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勵志名言 > 破鏡考古話重圓

破鏡考古話重圓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4W 次

  人類自起源至今99。9%以上的時間裏,都是以平靜的自然水面作爲鏡子。
  
  今日許多地方將小湖泊命名爲“鏡湖”,就是這種懷古情結和浪漫情懷使然。
  
  隨着文明化進程的不斷加速,社會進入青銅時代。自茲而後,銅鏡因照顏更爲清晰,更便於攜帶,得以長期流行而不衰。
  
  明清以來,西方玻璃鏡傳入中國,銅鏡逐漸被玻璃鏡取代。
  
  銅鏡閱盡人間的悲歡離合、兒女情長、禮義廉恥、世態炎涼,更見證了歷史的滄桑、時代的變遷和文化的傳承。
  
  漢代是銅鏡發展的第一個高峯,除照顏的實際功用外,還是男女愛情的信物,婚姻的見證。
  
  如洛陽西郊漢墓出土的銅華雲雷鏡上的銘文是:“清銀銅華以爲鏡,昭察衣服觀容貌,絲組雜環以爲信。清光宜佳人。”這表明銅鏡是可以作爲信物的。其他諸如“長相思,毋相忘……見日之光,長毋相忘”,更是男女相思不絕、永不相忘的愛情誓言。“夫妻相重,甚於威央”“夫妻相守日月親”“嫁入門時殊大良”等銘文,則表達了對婚姻的美好祝福和期望。
  
  而對於因爲種種遭遇致感情破裂或不幸分離的夫妻,在重歸於好或重逢後,人們常用“破鏡重圓”來形容。
  
  “破鏡重圓”發生在隋朝初年。據唐代孟棨《本事詩》記載,南朝陳後主叔寶有妹妹樂昌公主,嫁給太子賓客徐德言爲妻。隋文帝楊堅派兵南下。陳朝危在旦夕,徐德言自知不保,遂將一面銅鏡摔成兩半,夫妻各執一半,約定來年元宵節在長安街頭高價叫賣,作爲日後相認的憑證。
  
  陳朝亡國後,樂昌公主被隋文帝的大兵掠走,賞賜給越國公楊素爲妾。樂昌公主雖受楊素寵愛,卻終日鬱鬱寡歡,默默無言。第二年元宵節樂昌公主派僕人在街市上以高價出售半鏡,引起徐德言的注意,出半鏡與僕人的半鏡勘合,絲毫不差。
  
  公主以實言告知楊素,楊素感慨二人的真情,釋歸樂昌公主,夫妻得以團圓。
  
  在古典文學作品中,“鏡”的意象向來爲人所鍾愛,鏡是夫妻間的信物,“破鏡”也成爲夫妻關係變化的隱喻。自《本事詩》始,“破鏡重圓”作爲人所熟知的典故,在小說、戲曲等領域廣泛流傳,成爲一個成熟的文學命題。
  
  然而,在考古發現中,夫妻墓葬各陪葬半枚銅鏡的實例,在漢代就已出現,唐宋時期有更多的發現。
  
  河南洛陽燒溝一座漢代合葬墓中,兩個不同的棺內各放半個銅鏡,原是一枚銅鏡破開後分放的。
  
  江西省星子縣一座夫妻合葬墓,分男女墓室。根據出土的墓誌記載,女性墓主葬於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男性墓主葬於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前後相差9年。奇特的是,男女棺各陪葬半枚銅鏡,合而爲一。銅鏡正方形,小圓鈕,素寬邊,鈕座鑄凸紋朵花。
  
  通過對大量墓葬中發現的半鏡的研究,可以說明,破鏡入葬,是一種特殊的葬俗,反映了夫妻間長相廝守的愛情、親情。
  
  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一鏡分葬,夫婦各執其半,爲的是在地下世界和來生能再度團聚。黃泉路迢迢,轉生路茫茫。
  
  蓋棺的一刻,黑暗吞噬一切,長眠於地下的逝者手中的半片銅鏡,依然閃爍日精之光,照徹幽冥,指引夫婦並肩前行的方向。

破鏡考古話重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