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句 > 經典的句子 > 阿里巴巴新任副總裁塗子沛訪談:大資料時代的巔峰領悟

阿里巴巴新任副總裁塗子沛訪談:大資料時代的巔峰領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阿里巴巴新任副總裁塗子沛訪談:大資料時代的巔峰領悟
暢銷書《大資料》《資料之巔》作者徐子沛12月29日宣佈正式出任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分管大資料方面事宜,據稱徐子沛還將成為阿里 IDSG的三位負責人之一。《大資料》曾在中國社會開大資料之先河,引發了大資料戰略、資料治國和開放資料的討論,歷史學家許倬雲先生盛讚其“為華文世界開創了一個重要話題”。徐子沛進駐阿里巴巴又將會帶來怎樣的改變?預測不重要,評論不重要,大資料時代,一切得看資料來說話!

以下是塗子沛接受記者採訪時的訪談錄:大資料時代的巔峰領悟

Q:2012年,您的著作《大資料》引發了人們對大資料的強烈關注與思考,是什麼原因驅使您寫作了第二本有關大資料的書籍《資料之巔》?A:第一本書是中國最早的一本大資料的書,那本書談的還是現象,由現象引發的一些思考,我對大資料認識的過程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當認識到大資料不僅是個技術革命,不僅是商業管理革命,而且是社會革命,引起社會方方面面的變化,它和雲端計算不一樣,雲端計算就是一個單純的技術革命,一種技術的重新架構。當我的第一本書受到關注的時候,我便有一種使命感,應該把第二本書寫出來,第二本是從歷史的角度,我想傳遞的是種資料文明,資料文化,從而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還要掌握未來,未來是什麼樣子以及我們在全世界的競爭中處於一種什麼樣的地位,我只是想對咱們中國提一些戰略性的建議,在與美國曆史這種對比之中發現我們的不足與弱點。所以我專心在家用了八個月的時間寫就這本書,這本書的價值我自己認為比第一本書的價值更大一些。Q:您從開篇便講到美國的人口普查,您是怎麼想到以人口普查作為切入點的?如何看待人口普查對整個資料時代的意義的?A:我們這本書是資料之巔,為什麼是之巔呢,因為資料是個人為的現象,全部是人書寫的,要是沒有人就沒有資料,所以資料是需要頂層設計的,大資料的設計需要頂層資料,這也是資料之巔的一層含義,那我們說一個國家的資料中什麼是最基本的資料?就是國土多大,人有多少,所以人是最基本的,人口普查在政治、經濟、軍事在整個美國曆史上起到很大的作用,有些作用還沒有寫出來,但是最後因為人口普查 的資料太大了,每次人口普查都耗費多年,後來有了二進位制,引領人類社會進入了資訊時代,我們說什麼是最基本的資料,有多少人,但是要算清楚多少人這個問題太難了。即使今天算清楚都很難,問題是人不停地出生死亡,要算清楚非常難,這是最原始的問題也是最具挑戰的問題,也是個資料量非常大的問題,所以最早的大資料就是人口,比其他資料都要大。美國的人口普查也是陰差陽錯,他也不知道因為人口普查有一天資訊社會就這麼產生了,但是他們很認真,沒有說因為這個難做就不做了,他們當時用人口普查來分配權力,然後逐步擴大。Q:所以您查閱了很多有關人口普查等等這些美國曆史的資料。A:我是學工科的,但是我從小就喜歡讀書,書讀的不少,有人評價這本書是用資料譜寫了美國曆史,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是重新把美國統計史、人口普查史、工業普查史、農業普查史都看了幾遍,需要在所有這些資料中尋找到哪些是有意義的點,有建設性啟發性的點,把它挑出來。