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及後人評價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及後人評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及後人評價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及後人評價

寄語:再也找不到魯迅,朱自清這類人了,社會,政治,讀者,作家,世界,作品都在發生著影響,但是如今的文學成就不再如從前,最大的因素還是歸於時代,現在的我們,不再經歷著國破家亡,不再經歷著苦難,思想也越發的安逸了。一起來看看那個時代的文人就是又多厲害?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及後人評價歡迎閱讀。

朱自清散文的主題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其一,言志表意;其二,覽勝記遊;其三,書懷抒情;其四,感悟覺世;其五,指摘時弊。

首先,言志表意散文。言志表意類散文在朱自清散文創作中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這類散文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學和價值選擇。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及後人評價

其次,覽勝記遊散文。《蹤跡》、《歐遊雜記》和《倫敦雜記》等散文集中有許多為人所稱道的覽勝記遊的散文名篇。朱自清覽勝記遊散文兼顧並重自然與人文地理的描述展示。如《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綠》、《鬆堂遊記》、《揚州的夏日》、《蒙自雜記》等即是將對自然風情的描寫和人文景觀的刻畫緊密融合在一起。

其三,書懷抒情散文。朱自清懷念家人友朋的書懷抒情散文有《背影》、《給亡婦》、《兒女》、《哀韋傑三君》、《懷魏懷青君》、《我所見的葉聖陶》等。即興書懷抒情的散文有《匆匆》、《春》、《歌聲》、《荷塘月色》、《擇偶記》、《飛》等等。

其四,感悟覺世散文。朱自清還是一個不斷思索著現實人生的現代作家和教育家,他每每將自我的人生感悟和體驗與讀者共分享。他筆下的人生感悟,紮實而不玄虛,真切而不做作,常常將覺悟到的寶貴的人生奧祕,通過語言文字搭建的話語平臺,儘量地向讀者展示出來。如他散文集《語文影及其他》中的很多篇章就是將人生的諸多體驗和感悟,娓娓道出。《談抽菸》、《說話》、《沉默》、《撩天》、《正義》、《論自己》、《論別人》、《論誠意》、《論東西》等等。

其五,指摘時弊散文。朱自清在性格上是一個較為平和的人。他對時事政治往往儘量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但時勢有時候也會逼著平和的人寫出“浮躁凌厲”之文,在這些文章中表達了朱自清作為一箇中國知識分子應有的良知。指斥時政的有《哀韋傑三君》、《執政府大屠殺記》、《知識分子今天的任務》等;批判落後社會現象的有《生命的價格--七毛錢》、《航船中的文明》、《白種人--上帝的驕子》、《阿河》等。揭示社會潛在的問題和四伏的危機的有《論不滿現狀》、《論且顧眼前》等。

作者善於融情入景即景抒情,例如《荷塘月色》中,那輕紗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是作者當時微妙的心思。他要無牽無掛獨自享用無邊荷塘月色,就是要擺脫“心裡頗小寧靜”,而追求剎那問安寧的心境的反映。由這種情緒所決定,荷塘景色全是一派幽靜安寧的景象:花是零星的,香是縷縷的,風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從而產生了“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所謂“恰是到了好處”的意境。追求剎那問安寧,為的是暫時忘卻,這裡曲折地反映了他對當時現實的小滿。但作者畢竟小是真正超然,一聽到樹上的蟬聲和水裡的蛙聲,一股愁思猛地襲上心頭,小禁發出慨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但他卻又釋然。接著他又想起採蓮的事,但他卻又感到“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於是又想起《西洲曲》勾起了鄉思,作者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他“樂得暫時忘記”而又不能“忘記”的萬分苦惱的心情。作者一路寫景也一路抒情,流連在無邊荷塘月色裡的,正是作者感觸甚重的脈脈情思。作者緣情寫景,以景襯情,不僅使作品具有繪畫美,而且富有情趣美意境美。

朱自清喜愛古典詩詞,對古典詩詞非常熟悉。他寫散文時能信手拈來使詩詞的意境與散文的意境融為一體在散文中創造詩情畫意的境界。例如他在《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中對秦淮河月景的描繪:“那晚月兒已瘦卻了兩三分。她晚妝才罷,盈盈的上了柳梢頭。天似藍得可愛,彷彿一汪水似的;月兒便更出落得精神了。……是一條隨意畫的小規則的畫線。”這一段,既有近物的細緻刻畫,也有遠景的淡淡勾勒,而這一切又是為了突出畫面的主體-月兒,為了寫出秦淮河上獨特的月景。從形態、精神兩個右面,把沒有生命的東西寫得像有生命有感情的東西,色彩淡雅,畫面優美。更可貴的,這並非是客觀描繪,而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朱自清似乎把自己完全融化到畫面裡去了,在那裡尋找到了寄託。朱自清要求文學語言要“回到樸素,回到自然”要“變故為新”。所以他的散文語言讀起來使人感到樸實、自然而又清新,但寫景抒情又小失細膩生動而有一種詩味。

