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句 > 經典的句子 > 富貴怕見開花

富貴怕見開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9K 次

  榮華富貴的命運,常人想要。物極必反的哲理,智者都懂。於是乎,戲劇性的節目就在歷史中反覆演繹:那些榮華到了頂點、富貴到了極致的人,內心感受竟然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喜的是美夢成真,懼的是大禍臨頭。

富貴怕見開花

  在秦朝,李斯位極人臣,又是皇親國戚,若論榮華富貴,他人望塵莫及。其長子李由官居郡守,回家休假,李斯爲之設宴,百官前來捧場,盛況空前。如此賞心樂事,李斯卻從中覷見盛極必衰的徵兆。

  他當衆感嘆道:“我曾聽恩師荀卿講過‘物禁大盛’的道理。我原本只是楚國上蔡的平民,皇上不嫌棄我愚鈍,將我提拔到眼下滿朝文武無人能及的高位,可謂富貴到了巔峯。物極必反,月滿則虧,可我還沒有找到歇腳息肩的地方!”

  李斯能夠講出這番話,應該不算糊塗蟲。“物禁大盛”的意思是:任何事物都必須留有迴旋餘地,切忌過於旺盛,過於圓滿。李斯對物極必反、月滿則虧的道理了然於心,但他迷戀權勢,患得患失,又很難說他是真正的明白人。秦始皇死後,他與趙高耍陰謀,助胡亥取皇位,幹了不少傷天害理、禍國殃民的壞事,到頭來,榮華富貴和身家性命沒能保住,滅族之禍卻如影隨形。在刑場上,他對次子感嘆道:“我想與你再牽着黃狗,一同出上蔡東門,去追逐狡兔,過自由自在的生活,永遠都不可能了!”鬼門關前吐實言,李斯悔之深矣,悔之晚矣。

  智者身處榮華富貴之鄉,恐懼感仍揮之不去。晚清重臣曾國藩絕對是個明白人,封侯拜相之後,他對榮華富貴始終抱有清醒的認識。同治七年(1868)七月,他以武英殿大學士的身份奉調直隸總督、北洋通商事務大臣。十一月初四,曾國藩乘舟告別,歡送者萬人空巷。當天,他在日記中寫道:“念本日送者之衆,人情之厚,舟楫儀從之盛,如好花盛開,過於爛漫,凋謝之期恐即相隨而至,不勝惴慄。”曾國藩一向以“花未全開月半圓”爲佳境,這回卻親眼見到“好花盛開”的局面,難怪他“不勝惴慄”。

  左宗棠同爲晚清重臣,封侯拜相之後,在家書中也曾多次提及一句民間諺語——“富貴怕見開花”,戒懼之情溢於言表。最終,他只分給每個兒子五千兩白銀,教導他們早作打算,自食其力。

  富貴怕見開花,原因何在?此花比曇花更嬌,比罌粟花更媚,比曼陀羅花更毒,往往結不出善果。富貴一旦開花,伴隨的多半是驕奢淫逸,招致的多半是禍患災殃。爲了防患於未然,在自省家教方面,有識之士都要下足苦功夫。

  如今,我們讀一讀曾國藩家書、左宗棠家書就不難發現,他們既擔心自己居於富貴之鄉,忘卻耕讀之本,又擔心子孫養成紈絝習氣,幹出敗德營生。“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榮華富貴變成了他們沉重的精神包袱,那些自我敲打、苦口婆心,我們覺得做足了甚至做過了,當事人卻依然忐忑不安,字裏行間全是惶恐。富貴怕見開花,真不是一句玩笑話。

  說到底,榮華富貴並非禍根,其背後的驕奢淫逸才是禍根。晚清時期,萬方多難,百姓劫後餘生,曾國藩與左宗棠居高位而不忘本,均能嚴於自律,他們在任上做了許多慈善事業和公益事業,比如賑濟災黎,建造義塾、義倉、育嬰堂,修葺文廟、貢院、書院,開設書局,刻印儒家典籍……諸如此類,不惜動用自己的養廉銀。富則利濟鄉里,貴則澤被天下,他們的做法既是明智的,也是大有裨益的,歷史牢牢地記住了他們的功德,唯有此花才能結善果,亦唯有此花永不凋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