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格言 > 人生格言 > 讀書的意義和好處

讀書的意義和好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讀書的意義和好處

讀書的意義和好處

一、讀書的12條好處

我始終相信,我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出色,讀書是可以給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給人快樂。——董卿

1

讀書能讓人用最低的成本,去培養自己的眼界和格局。

2

年輕的時候以爲不讀書不足以瞭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瞭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楊絳

3

有人會問,女孩子上那麼久的學,讀那麼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婦,洗衣煮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

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爲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楊瀾

4

有人會經歷過我沒經歷的,讓我在經歷時有跡可循;有人會經歷過我所經歷的,讓我知道我並不孤獨。

5

讀書幫助我們形成自己的思想,懂得質疑和反駁,提出自己的觀點,而不是看到所謂權威說什麼就附和什麼。

6

讀的書走的路見的人經的事越多,才越發覺自己知道的太少。而人只有知道自己無知之後,才能從骨子裏謙和起來,不再孤芳自賞,不再咄咄逼人,不再恃才傲物,因而也不會再去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 。

所以說,人總是越活越平和,稱之爲成長。成長是什麼,就是慢慢像尊重自己一樣尊重衆生。

7

讀書,讓我即使沒有富庶的生活,仍擁有富庶的生命,讓我清貧至今也樸素至今,平凡至今也善良至今,渺小至今也強大至今,甚至日後嫁人,此生智慧和善念就是我的嫁妝。

我未入過繁華之境,未聽過喧囂聲音,未見過太多生靈,未有過滾燙心情,但書本給了我所有智慧和感情。

8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爲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裏,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裏。——三毛

9

讀書的意義,不在於讓自己取得多麼偉大而卓越的成就,而在於當自己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備受挫折的時候,內心不會決堤,給自己一種內在的力量,讓自己安靜從容地去面對。

也爲了讓自己更好地明白世界,看清自己,讓自己在無所依靠或者無所事事的時候,有種力量推動着自己往前走。

10

讀書不是爲了雄辯和反駁,也不是爲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爲了思考和權衡。很多人覺得他們在思考,而實際上他們只是在重新整理自己的偏見,不斷以善良的心意再次出發,感受人與世間的美好。

11

小的時候讀書是爲了消遣,沒有更多的娛樂時,就連語文書上的每一篇課文讀起來都津津有味。

長大後讀書是爲了讓自己平靜下來,現在這個社會太快了,似乎每個人都在趕着去做某件事,而讀書能讓我獲得心裏的安寧。

12

不吃讀書的苦你就要受生活的苦。所以讀書就是爲了讓你少吃苦。

二、讀書的意義和作用

讀書,是個老話題,或者說陳詞監調。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一些同志還不是十分清楚,甚至存在一些誤區;有的同志雖然心裏也明白讀書的重要,但實際行動中仍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筆者感到,要想提高讀書的自覺性,有必須進一步提高對讀書的意義和作用的認識。

一、名人心中的書。莎士比亞有句名言:“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了翅膀。”羅曼·羅蘭說: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氣。誰都不會死讀一本書,每個人都從書中研究自己,要不是發現自己就是控制自己。宋真宗趙恆在《勸學文》中坦言:“書中自有千斛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雖不足取,卻也道出了千百年來讀書人的理想。陳實說:“讀書能養德。”荀子說:“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蘇軾說:“書富如海,百貨皆有。”宋代黎靖德在《朱“子語類”》中寫到“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愈明。”宋人黃庭堅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劉向有句名言:“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列寧將書比作動力:“書籍是巨大的力量。”高爾基說:“書籍引導我穿過生活(顯然我是十分熟悉生活的),並且還教會我某些不知道和在身上沒有注意的東西。”俄羅斯軍事家蘇沃洛夫曾經說過:“無知比敵人還壞,它可能葬送整個軍隊。”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克魯斯卡婭說:“書籍雖然有巨大的意義,但不是受教育的唯一源泉。不僅應當從書本中學習,而且還應當從生活中學習。”曾國藩家書有言:“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可變化氣質。”康濯稱“書是空氣和陽光,是力量的源泉,是生活中起碼的養料之一”。凱勒將書比作船:“一本書像一艘船,帶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廣闊的海洋。我國著名數學大師華羅庚有一句至理名言——讀書一般經歷先“從薄到厚”、再“從厚到薄”的過程。就是說,開始讀書,難得要領,書顯得越來越厚;而堅持下去,孜孜不倦,就會達到脈絡日清、條理自明的境界,於是又感到書好像越讀越薄了。著名學者張中行說:“我主張多讀書,唸的書多了,腦子裏裝着孔子、老子、孟子、莊子,甚至西方的康德、愛因斯坦等等,一般的幾張鈔票是看不起的。”

