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歷史典故 > 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治水的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5.09K 次

  夏禹,名叫文命。禹的父親叫鯀,鯀的父親是帝顓頊,顓頊的父親叫昌意,昌意的父親就是黃帝。禹,是黃帝的玄孫,帝顓頊的孫子。禹的曾祖昌意和父親鯀都沒能登帝位,都是天子的臣民。

大禹治水的故事

  當帝堯的時候,洪水滔天,浩浩蕩蕩包圍了大山,淹沒了高地,老百姓非常憂懼。堯尋求能治水的人,羣臣、四嶽都說鯀可以。堯說:“鯀這個人違背教令,毀壞同族,不可用。”四嶽說:“相比之下,沒有比鯀更能幹的人,希望您試用一下。”於是堯採納了四嶽的建議,任用鯀治理洪水。九年過去了,洪水還是沒有平息,治水沒有成功。於是帝堯就又尋訪人才,得到了舜。舜受到任用,代行天子政事,巡視四方。途中見鯀治水毫無成效,就把鯀流放到羽山,直到他死在那裏。天下人都認爲舜的懲罰是正確的。於是舜推薦鯀的兒子大禹,讓他繼續完成鯀的治水事業。

  堯逝世後,帝舜問四嶽說:“有誰能夠光大堯的事業,就讓他擔任官職!”都說:“伯禹做司空,可以光大堯的功業。”舜說:“啊,是的!”命令禹:“你去平治水土,一定要勤勉地辦好這件事。”禹跪拜叩頭,推讓給契、后稷、皋陶。舜說:“你還是去就職盡責吧!”

  禹爲人聰敏機智,能夠吃苦;遵守道德,仁愛可親,言語可信;說話的聲音合乎聲律,行爲舉止合乎規矩,衡量好了再處理事務,勤勤懇懇,端莊恭敬,堪稱百官典範。

  禹於是和益、后稷敬奉帝舜的命令,敦促諸侯百官徵調人夫動土治水,攀行山嶺,樹立標誌,測定高山大川的形勢。禹傷感先父鯀治水無功而受懲罰,於是勞苦身軀,苦心焦慮,在外奔波十三年,經過家門也不願進去。節衣縮食,卻致力用豐厚潔淨的祭品來孝敬鬼神。居住的宮室簡陋低矮,將大量費用用於修築溝渠。陸地行進時乘車,走水路時乘船,在泥沼中行進時坐木橇,爬山越嶺時穿着帶齒的木屐。一年四季都帶着測量用的準繩和規矩,來開發九州土地,疏通九條河道,修築陂塘圍住九大湖泊,測量九座大山。命令益把稻種分發給民衆,讓他們可以在低溼的地方耕種。命令后稷分發給民衆短缺的食品。食物不足,就從有餘的地方調來相互補給,以均衡各諸侯國的物品。禹根據各地適宜出產的物品來確定相應的貢品,同時還考察了各地山川的便利路線。[名人傳記]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名人傳記

  禹開通了九大山脈的道路:由禥山和岐山直達荊山,越過黃河;從壺口山、雷首山直到太嶽山;由砥柱山、析城山直達王屋山;由太行山、常山直達碣石山,然後入海;由西傾山、朱圉山、鳥鼠山直至太華山;從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直到負尾山;開通?冢山,直至荊山;由內方山,直達大別山;從汶山南面直抵衡山,經過九江,到達敷淺原。

  又疏導了九條河流:疏通弱水流過合黎山,使其下游注入流沙;疏通黑水,流過三危山,進入南海;從積石山開始疏導黃河,直到龍門山,往南流到華山北面,往東流過砥柱山,再往東流到孟津,從東面進入洛水,至大邳山,往北流過降水,到達大陸澤,再往北分成九條支流,匯合爲逆河,注入大海;從?冢山開始疏導漾水,往東流的叫漢水,再往東叫蒼浪水,經過三遖水,流到大別山,再往南流入長江,再往東匯成彭蠡澤,向東流稱爲北江,最後流入大海;從汶山開始疏導長江,往東另外分出沱水,再向東到達澧水,經過九江,到達東陵,向東偏北方向與彭蠡澤匯合,再往東流爲中江,注入大海;疏導禮水,東流爲濟水,流入黃河,從黃河溢出的水匯成滎澤,向東流過陶丘北面,再往東到達荷澤,又往東北流,與汶水會合,再往東轉北流入大海;從桐柏山開始疏導淮河,向東匯合泗水、沂水,再往東入海;從鳥鼠同穴山開始疏導渭水,往東匯合灃水,再往東北到達涇水,向東經過漆水、沮水,注入黃河;從熊耳山開始疏導洛水,向東北匯合澗水,鏶水,又往東匯合伊水,再向東北流進黃河。

