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創業故事 > 創業的七個原則(1):商業模式沒有完成,只有修改

創業的七個原則(1):商業模式沒有完成,只有修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1K 次

創業的七個原則(1):商業模式沒有完成,只有修改

創業的七個原則(1):商業模式沒有完成,只有修改

創業的七個原則(1):商業模式沒有完成,只有修改

做生意差不多就是選一個項目,然後是借錢、招人、去冒險。當然,冒險也得有個保險,安全不是靠運氣,而是靠小心。

做生意要想好內容,就是做什麼,怎麼做和賺多少。用這些大概確定一下目標和手段,就是站在起跑線上,想象一下終點的風景,還有自己一路該怎麼跑。當然,只是一個想象,和實際情況有沒有出入,不走不知道。

萬物都在流轉之中,事情本身通常不會沿着自己所描繪的方向發展。動機是好的,態度也沒問題,行爲也算是好的,但是它要經過一個巨大的系統,很多概率性的力量會來打亂它,最後得出來的是出乎意料的結果,甚至是完全相反。

郵局的商業模式原來是向收信人收費,作爲一項服務是天經地義的,就招來了一個問題。當時是馬車郵遞,成本很高,很多窮人是沒能力買的。於是有人就開始投機取巧,比如說丈夫要遠行,就跟妻子說好了,我給你寫信,在信封上畫一個圈就表示我平安到達。當郵遞員把這封信遞過來的時候,她一看到那個圈就放了心,然後不買了。一趟奔走辛苦就這樣泡湯了。這樣的存貨就在郵局的倉庫裏堆積成山,都是毫無價值的垃圾。付了馬車費和郵遞員費之後,就是虧本,怎麼辦?漲價!信就越來越買不起了。這樣是個惡性循環,英國郵政當時就快要垮了。

這個時候,有人想出了郵票,就是由寫信的人出錢,一夜之間問題就解決了,英國郵局就這樣起死回生了。由於沒有無效存貨,它的運營效益就提高,這樣成本就降低了,郵票就越來越便宜,很多的人就能去寫信了。一次送的信越多,實際上就把成本攤薄了,變成了良性循環,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大衆的福利。

一個東西做了之後賣不出去,這種事常有,特別是新的東西。用戶和消費者的需求點,永遠跟你最開始想的不一樣,甚至跟他們說的也不一樣。使用後和使用前,他們對產品的想法看法也會不一樣。雖然有個大體方向,但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變化永遠是不變的。憑着現在的視野,寫出了一個計劃,過早下結論,到時候就會事與願違。

後來的快遞業務中,就再次出現了運費到付的項目,老樹發新芽。因爲時代不一樣,有了這種需求,並且具備了各種條件,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

創業重要的是隨機應變。就幾公里外有個大樓,是你要去的目的地,但眼前的城市規劃不允許你沿着直線走。走到路口,就要選擇左拐右拐還是直走,揀着一個跟那個大樓差不多方向的路繼續走,然後又出現了一個轉折,或者是一條小衚衕,那個大樓甚至可能被別的建築物給擋住了,你還要走上大街找一回。在生活中,就算是陌生的城市,問當地的人就給你指路,但這是創業,沒人能告訴你怎麼走,你自己就可能是個拓荒者。你只能盯着遠處的那個目標,不停地調整方向,有時候甚至是憑着某種感覺,一步一步去接近它。

不能適應變化的東西大都是沒用的。每一種計劃都只有躍出紙面走向現實才能知道是否做得成,對於商業計劃更是如此。“人生就在於捉摸不透,不知道往下要發生什麼,卻叫你抓住機會,盡我所能,不斷變化。真是一種有趣的模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