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讀書名言 > 參觀博物館的觀後感1500字精選三篇

參觀博物館的觀後感1500字精選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參觀博物館的觀後感1500字精選三篇

參觀博物館的觀後感1500字精選三篇

導語:博物館是純屬公益性質的地方。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篇1500字參觀博物館的觀後感,希望你們喜歡。

參觀博物館的觀後感1500字精選三篇

觀後感一:

一座座輝煌的宮殿,雄偉的中遠景拍攝。故宮,這座集合了無數工匠心血的建築羣展現在我們面前。一直都很喜歡看這種具有人文風味的紀錄片。很高興,這次能有幸看到《故宮》,自覺收益匪淺。

一座單純的建築是不會給人帶來什麼感覺的,只有經過時間的洗禮和人事變遷才能煥發出它的光輝來。紀錄片《故宮》充分挖掘了其中的特別點,整個紀錄片分成十二集,分別從紫禁城的肇建,建築羣的建造佈局,和其中所反映的中國五千年的禮儀制度,紫禁城的文物來全 面介紹。一口氣看完十二集是不實際和不可取的。每集裏的人文底蘊是需要沉澱的。這裏不僅是個建築羣,更重要的是這裏曾經居住過十幾位皇帝,這裏曾經見證着中華民族的興盛衰落。

參考了網上的一些資料,覺得分析的很有道理。比如縱觀《故宮》的整個影片,我們不難發現,正如該片的總編周兵在談及故宮的創作理念的時候,突出強調的:創新。他說:“一部片子好不好,關鍵在於有多少原創性的因素。在於觀點和信息的創新;在於藝術創造力的創新;在於新技術的使用。”的確,看完故宮,也許印象最爲深刻的就是那些利用電腦特技重塑當年的情景。《故宮》採用了國際先進的動畫技術和借用了電影的多種拍攝手法。3D製作結合實景拍攝,延時攝影(如故宮上空的雲),定點拍攝,這爲提升整個《故宮》的品質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樣,在《故宮》中,電腦特技給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幅故宮的場景:從前門外,快速地向北移動,經過天安門,沿着故宮的軸心穿過了整個紫禁城,然後鏡頭上移,展現了故宮的全景,或者倒過來走位。這樣的空間感的突破無疑更加立體和真實地展現了故宮的全貌。

在《故宮》中,這樣的手法隨處可見,在展現北京城千年的變遷中,原本的圖片說明和解說詞給觀衆的印象只能還是抽象的,但是,通過電腦的技術的處理,以動畫的形式,展現了北京的歷史變遷,真實,直觀。給觀衆的印象非常深刻。在展現故宮的機構和建築過程時,使用三維動畫,展示了故宮的主殿構造和建築的過程,同樣非常直觀而明白易懂。同樣是主殿,在展現他曾經歷過火災而焚燬時,不是用傳統的卻又很枯燥的解說詞來交待,也不是用真正的火災場面而增加成本,而是使用了模擬場景,更加真實而經濟。技術的更多運用,使得以上的問題得以含蓄的展現,使得紀錄片的個性化的風格越來越明顯。在一般的紀錄片中,個人的觀點總會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缺少個性化。畫面的展現同樣爲了追求真實性而缺少個性。但是技術的使用在減輕解說詞的作用的同時,增加了畫面的表現語言和個性特徵。《故宮》正是在展現着這樣一種個性。多雲的天空凸現了歷史的厚重感,翻滾的烏雲和季節瞬時變化,展現了歷史的變遷。畫面整體色調呈暗黃和黑色,顯得莊重而深刻。

很佩服創作故宮的電視工作者們,她們要拍攝的不僅是部紀錄片,更重要的是挖掘其中的人文底蘊。同時,紀錄片與新聞不同,它展示的不只是結果。 對於那些無法拍攝到的珍貴歷史和失之交臂的重要事件,除了通過採訪、口述的方式去追尋,另一種方式就是“真實再現”又稱“情景再現”。這樣不僅使事情經過變得完整,還可以使故事的講述節奏起伏,留有餘味。真實再現要借鑑劇情片的敘事手法、電視散文的寫意手段,在保證歷史真實的前提下,渲染氛圍,調動觀衆的情感參與。

在看紀錄片之前,我對故宮的印象只不過是從那些講述清朝故事的戲劇中獲得,什麼養心殿,太和殿的只知道其名不知道其來歷。現在通過《故宮》,讓我看到了近五百多年中國政治歷史的變遷。也知道了明清兩代社會大致是個什麼樣子的,特別是第一集裏講述如何建造紫禁城,古代人民的聰明和才幹讓我這個現代人心虛不已。當然,我也爲鴉片戰爭後中國的衰落給紫禁城帶來的災難而感到痛心[]。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人民又是世界上最勤勞的人民,故宮這樣雄偉的建築就是勞動的結晶。

