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電影 > 精選朗讀者第十期觀後感

精選朗讀者第十期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18K 次

如果說朗讀是傳播文字,人是展現生命,那麼就讓以書本爲伴,每天一段文字,一份情感,一點記憶,重溫經典,重拾情感。歡迎欣賞精選朗讀者第十期觀後感!

精選朗讀者第十期觀後感

精選朗讀者第十期觀後感(一)

週末,觀看了央視播出的《朗讀者》這個節目,被它深深吸引,一口氣看完了四期,我彷彿又有了學生時代對於讀書的那種衝動,讓我渴望知識,渴望閱讀,渴望朗讀,更喚起了我對文化的一種認知和一種溫柔的記憶。

還記得上小學時語文老師帶領我們一起朗讀課文,那個時候的我們根本不能理解文字背後的情感,只知道嗓門越大情感越豐富,於是一個比一個提高嗓門大聲地朗讀着,語文老師讓我們帶着感情美美的讀,那時只知道大聲讀且沒有感情。如今長大了,我們都有了自己的情感也有了自己對文字的理解,可是身邊的書本一本本地變少,腦海中關於文字的記憶也逐之減少,朗讀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

央視播出的很有“文化”品味的綜藝節目《朗讀者》的首播收視率和口碑雙豐收,可謂獲得了巨大成功,乃是繼《中國詩詞大會》之後,又一個具有社會影響力的文化類節目。讓我深深思索,《朗讀者》最打動人的,是幫觀衆又找了一回“初心”。董卿的解釋是,“《朗讀者》與大家的遇見,能夠讓我們彼此之間感受到更多的美好。”是的,在物慾橫流、人心冷漠無情的現實社會,難尋那份值得珍惜的“初心”。《朗讀者》植耕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經典,帶領我們重溫了文字的美好。

“我們相愛一生,還是太短”“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遇見彷彿是一種神奇的安排,他是一切的開始”… …。“朗讀”重文字,“者”重人,節目中,每位嘉賓在朗讀之前分享的個人故事,同樣很精彩,很吸引人。作爲著名作家和茅盾文學獎得主,曾經叛逆的麥家,如今面對叛逆的兒子,選擇了理解和寬容。麥家在《朗讀者》節目中暢談他與兒子之間的矛盾、分歧、隔閡乃至衝突,與觀衆分享他對兒子的教育心得以及與兒子之間的相處之道,令人感慨。無論是演員徐靜蕾講她奶奶疼她愛她的平凡故事,還是96歲高齡翻譯家許淵衝講他年輕時暗戀過才女林徽因的“獨家趣聞”,還是無國界醫生志願者蔣勵講她在阿富汗槍林彈雨中迎接新生命的故事,受助學生代表感恩趙家和獻朗讀《讓我怎樣感謝你》,清華老教授趙家和捐畢生積蓄等等,均以真摯的情感征服了我,也帶給了我無限的思考。飼養員林兆銘一個人靜心陪伴300 多種動物20 年,他朗讀的是《瓦爾登湖》……他們用真心和陪伴,詮釋了純粹的情感,讓我淚流不止。

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就應該多一些《朗讀者》式的文化陪伴。一句話、一段文、一首詩歌、一封信、一個故事……,《朗讀者》並沒有複雜的情節,也沒有故意設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讀者簡單的回顧人生片段,以及打動或改變自己命運的文字,並給觀衆當衆朗讀一遍。

現在我也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早晨起牀,洗漱的空檔打開手機,聽聽《讀書有範》、《清苑竹語》,品味人生百態,吸收正能量。人非生而知之者,讀書讓人學會思考,讓人能夠沉靜下來,享受一種靈魂深處的愉悅。上班得空泡一杯香茶,在熟悉又清淡的味道繚繞中,品讀一本書。睡覺前躺在舒適的牀上,手捧一本書,大聲的朗讀一段文字,在慾望縱橫的嘈雜中,讀出生活的本真和美好,讀出一天的燦爛和啓迪,讓這份洗盡世間鉛華的情思、沖淡污濁的蔓延,讓精神家園變得落英繽紛,青春常在。

如果說朗讀是傳播文字,人是展現生命,那麼就讓以書本爲伴,每天一段文字,一份情感,一點記憶,重溫經典,重拾情感,大聲朗讀那些打動自己的文字吧!真的不錯,不信?你就試試吧!

 

精選朗讀者第十期觀後感(二)

看第一期“遇見”,孤陋寡聞的我才知道“無國界醫生”這一概念,我知道有人爲了信仰,爲了拯救他人的生命,而選擇到武裝衝突頻發地區。看到風趣幽默、始終保持純樸之心的許淵衝老先生,看他談到林徽因而動情、哽咽時,我的心也停了一下,我是那麼羨慕這位老先生啊,他一直保持着年輕和熱血。而這個社會上的許多人,包括我,在年華尚好時就高聲叫嚷着“我心已死”,說這個世界太無聊,仔細想想,纔不是世界無聊,是我們失去了熱血和青春之心。還看到周小林和殷潔的愛情,聽他們讀朱生豪先生的情書,那真真是一種享受啊!誰說愛情都是假的,我看這世上也有很多最美好的'愛情啊!

