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格言 > 人生格言 > 爲人處世的一種智慧 精選文章

爲人處世的一種智慧 精選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爲人處世的一種智慧 精選文章

爲人處世的一種智慧    精選文章

導語: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開始。勇於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篇爲人處世的一種智慧,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爲人處世的一種智慧    精選文章

篇一:《做人最忌諱的,是太有身份感》

1

有這麼一則古代笑話:

有個才子家道中落,從之前的三餐大魚大肉淪落到吃不飽睡不暖的地步,但他拼命掩飾自己的貧窮,還時常裝闊氣。

於是被一個小偷盯上了,小偷到他家裏才發現,原來這只是個窮困潦倒的才子,不禁破口大罵。

才子聽到後,趕緊出來跟小偷理論:“我可是本地大名鼎鼎的才子,能來到我家是你的榮幸。”

“不稀罕。”小偷不屑地說完後轉身準備離開。

才子連忙掏出僅剩的家傳之寶,塞給小偷說:“我這麼有名,怎麼可能沒錢,這個給你。你到外面可千萬不要說我家很窮啊!”

很多人看完後,都笑這位才子竟愛慕虛榮到這程度,實在是活得太不通透了。

笑完一想,才發現生活中因爲太有身份感而死要面子、硬擺架子的人其實不少。

2

死要面子活受罪

不可否認的是,活得體面、有尊嚴、有底氣是每個人的正常需求,也是內心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但若是當愛面子成了習慣,甚至常常“打腫臉充胖子”,最終受苦的也是自己。

太愛面子,說到底,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

揹着太重的包袱前進,註定無法走得輕鬆自在。

《周子通書·過》中講了一個故事:

名醫扁鵲有次去見蔡桓公,發覺了蔡桓公的病情,就提醒他:“您現在的病還在皮膚的紋理之間,若不趕快醫治,病情會加重。”

可蔡桓公不想承認自己是有病的人,堅決不理睬扁鵲,對扁鵲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充耳不聞,直到病入膏肓,無藥可救而病死。

諱疾忌醫的典故由此而來。爲了維護面子,而不願接受自己的缺陷或錯誤,最終爲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有時候活得太累,往往就是放不下面子。

任由膨脹的虛榮心矇蔽自己的雙眼,拒絕認清現實,自欺欺人。

很認同李嘉誠的一段至理名言

“當你放下面子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懂事了。

當你用錢賺回面子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

當你用面子可以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是人物了。

當你還停留在那裏喝酒、吹牛,啥也不懂還裝懂,只愛所謂的面子的時候,說明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強裝出來的面子,並不會給生活錦上添花,反而會徒增煩惱,甚至招來禍患,費力而又無所得,何必呢?

過於顧及臉面,不僅讓自己受罪,讓身邊的人也跟着難過。

還會讓人忽視了生活中真正重要的部分,錯過機遇,錯失幸福,錯過真心。

相信我們都對以下的情況並不陌生:

父母初到城裏,普通話講不好,穿着土氣,自己臉上覺得掛不住,於是發無名火。

孩子在公共場合鬧騰,自己覺得丟臉,於是又打又罵,結果孩子更加大吵大鬧。

……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也有過類似的體驗。

在《背影》中,他覺得父親是一個見聞不廣、穿着和行爲舉止俗氣落後的老頭,和他走在一起甚至有點損自己的面子。

然而當他看到了父親邁着蹣跚的步子越過月臺,只是爲了給自己買幾個桔子,頓時淚水奪眶而出。

他不僅是被父愛的深沉偉大所感動,也是爲剛剛因爲愛面子而產生的羞恥感慚愧不已。

我想,朱自清應該是慶幸的。慶幸能及時意識到自己的可笑,繼而好好珍惜那一份珍貴的父愛。

畢竟,因愛面子而沒能好好珍惜和對待一份真摯的感情,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比這個更令人遺憾的呢?