朱自清在散文中也常常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靜”的景物寫活了,例如:《春》寫“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了”。一個“鑽’字,就表現出了春草衝破土層的擠勁,再加上“偷偷地”修飾,狀其小知小覺出現,生動的表現了春草的活力,把春給寫活了。在《鬆堂遊記寫道:“好了,月亮上來了,卻又讓雲遮去了一半,老遠的躲在樹縫裡,像個鄉下姑娘,羞答答的”。從前人說:“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作者採用擬人化的手法描寫姍姍來遲而又被雲半遮的月亮,喻為害羞的鄉卜姑娘。讓人感覺情趣無窮。

朱自清愛用疊詞,造成他散文的節奏感與韻律美。《荷塘月色》用了26個疊詞,如“田田”、“層層”寫荷葉的多、密、重疊相連,“曲曲折折’寫荷塘的輪廓、形態“淡淡”、“薄薄”寫雲霧的輕靈、縹緲,‘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重重”寫荷塘四面樹叢的茂密,“翁翁鬱郁”寫樹色的濃重,這些疊字疊詞小僅增強了物態清貌的形象感,而且構成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韻律,富於音樂美。《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疊詞則多達72處。“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縷縷漣漪”、“於是人們飄飄然如御風而行的我們”、‘嶸朦朧朧”“富富麗麗”等,這一些疊詞的運用,以及朱自清先生散文中長短句的巧妙搭配和兒化語的運用,使文章讀起來錯落有致,琅琅上口,頗有跌巖迴環的聽覺美感。特別是朱先生有意避免“是”字句,“有”字句和“在”字句,打破了常規句式的沉悶,使文章語言在洗煉中現出多樣化。

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短小,構思更見匠心。《背影》無論寫人、敘事、抒情都十分平實,但在平實中卻孕育著極為精巧的構思。全文共寫了三次背影。第一次,為兒子買橘子而艱難的在月臺上爬上爬卜的背影,深深的打動了作者的心靈,頓時使“我’獲得了特殊的感覺。第二次,父親的背影漸漸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找小到了,猶如電影畫面慢慢淡去,景越淡情越濃人越遠心越近。第三次,從信中得知父餘困頓際遇,在晶瑩的淚光中,又浮現出那“清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他將成為“我”終身難忘的一幅父子告別圖。《荷塘月色》在寫心中“頗不寧靜”,一路寫來,卻又處處見“靜”。《春》從多側面細描春之生機,而把文眼“一年之計在於春”置於描敘之中,毫無斧鑿之痕。

朱自清的作品《比興》篇對“比”和“興”的涵義,尤其“興”的內涵進行了追根溯源的推理與探尋,並得出了鮮明的結論,指出“興”為發端和譬喻。朱自清的研究成果對“興”的研究規劃了研究方向,奠定了理論基礎,對後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縱觀中國現代散文的發展史,“五四”時期的散文成就對現當代散文的創作影響最大。而這一時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則要首推朱自清。朱自清散文中備受推崇的是那些寫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繪自然風光的部分,以真摯的情意、細緻的觀察、豐富的想象構成了濃郁詩情及漂亮繽密的藝術風格。秦淮河的燈月交輝,畫舫凌波,與遊覽者的快意、渴慕之情相諧調,而山歌妓賣唱引起的悵惘、矛盾、幻滅等情思,意使“清豔的夜景也為之減色”。寫景則融情於景,敘事則化意入事,這正是朱自清散文的動人之所在。他在深厚的古典文學的基礎上融合中西方文化,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性的散文體制與風格。

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他是新文學初期繼冰心之後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文作家,以他“美文”創作的實績,打破了復古派認為白話不能作“美文”的迷信;他在古典文學的礎石之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性的散文體制與風格;尤其是他具有極高藝術成就的散文作品,為白話美文提供了典範,為培養文學青年和繁榮散文創作提供了寶貴的藝術經驗。

朱自清的評價

“他的散文,能夠貯滿一種詩意。”(近代詩人郁達夫評)

“他的作品一開始就建立了一種純正樸實的新鮮作風。”(近代散文家李廣田評)

“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毛澤東評)

“同朱自清談話處事或讀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麼誠懇、謙虛、溫存、樸素……他文如其人,風華從樸素中來,幽默從忠厚中來,腆厚從平淡中來。”(現代教育家、作家楊振聲評)

朱自清故居在江蘇省揚州市安樂巷27號,為晚清所建,今仍完好,計三間兩廂一對照,另客座兩間,大門過道一間,天井一方,是揚州傳統的三合院式民間住宅。1982年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