Q:中國對待資料文化與國外對待資料文化的理念有很大區別,比如中國人對數字的概念缺乏一個理性的描述和陳述,他們更習慣於用所謂的程度詞來形容,比如差不多,深、淺、多、少,但這又是基於中國從古至今深入人心的傳統所致,您認為兩者區別在哪裡?A:區別在於哪裡呢,就在於我們還僅僅把資料當成工具來看,符合我們利益的我們會用,不符合我們利益的我們就不用,但是西方社會比較好的一點比如美國,它把資料當做基點和基石來看,所有的角色都建立在上面,首先反映的是事實,我們得尊重它,一切從事實出發,把它作為角色的基礎,認為資料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事實是不可侵犯的,因為資料最根本的是對客觀世界的建立。Q:那中國的這種對資料文化的傳統思維方式能改變嗎?A:當然能改變,這就上升到文化層面上,所以我提出了口號“科技符號”上升到“文化符號”,讓大家都有精確的意識,都去追求精確,可以有很多方法去描述事實,用文字來描述,用色彩描述都可以,但用資料描述是最精確的事實,大家應該儘量用資料去描述,所以我希望中國能向西方學習,用資料去描述事實,追求精確、理性與邏輯。Q:中國在資料文化上一直落後於國外,但也會有諸如陳正祥這類的大家對資料潛心研究,您覺得中國落後於其他國家形成成熟的資料文化體制的原因是什麼?A:原因很多,最大的原因是我們封建體制比較長,人治社會的歷史很長,我們的資料文化不發達,我們的資料文化停留在一種工具基礎上,停留在丈量田畝、興修水利、分配勞力、計算稅收、運輸糧食等實用上。我們是木匠數學,沒有強調去追尋一個公理、定理,抽象性的數學使用原理沒有發動起來,這是第一;第二人治的社會,事實是極端被扭曲的,所以資料文化中尊重事實得不到認可,整個社會的事實得不到尊重,然後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又強調混沌、含蓄、大而化之等等這些東西。我們中國講究模糊美,認為這種模稜兩可某種程度上是種美,的確有時確實是種美,但是到現在的商業社會,就不適合社會發展了,就必須去揚棄。Q:所以您認為資料這樣一種理性的東西也是一種美?A:資料就是精確的事實,一是一二是二,是科學的載體,是科學的語言和出發點,沒有資料就沒有科學,所以資料之美就是科學之美,所以社會一定要講科學,講資料。Q:您在書中說到,美國的資料安全制度早在鍍金時代就已經開始建立並逐漸完善,現在美國的資料安全制度的完善程度如何?您認為中國的資料安全制度還有哪方面需要向美國借鑑的?A:美國有資料的鎖定製度,是指資料的決定權是在專業人士手裡,行政長官是沒有權力掌握和介入的,比如要新聞釋出了,提前十五分鐘告訴部長,然後部長來發布,這個制度也是在不斷完善。前兩年奧巴馬大選,那個時間美國失業率一直很高,但是在奧巴馬投票競選的時候投票率降低了,所以有人質疑奧巴馬,很多人包括GE前總裁韋爾奇,質疑奧巴馬是不是修改了資料,當時他的質疑在當時美國社會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人都笑韋爾奇說他根本不懂美國的制度,奧巴馬根本不可能更改資料,很多統計學家站出來捍衛奧巴馬,並要求韋爾奇道歉。我們能看到,中國的資料安全制度則相對來說差一些。美國人口普查只能經過公民同意之後才能夠成為法堂的證據,不能給行政部門、納稅部門、安全部門,其他部門不能來查這些資料。雖然我們不能說美國已經百分之百完善了,但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完善的。所以需要我們去不斷學習。Q:提到進步時代時,您提到當時的美國存在大量問題,如病死豬肉做成香腸,過期食品加工罐頭等觸及道德底線的問題,但當時的進步主義者通過科學的方法化解了這些社會矛盾,您建議中國應該向美國學習,那您覺得中國是否正處於當時的美國所處的進步時代?中國應怎樣利用好資料,來解決這些問題與矛盾?A:我認為是的,咱們現在就處於不斷改良不斷完善的時代,美國當時也處於那個時代,中國現在就處於大變革的階段,所以中國要循序漸進,用資料的、科學的方法,相信專家。美國在進步時代時候還有許多特徵,就是很多公益組織出來,宗教對個人、對社會都會有約束,並且促進這個社會更快的進步 。所以我們也希望中國的公益組織能更多更完善一些,讓更多的人蔘與到其中。