觀後感二:

以往的五月鳥語花香,今年的五月卻如此殘酷,短短几天內,地震奪取了將近七萬個同胞的生命,遠在四川的朋友、親人們,手足們的狀況牽動着十三億國人的心。

2015年11月3日,我們06高本土木班團支部組織了全班同學前往軍事博物館觀看“萬衆一心衆志成城”——抗震救災主題展覽。雖然地震過去已有五個多月了,但是它留給我們的傷痛卻依然清晰,當大家看到展出的一幅幅災區圖片的時候,一向以來的緊張、悲痛、感動又如潮水般在心中澎湃起來,心靈又受到一次洗禮。那是萬人揪心的一刻:廢墟上的一座鐘樓,已經損毀。留下的,是那個永遠定格的時刻——14時28分。

進入大門展此刻我眼前的是那一張張感人的照片,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張張慘不忍睹的照片,深深地觸動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看着一幅幅記錄在殘垣斷壁中進行着生死搏鬥的照片,同志們的眼裏一次又一次充滿了淚水,每一次看到那揪心的畫面和涌動的愛心,無論多麼堅強的人都忍不住淚流滿面,使我們與血脈相連的災區人民緊密相連,我們的心永遠凝聚在一齊!

照片中,黨和國家領導人第一時刻作出決策,第一時刻趕赴災區,體現了“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基本宗旨。或果決,或憂慮,或震怒,或悲傷,這一切的一切,飽含着對遭受苦難的人民的深情和關愛。胡錦濤主席與溫家寶總理親臨震區一線指揮,之因此感動世人,感動世界,正是正因他們身體力行,全面而深刻地詮釋了“以人爲本”的執政理念。

照片中,5月19日,14時28分,全國人民爲汶川地震的死難同胞默哀的場面同樣深深地震撼着我,人們垂首肅立,表情凝重,淚水佈滿了臉龐,自覺爲死難者哀悼。五星紅旗第一次爲普通死難者降下,警報第一次爲普通死難者響起,全國人民第一次爲普通死難者共同哀悼。連續三天的全國哀悼日是一個國家向死者的最高哀悼,是對他們永久遠去的悲壯送行,這是共和國對逝者以追悼,同時也給生者以慰藉,體現的是對生命的尊重,其閃耀的人性光輝,令人讚賞。

照片中,武警、消防官兵、各醫療隊、各救援隊、志願者救人的場面,應對災難,災區人民展現了對生命的堅韌不拔;應對災難,沒有受災的人民送去了如天的關懷。山還在搖,地還在顫……人民子弟兵,這支曾創下世界軍史上急行軍奇蹟的部隊,再次依靠雙腿與惡劣的氣候和地理較量。13日23時15分,武警部隊作戰指揮部接到了來自汶川的聲音——挺進小分隊用雙腳征服90公里死亡線進入汶川縣城,成爲到達那裏的第一支救援部隊。鐵軍們以不一樣的方式用心加入到了抗災鬥爭中去,這些精神確值得每一個生者去深深記憶,我堅信,這樣的民族永遠不會被打垮!

照片中,十位親人都不幸遇難,承受着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依然堅守在抗震救災最前線的公安民警蔣敏;照片中,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用張開的雙臂死死維護學生,自己卻不幸遇難的譚老師;照片中,逃生後卻沒有跑開,連續救出兩個同學的小林浩;他們的事蹟傳遍全國,或許人們不願再去想像當時的慌亂與無助,但是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地動天不塌,大災有大愛!災難考驗着我們,同時也是在檢驗着我們。在這危難時刻,國人的行動便是我們國民意志、國民素質的最好證明!

我們不會忘記:“讓我再救一個吧!”,一位戰士餘震中冒死要衝進危樓救人時的哭喊;“下邊還有人嗎?”那是在梳理了一遍又一遍的廢墟上,子弟兵發出的聲聲呼喚。歷史不會忘記這樣的畫面——一個個在塌樓中艱難接近生命的身影,一雙雙託舉擔架送傷員上車的大手,一張張疲極困極酣睡在亂石中的憔悴容顏。

許許多多的感動,塑造了我們衆志成城的國民形象,鑄造了我們戰勝一切自然災害的法寶!在抗震救災中這一幕幕永載史冊的感動大劇,將堅定災區人民的信心,將激勵救災將士的鬥志和重建家園的信念,也將把我們華夏子孫的心貼得更緊!

隨着時刻的推移,我不知道在這片土地上還會傳出多少個感人的故事,留下多少張驚心動魄的瞬間照片,儘管必須有許多感動故事會正因不被知曉而沉積在歷史的河流中,但是高山永遠不會忘記!大地永遠不會忘記!

