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句 > 經典的句子 > 一流的家長是榜樣,三流的家長是保姆

一流的家長是榜樣,三流的家長是保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一流的家長是榜樣,三流的家長是保姆


一流的家長是榜樣,三流的家長是保姆

我們都有一個願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只“望”是沒有用的,關鍵在於行動。

我們每天都在尋找捷徑、祕訣,希望拿到“金鑰匙”以徹底擺平孩子的問題。“金鑰匙”到底是什麼?

在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總裁兼校長鬍敏看來,父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重視習慣的力量;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纔是家庭教育的祕訣所在。而這才能培養孩子的情商,即這個孩子最後在社會上能否成功主要取決於父母對孩子在如何做人方面的教導。

而在胡敏看來,一流的家長應該是榜樣,身教勝於言傳;應該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應該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做到這三點,你就能培養出一個高智商的孩子!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最大的區別在於培養孩子的情商,事關孩子的幸福

情商指的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待人接物、爲人處世。父母對於長輩尊敬、孝順與否,對於朋友鄰居真誠、友善與否,孩子是看在眼裏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情感幸福快樂指數。

人生一輩子要經歷各種各樣的教育形式。一般來說,首先是家庭教育,其次是學校教育,還有社會教育以及自我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也會伴隨着孩子一輩子,是終身教育。家庭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情,它伴隨着我們整個人生的軌跡。

很多時候我們會認爲學校教育應該承擔最大的責任,甚至把所有教育的責任推給學校教育。我個人認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區別在於:家庭教育的主要責任是培養孩子的情商,即這個孩子最後在社會上能否成功主要取決於父母對孩子在如何做人方面的教導;學校教育的主要責任是培養孩子的智商,主要通過系統的、全面的、規範的、循序漸進的知識傳授來實現對孩子如何做事的指導。

一流的家長應該是榜樣,身教勝於言傳

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我的父親只上了小學二年級,但是他酷愛讀書。沒有農活的時候,他就會到縣城的圖書館去借書,每次從城裏回來的時候一定都會帶着一袋沉甸甸的書。父親讀書的樣子在我的腦海裏就是一尊雕塑,這是我對父親的記憶,於是,我也喜歡讀書。讀書是一個世界,需要父母去引領孩子。

當父親讀了很多書的時候,他產生了創作的慾望,於是開始拿起筆去嘗試。湖南鄉下的夏天非常炎熱,蚊子也非常多,父親把腿放在水桶裏,左手拿着蒲扇驅趕蚊子,右手下面墊着毛巾以防浸溼稿紙——這一幕對我來說又如一尊雕塑,是父親爲我留下的最重要的“資產”。後來,我父親發表過很多以農村爲題材的作品。多年以來他很少對我說什麼,卻通過行動對我進行了深刻的教育,呈現在我身上就是我喜歡讀書、做事投入而執着。我在人生的旅途中和事業的打拼上,不知遇到了多少個“沙塵暴”,是父親無言的勤奮與執着,激勵我、指引我,我,得益於父親的勤奮好學。

我的母親是一位鄉村小學教師。她把每一個學生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所以,直到現在依然還有不少學生會時常來家裏看望她老人家。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要當好一個老師,就應該像我母親那樣,熱愛每一個孩子。

我認爲自己非常幸運,因爲從父母那裏得到了這兩樣東西——父親對事業的執着、母親對教育的熱愛。

我們經常說:“一流的家長是榜樣,二流的家長是教練,三流的家長是保姆”,“言傳身教”是父母作爲家庭教育主講教師最需要做到的一點,“身教”相較於“言傳”更重要。

培養孩子的習慣,我們讓孩子進行表格管理

人與人之間最根本的區別就是習慣。

培養習慣,其實是培養一種管理能力,管理生活或者說管理時間的能力。我們在培養孩子習慣的過程中,要善於使用工具。我一直在搞管理工作,尤其是企業管理,我認爲備忘錄、表格等都是非常有效的管理工具。

我們家的孩子,就進行過表格管理。我們堅持了十幾年。表格其實很簡單,縱向是欄目,橫向是日期,然後打勾。從上幼兒園大班開始,一直到高中畢業,從來沒有間斷過。

有的家長說:“這還不簡單,不就是幹得好打勾,幹得不好打叉嘛。”問題就出在這裏。

如果孩子一件事情沒做好,我們會把他叫過來,跟他談:“這個事情沒做到位吧?怎麼辦呢?”他說:“那就打叉唄。”我們會問:“這個叉打上去以後好不好看呢?”孩子的小夥伴會經常來串門,讓他們看到上面打叉顯然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

我們就跟孩子講:“這個叉,我們這次不打了,再給你一次機會,所以這個地方就留空白。”但孩子畢竟是孩子,會有再犯錯誤的時候,怎麼辦呢?“你看,這是第二次了,爸爸媽媽真的想在這上面打個叉,你覺得應該怎麼辦?”這一次是他說了,上次是我們引導他說的——不要給他打叉。我們於是說:“要記住事不過三,沒有第三次。”

孩子到了美國以後,我們經常“潛伏”到他的人人網、朋友圈,看他在裏面曬什麼。有一天發現他曬了一個表格,各種各樣顏色的筆,把他每天的時間都排滿了。

隨着年齡的增長,表格裏面的內容會發生變化,但是孩子的本質是沒有發生變化的;如果說有變化,那就是他將“表格精神”內化了,會自發、自覺地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