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中國名人故事精選10篇

中國名人故事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導語:在中國歷史上,每個時期都涌現出無數的名人,他們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做出了大大小小的貢獻,他們的優秀品質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爲大家帶來的中國名人故事精選10篇,歡迎閱讀。

中國名人故事精選10篇

岳飛

岳飛他是抗金名將,他的文治武功舉世無雙,絕對的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岳飛作戰絕大多數是以少擊多,每戰必勝。生平大小130餘戰無一敗績。南薰門之戰等戰役甚至以八百壯士擊潰50萬敵軍,可稱爲戰神!

岳飛個人魅力相當之大,心胸開闊基本不計前嫌。以至於岳飛的不少敵人都成爲了他的部下和戰友。岳家軍也是這樣成長而來的,如岳家軍第一猛將楊再興、太行山樑興、江西曹成等人。岳飛和他指揮的岳家軍不但在抗擊金兵的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保護了廣大人民的生命財產免於遭受金兵的蹂躪,而且軍紀嚴明,“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深得人民的愛戴。岳飛是一位真正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關羽:驍勇赤膽的忠義巨人

在天下大亂之時,你奮勇而起,追隨劉備,爲興復漢室,貢獻一生。關雲長,你是中華民族的鐵血男兒!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水淹七軍……武藝嚇破曹軍膽,忠義敢爲萬夫雄。你的勇敢熱血,是中華民族赤膽忠心的魂,永遠不屈屹立!你的執着信念,是天地間的浩然正氣,將不滅永生!

生於戰火紛飛的年代,關羽從不忘記自己的道義,對兄弟不棄不離。中平元年,劉備組織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關羽就在其中。他們桃園結義,情同兄弟,常一起同牀而睡。一生追隨劉備,不辭辛苦,隨身守護。關羽智勇雙全。與劉備下邳失散,關羽陷身曹營,劉備去投袁紹。關羽得知劉備下落,單人匹馬,保護二家皇嫂千里尋兄。爲護得皇嫂周全,關羽被逼無奈,過五關斬六將,最終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會。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封關羽爲前將軍。同年關羽進攻荊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大將於禁救援。當時大雨令漢水暴漲,于禁所率領的七軍都被大水淹沒,將士紛紛往高處避水。而關羽則乘勢坐大船進行攻擊,大破敵軍,威震華夏。他忠義兩全,爲報曹操恩義,放他敗走華容道。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劉備的天下大業,用自己的一生在歷史的長河中敘寫了一個大大的“忠”字。真是可歌可泣!

周瑜:歷史長河中的不滅星光

談笑間,羽扇輕搖,破敵百萬;沙場上,徵袍染紅,血戰南郡。他用短暫的一生,詮釋忠誠與智慧的真正含義。國家危難,他力排衆議,強據曹魏,盡顯名士風采;赤壁陣前,他泰然自若,拔劍相迎,破百萬曹軍。他短暫的一生確如高山般讓人仰止!

周瑜出身士族,早年與孫策是摯友。他盡心輔佐孫策,爲孫策東渡江東立下汗馬功勞。孫策死後,周瑜又效力孫權。建安七年,曹操下書責令孫權送其子爲人質,衆大臣猶豫再三不能決斷。周瑜力挽狂瀾,分析利弊,最終說服羣臣。周瑜對孫氏忠貞不二。他拒絕了曹操派人的遊說,態度堅決。建安十三年,曹操揮軍三十萬會獵江東。周瑜英勇不懼,說服衆人,與曹決一死戰。面對三十萬曹軍,周瑜展現的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擁有的豪邁。一句“操直送死”,一計“火燒曹軍”,一場“赤壁之戰”,成就了他的輝煌。這場大火使曹元氣大傷,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熊熊的火焰是周瑜愛國的心火,是他誓死效忠的赤子之心。赤壁之戰後,他爲了擴張東吳的勢力,主張攻打南郡,在那場戰爭裏他失去了生命,但他在赤壁船頭傲立的風姿,依然讓人仰望。他將一生都奉獻於東吳霸業,直到最後一刻都不曾倒下。

屈原:赤子之心的汨羅英魂

“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爲此態也”。在有些人看來,處世不必過於認真,世道清明,可以出來爲官;世道渾濁,可以與世浮沉。然而你寧可投江而死,也不願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塵埃。眼看自己一度興旺的國家已經無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你本可以出走他國,卻最終因愛戀國土,於悲憤交加中自沉於汨羅江,殉了自己的理想。怎能不讓人嘆惋?

