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讀書名言 > 讀書手抄報100字左右

讀書手抄報100字左右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3W 次

讀書手抄報100字左右

讀書手抄報100字左右

導語: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讀書手抄報100字左右,以供大家參考。

一 讀書的有關段落

1、課堂的書讓我學習,讓我思考;課外的書讓我瞭解,讓我思考。好的書猶如一葉輕舟,載着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讀書能陶冶情操,心曠神怡。養成讀書的好習慣,讓人心緒平穩,難過時讀書,忘卻悲傷,立志再戰,高興時讀書,舉止淡定。

2、很多時候我們讀不進去,不想讀,多數是沒有找對書。倘若你真喜歡上了一本書,你就少了很多理由不去看它。哪怕你吃飯、蹲廁所,你都想抱着它看,睡前看,早上起牀也要看看。這就是喜歡一本書的魔力,就像打遊戲一樣。

3、是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野蠻到文明,從庸俗到崇高,書籍喚醒了沉睡的大腦,復甦了乾涸的心靈。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太陽;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約翰遜更直言不諱地宣告:在讀過書和沒有讀過書的人之間,同死人與活人之間,有同樣大的差別。

4、讀書最大的樂趣就是從中找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裏面有對社會現象的批判,美麗風景的描寫,鮮爲人知的祕密與故事,中外風土人情的講述,對奧祕的探索,還有一個個催人奮發向上,給人鼓勵的感人事蹟。

5、書是美景,讀書是飽覽美景。足不出戶,你可以遍遊於千山萬水,徜詳於長江黃河之間,看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春江勝景,感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雪景,更有那魚水之樂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6、讀書向來是爲歷代人所仰慕的事情。培根曾深有感觸的說:書籍是在時代的浪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送給一代又一代。理想的書籍也是智慧的鑰匙,讀書越多,精神就會越健壯而勇敢。

二 讀書的名人故事

1、聞一多醉書: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裏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裏找到了他。他仍穿着舊袍,手裏捧着一本書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2、華羅庚猜書: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衆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着書思考一會,然後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佈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象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爲書的奴隸。

3、侯寶林抄書: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爲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爲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着狂風,冒着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裏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4、張廣厚吃書: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覆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覆覆地念了半年多。因爲經常的反覆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唸書啊,簡直是吃書。

5、高爾基救書: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爲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啓示着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裏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裏,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三 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

1、牛角掛書

唐代李密聽說包愷在緱山,前往拜訪。他騎着牛,在牛角上掛上一卷《漢書》,邊走邊讀。越國公楊素在路上見到他,拉着馬繮繩從後面跟着他,說:“什麼書讓你勤奮到這種地步?”李密說是《項羽傳》。楊素於是與李密談論,認爲他是奇才(見《新唐書·李密傳》)。後來用“牛角掛書”比喻勤奮讀書。

2、囊螢映雪

這是由兩個故事組成的典故。囊螢:用袋子裝螢火蟲;映雪:利用雪的反光。利用口袋裏螢火蟲的光和雪的反光在夜間讀書。車胤勤奮讀書,手不釋卷,博學多才,但其家境貧寒,用不起燈油,夏天就用白布囊盛幾十個螢火蟲,用它們發出的光照着讀書,夜以繼日(見《晉書·車胤傳》)。南朝梁孫康家貧,無錢買燈燭,晚上常映着雪光讀書。後人常把“囊螢映雪”兩個典故作爲勤學的典範。

3、鑿壁借光

漢代匡衡勤奮讀書而沒有燈燭,鄰居有燭光,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一小洞,就着隔壁透進來的光讀書(載《西京雜記》)。後人就用“鑿壁借光”來形容勤學苦讀。

4、韋編三絕

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繩把寫書的竹簡編聯起來,就叫“韋編”;三:概數,指多次;絕:斷。孔子晚年喜歡研究《周易》,編撰《繫辭》《象辭》《說卦》《文言》等解說《周易》的《易傳》。由於反覆閱讀《周易》,以致編聯簡冊的繩子多次斷開(見《史記·孔子世家》)。後泛用以形容勤奮讀書。

5、刺股懸梁

蘇秦,東周洛陽人。他到齊國,跟鬼谷子學縱橫之術,學成後去遊說秦王,上書十次,不被所用,帶去的資金用完了,非常狼狽地回到家裏,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裏譏笑他,說他不務正業,搬弄口舌,倒黴活該。蘇秦聽後感到慚愧而暗自傷心,於是發憤讀書,讀得睏倦了,就用錐子刺一下大腿,驚醒之後接着再讀,最終做了六國的宰相,成爲六國的合縱長。後用“刺股”比喻刻苦攻讀。

漢朝孫敬讀書睏倦時,將頭髮用繩子拴在樑上,一打盹就能驚醒,終於成爲當代大儒。後就用“刺股懸梁”比喻刻苦自學。

6、目不窺園

此典故是說無暇觀看園中景色,形容埋頭讀書、專心治學。董仲舒講學授課,三年不出屋,無暇看園中景,他的弟子又收了弟子,後來的弟子有的居然沒見過他的面。他治學專心到這種程度(見《漢書·董仲舒傳》)。後來用以形容埋頭讀書,足不出戶。

四 關於猶太人讀書的故事

1、在每一個猶太人的家庭裏,孩子出生後不久,母親就會讀《聖經》(希伯來聖經)給他聽。而每讀一段後,就讓孩子去舔一下蜂蜜。當小孩稍微大一點時,母親就會取出《聖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後叫小孩去舔《聖經》上的蜂蜜,這些舉動用意是不言而喻的:書甜如蜜。

2、猶太學校歷史上有一傳統,剛入學的小學新生頭一次聽課,須穿上新衣服,由教士或有學問的人領到教室。在那裏放着一塊乾淨的石板,石板上有幾行用蜂蜜寫下的希伯來字母和簡單的《聖經》文句。

然後讓孩子們一邊誦讀字母,一邊舔掉石板上的蜂蜜,接着,還有蜜糕、蘋果和核桃可吃——所有這一切都是爲了使他們在學習發矇伊始就嚐到香甜的滋味。

3、古往今來,猶太人家庭的孩子,幾乎都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燬,你的財產被搶光,你將帶着什麼東西逃命?”

如果孩子回答是金錢或鑽石,母親將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態、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麼嗎?”要是孩子回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金錢,也不是鑽石,而是智慧。因爲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遠跟着你。”

4、在古代,不少猶太人的墓園裏常常擺放着各種書籍,因爲猶太人相信,在夜深人靜時,死去的人們會出來讀書,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但它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即生命有結束的時候,求知卻永無止境。

5、安息日是猶太人的重要宗教活動日,具體時間是從週五的日落到週六的日落。

按照有關規定,這一天,在以色列猶太人開的一切商店、飯店、娛樂場所都得關門停業,公共汽車都要停止運營,就連以色列國家航空公司的班機也要停航,人們都得在家中“安息”祈禱,嚴禁走親訪友、外出旅遊和參加其他社會活動。

但有一件事是特許的,那就是讀書和買書,大大小小的書店都敞開着門營業,到這裏光顧的人絡繹不絕,書店裏擠滿了人,這裏沒有人大聲喧譁吵鬧,人們都在靜悄悄地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