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周總理刻苦讀書的小故事

周總理刻苦讀書的小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7W 次

周總理刻苦讀書的小故事

周總理刻苦讀書的小故事

故事一:南開求學:多才多藝、成績最優

在南開學校的4年的學習生活,使周恩來從各方面都成熟起來。由於伯父收入微薄,經濟上有困難,他很少回家,平時利用假日和課餘時間,爲學校刻蠟版,抄寫教學講義,以補貼膳食費,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儘管生活艱辛,但是周恩來的成績絲毫沒有受到影響,而且,在演講、演話劇、編校報等活動中,周恩來展現出自己多才多藝的特點。

1917年6月26日,周恩來以平均分89.72的成績從南開學校畢業。在參加畢業典禮時,他還獲得了國文最佳獎,並代表畢業同學致答辭。《畢業同學錄》中對周恩來作了如下評語:“君性溫和誠實,最富於感情,摯於友誼,凡朋友及公益事,無不盡力”“君家貧,處境最艱,學費時不濟,而獨於萬苦千難中多才多藝”“善演說,能文章,工行書”“長於數學”“畢業成績仍屬最優”。

故事二:又寫三遍

雞叫三遍後,周家花園傳出朗朗讀書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周恩來很快就把這首詩背得滾瓜爛熟了,但他總覺得沒有透徹領會詩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來來到蔣媽媽家玩。吃飯時,他望着把花花的大米問道:“蔣媽媽,這大米飯是怎麼來的呢?”將媽媽笑着告訴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渾身有一層硬硬的黃殼。他的一生要經過浸種催芽、田間育秧、施肥管理、除病治蟲、收割脫粒,一直到舂成大米。”“吃上這碗飯,可真不容易啊!”周恩來驚訝的說。“是呀,這十多道關,要累壞多少種田人呢。”蔣媽媽深有感觸地說。

蔣媽媽一番教誨,不僅加深了周恩來對詩意的理解,更激勵他勤奮學習。爲了過好習字關,他除了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外,還堅持每天練一百個大字。

一天,周恩來隨陳媽媽到一個親戚家,回來時已是深夜了。一路上勞累,年幼的恩來已精疲力盡、呵欠連天,但他仍要堅持練完一百個大字再休息。陳媽媽見狀,心疼不過,勸道:“明天再寫吧!”“不,當天的事當天了!”周恩來把頭埋在一盆涼水裏,一下子把瞌睡蟲趕跑了。一百個字剛寫完,陳媽媽奪過恩來的筆說:“這下子行了吧,快睡覺!”“不!”周恩來仔細看完墨汁未乾的一百個大字,皺着眉頭說:“陳媽媽,你看這兩個字寫歪了。”

說着,周恩來的小手又揮起筆來,把那兩個字又寫了三遍,直到滿意爲止。

故事三: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從小志高,12歲就發出“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來在瀋陽東關模範學校上學。這一天,魏校長親自爲學生上修身課,題目是“立命”。當時正是中國社會發出劇烈變動的時期。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剛剛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治。很多人,特別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沒有明確的理想追求,沒有人生奮鬥的目標。校長講“立命”,就是給學生講怎樣立志。

魏校長講到精彩處突然停頓下來,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請問爲什麼讀書?”

教室裏靜靜的,沒有一個學生回答。

“如果沒有人回答,我就一個個問了!”

魏校長走下講臺,指着前排一同學說:“你爲什麼而讀書?”這個學生站起來挺着胸脯說:“爲光耀門楣而讀書!”,“就是爲了光宗耀祖。”魏校長又向第二個學生,回答是:爲了明禮而讀書[]。第三個被問的學生是一個靴鋪掌櫃的兒子,他很認真地回答說:“我是爲我爸而讀書的。”同學們聽了鬨堂大笑。

校長對這些回答都不滿意,搖了搖頭又到周恩來面前,問道:“你是爲什麼而讀書?”

