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讀書名言 > 《格列佛遊記》簡介資料

《格列佛遊記》簡介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14K 次

《格列佛遊記》簡介資料

《格列佛遊記》簡介資料

導語:《格列佛遊記》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又譯爲江奈生·斯威夫特)創作的一部長篇遊記體諷刺小說,首次出版於1726年。在初中語文課程的名著導讀中有過推薦,它也值得一讀。下面是由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些關於這本書的簡單介紹,以供大家參考!

《格列佛遊記》簡介資料

作品介紹

作品以裏梅爾·格列佛(又譯爲萊繆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周遊四國的經歷。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國、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還以較爲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了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的幻想寫出了荒誕而離奇的情節,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英國議會中毫無意義的黨派鬥爭,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圖,對殖民戰爭的殘酷暴戾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頌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統治者的英勇鬥爭。

《格列佛遊記》1726年在英國首次出版便受到讀者追捧,一週之內售空。出版幾個世紀以來,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廣爲流傳。在中國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外國文學作品之一,被列爲語文新課程標準必讀書目。根據其內容改編的電影分別於1977年、1996年、2010年被搬上大熒幕。

作者簡介 喬納森·斯威夫特(英語:JonathanSwift,1667年11月30日-喬納森·斯威夫特頭像1745年10月19日)。英裔愛爾蘭作家、詩人、政論家,世界上最偉大的諷刺文學大師之一。以諷刺作品名垂青史,代表作爲《格列佛遊記》。他是一名牧師,一位政治撰稿人,一個才子。他出生於愛爾蘭首都都柏林一個貧困家庭,由叔父撫養成人,六歲上學,在基爾凱尼學校讀了八年。1682年進都柏林著名的三一學院學習,他除了對歷史和詩歌有興趣外,別的一概不喜歡。還是學校“特別通融”纔拿到學位。

1722年,英國政府委派政治流氓伍德爲愛爾蘭鑄銅幣,弄得民不聊生。斯威夫特連續發表幾封公開信,鼓勵愛爾蘭人民起來反對鑄幣陰謀。他成了愛爾蘭民族獨立自由運動的領導者。鬥爭取得勝利後,他又赴倫敦爲愛爾蘭人民的利益奮鬥。當他返回愛爾蘭時,無數農民自發從水陸兩路迎接他[]。

1745年10月19日,斯威夫特在黑暗和孤苦中告別了人世,享年78歲。

背景

作者喬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於1710年至1714年間,曾出任以羅伯特·哈利及亨利·聖約翰的託利黨的公共關係官員,後來政黨交替,輝格黨上臺,託利黨黨員被清算,作者來到愛爾蘭任教,但愛爾蘭當時受到英格蘭的高壓統治。

作品主題

小說第一卷中所描繪的小人國的情景乃是當時大英帝國的縮影。當時英國國內託利黨和輝格黨常年不息的鬥爭和對外的戰爭,實質上只是政客們在一些與國計民生毫不相干的小節上勾心鬥角。

小說的第二卷則通過大人國國王對格列佛引以爲榮的英國選舉制度、議會制度以及種種政教措施所進行的尖銳的抨擊,對當時英國各種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懷疑和否定。

小說的第三卷,作者把諷刺的鋒芒指向了當時的英國哲學家,脫離實際、沉溺於幻想的科學家,荒誕不經的發明家和顛倒黑白的評論家和史學家等。

小說第四卷,作者利用格列佛回答一連串問題而揭露了戰爭的實質、法律的虛僞和不擇手段以獲得公爵地位的可恥行爲等。

作品賞析

(作者:孫予)書中的第一部分“小人國之旅”中的小人國,其實就是當時英國的一個縮影,該國的秩序也就是英國的秩序。比如,作者描寫了小人國王國中最高的職位要通過跳繩(不是以人的能力品德)來決定,誰跳得最高,誰就能獲得最高的職位,實際上反映了當時的英國由教會和君主佔統治地位,平常人難以憑真才實學獲得其應有的地位;另外,小人國的政黨是以所穿鞋子的跟的高低來區別,實際上是在影射託利黨和輝格黨的黨派之爭之無謂,又以小人國中存在吃雞蛋的“大端派”與“小端派”來影射天主教與新教之間關於教會儀式的爭論,作者認爲,兩黨之間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教會之爭也是無謂的,毫無意義的。

書中的第二部分“大人國之旅”中的大人國則是另一種社會制度,作者將它描寫成一個理想的、有教化的君主政體,國王也較賢明正直,這反映出作者心目中的一種比英國社會制度更理想的社會制度。通過大人國國王對格列佛所描述的英國情況的批評,揭露出英國的社會制度絕對不像格列佛對國王所說的那樣理想。作者借大人國的國王之口,尖銳地指出,英國所發生的一系列歷史事件“只不過是一連串的陰謀,叛亂,謀殺,屠殺和清洗而已,而產生的結果便是貪婪,派系爭奪,虛僞,背信棄義,殘忍,強暴,瘋狂,仇恨和野心。”充分暴露了所謂上等人物的醜惡本質。大人國國王對英國如此喜好戰爭也表示出極大的憎惡,這實際上也是作者借大人國國王之口來譴責戰爭帶給人民的惡果。

《格列佛遊記》的第三部分中對勒皮他(飛島)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反對假科學的鮮明立場,指出脫離現實生活的科學實際上有多麼荒謬,這些所謂的科學家從事的全部是虛無飄渺毫無結果的研究。作者認爲,科學必須爲人民服務,而不應當成爲統治階級與人民爲敵的工具。在巴爾尼巴比這一魔術國度中,通過主人公格列佛召見一系列歷史人物,作者試圖向讀者揭示,所謂的歷史英雄人物,都是些如此醜惡的人,是通過種種卑劣手段而獲得高位的,作者藉此非難了君主的政體,表達了贊成共和制度的態度。

《格列佛遊記》的第四部分“慧駰國之旅”則反映了作者試圖描述出一種宗法制度下真正自然狀態的人的美德,以此來與資產階級和貴族的文明形成鮮明的對照。在作者的描述中,慧駰國的耶胡實際上是當時資產階級社會裏一切惡習的集中體現,實際上也可說是作者對人的本性中最醜惡一面的揭露。而在慧駰身上,則寄託了作者對人的美好品德的讚美與嚮往。當然,這裏也暴露出作者本身的一種矛盾心理,即他覺得宗法的自然狀態或許是擺脫現存社會制度的最好出路,但實際上進入階級社會後,再倒退是不可能的。這也反映出由於歷史的侷限,作者無法找出擺脫人類醜惡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