  於是九州和同安定,四方各地都可以安居,九大山脈都開出了道路,九大河流也都疏通,九大湖泊也已築好堤防,四海之內進貢的道路暢通無阻。各種物資齊備,各州土地交相訂正了它們的等級,使財賦的徵收更加認真慎重,按照三等田地來確定賦稅的標準。在中原地區向諸侯頒賜土地和姓氏,告誡道:“恭敬盡職,以德爲先,不要抗拒我的政令。”

  規定天子國都以外的五百里地區爲甸服:百里之內,老百姓繳納帶禾秸的穀物,距離國都二百里的地區,交納用鐮刀割下的穀穗;距離國都三百里的地區,交納谷實;距離國都四百里的地區,交納粗米;距離國都五百里的地區交納精米。甸服以外的五百里區域爲侯服:靠近甸服的一百里地區是卿大夫的采邑,二百里以內的地區是給天子任事的小國,另外三百里的地區用來分封諸侯。侯服以外的五百里地區爲綏服:距離侯服三百里以內的地區根據具體情況施行教化;另外二百里的地區振興武力,保衛天子。綏服以外的五百里區域爲要服:靠近綏服三百里內的地區爲夷人居住的地方,另外二百里給遵守王法的人居住。要服以外的五百里區域爲荒服:靠近要服的三百里地區給蠻人居住,另外二百里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東瀕大海,西到流沙,北方和南方也都是政令教化所及的地區,天子的恩威遍於四海。於是帝舜賜給禹黑色的圭玉,詔告天下,治水成功。天下於是太平大治。

  皋陶負責刑獄,治理人民。帝舜上朝時,禹、伯夷和皋陶在帝舜面前交談。皋陶陳述他的謀議說:“如果能夠切實按照道德行事,謀劃就會高明,輔佐的大臣就會和諧相處。”禹說:“是這樣的,怎樣去做呢?”皋陶說:“哦!要嚴於律己,要有長遠的打算,要使九族和睦相親,使衆多賢人輔助自己,政令由近及遠,完全在於自身的德行修養。”禹拜謝他的美好言論,說:“是啊!”皋陶說:“呵!還在於知人善任,能安撫民心。”禹說:“唉!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名人傳記

  都要像這樣去做,就是帝堯也會爲難的。知人才能明智,才能任官得人;能夠安民纔算是恩惠,黎民百姓纔會懷念恩德。能夠做到既明智又仁愛,還擔心什麼?兜?還放逐什麼有苗?還害怕什麼巧言令色、阿諛諂媚之徒呢?”皋陶說:“是呀!也就是說行爲要有九方面的品德,即使是言論也要有道德的依據。”於是接着說:“考察一個人的品德要從他做的事情開始,寬厚而能莊謹,柔順而能自立,忠誠而能辦事,有治理才能而能認真謹慎,性情和順而能剛毅,正直而能溫和,簡約而不草率,剛健而能篤實,勇猛而能合乎道義,經常修明彰顯這九種品德,那就很好了。每天修明三種品德,早晚莊敬努力,就可以保有自己的領地。每天恭敬地修明六德,認真辦理各項事務,就能保有他們的封國。天子綜合九德而加以運用,使有才能的人都擔任官職,百官都會嚴肅謹慎。不要讓人走歪門邪道。如果不合適的人佔住重要的官位,這就叫擾亂上天交付的政事。上天將要討伐有罪的人,用五刑中相應的刑罰來懲處他。我所說的這些能夠得到實行嗎?”禹說:

  “你的言論可以實行,而且能取得成績。”皋陶說:“我沒有什麼才智,只是想輔佐天子履行天道罷了。”

  帝舜對禹說:“你也說說自己的高見。”禹拜揖道:“啊,我有什麼可說的呢?我只想每天努力不懈地辦事。”皋陶向禹質疑道:“什麼叫努力不懈呢?”禹說:“洪水滔天,浩浩蕩蕩,包圍了高山,淹沒了丘陵,老百姓都深受水災之害。我陸上乘車,遇水乘船,泥行乘橇。翻山越嶺則穿着帶齒的木屐,在山中行進立木爲標記。與益一道施給百姓稻糧和新鮮肉食。進而疏通九條河道使之歸流大海,又疏浚小溝大渠歸入河流。與后稷一起施給百姓欠缺的糧食。糧食少了,就從有餘的地區調來補充給不足的地區,並且把百姓遷移到適宜居住的地區。於是百姓得以安定生活,各諸侯國也得到了治理。”皋陶說:

