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讀書名言 > “買完學區房,兒子把我殺了”

“買完學區房,兒子把我殺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買完學區房,兒子把我殺了”

“買完學區房,兒子把我殺了”

文/才華水木君

1

2018年的最後一天,湖南衡陽發生了一件慘案。

一個13歲的男孩把手中的羊角錘揮向了爸媽,最終雙親不治而亡。而這場悲劇的導火索竟然只是因爲男孩被父母說了一頓。

後來有新聞報道,男孩的家庭很特殊,媽媽是先天弱智,不能出去工作,只能在家看孩子、做家務,家裏還有一個姐姐,智力也有問題,原本已經幾年前已經出嫁了,又因爲精神問題被退婚。

爸爸一個人在外打工,靠木工手藝養活一家四口,蓋了個二層小樓,可一臺老舊電視,一臺舊冰箱,就是家裏唯一的電器。

這個家裏,爸爸是眼前唯一的指望,而兒子是未來的希望。

自從兒子小羅出生,爸爸把心思都放在兒子身上。

小羅六年級起,就不再住校了,爸爸每天接他放學,還給他買過一臺大屏學習機,被他帶到學校偷偷打遊戲。

初二時,小羅從大山中學轉到了鎮上的一所新建的民辦學校,每年學費七八千,是大山的10倍。去年底,爲了孩子上學,羅爸爸還在鎮上按揭買了套商品房,每平米均價超過5000。

但是,孩子的頑劣表現和青春期的叛逆似乎和父親預想中的相去甚遠,去網吧裏玩遊戲,出手闊綽地給班裏的人買零食、花錢僱人打架,錢不夠就偷家裏的。

溺愛、驕縱、期待、失望,零零碎碎拼湊出這個家庭的全貌。最終,爸爸的付出換來的是一場悲劇。

這樣的故事其實不止在新聞裏,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的家庭,父母傾其所有,想爲孩子的未來鋪路,可諷刺的是恰恰是這種毫無節制的付出,毀掉了孩子的前途。

2

不久前,和表姐吃飯,她又說起,孩子暑假的開銷特別大,自己攢了小半年的錢,再加上年終獎都湊不夠夏令營的錢。

表姐是全職媽媽,姐夫是普通白領,兩個人學歷不高,但吃苦耐勞,雖然沒做成大事業,但在北京也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全家每個月的收入都花在孩子身上,名牌衣服,最新款蘋果手機,每年暑假寒假都得來一趟出境遊,表姐總說,自己吃過的苦,不能再讓孩子嘗。

上個月哭着喊着要和出國參加夏令營,好幾萬的費用,愁壞了表姐。本以爲姐夫會制止她,沒想到,每天下班開順風車,給兒子攢錢。

可孩子絲毫不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唯一給父母好臉色的時候,就是伸手要東西。

我問表姐,能不能給孩子少花點錢。

表姐說:小時候吃過的苦,不想讓孩子再吃一次。

於是,我就懂了,其實她不是在給孩子花錢,是在補償自己。小時候的遺憾,不能讓孩子留下。小時候沒得到的東西,孩子必須有。所以,自己多窮都無所謂,絕對不能窮孩子。

這大概也是爲什麼那麼多窮人家能養出不懂事的“富二代”。

而這樣的孩子,根本接受不了生活裏的半點不順心,正如心理學家菲利普·格蘭貝爾形容的那樣:“可是如果太溺愛,孩子就會覺得整個世界都必須在我的腳下。”

可是,這樣的孩子走進社會,後果不堪設想。

3

武志紅老師曾經講過一個概念:全能自戀。說的是嬰兒一出生,就活在一種感覺裏,彷彿宇宙是他創造的,他是神,萬事萬物都得按照他的意願來展現,所以,一餓就應該被滿足,因爲整個宇宙都是自己的。

正常人會在成年後明白世界不會圍着自己轉,但有些人卻沒能從心理上長大。

新浪熱搜上曾經有個新聞,一個22歲的海歸留學2年敗光家裏200萬。

男孩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和奶奶一起生活,從小性格孤僻。媽媽一心想把孩子培養成才,高中時就把孩子送出國,沒想到,輟學回國,每天躲在家裏打遊戲。

記者採訪的時候,一個22歲的大男人依舊躺在牀上玩手機,而白髮蒼蒼的奶奶端着飯碗正喂他吃飯。

奶奶說,孩子從小就不愛吃飯,家人要把飯端到他嘴邊,才願意吃。而說這話時,奶奶絲毫沒有覺得不妥。

其實,孩子爲什麼不願意走出家門,一點也不難理解,在家裏,他是手心裏的寶,可在社會眼裏,卻沒人會把他當回事。

父母的付出,阻礙了孩子的成長。在他們本該承受挫折的年紀,過得安逸。

可是,父母總有一天要離開孩子,今天你不教育,明天社會就會替你教育。到那時,再怎麼懊悔也於事無補了。

4

英國心理學家西爾維婭.克萊爾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爲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爲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有見識的父母,從來不有求必應。

去年,一個杭州媽媽給兒子的信刷爆朋友圈,故事的起源是26歲的兒子想讓父母幫忙出錢買房。

男孩眼看着身邊的朋友都買了房子,心想自己馬上也要有結婚的困擾,也想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父母幫孩子買房,太普遍,以致於他絲毫沒覺得父母會有意見,畢竟家裏也不差錢,可沒想到卻被媽媽果斷拒絕了。

媽媽給他寫了一封信,告訴兒子,想要的東西,你得自己拿,不能總像小孩子一樣,一張嘴就什麼都有。

皮克斯曾經拍過一個短片《鷸》,得了第89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片中講述了一個成長和愛的故事。

起初,小鷸在大海面前瑟瑟發抖,卻一次次地被媽媽無情驅趕,被兇殘的海浪迎頭痛擊,經歷了崩潰、退縮、絕望,終於學會了獨自覓食。

導演巴利拉羅說,他用了五年時間,寫出這個故事,這隻小鷸其實就是我們的孩子,作爲三個孩子的爸爸,他更希望父母們明白,讓孩子去長大,去犯錯,而不是總想把他們護在身後。

我從不否認父母對孩子的愛有多深沉,可是無條件的付出,卻會折斷孩子的翅膀。曾經聽過一句扎心的話,父母替孩子扛下一切,卻希望他們有一天能抗住天下。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卻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總有一天,他要獨自面對生活的腥風血雨。

母愛孩子是本能,但是如何讓這份愛不過度,不僅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能力。

願每一位父母都能敬畏教育,學會愛,不要讓付出感綁架自己,壓垮我們的孩子。

來源:水木文摘(ID:mweishi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