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四渡赤水傳奇背後的故事

四渡赤水傳奇背後的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4W 次

四渡赤水是我國紅軍史上一次著名的戰役,下文是勵志網整理的四渡赤水傳奇背後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四渡赤水傳奇背後的故事

【四渡赤水背景】

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於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了大規模的戰略轉移。長征初期,由於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領導者實行逃跑主義,使中央紅軍在“湘江之戰”後,從八萬多人減少到只有三萬多人。當時的紅軍實際指揮德國顧問李德又不顧敵人調集40多萬的圍堵,仍把希望寄託在與紅2、6軍團的會合上,堅持按原計劃向湘西前進,使紅軍處於覆滅的險境。在此危急關頭,毛澤東主席力主擺脫敵人主力,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以爭取主動。這個主張得到了中央軍委大多數同志的贊同。1935年1月7日,紅軍一舉攻克黔北重鎮遵義城,召開具有轉折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在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主席的領導地位,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中央紅軍突破烏江,進佔遵義城。蔣介石等人大爲震驚,急調其嫡系部隊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廣西軍隊一部,共約150餘個團,從四面八方向遵義地區進逼包圍。爲擺脫這種險境,黨中央決定,率師北渡長江,前出川南,與活動在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4方面軍會合,開創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據地。

【四渡赤水歷史意義】

四渡赤水戰役歷時三個多月。這次戰役,紅軍實行高度靈活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迂迴穿插於敵人數十萬重兵之間,積極尋求戰機,有效地殲滅敵人。從而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粉碎了敵人妄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計劃,使中央紅軍在長征的危急關頭,從被動走向主動,從失敗走向勝利。

四渡赤水戰役,是毛澤東根據情況的變化,吸取前幾次戰鬥的教訓,指揮中央紅軍巧妙地穿插於國*黨軍重兵集團之間,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爲紅軍贏得了時機,創造戰機,在運動中殲滅了大量國*黨軍,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爲主動的光輝戰例。毛澤東曾說,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筆”。而美國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裏在所著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寫到:長征是獨一無二的,長征是無與倫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長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