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句 > 經典的句子 > 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

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一千九百年以後,朱元璋建立明朝,是爲明太祖。這一年,明太祖想要修建首都南京的城牆,江南鉅富沈萬三主動報效,承擔了三分之一城牆的花費,同時還獻給皇帝白金二千錠,黃金二百斤,花費巨資在南京城建了一些酒樓和廊廡等。作爲回報,朱元璋封了他兩個兒子的官。

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

  修完城牆,沈萬三又主動獻媚,要求犒賞三軍,朱元璋大怒:“一個匹夫,就想犒勞天下的軍隊,這不是亂民又是什麼!”立刻命令將其斬首。幸有馬皇后勸諫說:“這樣的不祥之民,自有上天懲罰他,何必污了陛下的手呢!”朱元璋餘怒未消,將沈萬三發配雲南,他的第二個女婿餘十舍也被流放潮州。

  這還不算完。洪武十九年,沈萬三的兩個孫子沈至、沈莊又爲田賦坐了牢,沈莊當年就死在牢中。洪武三十一年,沈萬三的女婿顧學文被牽扯到了藍玉謀反一案,詔捕嚴訊,顧學文一家及沈家六口,包括沈萬三的曾孫沈德全,近八十餘人全都被凌遲處死,田地也盡數沒收,被稱作“財神爺”的一代鉅商沈家,就這樣灰飛煙滅了。

  子路和沈萬三,一遠一近,一官一商,一賢一愚,卻都犯了同一個錯誤:越位。不同的僅僅在於,子路有個好老師,在關鍵時候制止了他,纔沒有鑄成大錯;而沈萬三則無人指點,結果落得個家破人亡。

  古人說:“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就是說,唯有名義和工具,是絕對不能借給別人的。名義絕不僅僅是個“代號”那麼簡單,它代表着地位、權勢和力量,而工具,則是實現這些地位、權勢和力量的手段。既然他不同意借,那麼你如果有意或者無意地侵犯了他的“名”和“器”,就會引起強烈的反彈。

  在子路那個故事裏,只有國君纔有資格“普濟衆生”,這是“名”,國君可以開倉放賑,這是他的“器”。子路置國君的名義和工具而不顧,非要自己賙濟百姓,大家對他感恩戴德,“只知有子路,不知有魯君”,國君當然會大光其火,也無怪乎孔子着急上火地派子貢去攔下他了。

  沈萬三的錯誤比子路更加嚴重。他仗着自己有錢,巴巴地去給皇帝修城牆,朱元璋雖然有些反感,但是畢竟受了他的好處,建國之初的財政也很不寬裕,能忍就忍了。可是他修了城牆還不算,還要白花花地往皇宮裏頭送銀子,在天子腳下的南京城大修“樓堂館所”,如此之有錢,皇帝能不垂涎嗎?更何況朱元璋本人就是窮棒子出身,對有錢人天生地就有一種“彼可取而代之”的慾望呢?誰知這個沈萬三仍不知檢點,居然突發奇想,要犒賞起皇上的三軍來!沈萬三的想法,無非是“做人情就做足”,一不做二不休,在皇帝面前獻夠了殷勤纔算拉倒。可是朱元璋不免會想,犒賞完了三軍,吃了你的喝了你的,那三軍是你的還是我的?有點小錢就想在軍隊中製造影響,這不是亂臣賊子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