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歷史典故 > 與韓信有關的成語故事,34個關於韓信的成語

與韓信有關的成語故事,34個關於韓信的成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9W 次

與韓信有關的成語故事,34個關於韓信的成語

與韓信有關的34個成語

身爲漢初名將,韓信爲西漢的開國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韓信出身低微,靠着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將王、侯、將、相全部擔任了一遍。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被後人奉爲“兵仙”、“戰神”。正因爲韓信如此豐富精彩的人生,才使他成爲了最有故事的歷史人物,僅與他相關的成語就有30餘個。

1.胯下之辱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衆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爲怯。”

【釋義】:從胯下爬過的恥辱。

2.一飯千金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釋義】: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3.解衣推食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衆,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釋義】:把穿着的衣服脫下給別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別人吃。形容對人熱情關懷。

4.戰無不勝

【出處】:《戰國策·齊策二》:“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後歸,猶爲蛇足也。”

【釋義】:形容強大無比,可以戰勝一切。也比喻辦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5.國士無雙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釋義】: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

【成語典故】:秦朝末年,韓信因得不到項羽的重用,而改投奔劉邦,開始也沒有得到重用,因滕公推薦給蕭何,蕭何認爲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推薦給劉邦。劉邦敷衍應付,韓信不辭而別,蕭何月下追韓信,對劉邦說他是國士無雙,劉邦拜他爲大將。

6.十面埋伏

【出處】: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從今後跳出了九重圍子連環寨,脫離了十面埋伏大會垓。”

【釋義】: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敵軍。

【成語典故】:楚漢相爭時期,漢王劉邦重用淮陰人韓信,先後活捉魏王豹、趙王歇、燕王臧荼、齊王田廣。他被劉邦封爲齊王后率30萬大軍和彭越的軍隊會師,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他採取十面埋伏的戰術,逼使項羽在烏江自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7.背水一戰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釋義】: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成語典故】:背水一戰,又稱井陘之戰,發生於漢高祖三年(前204年),漢軍和趙軍在井陘交戰,漢軍大將韓信利用趙軍主帥陳餘輕敵之心,擺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陣,鼓吹本軍將士奮勇作戰以求死裏逃生,並另調兩千輕騎趁隙奪取趙軍軍營並在軍營內插滿漢旗。趙軍想回營稍作歇息之餘驚見本營插滿漢軍旗幟,以爲漢軍已經全部俘獲趙國的國王和將領們,大勢已去,於是軍隊大亂,紛紛落慌潛逃一鬨而散。

8.拔旗易幟

【出處】:《史記·淮陰候列傳》:“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

【釋義】:拔掉別人的旗子,換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成語典故】:西漢初年,韓信率漢軍攻打趙軍,即將到達井陘口,先挑選輕騎2000人,人持一紅色旗幟,抄小路埋伏在趙營附近,接着背水列陣引誘趙軍。趙軍傾巢而出,漢軍佯敗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衝進趙軍營中掛上漢軍紅旗,趙軍因此大敗。

9.置之死地而後生

【出處】:《孫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釋義】:原指作戰把軍隊佈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後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成語典故】:西漢時期,劉邦派大將韓信和張耳率軍攻打趙國,趙王歇和大將陳餘率20萬大軍在井陘口迎戰。陳餘不聽謀士李左車的建議,與韓信硬拼,韓信故意置之死地而後生在河邊列陣,士兵們背水一戰,越戰越勇,然後派兵輕取趙軍大營,殺死陳餘,活捉趙王歇。

10.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出處】: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着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

【釋義】:指劉邦將從漢中出兵攻項羽時,故意明修棧道,迷惑對方,暗中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勝利。

【成語典故】:秦末項羽滅了秦以後,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誰先攻入咸陽的人爲王的約定,劉邦極爲不滿,領兵進入四川,沿途燒了巴蜀的棧道,封爲漢王,劉邦得到韓信的幫助,明裏在修棧道,背地繞道輕取項羽的大將章邯,進而取得中原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