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菲利浦勒克萊爾的勵志故事:最有“個性”的生命價值

菲利浦勒克萊爾的勵志故事:最有“個性”的生命價值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54K 次

菲利浦勒克萊爾的勵志故事:最有“個性”的生命價值

菲利浦勒克萊爾的勵志故事:最有“個性”的生命價值

與戴高樂同時代的法國著名將領菲利浦勒克萊爾1902年11月生於法國北部一個古老的貴族家庭,他的祖輩因在十字軍東征中戰績卓著而受封,他的父親個性勤奮自立,但又不失責任感和獻身精神;他的母親出身名門,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善良、克儉。這樣的家庭素養遺傳使勒克萊爾自幼生活簡樸,富於理想,意志堅強,集貴族的榮譽感和平民的自立精神於一體。他在享譽世界的聖西爾軍校受訓時,就深懷着一種使命感。當他以第五名的成績畢業後,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最具冒險和攻擊特色的騎兵。

年輕的勒克萊爾被派往保護國摩洛哥做教官。這裏的戰場是直插雲端的阿特拉斯山的寂寞無垠的沙漠,而他的士兵是散漫的當地人。雖然自己與士兵的生活習俗差異很大,但求真和質樸的品格使他很少有偏見,能充分公正地理解自己的士兵。他發現摩洛哥人是天生的戰士,驍勇剽悍,吃苦耐勞,善於沙漠和山地的行軍作戰,只要指揮得當,肯定是好樣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爲掩護英法聯軍撤出敦刻爾克,勒克萊爾所在的第四步兵師在法比邊界因牽制德軍陷入重圍。他受命潛過德軍陣地向南部法軍求援,被俘後設法脫身。在西歐大陸戰爭敗局已定時,勒克萊爾帶兵浴血奮戰。因德軍坦克勢如洪水,空襲壓頂而來,他又遭厄運,被抓進一座臨時戰俘營。

菲利浦勒克萊爾的勵志故事:最有“個性”的生命價值

此時,整個法國兵敗如山倒,難民如潮涌。求和派使法國政府放棄了最後的抵抗。失血過多的勒克萊爾不甘坐以待斃,再次逃出虎口投奔了堅持抗戰的流亡將軍——戴高樂。

勒克萊爾追隨戴高樂到北非創立了“自由法國”的第一塊根據地。1940年8月,他以少校軍銜去尼日利亞發展抗戰部隊,又遇譁變,於是他自封上校帶着僅剩的二十五名官兵,划着兩條獨木舟轉戰喀麥隆。因國土淪喪而渙散的軍心被他堅忍不拔的統率力量所感召,當他的戰鬥部隊來到杜阿拉市時,竟受到主和派守軍的開城歡迎。以後他的軍隊捷報頻傳,最後趕走了保守勢力。

1944年8月1日,勒克萊爾指揮着前身爲“自由法國”的第二裝甲師參加了著名的諾曼底戰役,與英美集團軍一道砍斷德軍西線脊樑。此刻盟軍將領面臨一個抉擇:是否解放巴黎?爲了節省盟軍寶貴的人力、物力,爭取時間,盟軍下令繞過巴黎,快速追擊。但這時法國共產黨在巴黎發動了起義,並遭到德軍鎮壓,同時,希特勒下令把巴黎夷爲平地,起義者向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求援,沒得到答覆。

就在這個危機時刻。勒克萊爾憑着他超常的敏銳、膽略與毅力,不顧軍令,命第二裝甲師向巴黎全速開進,奪回了祖國的心臟。勒克萊爾不負衆望,繼續統兵收復了全部本土,最後與盟軍一路所向披靡,直搗希特勒的老巢,取得了“二戰”的徹底勝利。

從勒克萊爾與環境的較量中,我們看到了個性的實力,看到了不良環境在面對一個開拓的、堅毅的個性時,是怎樣屈服的。環境的改變常常取決於人的個性實力,這種個性裏不僅蘊藏着智慧,而且具有責任感、毅力、勇氣和應變力共同組成的優秀意志。這可稱之爲“社會的個性”。

【感悟】

愛因斯坦說:“人既是孤獨的人,同時卻又是社會的人。作爲孤獨的人,他企圖保衛自己的生存和那些同他最親近的人的生存,企圖滿足他個人的慾望,並且發展他天賦的才能。作爲社會的人,他企圖得到他的同胞的賞識和好感,同他們共享歡樂,在他們悲痛時給以安慰,並且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這纔是最有“個性”的生命價值的體現

人只有獻身於杜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