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讀書名言 > 綠皮書影片觀後感精選三篇

綠皮書影片觀後感精選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8W 次

綠皮書影片觀後感精選三篇

導語:維果·莫特森將口音模仿得非常像紐約那種拉長調子的說話方式,並且有種很好的時機感。在這兩個像正反兩極的角色漸漸開始尊重彼此的過程中,也有不少笑料摻雜其中。

綠皮書影片觀後感精選三篇

篇一: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一位是暴躁易怒,愛用拳頭解決事物的白人老哥,卻有着一個貧窮而溫暖的家庭;一位是智商過人,富有天分的音樂家,坐擁金錢與名氣,卻一個人獨自住在巨大豪宅之中的黑人紳士小哥。兩位看似不相關的人,一同前往那個白人至上的美國的南方。這究竟會發生什麼呢?這便是美國著名電影《綠皮書》所展現的故事。

《綠皮書》看似是一部喜劇,卻是一部引人深思的電影。其間所描寫關於種族歧視的片段更是數不勝。從片名就可以看出,綠皮書是當時黑人在南方的食宿地指南,因爲當時南方許多地方都不歡迎並不對黑人開放,在影片中也完美地闡述了種族歧視,從黑人音樂家在演出,想上洗手間侍者去用友好的虛僞與氣象,他指了指門外林地中的臨時廁所,用餐時無人願坐在他身邊而且爲他端上的竟然是炸雞,(當時白人認爲黑人只能吃炸雞),在他在一大羣虛僞的上流人中的吃着低下的食物,這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人種歧視,將黑人地位的低下更直觀的向觀衆展現出來。

《綠皮書》這部電影雖然是關於種族歧視的電影,但一點兒也沒有暴力情節,不像曾經關於種族歧視的電影《湯姆叔叔的小屋》一樣,《綠皮書》是利用人性的虛僞將種族歧視完美的展出,這樣卻更引起了觀衆的共鳴。

此外《綠皮書》中有一句臺詞讓我深受感染“人之所以是孤獨的,是因爲不敢邁出第一步。”是啊,有時候我們就應該勇敢的第一步,因爲有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 你就會感受到歡樂與友情。就如本片白人小哥從一開始對黑人生來的厭惡,甚至將黑人用過的杯子直接扔進垃圾桶到開始主動的幫助黑人小哥走出困境、讓黑人小哥幫他寫信再到與黑人小哥成爲好友並邀請他到家中做客。二人的友誼衝破了階級、衝破了種族、衝破了一切。

其實,上帝造出這麼多膚色就是爲了讓世界變得多姿多彩,而不是分出一等二等三等人,讓種族之內相互攻擊欺凌,所以請勇於走出第一步,拒絕種族歧視,因爲我們都是一家人,同住地球村。

篇二:

《綠皮書》主要講了一個意裔美國人託尼,爲黑人鋼琴師唐駕車巡演,最終從一開始的持有偏見,到最後的共進聖誕晚餐的故事,是兩個種族、階級的人碰撞後激起的種族火花,給人以思考、以反省

劇中開篇,加入了兩個黑人工程師使用託尼家玻璃杯的畫面,又給扔進垃圾桶的玻璃杯一個特寫,這,無疑讓人嗅到了一股陳腐的種族歧視。

看過一篇白人辱華報道,其中一句話印象頗深:“在白人心裏,白人大於黑人大於黃人。”可以在字裏行間,讀出一股強烈的,白人至上的自負。

“Chink”、“Chinglish”,海外華僑們哪,聽到這些白人爲我們“量身定做”的單詞,心底是否會涌起一陣心酸?

女媧造人時,嫌這個世界缺少色彩,給了我們白、黃、黑三種色彩,如今卻成了你們白人崇高身份的象徵,你們白人凌駕於其他種族的基礎?

我不懂。

追根尋底,我們的祖先,都是蹦跳在枝叢葉間的猴類,或猿猴,或獼猴。其中最聰明的一族,進化爲了此時行走在亞歐大陸上的人類,但卻因爲地域的不同擁有不同的容貌,憑什麼,你們以此爲由,在歷史上到處佈滿血腥的氣息?

黑人也是人,黃人也是人,我們的皮囊下,都有一顆心,一顆溫熱的、跳動的心。我們都有家族、事來,我們與白人有何區別?

