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名人名言 > 古代廉政名人名言

古代廉政名人名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9W 次

1、取誠信,去詐僞,禁暴亂,止奢移。——《六韜·上賢》

古代廉政名人名言

2、義動君子,利動貪人。——《後漢書·班固列傳》

3、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呂氏春秋·盡數》

4、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宋·林逋《省心錄》

5、惟敬可以勝怠,惟勤可以補拙,惟儉可以養廉。——清·汪汲《座右銘類編·**》

6、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而無所不爲。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五代史·馮道論》

7、官能清則冤抑漸消,吏能廉則風俗自厚。——清·錢泳《履園叢話·不可少》

8、受魚失祿,無以食魚;不受得祿,終會食魚。——漢·劉向《新序·節士》

9、小善雖無大益,而不可忘也;細惡雖無近禍,而不可不去。——晉·葛洪《抱朴子外篇·君道》

10、清正儉素,門無私謁。——《魏書·彭城王傳》

11、貪者自貪,廉者自廉,關鍵在於人,與錢本身無涉。——梁實秋《錢》

12、見利不貪,見美不淫。——三國·蜀·諸葛亮《將苑將志》

13、從官重恭慎,立身貴廉明。——唐·陳子昂《座右銘》

14、家怕先富後貧,政怕先寬後緊。——清·申居鄖《西巖贅語》

15、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漢·劉向《說苑·敬慎》

16、上清而無慾,則下正而民樸。——漢·劉向《說苑·說叢》

17、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18、自非祿賜,一毫不受於人。——《南史·王曇首傳》

19、言不苟出,行爲苟爲;擇善而後從事。——漢·劉向《淮南子·主術訓》

20、善惡之殊,如火與水,不能相容。——《歐陽修全集·祭丁學士文》

21、廉仁公勤四者,及爲政之本領。——宋·真德秀《西山訓政》《叢書集成初編》

22、人只一念貪私,便銷剛爲柔,塞知爲昏,變恩爲慘,染潔爲污,壞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貪爲寶。——清·陳弘謀《從政遺規》卷下《言行江纂》

2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24、知足而不貪,知節而不淫。——宋·林逋《省心錄》

25、公則生明,廉則生威。——清·朱舜水《伯養說》

26、政以得賢爲本,治以去穢爲務。——《資治通鑑》卷四十九

27、潔己是心毫。——唐·劉禹錫《浙西李大夫示述夢四十韻並浙東元相公酬和,斐然繼聲》

28、上邪下難正,從枉不可驕。——南朝·宋·何承天《上邪篇》

29、慎則禍之不及,貪則災之所起。——唐·姚崇《辭金戒》

30、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誠,不足以動。——宋·徐禎稷《恥言》

31、與民共其樂者,人必憂其憂;與民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三國志·魏書·曹昂等傳》注引

32、心如規矩,志如尺衡,平靜如正直如繩。——漢·嚴遵《道德指歸論》

33、惟儉可以惜福,惟儉可以養廉。——清·錢泳《履園叢話·安安先生》

34、存心光明正大,言論光明正大,行事光明正大,斯之謂君子。——清·汪汲《座右銘類編·品藻》

35、但得官清吏不橫,即是村中歌舞時。——宋·陸游《春日雜興》

36、因民之所善以勸善,因民之所憎以禁奸。——《文子·上義》

37、傷風害理,莫甚於私。暴物殘民,莫大於賄。——唐·陸贄《全唐文》卷四七三

38、居官人清,而不自以爲清,始爲真清。——宋·朱熹語

39、自律不嚴,何以服衆?——元·張養浩《風憲忠告》

40、爲人臣者,以富民爲功,以貧苦民爲罪。——漢·賈誼《新書·大政上》

41、致理必在懲貪,懲貪莫先旌廉。——清·王命嶽《懲貪議》

42、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漢·桓寬《鹽鐵論·疾貪》

43、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44、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大禹謨》

45、清正儉約,是居官之良法。——清·陳弘謀《從政遺規》卷下《寒鬆堂集》

46、小利,大利之蛀;貪小利,則大利必亡。——北齊·劉晝《劉子·貪愛》

47、衆人重利,廉士重名。——《莊子·刻意》

48、防微杜漸而禁於未然。——《元史·張楨傳》

49、因其材以取之,審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長,掩其所短。——唐·吳兢《貞觀政要·擇官》

50、至清廉平。路遺不受,請謁不聽,據法聽訟,無有所阿。——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51、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爲。清·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三

52、見金錢財帛不懼刑網,徑自受納,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彈雀,何況性命之重。乃以博財物耶?——唐·吳兢《貞觀政要·貪鄙》

53、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釐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爲不值一文。誰言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清·張伯行《禁饋送檄》

