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心靈的望遠鏡

心靈的望遠鏡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心靈的望遠鏡

心靈的望遠鏡

有了遠大的目標,人生纔能有極大發展。

高爾基說:“目標愈高遠,人的進步愈大。”人應擁有一個高遠的目標,才能激起極大的熱情。同時,有了遠大的目標,人生纔能有極大發展。

有經驗的射手都知道,要想射中靶心,絕不能瞄準靶心,而要瞄準靶心以上的位置。這就是“取法於上,僅得其中;取法於中,僅得其下”的道理。

就最高目標本身來說,即使沒有達到,也比那完全達到了的較低的目標,具有更大的價值。所定目標必須給心智留有較大的空間,我們纔會擁有更大的熱情,纔可能得到更大的成功和幸福。

幸福來源於爲事業的成功而奮鬥,而事業成功的首要前提是立志,立下遠大而實際的志向。遠大的志向,是人的生命之光,是人的精神動力。

人類要生存和發展,達到改造自然、改造社會和改造自身的目的,就需要藉助於某種精神力量的鼓舞和指導,這種精神力量之一就是遠大志向。俗話說:“有志者,事竟成。”這裏的志,是大志,是雄心壯志,是崇高的理想。

所謂大志,應該是在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人生奮鬥目標,它應該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志向是人們追求中的目標,奮鬥中的理想。離開了追求和奮鬥,就無所謂志向。遠大志向,總是同未來相聯繫的,是對未來可能的構想、預想和追求。但這種構想、預想不同於毫無根據的空想,正確的志向具有現實可能性,是經過努力能夠轉化爲現實的東西。空想由於不是建立在對事物的客觀規律性認識的基礎上,因而是脫離實際的主觀臆想,不可能轉化爲現實。

立志和幸福是緊密聯繫的。每個人畢生都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人生的價值是什麼?如何生活纔是幸福?一個人只要樹立了遠大的志向,就會把遠大志向的實現視爲人生的價值和幸福。因此,卡耐基認爲,遠大志向是對幸福的憧憬、嚮往和追求,幸福是遠大志向的實現。志向的實現是令人神往的,是幸福的;而對志向的追求則能喚起人們的極大熱忱,使人獲得精神上的充實感,這本身也是一種幸福。無數仁人志士爲了追求和實現遠大的奮鬥目標,甘願承擔艱難困苦,他們以苦爲樂,樂在苦中。而那些沒有遠大志向的人,渾渾噩噩地生活,白白地浪費自己的一生。在他們的生活中也許沒有多大的痛苦,然而,他們更沒有真正的幸福。

確立遠大的志向對於我們具有重要的意義。正確的志向,一方面反映了人們的追求和願望,另一方面反映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和可能趨勢。因此,志向是一種指向未來的價值目標。

志向作爲一種價值目標,能夠激發人們的意志和激情,產生一種強大的精神動力,激勵人們以積極、主動、頑強的精神投身於生活,對人生抱着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樂觀態度。

志向,是人生前進的目標和導航的燈塔,是鼓舞人們去努力拼搏的動力。因此,立志對於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南宋哲學家朱熹說,“大丈夫不可無氣概”,“立志不堅,終不濟事。”他在批評當時庸俗的社會風尚時說道:“今人貪利祿,而不貪道義,要作貴人,不作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

北宋文學家蘇軾指出,“天下未有有其志而無其事者,亦未有無其志而有其事者。事因志立,立志則事成”;“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認爲,“古今人物之名望的高大,不是在他所做的官大,是在他所做事業的成功[]。人若有正確的志向,地位雖小,未嘗無大事業之成功”;“青年應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官”。

立志、工作、成功,這是人類活動的三大環節,是事業發展的規律。卡耐基說得好,立志是踏入事業大門的開始,勤於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這旅程的盡頭就有成功在等待着你。因此,立志是事業成功的首要前提和第一關鍵。卡耐基還曾說:“朝着一定目標走去是‘志’,一鼓作氣中途不停止是氣,兩者合起來就是志氣。一切事業的成敗都取決於此。”他深刻地說明了立志與事業成功的內在聯繫。

俄國的一些著名作家對立志和理想的重要作用做了生動的闡述。托爾斯泰指出:“理想是指路明星。沒有理想,就沒有方向,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認爲:“人的活動如果沒有理想的鼓舞,就會變得空虛而渺小。”我們青年人正處於人生的黃金時期,樹立崇高的志向和遠大的理想,對於一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崇高的志向和遠大的理想是我們的精神支柱,是鼓舞我們戰勝艱難困苦的精神力量。

立志要有正確的標準。從志向的性質和層次來說,志向有正確的和錯誤的,高級的和低級的;從時間上來說,有長期的、遠大的,有近期的、短視的;從內容上來說,有社會的、階級的、集體的和個人的。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崇高的志向,拋棄錯誤的、庸俗的志向,並且把長期的志向和近期的志向、社會的志向和個人的志向結合起來。正確的志向可以引導人們走上充實而閃光的人生道路;錯誤的志向則會將人們引進利己、狹隘的人生死衚衕。在當今時代,對於我們來說,正確而崇高的志向的標準應該是符合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違背這一標準的,就是錯誤的志向。

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在青年時代就確立了崇高而遠大的志向。他在中學畢業時,寫一篇感人肺腑的作文。這篇文章對我們的青年朋友有極大的激勵作用,我們摘錄了以下幾段:

“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方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人們只有爲同時代人的完美,爲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

“如果一個人只爲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爲著名學者、大哲人、卓越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爲完美無疵的偉大人物。”

“歷史承認那些爲人類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也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經驗證明那些爲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誨我們,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爲人類犧牲了自己。”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爲人類而勞動的職業,那麼,此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爲這是爲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優秀的科學家總是把獻身於科學、造福於人類作爲自己的崇高志向。正是這種精神的力量,鼓舞着他們戰勝了重重困難,鑄造了他們的崇高形象。現代原子物理學的奠基人、放射性元素鐳的發現者居里夫人,年輕時不僅生活極爲困難,就連試驗用的原料也非常缺乏,實驗室是一間不蔽風雨的破棚子。正當她處於科研攻關的關鍵時刻,同她一起進行鐳元素研究的丈夫在一次車禍中不幸身亡。這個意外的沉重打擊,使她悲痛萬分,但實現崇高理想的決心使她從痛苦中解脫了出來。

她以頑強的意志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難,堅持科學實驗。在她丈夫遇難四年後,終於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並完成了《放射性論》這一科學鉅著,爲科學發展做出傑出貢獻。

瑞典化學家諾貝爾,在青年時代就立下了“我是世界的公民,應爲人類而生”的誓言,堅持在實踐中兌現自己的諾言。在試製炸藥的過程中,曾發生過多次爆炸,他雖然被炸得遍體鱗傷,但卻絲毫沒有動搖自己“爲人類而生”的崇高志向。

諾貝爾的一生是獻身於科學的一生,造福於人類的一生。只要你心中有了一幅宏圖,就能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就能把身邊的物質條件作爲跳板,跳向更高、更好、更令人快慰的境界。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無大志,必趨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