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格言 > 經典格言 > 2017家風家訓勵志格言

2017家風家訓勵志格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家裏不管誰有錯,不管發生什麼災難和是非,都不外揚家醜。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2017家風家訓勵志格言,希望能夠幫到您!

2017家風家訓勵志格言

1. 人人料必勝者,中即伏敗機,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機。

2. 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

3. 家庭和氣福運開,家中吵鬧災禍生。

4. 夫妻之間要做到相互補漏,而不是互相埋怨。

5. 以德遺後者昌,以財遺後者亡。

6. 夫妻和睦,一家之福,簡單分享,知足常樂。

7. 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8.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9. 人皆因祿富,我獨以官貧。所遺子孫,在於清白耳。

10. 謹言慎行,寬厚忍讓,勤懇做事,踏實做人。

11. 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悔讀書遲。

12. 書蔬魚豬,一家之生機;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氣。

13. 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4. 堅持沒有辦不成的室,勇往直前不畏艱險。

15.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

16. 家興出孝子,家敗出妖孽。

17. 與肩挑貿易,毋佔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加溫恤。

18. 能食淡飯者方許嘗異味,能溷市囂者方許遊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許處功名。

19. 行軍打仗,兵最怕驕,驕兵必敗;兒女也最怕嬌慣,一嬌慣,那一定出現問題。

20.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21. 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愬?

22. 與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實,你不如去接受它。

23. 童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豔妝。

24. 與人爲善 知書達理 勤儉持家 和睦共處。

25. 東好,西好,不如家裏最好。

26.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27. 學會放棄,懂得珍惜。

28. 泯軀而濟國。

29.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30.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31. 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人該脫俗,不可矯俗。不該順時,不可趨時。

32. 家庭不是別的,正是人類自己。

33. 凡辦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34. 有私心就會暗中做違背良心的事,令全家煩惱,這種不是好男人。

35. 爲妻子兒女製造幸福的爐邊氣氛,是真正崇高熱情的人生。

36. 爵祿可以榮其身,而不可以榮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37.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爲小人所忌,亦爲君子所薄。

38. 男人是一家的棟樑,要能明理,有志氣,領妻不管妻。

39.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0. 若一家自相紛爭,那家就站立不住。

41. 寬容樂觀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勤勞自強才能創造美好生活。

42. 生了孩子,還要想怎樣教育,才能使這生下來的孩子,將來成爲一個完全的人。

43. 孝敬老人,嚴教子孫;尊老愛幼,親穆存心。

44.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45. 寧可人負我,切莫我負人。

46. 霹靂手段,方先菩薩心腸。

47. 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48. 長者須是指導者協商者,卻不該是命令者。

49.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則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

50. 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

51. 重道德修養,嚴情操品性;扶正義,斥邪惡

52. 暴夫則非打即罵,不講道理。不明白自己責任所在,所以纔敢胡作非爲。

53. 人如失去了誠實,也就失去了一切。

54. 家,心靈的守護地;家,溫暖的港灣處;唯天下間最美麗的地方!

55. 舉止端莊,言不妄發。

56. 吾家食宋祿三百餘年,勿忘後裔不仕。

57. 待人以真誠,求學有始終,持恆修心,葆真求善。

58. 老人性如灰,溫和無火氣,少說話,不嘮叨,不說家人長短,帶頭緣起一定互相看好處,還得要兜滿家。

59. 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爲根。“德”是擔當一家的過,和平一家的過。

60. 家裏有問題,首先是老人行爲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過分。

61. 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

62. 薄福之人過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禍。貫貧之人不安其貧,必有意外之憂。

63. 父子和而家不敗,兄弟和而家不分。

64. 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65.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66. 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

67. 許人一物,千金不移。

68. 尊師而重道,愛衆而親仁。

69. 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

70. 男人要“剛”。剛不是打人罵人,打人罵人的男人是無能的男人。

71. 不安排老人做事,他們喜歡什麼就做點什麼,但要多關心老人,常勸他們多休息。

72. 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