54、任天下之大,立心不可不公;守天下之重,持心不可不敬。——《宋史》卷四三八《儒林列傳》

55、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宋·蘇軾《赤壁賦》

56、衆人皆以奢靡爲榮,吾心獨以簡素爲美。——宋·司馬光《訓簡示康》

57、陷其自身者,皆爲貪冒財利,與夫魚鳥何以異哉?——唐·吳兢《貞觀政要·貪鄙》

58、在官惟明,蒞事惟平,立身惟清。——漢·馬融《忠經·守宰章》

59、愛半文不值半文,莫謂世無知者;作一事須精一事,庶幾心乃安然。——清·錢南園灃聯

60、清者蒞職之本,儉者持身之基。——《周書》卷三五《鄭孝穆列傳》

61、惟廉而後能平,平則公矣。不廉必有所私,私則法廢,民無所措手足矣。——明·楊士奇《歷代名臣奏議》卷一百七二三《考課》

62、居官以清,士君子分內事。清非難,不見其清爲難。不恃其清而操切凌轢人爲尤難。——清·陳弘謀《從政遺規》卷下《居官格言》

63、能省事,自無妄費,無妄費,方可與講廉。——清·申居鄖《西巖》

64、居官者廉不言貧,勤不言勞,愛民不言惠,鋤強不言威,事上盡禮不言屈己,欽賢下士不言忘勢。庶乎官箴無忝。——明·錢琦《錢公良測語·治本》

65、清慎勤,居官三字符也。——《明史·樑寅傳》

66、廉潔愛人者厚其祿。——《文韜·盈虛》

67、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謀之;利在一時勿謀也,利在萬世者謀之。——清·金纓《格言聯壁》

68、清泉絕無一塵染,長鬆自是拔俗姿。——宋·蘇舜欽《無錫惠山寺》

69、徇國家之急,赴公家之難。——《漢書·司馬遷傳》

70、貪廉者,治理之大關。奢儉者,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先使之儉。——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傳》載陣廷敬疏

71、知而不言,是不忠之臣;不知而言,乃不智之臣。——《南齊書·崔慧景附崔偃》

72、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晉·傅玄《傅子·義信》

73、位高者事不可以煩,民衆者教不可以苛。夫事碎難治也,法煩難行也。——漢·劉巡《淮南子·泰族》

74、一念之慾不能制,而禍流於滔天。——明·薛宣《讀書錄》卷七

75、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宋·王應麟《三字經》

76、淡然自守,不汲濟於榮利。——《魏書·劉芳傳》

77、平生正直無偏向,止留下四海一空囊。——元·王實甫《西廂記》

78、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則爲善者日進,爲惡者日少。——宋·司馬光《資治通鑑·陳紀》

79、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宋·呂本中《官箴》

80、勤能補拙,儉以養廉。——清·金纓《格言聯璧·從政》

81、慎而思之,勤而行之。——唐·白居易《策林》

82、智者不爲非其事,廉者不爲非其有。——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一

83、官若忠廉,則賢才向用,功績獲彰,庶務皆得其理,天下何患不治。——《清世祖實錄·卷九》

84、非吾義錙銖勿視,義之得千駟無愧。——《遜志齋集》

85、爲清官死,死有餘榮。——明·朱祖文《北行日譜》

86、辭金者,取其廉慎也。昔子罕辭玉,以不貪贓枉法爲寶;楊震辭金,以四知爲慎。列前古之清潔,爲將來之龜鏡。——唐·姚崇《辭金誡》

87、廉者士之美節,污者士之醜行。士之不廉,猶女之不潔。不潔之女,雖功容絕人,不足自贖。不廉之士,縱有他美,何足道哉!——宋·真德秀《西山政訓》《叢書集成初編》

88、誅惡及本,本誅則惡消;振裘持領,領正則毛理。——《後漢書》卷七九上《儒林列傳》

89、氣之清者爲精,人之清者爲賢。治身者以積精爲寶,治國者以積賢爲道。——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通國身》

90、節用養廉。——宋·陳襄《州縣提綱》卷一

91、勤、廉二字看似平淺,實則獲上在此,信友在此,服民亦在此,舍此二字,上司即偶然表盼,亦不能久;欲求寅僚之敬佩,百姓之愛戴,即襲取於偶然,亦不可得矣!——清·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

92、貪污者,必以廉潔者爲不是;超超者,必以恬退者爲不是。——《朱子語類輯略》

93、公家之利,知無不爲,忠也。——《左傳·僖公九年》

94、在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爲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清·金蘭生《格言聯璧·從政》

95、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清·吳研人《痛史》第十會

96、願竭力以守義兮,雖貧窮而不改。——《後漢書·張衡列傳》

97、臨陣勇,臨財廉,臨事勤,臨民仁。——《宋朝事實類苑·德量智識》

98、惟廉者能約己而愛人。——《明史·循吏傳》

99、正以處心,廉心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長,信以接物,寬以待下,敬了處事,此居官之七要也。——明·薛瑄《薛文清公從政錄》

100、動則三思,虛而後行。——《三國志·魏書·楊阜傳》

101、官省則事省,事省則民清;官煩則事煩,事煩則民濁。——《周書》卷二三《蘇綽列傳》

102、公生明,偏生暗,端愨生通,詐僞生塞。——《荀子·不苟》

103、寧可清貧自樂,不作濁富多憂。——宋·釋道元《景德傳燈錄》

104、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能服於人。——《三國志·蜀書·先生傳第二》

105、爲官長當清、當慎、當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106、知足則樂,務貪必憂。——宋·林逋《省心錄》

107、貪利者害己,縱慾者戕生。——清·金纓《格言聯璧·悖兇》

108、廉隅貞潔者,德之令也;流逸奔隨者,行之污也。——唐·魏徽《羣書治要·昌言》

109、鋤一害而衆苗成,刑一惡而萬民悅。——漢·桓寬《鹽鐵論·後刑》

110、身處膏脂,不能以自潤。——《後漢書·孔奮列傳》

111、廉者常樂無求,貪者常憂不足。——隋·王通《中說·王道篇》

112、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明·于謙《入京》

113、非其路而行之,雖勞不至;非其有而求之,雖強不得。知者不爲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遠害而名彰也。故君子行廉以全其身,守清以保其身。——東漢·馬融《忠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