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我們對佛教的誤解有多深?

我們對佛教的誤解有多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我們對佛教的誤解有多深?


我們對佛教的誤解有多深?

現在在中國談起佛教,常常會受到別樣的眼光。反應常常會是“那是宗教迷信”、“太消極”,“太保守”.把佛教作爲教育、作爲智慧,最起碼作爲哲學思想來看的,真是少得可憐。

智慧的佛教,教人獲得心靈自在的佛教,教人關愛社會關愛他人的佛教,如何落到這步尷尬境地?中國社會對佛教的誤解,竟是如此之深!

把佛教看成消極的,會說佛教提倡“四大皆空”。這是誤解佛教中“空”的含義。佛教所謂的“空”,其實並非“空空如也”的意思。其一個意思是指世上沒有實在的永恆不變的東西,所謂的緣聚緣散。這不是客觀實相嗎?除非不願意承認客觀的人,纔會說這是消極。

另外,佛教的“空”,其實含藏“有”,所謂的“真空妙有”"大空大有""空有不二"。如同宇宙之空曠,纔有星河之燦爛。也猶如越虛心的人才會學到越多的東西。這樣的“空”,不知道爲何被理解爲“消極”呢?

一些人因爲生活的挫折,心灰意冷,於是想到逃避想到了出家做和尚。這於是又被看作佛教是“消極”的一個“罪證”。你可以到山裏到寺院裏出家去圖清淨,但那並不是佛教的真正精神。

實際上,真正的“出家”有着無比積極的意義。出家的僧人擔負着傳承佛法、幫助天下人破除煩惱的責任。成爲和尚住進廟裏,是因爲可以心無旁騖地真參實悟,學到真本事,最後是需要把佛法普及開來的。就如同埋頭做實驗,實驗成功之後是要用在現實生活造福百姓的。出家的目的是要自覺覺他,自利利他,是"莊嚴國土,利樂有情",決不是隻求一己清淨。

很多人學佛之後就把自己封閉起來了,跟現實生活脫了節。這也是誤解爲消極的原因。其實,學佛者是不應該脫離生活和本分的工作的。所謂“一切治生產業不離佛法”。做好應該該做的事,是學佛之人最起碼的條件。

也有許多佛教人士,因循守舊,不能跟上時代精神,不努力學習新的知識。通常看到學佛者,無論見到什麼人,都是一口說了千百年的佛話,難怪要造成人們反感。前一段有僧人學習MBA被當作新聞。這反應着對佛教的誤解。僧人們學習現代社會的知識,應該是分內之事而不是“另類”。比如有一些僧人建立博客跟人們交流佛教,這是完全應該的事。當然值得鼓勵。六祖慧能大師說:“無邊法門誓願學”,現代的各種知識,難道不就是僧人們該學的法門嗎?

在救助社會貧苦方面,中國佛教界也比較少見到行動。能見到的是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寺院都在努力獲得資金,建造富麗堂皇的各種大殿。這倒真跟許多或富或窮的地方大建豪華辦公樓的現象有得一比。建設當然是需要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如果把多一些資金用在救助社會苦難上,應該更能實踐佛教的精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