周恩來在學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剛剛成功,他在同學們中第一個剪掉了長長的辮子,這是很不簡單的一件事,因爲滿清政府規定,所有漢人男子都必須像滿族人一樣留長辮子,以表示忠於清朝朝廷,不留辮子就要殺頭。周恩來是第一個剪掉辮子的學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來站起身來,教室裏靜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來非常鄭重地回答道:“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話,表達了周恩來從小立志振興中華的偉大志向。

魏校長沒有想到,竟然有這樣出衆的學生,非常高興。他示意讓周恩來坐下,然後對大家說:“有志者,當效周生啊!”意思是說,有志氣的青年,都要向周恩來學習啊!

同學們,你們現在是學生,你們有什麼樣的志向啊!我想,我們應該向敬愛的周總理學習,從小立志。立志就是樹立一個崇高的人生目標,然後,爲實現這個目標堅持不懈,奮鬥不止,爲人民,爲國家做出貢獻,這樣一生纔有意義。

故事四:多才多藝、成績最優

在南開學校的四年的學習生活,使周恩來從各方面都成熟起來。由於伯父收入微薄,經濟上有困難,他很少回家,平時利用假日和課餘時間,爲學校刻蠟版,抄寫教學講義,以補貼膳食費,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儘管生活艱辛,但是周恩來的成績絲毫沒有受到影響,而且,在演講、演話劇、編校報等活動中,周恩來展現出自己多才多藝的特點。1917年6月26日,周恩來以平均分89.72的成績從南開學校畢業。在參加畢業典禮時,他還獲得了國文最佳獎,並代表畢業同學致答辭。《畢業同學錄》中對周恩來作了如下評語:“君性溫和誠實,最富於感情,摯於友誼,凡朋友及公益事“無不盡力”;“君家貧,處境最艱,學費時不濟,而獨於萬苦千難中多才多藝”;“善演說,能文章,工行書”;“長於數學”,畢業成績仍屬最優。”

故事五:愛讀書的優等生

1910年春,周恩來隨同回家探親的三堂伯周貽謙來到奉天省銀州(今鐵嶺縣),在他家寄居,併入銀崗書院(初級小學)讀書。這年秋天,他移居奉天府(今瀋陽市)周貽賡家。

入新建的奉天第六兩等小學堂(辛亥革命後改名爲東關模範學校)丁班學習,課程包括修身、國文、算術、歷史、地理、格致、英文、圖畫、唱歌、體操10門。

在東關模範學校兩年間,周恩來“肆力學科,兼好讀散文小說及新聞雜誌”,各科成績都名列前茅。由於廣泛閱讀《史記》《漢書》《離騷》等書籍。

周恩來的作文尤受老師讚許,常被批上“傳觀”二字,貼在學校的成績展覽處,讓同學們觀看。其中,國文教員趙純在批閱周恩來的作文時,對周圍的同事感慨地說:“我教了幾十年的書,從沒見過這樣好的學生!”

故事六:南開學校唯一的免費生

1913年春天,周恩來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小學各門課程的學習,8月考入天津南開學校。

這時,他的生活費由家庭生活很困難的伯父供給,爲了減輕家庭負擔,周恩來經常利用節假日,給學校抄寫教材或刻寫蠟紙,掙一點錢補貼家用。貧困的生活更激勵周恩來發奮學習。

爲了掌握更多的知識,他常要購買一些課外書,沒有錢,只好省吃儉用。有一次,他在書店裏看見一部精印的司馬遷的鉅著《史記》,他愛不釋手,就把全部伙食費拿出來買下了書。回去後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忘記了肚子餓,忘記了吃飯。

周恩來的英文基礎原來並不太好,報考南開學校之前,曾特地到補習學校學習了三個月,在他的刻苦努力下,英文水平很快提高了。其他各門功課總是全班第一。特別是他的作文水平更加突出,他文思敏捷,思路清晰,常常不用打底稿就下筆成篇。

這樣品學兼優的學生,在南開學校的校史上是很少見的,老師和同學們都很敬重他,關心他。在老師們的極力推薦下,學校破格免去周恩來的學雜費,他成爲南開學校唯一的免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