戰國時楚國人。我國最早的大詩人,名平,字原。他學識淵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聯合齊國,抗擊強秦。在同反動派鬥爭中受誣陷而丟官離職。頃襄王時被放逐,但因此卻更加接近人民的生活,對黑暗現實十分不滿。後因楚國的日益腐敗,首都郢亦被秦兵攻破,他既無力挽救楚國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無法實現,遂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的著作有《離騷》《九章》等,這些著作文字華美,體現了他的人生理想和政治追求。他看清了貴族的虛僞、昏庸與腐朽,看清了奸臣排斥賢才的行爲,看清了社會的種種不仁……他的主張,體現了他對楚國國事的深切憂念以及爲理想而獻身的偉大精神。屈原的死是對當時黑暗勢力的一種嘲諷和揭露,是一種無言的反抗與鬥爭,同時也是向後世發出的一個警告——要小心黑暗的勢力! 他的作品語言生動而富有活力,有着浪漫主義精神,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時珍:用堅持譜寫中華傳奇

穿上草鞋,背起藥筐,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你就是以這樣謙遜的姿態和輝煌的成就爲中華歷史寫下一部傳奇!一介農夫,懷揣執着上路,走進大山,風雨兼程,親嘗百種藥草,揮就一部影響世界的不朽醫典,而他的名字也同《本草綱目》一起刻入歷史的記憶。

李家世代業醫,但由於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頭地。李時珍不屑於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打算放棄科舉做官之路,專心學醫,於是向父親求說並表明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李月池最終同意了兒子的要求。李時珍認爲,“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於是,他既“蒐羅百氏”,又“採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李時珍的足跡遍佈大江南北,後人爲此寫了“遠窮僻壤之產,險探麓之華”的詩句,表現他遠途跋涉、四方採訪的生活。李時珍每到一地,就虛心地向各式各樣的人物求教,其中不乏農民和漁夫。李時珍爲了瞭解藥物,並不滿足走馬看花式的調查,而是“羅列諸品,反覆諦視” 。例如他在寫到白花蛇時爲了真實細緻地瞭解這種劇毒蛇而置危險於度外,到處尋找,終於在捕蛇人的幫助下目睹了捕蛇、制蛇的全過程。李時珍搞清了藥物的許多疑難問題,並編著了中國藥物學的空前鉅著——《本草綱目》。

王昭君:中原最美的和平使者

爲了民族,爲了國家,她甘願犧牲自我,舍小家爲大家,她的出塞換來了六十餘載的和平。昭君讓人們銘記的不僅是她的如花美貌,更是她的無畏付出。長安花紅,雁門沙黃,只有那南歸的雁羣知道昭君是怎樣放棄一生榮華換來大漢半世和平,只有那朔北的長風知道悠悠羌笛背後是昭君怎樣綿長的相思和無悔的抉擇。

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公元三十六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昭君爲南郡首選,抵達京城卻無緣面君。公元前三十三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主動來漢朝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她肩負着漢匈和親的重任,別長安,出潼關,度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抵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盛大歡迎。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昭君慢慢地把中原文化傳給匈奴,使匈奴和漢和睦六十多年。“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歷史記載了那一段時期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昭君死後,葬在大青山,匈奴人民爲她修墓並奉爲神仙。她的故事成爲我國曆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

魯迅,原名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紹興人,字豫才,十七歲之前曾用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以筆名魯迅聞名於世。魯迅先生青年時代曾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4年初,入仙台醫科專門學醫,後從事文藝創作,希望以此改變國民精神。魯迅先生一生寫作計有600萬字,其中著作約500萬字,輯校和書信約100萬字。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詩歌、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可謂知言。

錢學森

1956年,錢學森回國,毛主席一見到錢學森,就激動地走上前去,緊緊地握住他的雙手,說,“錢學森同志,盼了你好久,我們的工程控制論的創始人和火箭專家!”