最後,讓我們爲災難中死去的同胞默哀,爲那些捨己救人的英雄們默哀,爲那些在搶險一線壯烈犧牲的烈士們默哀,你們將永垂不朽!

觀後感三:

這天早上很早就醒了,大概四點都不到就醒了,而且還是自然醒!也許是要去大慶興奮吧,不管還是什麼,情緒都挺好的!

七點的時候我們就準時到科廈南門等候着上車,等候着去大慶,等候着去鐵人紀念館,等候着一次精神教育,等候着一次優秀時代精神的教育。

去的時候是十分開心的,在車上同學們快樂着自信的唱着自己的歌,雖然唱的是別人的歌,走的是自己調。但那份喜悅是不能夠在不在調上所能衡量的。老師還表演了手語的小虎隊的《愛》,雖然是看不懂,但衝老師表演的那份激情,我的快樂之感不免也多了幾分啊!

回來的時候大家可都累了,我就是從大慶上高速睡到哈爾濱下高速,總之大家都累了。

世間之事大抵如此,鐵人王進喜爲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做出的偉大貢獻不也是如此嗎?也許教育就是般的,有苦有樂,更何況這優秀時代精神的教育呢。

回來的路上便與同學商討起了,這個觀後感怎樣寫,他說着有什麼好學習得啊,不就是蠻幹嗎,不就是爲祖國建設蠻幹嗎,不就是爲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蠻幹嗎?這有啥好些的啊?我想了想貌似是這麼回事,但是仔細想想這怎樣可能呢,整個大慶市就建一個那麼宏偉的鐵人紀念館來宣傳與倡導蠻幹精神,這分明是一個連三歲小孩都能想得到問題,更何況是一個集中了全國精英的政府人才們呢?

結果果不其然,大慶精神絕對不是蠻幹,或者退而求其次不單單是蠻幹而已,而且蠻幹只是呈現給人們的表象,僅此而已。大慶精神是有其豐富內涵的,只是我們學習的人太膚淺了罷了,值得我們很好研究研究學習學習發揚發揚!

大慶精神高度概括就只有四個字:“愛國、創業、求實、奉獻”。但這八個字是那個時代十分十分重要與可貴的精神,在那個時候,整個國家急需發展經濟,發展經濟工業是火車頭,而工業的血液就是石油了,而那個時候中國還戴着一個大國貧油大國的帽子。在黨中央的號召,在鐵人王進喜的領導與躬行下,不負衆望的摘掉了貧油大國的帽子。

還清晰的記得,在快到紀念館的時候,看到一建築物上掛着一個關於“三老四嚴”的條幅,於是拿出手機百度一下“三老四嚴”,結果“三老”即對待革命事業要當老實人、說老實話、做老實事。“四嚴”即對待工作要有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心想這“三老”正是當下所缺乏的,此刻的社會不僅僅僅是政府,豆腐渣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是鱗次櫛比,結果只是勞民又傷財,即便要做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你也要讓人們覺得是這麼回事,有點宣傳效果。近日,深圳市萬名政府公務員上街給人擦皮鞋,這不僅僅僅搶了擦鞋匠的飯碗,這不必說,畢竟你們不是常常幹這個,但多少有點衝擊吧!(lz13)你們公務員做什麼,就應做什麼就應比我們清楚!我想這終會給人民大衆留下茶餘飯後的笑談,這也許也是一種爲人民服務的踐行吧!

回來後自然上網查資料時必不可少的了,其豐富內涵中還包括了“四個公開”:思想公開、缺點公開、工作公開、生活公開。我認爲這也是此刻政府做的不夠好的,政府的灰色收入太多,這也是中央自己說的。最近有則新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應對德國記者提問:“在德國,德國公民能瞭解德國總-理的子女及其財產狀況,在中國能嗎?”姜瑜應對惡意刁難,不慌不忙,沉着冷靜,機智地回答:“當然能,中國公民也能瞭解德國總-理的子女財產狀況。”

大慶精神豐富內涵其中的精華自然是不少的,但我認爲也是有其糟粕的,過分的強調勤勞,沒有注意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真理。在“愛國、創業、求實、奉獻”這八個字中就沒有提到創新。而這創新正是此刻中國所匱乏的重要精神。還有就是沒有注意到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應正確的說是沒有那個思想,畢竟那時還沒有提出科學發展觀,總之沒有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但是這一切都是受到了時代的侷限與生產力的侷限!

在弘揚中華優秀精神上,也是要注意的,譬如薄熙來在重慶唱紅歌就唱了幾千個億掉了,前不多日,有則新聞新聞提到馬英九在連任之後的第二天就到他父親的墳頭獻上了鮮花。宣傳倡導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躬行了。

概而論之我們學習踐行弘揚大慶精神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新時代的優秀時代精神相結合做到與時俱進,方纔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