Q:您認為,讓中國政府部門實現向社會購買雲服務存在哪些阻力?您的建議是什麼?A:主要是中國社會的信任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商業社會不夠發達,彼此不相信對方,雲服務一直推廣不開來,所以政府應該帶頭。我發現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咱們中國見面會互相給名片,很多人的名片上不是自己公司的郵箱,而更多的是自己的郵箱是全社會的郵箱,這就表明了這個公司是不是有自己的雲服務,是不是注重自己的隱私,而中國雲服務的整個版塊沒有打破,打破的方法首先就是政府可以帶頭,如果政府可以把資料放在第三方的平臺上,對社會是一個很好的推動。Q:您把美國的資料歷史分為初數時代、內戰時代、鍍金時代等,您認為中國的資料文化歷史可以有這樣詳細的分割嗎?A:中國比較模糊,從來沒有系統的去收集,中國的資料文化是分散的,吉光片羽的,我們說資料是很人為的現象,但我們一直沒有去努力系統收集。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中國現在已經開始了對資料重視,開始進入正常的資料系統收集的軌道。Q:您在文章中提到美國的內開放發展歷程經歷了1.0、2.0、3.0時代,您認為中國的內開放處於何種程度?A:這個問題是我非常想強調的,我也花了很多心思去寫,因為我們總是講對外開放,其實我們應該注重對內開放。對內開放有三個層次:第一個是為了知情權內開放,第二個是為了政府認識到開放是一個管理的工具,是制衡的工具,可以通過開放來調節整個社會,第三個層次就會發現到了網路經濟時代,資料時代,開放資料是推動創新,是推動發展的階段,這是三種不同的開放。而我們中國則不是很完善,但已經出現了很多人性的改變,比如PM2.5,就是資料知情權的開放,我希望通過將這段歷史寫進去,讓人們意識到開放還是可以用來調控的,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到現在這個時代,要開放資料,而開放資料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知情權的問題,而是中國的經濟要向創造型社會轉型,要由粗放向精細轉型,現在資料成為了一個創新的主體,要去開放資料,從而促使網路經濟的發展,促進新經濟的發展,我們到達了一個用資料去創新的時代。Q:你提到智慧城市,在向智慧城市邁進的過程中,政府和人民間的關係在逐漸發生變化,您認為,中國的政府、公民各自應該怎樣做,才能促進智慧城市的建立與普及?A:提到這裡其實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城市當中最智慧的是誰?是人。假設在一個下水道里裝上感應器,這個下水道的蓋子不見了,跟一個人發現了去報告,這個成本誰高?所以要調動大家去關心這個城市,關心這個社會,所以我提到了一個觀念,眾包,要調動大眾的力量去管理去關心這個社會,所以政府要搭建這樣一個平臺,政府即平臺,政府不僅作為官員去管理這個社會,更要讓大眾來參與,這樣的城市才是最智慧的。Q:無論在中國或國外,資料文明的建設和普及一定要調動全社會的力量,您提到,無數公民才是推動一個社會不斷進步的源源動力,和美國及其他國家人民相比,您對中國公民在推動資料文明的建立上有怎樣的期待或是建議?A:首先要建立資料意識,用資料去管理去決策,追求精確,第二要意識到資料是種權利,要用資料說話。資料不僅僅是種工具,它代表隱私,代表知情權,整個社會文明的生活都是圍繞資料而開展的。第三要知道資料是一種資源,對企業對個人都是一種資產,一種創新的資源。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基於大資料,阿里巴巴為什麼能在短時間可以貸款是基於資料,很多都是基於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