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句 > 經典的句子 > 不可則止

不可則止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孔子說:“臣事君以道,不可則止”,是說下級要按照原則的要求來爲上級做事,在上級不合乎“道”的要求的時候,要去規勸、提醒,可是,如果上級一意孤行,堅持不聽,也不要爲了博個正直的名聲而苦勸不已。“不可則止”,實在不行就算了。

不可則止

  即使有時上級覺得你的意見有道理,但是上級有上級的考慮,也許會出於人際關係、時間安排等因素拒絕你的提議,這時候就更要注意適可而止,否則就給上級留下不服從管理的惡劣印象,事情辦不成,還損害了自身形象。

  衡量一個意見該不該提,該不該堅持,還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適不適合提出這樣的意見。

  春秋時候,陳國的國君陳靈公非常荒淫無道,甚至與兩位大臣共同擁有一個情婦,政事都荒廢了。大夫泄治勸諫,陳靈公不聽,泄治一次又一次進諫,靈公大怒,把泄治給殺了。子貢問孔子說:“當年比干勸諫殷紂王而被紂王殺害,大家都把他稱作仁人。泄治的行爲,和比干一樣,應該也算作是一個仁人了吧?”

  孔子回答:“不然。比干對於紂王,按照親屬關係來說,是紂王的近親叔父,按照君臣關係來說,是紂王的重臣少師。他對於殷朝的江山社稷和歷代先王的宗廟負有重大的責任,所以才以死相爭,希望自己死後,紂王能夠悔悟,重新振作起來,中興殷朝。因此比干可以算作一個仁人。可是泄治呢?他對於陳靈公來說,職位只是一個小小的大夫,又沒有血緣上的親屬關係,身在昏亂的朝廷做官,希冀得寵而不忍離去,還想以自己的區區之身,改變整個國家的荒淫腐朽,這不是異想天開嗎?死而無益,真是白死了!”

  孔子認爲,在這種“世事不可爲”的情況下,以疏遠的小臣的地位強行進諫,實屬不自量力,無濟於事,有害於己,是典型的不會提意見。

  “不可則止”,是出於現實的收益的考慮。如果這個意見提出來,上級肯定不會接受,那就失去了提意見的本來意義,可以不提。切不可因爲一時的意氣,或者非要在某件無關緊要的小事上爭個是非,甚至單純地爲了表現自己的水平,而不顧現實地提一些不切實際的意見,那樣的結果,肯定是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