3

有德行的人,從不擺架子

傳說,蘇東坡外出遊玩,去到一座寺廟中歇腳。廟裏的接待人員見他衣着簡樸,便冷淡地說:“坐”,並隨手拿起一杯茶,說:“茶”。

待蘇東坡坐下來後,接待人員與他的交談後發現,眼前之人才學過人,肯定來歷不凡。

於是將蘇東坡引至廂房之中,畢恭畢敬地說:“請坐”,並向底下的人吩咐道:“上茶”。

當發現蘇東坡就是鼎鼎大名的詩人後,這位接待人員連忙作揖,並邀請蘇東坡進入一間靜雅的客廳中,“請上座”,接着又吩咐道:“上好茶”。

蘇東坡臨走時,這位接待人員請他題字留念,蘇東坡揮筆寫下一副對聯:“坐,請坐,請上坐;茶,上茶,上好茶。”

這位接待人員一開始刻意擺出架子,對蘇東坡愛理不理,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來顯擺自己,結果反而凸顯的是自己淺薄無禮的修養。

擺架子的人,太看重自身的身份,甚至爲了顯示自己比周圍的人高貴,不顧他人感受,只會令人生厭。

而真正高貴的人,從不將自己侷限在“身份”裏,便不會被束縛。

他們不僅追求更高的天地,還始終保持一顆平和的心,尊重他人,也善待自己。

有身份而不擺架子的人,自帶光芒。不擺架子,讓他們更平易近人,更有人格魅力。

北大校園裏流傳着一件趣事:

上世紀70年代,一位外地的新生揹着大包小包,前來學校報道,因爲不熟悉地形,慌慌張張。

就在這時,新生看到了一位身穿舊式中山裝、提着布袋的老者,便拜託他幫忙照看一下行李。

新生忙完手續已過正午,當他急急忙忙跑回去時,沒想到老者頭頂烈日,還站在原地。

新生連連道謝後,扛着行李就回了宿舍。

隔天開學典禮上,新生驚訝地發現,原來幫他看行李老人竟是北大副校長季羨林。

季羨林也曾說過:“我最討厭人擺架子,然而偏偏有人愛擺,這是一種極端的低級趣味的表現。”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對於外界賦予他的名譽——“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他通通堅辭不受,依舊老實做人,踏實做事。

在季羨林眼裏,自己只是個普通人,這些身份都是虛名。所以他成名之後作品依舊不斷,從不怕稍有不慎會毀了自己的名聲。

正是不看重身份感,始終保持着一顆不斷進步的心,才成就了他精彩的一生。

格局大的人,從不刻意去擺架子爲自己造勢。他們自身已有源源不斷的力量,無需虛張聲勢。

4

聰明人,從不活在別人眼裏

撕不開面子,放不下架子,活得太有身份感,說到底都是過於看重別人的眼光。

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做事就會有所顧忌,思前想後,陷入兩難,便無法全身心投入。

與其在意那些飛短流長的冷言冷語,將自己縛於團團亂麻之中,不如忠實於自己,活得舒服自在。

人生路漫漫,在每個不同的階段,每個人都會經歷不同的身份轉換。

只有內心空洞的人,纔會急切地想要通過各種標籤,向外界證明自己的價值所在。

但人活一世,不是活給別人看的,專注於自身,就是最大的修行。

別人的眼光、別人的嘴,都是別人的。走好自己的路,才稱得上人生贏家。

畢竟,身份只是一時的,而能真正讓人與衆不同的,是根植於內心的溫暖和美好。

篇二:《遇事最有水平的處理方法》

1

沉默

有時候,你被人誤解,你不想爭辯,所以選擇沉默。本來就不需要所有的人都會了解你,因此你也沒必要對全世界解釋。做真實的自己就好。

2

平靜

在你跌入人生谷底的時候,你身邊所有的人都告訴你:要堅強,而且要快樂。堅強是絕對需要的,但是快樂?在這種情形下,恐怕是太爲難你了。畢竟誰能在跌得頭破血流的時候還要做到高興?但你至少可以做到平靜。平靜地看待這件事,平靜地處理該處理的事情就行。

3

彎腰

和別人發生意見上的分歧,甚至造成言語上的衝突,回家去擦地板吧。拎一塊抹布,彎下腰,雙膝着地,把你面前地板的每個角落來回擦拭乾淨。有時候你必須學習彎腰,因爲這個動作可以讓你謙卑[]。勞動身體的同時,你也擦亮了自己的心緒。

4

不要想“如果當初”

你說,人生是一條有無限多路口的長路,永遠在不停地做選擇。選擇讀什麼科系、做什麼工作,結婚或不結婚、要不要有孩子,不同的選擇造就出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你又說,如果當初如何如何,現在就不會怎樣怎樣……這種話還是別再說了吧。每一個路口的選擇沒有真正的好與壞,只要把人生看成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創作,就不會頻頻回首如果當初做了不一樣的選擇。