錢學森也激動地望着緊握自己雙手的毛主席,說:“我也早想來拜會主席了,怕你太忙,不敢來打擾。”毛主席一聽,立馬誠摯地說:“你說反。是我考慮到你纔回國,要處理的事太多,不敢過早相約。”“聽說美國人把你當5個師呢!”,主席邊說變伸出5個手指頭來比劃,“我看呀,對我們說來,你比5個師的力量大多啦! 我現在正在研究你的工程控制論,用來指導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呢!”主席的平易近人,使得原本有些緊張和拘謹的錢學森慢慢放鬆了下來。

有很多人不解,爲什麼錢學森會放棄在美國的優待,哪怕歷盡千辛萬苦也要回國呢?對此,錢學森老先生用了8個字來回應:“苟利國家,不求富貴。”這8個字雖然簡短,但是卻極其準確地表達了一個愛國人士的情懷。一想到錢學森幾經輾轉回國,在國內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奮鬥,毛主席便忍不住傷心落淚,覺得祖國有愧於他們。毛主席曾滿含熱淚地說道:“科學家有祖國,學森的回國至少能夠讓中國的導彈原子彈至少推進了二十年。”

雖然毛主席和錢學森老先生的分工不同,但是他們的心中卻有着共同的願景:盼望祖國能夠更加繁榮,發展得更好。“苟利國家,不求富貴”,錢學森老先生是這麼做的,毛主席是這麼做的,無數爲國家和人民奉獻自己一生的前輩們也都是這麼做的。他們都是一代人傑,值得我們的尊敬!

聶海勝的故事

“不行,不能去。”1998年,中國第一個航天員大隊在北京航天城宣告成立。

順利通過選拔的聶海勝,最終在部隊家訪時,被矇在鼓裏的妻子聶捷琳發覺。

想想1986年的“挑戰者”號,升空70多秒便發生爆炸的航天事故,妻子聶捷琳如何也不肯接受丈夫去挑戰未知的危險。

工作人員望着始終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夫妻二人,“可以再給你們一些考慮時間,想通了就給部隊回電話。”家訪人員只好起身道別。

妻子聶捷琳送走工作人員,一改和悅之氣,對着聶海勝一通怒懟,“我堅決不同意你去北京,更不准你當宇航員。”

向來溫文爾雅的聶海勝,這次卻不依不饒,爲堅持圓自己的航天夢:“你可以不去北京,但我要去。”

眼見爭執無果的妻子聶捷琳,最終下了最後通諜:“如果你執意要去北京做宇航員,那咱們就離婚”。

本想壓壓妻子心頭怒火的聶海勝,猛然被妻子冷不定甩出的“離婚”這出“殺手鐗”給弄得措手不及,只得用耍賴的語言搪塞“我堅決不離婚,我也一定要去北京當宇航員。”

聶海勝對妻子暫收鋒芒避而不談宇航員話題,展開溫情攻勢,同妻子散心聊天,陪下館子……不動聲色中的妥協。

二目相對,笑意盈盈,妻子全然無戒備之心時,聶海勝不失時機,重提舊事:“老婆,我自小的飛天夢,現在終有上天探索宇宙的機會,來之不易,機遇難求,再說,如今的科技發達,太空也是有安全保障的……”

溫情的感化,丈夫對航天事業的執着,趁妻子聶捷琳瞬間點頭應允之時,聶海勝第一時間撥通了部隊的電話,表明了自己的心願。

看着丈夫喜不自勝的表情,妻子聶捷琳打趣自己難抵丈夫的“糖衣炮彈的誘惑”!

如願步入宇航員之列的聶海勝,妻子成了自己最忠實的大後方,妻子勇挑照顧家裏老小的重任,丈夫聶海勝除電話一訴相思之外,還特邀妻子觀摩航天員訓練(專爲航天員家屬開放)。

面對如此難得與丈夫航天事業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心有不忍的妻子聶捷琳卻退卻了,顯示屏上:高速運轉的離心機,丈夫臉部肌肉被甩的嚴重扭曲變形……

妻子聶捷琳心疼的眼淚再也難抑……訓練結束時的輕輕擁抱,卻是丈夫聶海勝最大的心理安慰。

爲了不拖丈夫的後腿,做好丈夫的堅強的後盾,妻子聶捷琳惡補航天醫學知識,儘管內心百般掛牽,在神六起飛之際,妻子聶捷琳對丈夫的叮囑化作簡單的“萬事小心”,讓丈夫輕裝上陣……

“如果有機會,我還想再去。”飛天夢對宇航員來說,也許平生只有一次,但丈夫聶海勝從不放棄自己再次沖天的夢想。

爲了不影響丈夫的航天員選拔,一家人爲共同配合聶海勝克服體重超標,雙休歸家的聚餐桌上,特意撤掉了高脂肪食品,豆製品、牛肉成了家人的主餐。“爲了爸爸減重,全家運動員上陣”女兒毫無怨言地自嘲打趣!

