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創業故事 > 福特的流水線與高工資

福特的流水線與高工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福特的流水線與高工資

福特的流水線與高工資

福特的流水線與高工資

競爭大師波特說:“與其把目標對象放寬,不如把它縮小,這樣做會更有效果,而且打得更有效率。”集中化戰略是主攻某個特殊的顧客羣、某產品線的一個細分區段或某一地區市場,以強化自己的專長。

上個世紀初,美國的汽車廠家有超過百家。福特的T型車就是在這種情形下誕生,並開始席捲全美,短短不到十年就佔領了一半的市場,這樣一家獨大的成就歸功於大批量生產。

福特原來是愛迪生的學徒,後來出來創業,第一次因爲高價低質而失敗,第二次由於資金斷流而失敗,第三次起步沒多久,高檔車賣不出去,差一點又破產,總算幸免於難,痛定思痛,切身體會到了做廉價車的重要性。這後來成了福特一貫的思想方針。

東西要便宜,就得壓縮成本,爲此福特想到的是分工。把汽車的生產過程細分,細到每個環節都及其簡單,然後每個人只負責一件,這樣不僅去掉了切換工作時發生的損失,還能提高熟練度,避免人爲失誤。

接着要解決的是每個人的工作速度不同,有的人不得要領,有的人偷懶,有的人在長時間單調的動作中容易走神,以至於影響到下一個環節。福特就引入了流水線,保持一定的速度,這樣就給那些工作慢的人一種無形的忠告,確保整體運轉的暢通無阻,還創造了相對平等的工作環境。

分工和流水線讓福特實現了大批量生產,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設備的運轉率,把固定成本平攤到每一輛車,實現了驚人的低成本生產。

福特還決定只生產T型車一種,把零部件、車體、甚至顏色,全都單一化,以配合大批量生產。

然後,福特就給車上貼上了廉價標籤,以這種方式大量甩賣的話,自己的產量還可以提高,加強生產的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如此這般創造良性循環。事實上,價格每降低一個臺階,銷售就得到了一次飛躍,汽車從有錢人的玩具變成了交通工具,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並迅速得到普及。福特在自傳裏自豪地說:“人們驚訝不已,是我讓花更少的錢給更多的人成爲了可能。”

福特的T型車並沒有取得任何專利,就成功了。不管是功能還是設計,T型車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簡單的,但福特對此很樂觀,把高檔消費品做得便宜,誰都能買,最後變成大路貨的時候,一定會迎來爆發性的消費。

大批量生產讓福特成爲了當之無愧的王者,卻也帶來了若干個問題,就是把人等同於機器來用,長時間以同一個速度反覆做同一個工作,對人的精神是一種折磨。卓別林就用《摩登時代》來嘲諷福特。

對此,福特打出了兩倍的工資。結果應聘的人在工廠外面排起了長隊。福特並沒把擡高了一倍的人的成本打到車上去,而是試圖用生產的規模效應來解消掉。

工人是生產者,同時也是消費者,大量生產歸根結底還是要靠大量消費來支撐的,而工資上漲可以帶來購買力的提高。結果,福特用其他廠家三分之一的成本,實現了兩倍的薪水。

凡是不能批量複製的,很難賺大錢。不僅要有原材料的良好渠道,產品的設計也要便於製造,還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這樣就能批量生產,把固定成本分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