5

努力

漫步林間,你看見一株紫騰纏繞樹幹,感動於這靜美的一幕。你想,不知未來會有怎樣一番風雨?也許藤將斷、樹會倒,也許天會荒,地將老,你又想。那麼,請時光定格在此刻吧,定格即是永恆。永恆裏若有這靜美的一刻,未來可能遭遇的種種劫難,便已得到了安慰與報償。努力,不管成功與否,至少曾經美麗。

6

保持單純

因爲思慮過多,所以你常常把你的人生複雜化了。明明是活在現在,你卻總是念念不忘着過去,又憂心忡忡着未來。單純地活在當下吧,而當下其實無所謂是非真假。就單純地把你的人生當成夢境去執行吧,做好現在的夢。

7

偶爾“俗氣”

吃多了健康食品,偶爾你也想啃一啃鴨舌頭和鹽酥雞還有麻辣小龍蝦。偶爾你其實並不想讓自己時時刻刻活得那麼有意義。人生真的不需要把自己綁得那麼緊。

8

迴歸平靜

曾經有一段時間,你心情低落,甚至懶得拉開窗簾,看窗外的陽光。你當然也忘了去看窗臺上那一盆每天都需要喝水的茉莉花。不知過了多久,總算有一天,你恢復了美麗心情,同時也想起了你的茉莉花,天啊,可憐的花,還活着嗎?

你戰戰兢兢地拉開窗簾,卻見她風姿綽約,幽香撲面來。原來在過去的這段日子裏,你雖然忘了喂她喝水,老天卻一直沒忘了以雨露眷顧她呢。許多事物悄悄地在你的視線之外進行,而且悄悄地安排好了它們自己。

天生萬物,天養萬物,一切其實無須擔心。你只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不留任何遺憾。

篇三:《友情到最後,拼的都是人品》

1

朋友大薇去北京出差,約了十幾年沒見的朋友吃飯,大薇在城東,朋友在城西,兩個人耽擱在路上的時間,比見面聊天的時間還長。

匆匆吃飯,匆匆告別,大薇苦笑着說,曾經好得睡一個被窩,說要好一輩子的閨蜜,生生被時間隔在了兩岸,再也回不去。

每個人都是這樣的吧,一路走來,人生的每個階段,總會有那麼幾個死黨或閨蜜,和你一起瘋,一起鬧,一起哭,一起笑,在你孤單時給你溫暖,在你受傷時給你安慰,在你受欺負時,爲你出頭……