我不懂。

在美國大街上,僅僅因爲他是黑人,巡夜兵扣下扳機,一個年輕的、鮮活的生命,從此,墮落。

愛因斯坦曾說過:“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用的是什麼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用的一定是石頭。”

白人哪你們可曾可見黑奴的訴若、猶太人的哭泣,又一條性命墜入地獄時,永不停息的吶喊聲!你們的手已爲鮮血染紅,你們的身體已沾上無法退卻的血腥氣息。

白人哪,小心了,復活島的前車之鑑,憶爲你們敲響了警鐘。

邁克爾.傑克遜,一位天才,一位太空步的天才,卻在漂白皮膚的醫療中疾終。

我身上淌流着炎黃血脈,我不懂。

奧巴馬當上了總統,維護黑人尊嚴的文書出世,我似乎看見了太平盛世的曙光,可以揮手告別生靈塗炭的惶惶。

但歷史總是重複,我們總能從高樓大廈投入的影子中,找尋到他時盛世。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盛世呀!多少大起大落,彼盛此衰[]。核武器的誕生,已響起了災難的前奏,破壞開始,不受估計。千千萬萬個日日夜夜,呵!毀於一旦?

我們沒有能力改變白人,但我們能改變自己,我們可以告訴身邊的人,每個不同膚色的人,都有同樣的“title”;每個生命 ,都有同樣的權利!

篇三:

託尼所在的酒吧歇業了,上有老下有小的託尼很快陷入了生活拮据的局面。他不得不在小餐館裏與人打賭吃熱狗,來贏取50美金家用。

電影開頭便認真描繪了男主託尼嫌棄地丟掉黑人水管工用過的水杯的鏡頭。沒錯,他是種族歧視者。

即便這樣,在應聘黑人鋼琴家謝利博士的私人司機面試中,託尼說我不介意給黑人工作,我前兩天才在家裏宴請了幾位黑人朋友。

我們生活在一個多民族、團結和諧的國家,無法理解美國舊時代種族歧視的痛苦。但影片中的很多劇情讓我們越來越深刻體會那種歧視的無知與可怕。託尼迫於生活,向現實低下了頭,成了鋼琴家謝利博士的司機,陪他踏上了南下巡演之路。

看到這裏,我想起了多年前,我的父親因爲沒錢給孩子們交學費而低聲啜泣的午夜,中年男人的無奈與苦楚在那一刻、在電影裏讓我淚流滿面。一分錢壓倒英雄漢,在現實面前,我們曾經覺得無奈的事似乎都成了出路。

改變需要勇氣

鋼琴家謝利博士才華橫溢,博學且教養好,有錢有地位,但是因爲黑人種族備受白人社會的侮辱和欺凌。他也不是典型的黑人,他和那些底層的黑人沒有交集和共同語言,影片中最讓人動容的應該是雨中謝利咆哮的一段臺詞:我既不夠白,也不夠黑,甚至還不夠男人,那你告訴我,我是誰?

託尼動手打了侮辱謝利的警察,兩人被關進了看守所,謝利博士告訴託尼:靠暴力永遠無法取勝,堅守尊嚴纔會贏,因爲自尊總會讓你佔理。在那個無奈的社會,他沒有用暴力去反抗,而是用行動捍衛自己的尊嚴。

謝利博士明知道南方種族歧視很嚴重,他依然選擇去南部巡演,去經歷去突破,用自己的行動去感化大衆。聖誕演出,謝利在不讓黑人入內的餐廳那段。按照劇情的鋪墊,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樣,以爲他會妥協,完成演出。然而我終究是庸俗了。謝利博士毫不猶豫地說:要不然讓我進去用餐,要不然就取消今晚的演出。這大概是整部劇最給人勇氣的改變。

故事的最後,平安夜,託尼主動擁抱謝利博士的那一瞬間將改變演繹到極致。

生活需要溫情

看了很多影評都在講民族文化,可是更吸引中年婦女的應該是託尼與妻子之間的溫情。影片中很多溫情的鏡頭,讓人覺得溫馨而感動。託尼出發前,將預支的工資交給妻子,妻子再三強調要寫信回來,可是都是被拒絕的。即便如此,託尼在南下巡演的路上還是很用心地給妻子寫了信。

整個故事除了南下巡演的路線,就是託尼寫給妻子的四封信。信件真是一個高明的處理方式,不僅從客觀角度描述了謝利博士,也不着痕跡的描述着託尼在謝利博士影響下的變化。

在謝利博士指導下,信件內容很感人:沒有你的時光和旅程對我來說毫無意義,與你相愛是我所做過的最輕鬆的事。在我活着的每一天,我都會深深地感覺到遇見你的那天我已經愛上你,今天我愛你,餘生我也一樣愛你。我想這是內心深處對妻子和家庭厚重的愛,才願意接受這種改變吧。

託尼睡前親吻妻子小照片的鏡頭,故事最後託尼妻子與謝利博士擁抱時說謝謝你幫他修改信件的鏡頭,都讓我心頭一暖,不得不說中年婦女感動的鏡頭真的不一樣。影片所傳遞的關於家庭、關於夫妻、關於親情的相處之道,是我們這代人需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