  “是啊,這的確是您的美德。”

  禹說:“啊,帝!您在位一定要謹慎,要冷靜思考您的舉止,用德行高尚的人輔佐您,這樣天下百姓都會順從您。用清靜美好的德行來等待上帝的旨意,上天就會不斷賜福給您。”帝說:“啊,臣子啊,臣子啊!臣子要做我的股肱耳目,我想幫助民衆,你們來輔佐我。我想觀察古人衣服上的圖案,按照日、月、星辰的形象製成文繡五彩的服裝,你們要替我明確服裝的等級。我想聽六律、五聲、八音,以觀察治亂的情形,宣講和接納符合五德的言論,你們要認真傾聽並幫我作出判斷。如果我有邪僻的行爲,你們要匡正我、幫助我。你們不要當面逢迎恭維,背後卻說我的壞話。要尊重前後左右的大臣。那些形形色色讒言惑衆的小人,只要君主真能施行德政,就都會被清除的。”禹說:“是的,帝如果不這樣做,如果善惡不分,那就不會有任何功績。”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名人傳記

  帝說:“不要像丹朱那樣驕恣放縱,只知道偷懶遊玩,在無水的陸上行船,在家中成羣結黨地淫亂,因此我要取消他的世襲繼承權,我不能容忍他這副樣子。”禹說:“我娶了塗山氏的女子,結婚只有四天就外出治水了,生了兒子啓,我也沒能撫養他,所以才能完成平治水土的大業。而且設置了五服制度來拱衛京師,使國土擴大到五千裏,全國十二個州都設置了官長,京師以外一直管轄到四方荒遠的邊地,普遍建立了伍長制度,所以他們都能遵循職守、建功立業。只有三苗愚頑而不肯遵從職守,帝可要時刻留意這個問題啊。”帝說:“爲我推行德政,開導民衆,都是你的功勞。”

  皋陶於是就敬重禹的德行,命令百姓都效法禹。對不遵照命令執行的,就用刑罰加以懲處。因此舜的德教大顯於天下。

  於是夔奏起了樂曲,祖先的神靈也降臨了,各方諸侯相互禮讓,鳥獸飛翔起舞,當《簫韶》的樂曲演奏完九章,連鳳凰也飛來朝儀,百獸相率起舞,百官團結和諧。舜帝因此作歌道:“我奉了上天的命令來治理人民,重在順應時勢,重在謹言慎行。”於是唱道:

  “輔佐大臣們欣喜盡職呀!君王的治功才能振興啊!各項事業才能鼎盛啊!”皋陶作揖叩頭大聲說道:“大家要記住天子的訓誡呀!都要恪盡職守,謹守法度,不能懈怠啊!”又繼續作歌道:“君王英明啊!大臣賢良啊!各項事業興旺發達啊!”又唱道:“君王細碎無大略啊!大臣就會懈怠啊!各項事業就將敗壞啊!”舜帝拜謝說:“是啊,以後大家都盡心盡力吧!”於是天下人都遵奉大禹所興起的九韶聲樂,推崇他做山川神靈的主宰。

  帝舜向上天推薦禹,做天子的繼承人。十七年後帝舜逝世。三年的喪期結束後,禹謙讓迴避舜的兒子商均而居住在陽城。天下諸侯都離開商均而去朝拜大禹。禹於是即天子位,坐北向南接受諸侯的朝拜。國號爲夏後,姓姒。

  帝禹即位後向上天推薦皋陶,準備授給他處理國政的權力,而皋陶卻過早去世了。

  禹把皋陶的後代分封到英、六,也有的封在許地。然後推舉伯益,讓他管理政事。

  十年過後,帝禹巡視東方,到達會稽時逝世。把天下傳給伯益。三年的喪期結束後,伯益把帝位讓給禹的兒子啓,自己避居到箕山南面。禹的兒子啓有賢德,天下都歸心於他。等到大禹去世,雖然把天下傳給伯益,但伯益輔佐禹的時間不長,天下人還不能信任他,因此諸侯都離開伯益而去朝拜啓,說:“啓是我們的君主帝禹的兒子啊!”於是啓登天子位,這就是夏后帝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