二、大衆心中的書。衆人對書的認識多種多樣。有的把書比喻成雨:書是人類的雨滴,幫助人們滋潤荒涼的沙漠。有的把書比喻成醫生: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有的把書比喻成生命:書是時代的生命。有的把書比喻成源泉:愛護書籍吧,它是知識的源泉。有的把書比喻成船:書是通向彼岸的船。有的把書比喻成美食:書是飢餓時的美餐[]。有的把書比喻成翅膀: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有的把書比喻成階梯:書是進步的階梯。有的把書比喻成伴侶:書是你的最好伴侶,與你共度美好時光。有的把書比喻成營養品:書是人類的營養品。有的把書比喻成食物,比喻成麪包: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有的把書比喻成鑰匙:書籍如同一把鑰匙,它能幫助我們開啓心靈的智。有的把書比喻成陽光: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有的把書比喻成良藥:書是醫治幼稚的藥。有的把書比喻成致富:書是致富的信息……。政治家說:書是時代的生命。企業家說,書是致富的信息。文學家說,書是人類的營養品。學生們說,書是不開口的老師。迷惘者說,書明是心中的啓明星。探索者說,書是通向彼岸的船。奮鬥者說,書是人生的嚮導。急於求知者說,書是飢餓的美餐……。

三、綜合起來看書。書是人類思想的寶庫,是人類最好的老師,是人類精神生命的結晶,也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智慧的源泉,它可以陶冶情操,拓展知識面,夯實理論基礎。書是智慧的鑰匙,好的書籍勝過營養品,讀好書如同吸氧,沒有比讀書更有效益的投資。書是知識的博大載體,在書籍的海洋裏暢遊,浮躁可以變得沉靜,膚淺可以變得深刻,狹隘可以變得寬容,無奈可以變得自信,卑賤可以變得高尚,黑暗可以變得光明。書是人們健康成長的營養品,能啓迪人的智慧,增長人的知識,陶冶人的情操,振奮人的精神,提高人的涵養,增強人的意志,讓人生充滿崇高和歡樂。書是傾心之良朋,是精神之食糧,是生命之結晶,是催人之號角,是醒人之警鐘……。

四、讀書重要作用。讀書不僅使人感受到快樂,更讓人明白許多事理。讀書,好像又回到了陽光燦爛的校園生活;讀書,好像與闊別多年的老友重敘舊情;讀書,好像連自己也置身於那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讀書,好像又一次聆聽英雄們的教誨……。讀《孟子》,會懂得“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高尚氣節;讀《魯迅全集》,會領略到“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愛憎情懷;讀《極限人生》,會懂得什麼是共產黨人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追求;讀焦裕祿、孔繁森等英雄人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偉大精神,自己的心中無形中也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一)讀書是成就事業的基礎。只有讀書纔可能贏,不讀書就肯定會輸。新加坡有一家書店店堂內寫的94個大字,讓人過目難忘:書是書,輸是輸;有書不會輸,輸的不會是書;輸了要認輸,不要怪書;看書不會輸,不看書就會輸;怕輸的人看見人家看書他也看書,看書的人喜歡別人看書,他一點也不怕輸;怕輸就無能無書;無書不怕輸也會輸;無書又怕輸肯定輸了又輸。一個人是否成熟,除了其個性外,與知識閱歷密切相關。孤陋寡聞,不會有大的氣度胸懷,更不可能成就大的事業。豐富自己的閱歷,一方面靠實踐,另一方面靠讀書,這是提高自己、增長才乾的一條捷徑。涉足書山詩海其間,我們可以穿越時空隧道,領略歲月之滄桑;可以上下五千年,縱橫千萬裏,讓歷史風雲盡收眼底;可以向古今聖賢討教,豐富爲人處事的經驗。讀一部好書,等於同一個朋友傾心交談,從此多了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多讀書心中自明,善讀書可以醫愚。讀書如同吃飯,善吃飯者長精神,不善吃飯者生疾病。讀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摒棄煩惱,忘卻傷痛,讓人在生活中變得清醒和睿智。

(二)讀書是崇高的生命追求。要想讓生命豐富多彩,讀書乃是一條最好途徑。“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書到用時方恨少”,這些至理名言,無不告訴我們,不要錯過了讀書的好時光,多讀書、多學習,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讀書可以陶冶性情。高爾基說:“人的知識愈廣,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清朝學者蕭掄言:“人心如良苗,得養乃滋長,苗以水泉溉,心以理以養。一日不讀書,心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讀書使我們多了一份生活的誠信,開啓了我們的智慧與心扉;讀書使我們多了一份與人的友善,淨化了我們的靈魂與思想;讀書使我們多了一份人生的快樂,拓展了我們的知識與交往;讀書使我們多了一份奮進的力量,支撐了我們的信念與勇氣。讀書能使笨者聰明,使幼稚者成熟,使單純者老練,使急躁者心靜,使怯懦者堅強,使狹隘者達觀,使粗俗者文雅,使高傲者清醒……。

(三)讀書是養生延壽的良方。日本長壽專家從職業的角度進行分析,認爲最長壽的是哲學家,其次是藝術家、科學家等。而美國有關保健學家在研究人的壽命時,發現獲得博士學位的人,要比中等學歷的人壽命高三歲。20世紀以來,400名歐美名人中,讀書人的壽命居首,平均壽命爲79歲。我國有一位學者,年近百歲,但仍每天讀書、寫作不輟。他認爲,“對於養生,讀書似乎比滋補營養更勝一籌”。讀書是一種涉及全身的活動,不僅有視覺和其它感覺參與,而且還涉及到大腦反射和意識活動。現代科學表明,腦的重量與聰明沒有直接的關係。但與壽命有直接的關係,人的衰老的本質是細胞的衰老,尤其是腦細胞的衰老。“腦強必多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