2013年,聶海勝入選天宮一號,會同張曉光、王亞平合力執行神舟十號載人飛行和天宮一號交會對接的任務。

2021年6月16日,聶海勝再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乘務組,並且委以指令長重任,已是三衝太空。

57歲再次登頂藍天的聶海勝,是中國太空飛行時間最長的一位航天員。2022年,天宮課堂,聶海勝再次顯身,“我的成績裏,老婆佔一半以上的功勞。”

爲圓太空夢,夫妻共赴飛天路上,丈夫航天事業的執着,妻子無怨無悔地力挺,神舟飛天的背後,是一個個蓄勢待發的航天人的默默發力,致敬航天人!

忘記打柴的藝術家

齊白石,著名國畫家,1864年生,湖南湘潭縣人,在中國美術史上有卓越的貢獻,原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曾獲德國藝術科學院院士榮譽獎和1955年國際和平獎金。

齊白石畢生爲鑽研國畫竭心盡力,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他融合並繼承傳統寫意畫和民意繪畫的表現手法,形成了獨特不羣的藝術風格。他擅長作花鳥蟲魚畫,筆墨縱橫雄健,造型簡練質樸,色彩鮮明熱烈。他善於把闊筆寫意花卉與微毫畢現的草蟲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他還 畫山水、人物,亦能詩文和篆刻。他在詩文篆刻方面有很深的造詣。

齊白石是中國人民傑出的藝術家,在中國美術史上有卓越的貢獻。他繼承了中國繪畫的現實主義的傳統,發揮了形神兼備的特色。由於他出生在勞動者家庭,他的作品多取材於人民日常生活相接近的自然風物,具有健康、樸素的色彩。他主張繪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爲媚俗,不似爲欺世”。他的篆刻初學浙派,後多取法漢代鑿印。佈局奇肆補茂,單刀直下,勁辣有力。

齊白石的父親是一個老實人,平日安分守己,不走一步歪路,不說一句怪話,見了人規規矩矩,做起事來實實在在。齊白石的母親既勤勞又賢慧,既會操持家務,又很孝順父母。公公婆婆常常誇獎兒媳婦心靈手巧。這樣的家風很利於齊白石的成長。

齊白石幼年非常聰明,4歲時,就學會了數百字。那是祖父用炭畫在地上教給他的。六七歲時,齊白石在外祖父的坐館裏讀了半年書。這以後,他就失學在家,幫助家中挑水、打柴、澆菜等,幹着不少雜活。勞動的餘暇,齊白石抓得很緊,出去放牛打柴,總是帶上書本,抽空自學。有一次,他讀書着了迷,把砍柴之事忘了。天黑到家,憐愛孫子的祖母一頓責備:“你好學,可惜來時走錯了人家。”從此,齊白石上山就先砍柴,撿足糞,再取出書來看,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趁牛吃草的時機,跑到鄰村的外祖父家去請教。雖然沒有良好的學習條件,但困難從來沒有難住勤奮上進的齊白石。除去讀書、寫字,他最大的興趣就是畫畫。山清水秀的鄉村景色,妙趣橫生的小說插圖,都是齊白石繪畫的題材。畫畫用的紙是從舊賬簿上撕的,筆墨是家裏以前剩的。

父親看見齊白石身體單薄,做不成扶犁掌耙的好手,就想讓他學習養家餬口的手藝。經過多方說情,託人薦舉,齊白石開始在一個老木匠門下學藝。起初,他幹些雜活,後來專學雕花的工匠活計。這自然用得上畫畫的技藝。他與師傅一起鑽研,改進刀法,創新了不少花樣。苦學兩年,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青年木匠出師了。一出師,作爲長子,便責無旁貸地挑起供養家庭生活的重擔。他每次外出做工,都把有限的工資全部交給母親,而每過一處,都留下手藝高強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