走着走着,在某個人生的轉角說了再見,然後就再也沒見到;即使再見,也因爲時過境遷,找不到來時的路,無法再走近。

就像席慕蓉說的:回顧所來徑,只剩蒼蒼橫着的翠微。只有少數人,會陪你一生。

坦然面對友情的得到與失去,不必追,不必挽留,這纔是人生常態。

人生漫長,總有一些人來來去去,總有一些人要離去; 也總有一些人,無論風風雨雨,會陪你一輩子。

2

電影《七月與安生》裏的七月與安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少女。

七月文靜乖巧,有個幸福溫暖的家庭,是大家眼裏的好孩子;安生叛逆桀驁,父親去世母女相愛相殺,是個缺愛的女孩。

偏偏兩個人好得要命,彼此踩着對方的影子,恨不能一輩子在一起,一起洗澡,一起翹課……

15歲那年,她們都喜歡了一個男孩子家明。

家明的出現,讓七月和安生之間的情感發生了不可言喻的變化,而家明的搖擺不定,也讓兩個女孩面對友情與愛情,備受煎熬。

最終,安生在確認自己也愛上家明以後,選擇把家明讓給七月,自己離開小鎮,去流浪。

她說,在七月與家明之間,她選擇七月。

七月明白安生的離開,是成全,但還是任由安生的列車徐徐駛離,愛情在某個時刻,會戰勝友情。

但是,分開的兩個人,仍然彼此牽掛。

七月羨慕安生的自由,安生羨慕七月的歲月靜好。

再次見面,卻又像刺蝟一樣彼此傷害,然後各自哭泣療傷。

電影結尾,七月難產去世,臨終前,將孩子託付給安生。

不管我們之間有多少誤會和傷害,我還是選擇最信任你,把孩子託付給你。

這也許就是最動人的友情。

3

想起《亂世佳人》裏梅蘭妮和斯嘉麗。

一個相貌平平,但是優雅得體、善解人意的貴族小姐,女人中的女人;一個嫵媚動人,任性倔強熱情似火的莊園主女兒,女人中的男人。

一開始,斯嘉麗便把梅蘭妮當作情敵,認爲是梅蘭妮奪走了自己暗戀的阿希禮。 所以,她心懷嫉恨,處處刁難,把梅蘭妮當作眼中釘。

然而,當戰爭的爆發,家園被毀,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女性,不得不相依爲命。

郝思嘉勇敢強韌,爲了養活一家人,復興家業,忍受各種屈辱,冒着各種危險,梅蘭妮則在一邊貼心陪伴,護着她,開導她,看着她一天天褪去浮華與虛榮,她們的友情也開始萌芽。

哪怕自己的丈夫和郝思嘉的緋聞傳得滿城風雨,哪怕郝思嘉的名聲在上流社會差到了極點,她都挺身而出,幫她解圍。

所以,當梅蘭妮難產需要照顧,連她的姑媽都拋下她逃跑的危急時刻,斯嘉麗不離不棄,克服內心的恐懼,照顧她順利產下兒子小博。

如果說這個時候,斯嘉麗還在付出是爲了阿希禮的託付,但是,當她帶着一家人逃回被毀的家園,槍殺闖入家園的“北方佬”,膽小如兔的梅蘭妮卻勇敢地幫着她處理屍體的那一刻,她們的友誼完成了昇華。

就像梅蘭妮說的那樣,她一直羨慕斯嘉麗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勇敢的性格。

但其實,斯嘉麗也羨慕梅蘭妮那種成熟,識大體,包容的胸懷吧。

兩個本來是情敵的人,在戰爭的災難中,相互取暖,結成了深厚的友情。

梅蘭妮臨死前,把兒子託付了斯嘉麗照顧,並囑咐她珍惜巴特勒的愛。

梅蘭妮比斯嘉麗自己還了解她,她瞭解她的缺點和不完美,更瞭解她的能力與骨子裏善良,所以,她把兒子託付給她。

最好的友情,就是這樣吧,你有種種缺點,我還是喜歡你,信任你,地老天荒。

4

不只女人,男人之間也有這樣動人的友情。

魏晉時候,同爲竹林七賢的嵇康與山濤,是好朋友,他們同另外五個人一起,嘯飲山林,自在快活。

但是後來山濤禁不住曹魏朝廷的再三邀請,去做官了,而且很快做到了組織部長的位置。

當時曹魏朝廷廣攬天下名士,山濤便向朝廷舉薦了自己及的好友嵇康。

不料,嵇康勃然大怒,他怎麼肯給搶了漢室天下的曹家賣命呢!越想越氣,於是寫下了那個著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

大概就是說,本來還以爲你瞭解我,原來不是這樣,這樣的朋友不要也罷了。

山濤也沒說啥,還在皇帝面前極力維護,兩人的友誼也彷彿到此結束。

後來,嵇康最終還是因口無遮攔被判死刑。

死前他告訴兒子,你去投奔山濤叔叔吧,他肯定會好好照顧你的。果然山濤視其子如己出,親自授業解惑,嘔心瀝血把這個孩子培養成人,引入仕途。

對此,史學家說法不一,有的認爲嵇康寫信是在玩無間道,有的認爲山濤對嵇康的死有一定責任並心存愧意。

而我,看到的是友情最好的詮釋:兩個人志趣相異,選擇不同的道路,而這一切卻絲毫沒有傷害到他們之間的信任。

山濤沒有因對方的絕交信而記仇,嵇康也相信山濤不會因自己的翻臉而拋棄友情。

這樣的友情,是性情、格局到了一定境界,保有的一份純粹信任。

友情到最後,最令人信賴的是人品。

5

如今,早已過了車馬慢,一輩子只夠愛一個人的時代,各種社交平臺的朋友圈越來越大,但點讚的卻越來越少。

難怪在元旦的時候,有人慨嘆的不是“時間都去哪兒了”,而是“朋友都去哪兒了”。

其實,人生真的不需要太多的朋友,三五知己,足以抵得上千軍萬馬。

真正的友情就是這樣,不一定經常見面,見了面也不一定和若春風,吵過鬧過,最放不下的還是你,你一旦有需要,我一定第一個站在你身後。

甚至,孩子也可以放心託付給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