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職場故事 > 有一種失敗叫瞎忙,有一種焦慮叫做三十不立

有一種失敗叫瞎忙,有一種焦慮叫做三十不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K 次

有一種失敗叫瞎忙,有一種焦慮叫做三十不立

有一種焦慮叫做三十不立

作者:Spenser(混跡創投圈的職場墨客)

我的直屬領導Effie是個愛折騰的職場女強人,畢業後在麥肯錫一路做到了高管,然後跳到甲方公司華潤香港去當總監。本可以舒舒服服過養老的日子,結果又辭職,加入互聯網金融這個風口;肚子裏懷着第二個小孩,還保持着一週一飛的節奏。

前幾天她參加了上海交大同學會,和我說現在的同學們多麼牛逼。我說,同學會嘛,永遠都是一些人高調愛裝逼,另一些人在低調秀優越,傷害對方又傷害自己的場子。

她說這一次沒有,像她們這年紀,這輩子能飛黃騰達還是平平庸庸,已經能看透。混得出來的,在穩定的快車道;沒混出來的,也看開了,家有老婆孩子,有房有車,孩子能上得起學,沒有大富貴,也有小日子。

“你都不知道上一次同學會,六七年前,當年我們都差不多三十歲,那時候,大家都好焦慮,事業,結婚,生孩子,尤其在大城市的打拼的,更加明顯。”

她嘆了口氣——三十歲左右,真是一生中最焦慮的年紀。

我嚥了口水,突然覺着氣氛不對,四周的空氣變得凝重,車子變得沉重--艾瑪,這特麼說的不就是現在的我麼,我擦,確實好焦慮啊。

去年寫過一篇文章,說畢業五年決定你的一生。當時也許有些偏激,因爲這兩年自己的職場轉型,也算是實現了彎道超車。但現實是,畢業五年也許決定不了一生,卻基本上決定了你未來的走向,三十歲後,人生逆襲的天花板開始收窄;職場的其它條賽道開始閉合,只看得到自己眼前的那條。

這時候驚恐的發現,這條賽道看上去並不美好,路上坑坑窪窪,一路艱辛;賽道也並不開闊,自己無法施展身手;更糟的是,賽道未來軌跡並不大幅上揚,似乎很快就要走到盡頭,甚至出現拋錨的風險(所謂職場的天花板)。

比如教了幾年書的當老師的在困惑中國的教育體制下這份陽光下最美好的事業是否真的像宣傳的那麼光榮偉大正確,到底是在“誨人不倦”還是“毀人不倦”。

比如一路實習加輪崗終於做了醫生,開始反思爲什麼操着賣白粉的心賺的卻是賣白菜的錢,在國外醫生不都是高收入人羣麼,新聞開始呼籲保護和尊重醫生了,醫生怎麼還成了弱勢羣體了。

比如搞金融的開始懷疑自己當年覺着高大上的職業本質上是人民幣的搬運工外加拉皮條和吹牛逼。這兩年經濟下行,眼見每天早上賣煎餅的大媽賺的都比自己多了。實體金融已經被互聯網金融打得潰不成軍。要不轉業創投,纔是出路。當年的蔡崇信,前幾年的柳青,都是活生生的金融職場華麗轉型的鮮活案例啊。掩面長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三十歲出頭的我們,有吐不完的槽,裝不完的逼,扯不完的蛋,但裝完逼,我們還要還房貸。而更多人是三十歲還買不了房,連裝逼當房奴的資格都沒有。

活在青春尾巴的我們,看着自己開始發福的身體——還能換賽道麼?能不焦慮麼。

於是只能用詩人歌手李健的話安慰自己——嗯嗯,我覺得男人三十而立這個說法是不對的;現在社會,男人四十能立就不錯了,嗯,是這樣的。

所以這時候我們要問自己一個問題——畢業後的這幾年,我們都在忙些啥?畢業時說好的要贏取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峯的節奏呢?

終於意識到,有一種失敗叫瞎忙。

有句話我很贊同,年輕人的特點是什麼?第一是有足夠多的可能性;第二是沒有自知之明。早些年我們可愛的文化商人餘秋雨老師早就說過,青年不值得歌頌,而是一個充滿陷阱的年代。陷阱一生都會遇到,但青年時代的陷阱最多,最大,最險。

青年時代擁有最多的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落實在一個具體人身上,卻是宅路一條。我們的青春,只能揮霍在自己的這種可能性,對自己的未來下注,青春是唯一的籌碼。

但問題是,同樣的年輕人,有些人覺得青春易逝,拼命學習成長,外練能力,內練氣質,幾年之後,時機成熟,完成逆襲;而大多數人,嚴重低估了自己這幾年美好青春的寶貴价值,覺着腰纏大把時間,配上一副好身板,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臉,好像也在做事,卻不善於思考和佈局,最後陷入忙碌卻盲目的尷尬。

真的,好些年輕人,看他現在的狀態和姿態,一般能判斷出未來三五年後的樣子。

所以,青春的籌碼太貴,別下錯注,因爲多半翻不了局;別犯錯,因爲一般回不了頭;別走彎路,因爲很可能走不回來。

還記得BBC的那部著名的紀錄片《七年》,追蹤採訪英國十四位不同階級的七歲小孩,到十四歲、二十一歲、二十八歲、三十五歲以及四十二歲。多年過去了,得到的結論是,他們似乎都沒有逃出自己的階級,上層社會的還在上層,下層社會的還是下層,除了有個小孩出生貧苦,後來當了大學教授。

階級和圈層的流動也是符合正態分佈的,我們大多數人都包在那條曲線“穹頂”之下,只留少數成爲命運手掌裏的漏網之魚。

真的,我們努力都不定能逆襲,何況不努力呢。

既然焦慮是不可避免,我們能做的就是帶着焦慮前行,如同醫學上講的帶菌生活,一個道理。

自己這幾年的摸爬滾打,走的彎路,吃過的虧,在夕陽下回眸自己的過去。我真心覺得以下兩個點,希望當初自己能早點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