院子裏滾,而是到別人家後面的石板路上玩,一路滾來轟隆隆聲音粗獷了得,別家的孩子都十分羨慕。當然,現在只能在花園和公園裏滾鐵環了,昔日石板路早已改成林蔭大道,車來車往,電動車神出鬼沒,很不安全。

  我們這的小孩玩得多的還有翻花繩。翻花繩其實是閒暇時常玩的,是男女老少皆宜的遊戲,在中國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叫法,如線翻花、翻花鼓、挑繃繃、解股等。翻花繩一般是兩個人對着玩,一個人把線繩繞於手指間,預先做好線繩的空間佈置以編成一種花樣,另一個人觀察其形態,對線繩的空間形態進行變換,這種變換就叫“翻股”,也就是對手要挑出種種由線構成的“新花樣”的一種遊戲,另一人用手指接過來,翻成另一種花樣,相互交替編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編翻下去爲止。翻花繩開始的起手式爲“麪條”,之後能翻出無數種花樣,一般有“麻花”“蚊子”“龜背”“手絹”“酒盅”等,年齡小的也能玩出“小魚”“飛機”“漁網”“鞦韆”“降落傘”之類。有單人玩法,也有雙人玩法。

  翻花繩能玩出的主體圖形達數千種之多,有些十分複雜,稍不留心,就會陷入死結。如果說七巧板是利用七塊幾何形圖板來拼排出各種平面圖形,翻花繩則是利用一根細細的線繩來構成種種的立體圖形,兩者在玩的方式上相同,翻拼出的造型變化無窮。翻花繩主要是依靠手指來操作,主動性高,體驗性強,每一個造型圖案,需要手指完成撐、壓、挑、翻、勾、放等一些精微的動作,需要左右手配合一致,每根手指必須巧妙地分工,手指、手腕、雙側肢體的靈活性、精確性和實際操作能力,都能在玩中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與鍛鍊。

  兒時的指間玩具讓我們敞開了最初的好奇心,指尖上的遊戲也帶給我們珍貴的童年回憶。今天,市場上最暢銷的兒童玩具大多強調益智這一賣點,益智就是增益智慧的意思,顯然商家抓住了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但實際上,哪一種玩具沒有啓迪智力的意義呢:翻花繩的最大樂趣就在於翻出新花樣以展現才智。我們兒時的玩具都是天然的益智玩具,我們在撥浪鼓的節奏中掌握了韻律感,在滾鐵環中掌握了速度與平衡技能,在**玩耍和體驗自然中鍛鍊了體能,踢毽子要把握節奏,扔沙包看反應速度。更重要的是,我們在指尖的愉悅中提升了交往與應變能力,也在玩耍中學會了自我調適,還鍛鍊了強健的體魄與堅韌的心智,這一切讓我們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