第二期中蔣雯麗幫助艾滋病病人十餘年,她讀林清玄先生的《百合花開》時,我看到的蔣雯麗不是演員蔣雯麗,而是愛心大使蔣雯麗;楊乃斌讀《不爲什麼》時,我從頭哭到尾,我覺得自己是個懦夫,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一多我就會抱怨就忍不住地想放棄,可是看一看楊乃斌,他多麼堅強啊!是,對,他讀的不好,他讀的差,他吐字不清,可是,他能大膽地讀出來,他能說出來,那就是最大的勝利啊!

第三期中,看到秦玥飛哥哥時,我是真的感到羞愧。他們來自名校,他們本可以接受我這樣的普通人看來是高福利、享清福的工作,可他們選擇的是將青春奉獻給土地,奉獻給貧窮落後的農村,他們纔是真正的成功人士。

第四期中,當主持人董卿和倪萍擁抱時,當董卿說出自己對倪萍前輩的記憶時,當倪萍給董卿一束花時,我情不自禁地鼓掌,我覺得這纔是高手之間的對待方式啊――謙遜有禮,各自散發最美的光芒,不用壞心眼阻擋對方。

而不是一上來就各種搶鏡頭,當着媒體觀衆說“我們關係很好,我很尊重/喜歡她”,然而背後卻是互相掐架,買熱搜,搏出位,各種三歲小孩的把戲。胡瑋煒也是節目給我的一個驚喜,作爲共享單車使用者的我,看到胡瑋煒時由衷的佩服,長相美麗、年輕有爲又富有創新思維,她真的將自己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這一期最後的趙家和教授是賺我眼淚最多的嘉賓了。尤其是看到那些上場朗讀的孩子中,有考上中國人民大學的,有考上北京大學的,我十分欽佩趙家和教授,感恩趙家和教授――即使我沒有受到過趙家和教授的幫助,我也依舊感恩他,感恩他改變了那麼多孩子的命運,感恩他讓這個社會多了些希望。

“他燃盡了自己,了無遺憾,但他的精神燭照世界,永不熄滅。”

我想,這是《朗讀者》目前爲止帶給我最大的感動――這個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人,有人很平凡,有人生活在萬衆矚目之下,有人經歷衆多坎坷,但他們,從沒有輕言放棄,都在努力地向着美好奔跑,都在努力地燃燒自己去溫暖這個世界。也以此,激勵我更加努力。  但是,不得不提出來的是,這個節目在我眼中還是有些不足,比如兩個演播室,董卿得走來走去;比如剪輯有時候剪的太突兀,我作爲普通觀衆都能看出來答非所問,這就有些尷尬了……等等

“瑕不掩瑜”在這樣一個娛樂至上、衆人心浮的時代,有這樣一個文化節目,安安靜靜的,也是一件值得很多人開心的事情。

 

精選朗讀者第十期觀後感(三)

一向給人溫文爾雅感覺的實力演員趙文瑄上週登上央視《朗讀者》的舞臺,聊到“家”的主題時,這位董卿口中的“謙謙君子”談起自己家的貓眉飛色舞,興奮不已。近日,趙文瑄接受記者的採訪,他大方講述小動物對自己人生的影響。另外,趙文瑄還透露自己是“網癮少年”,“微博上的我很逗趣,這是我真性情的一部分。不過上網確實太傷眼睛,我準備戒一戒。”

節目中,趙文瑄朗讀了季羨林的《老貓》獻給自己的寵物貓大咪。談到和貓的相處經過,趙文瑄表示自己的生活其實挺簡單的,“我除了工作就是休息,有很多愛好,像園藝、音樂、彈鋼琴、看電影、看書。但是有了動物以後,所有事情都靠邊站。養動物是一種純粹的愉悅,別人看我頭髮白了好多,但是精神狀態好了很多,這都要感謝動物給了我這種慈愛的感覺。”

除了愛貓如命,趙文瑄還是一位“網癮少年”,經常在微博中“放飛自我”。趙文瑄坦言自己最初開設微博爲了應付片方,結果真正接觸之後,覺得網絡非常有趣,“微博上面真的是包羅萬象、臥虎藏龍,非常有意思。微博上的內容無論是知識類的,還是文學類的,都很吸引我。我還想看看社會上的人在想什麼,他們的心性怎麼樣。”趙文瑄直言網絡中會展現自己真性情的一部分,“在微博上我會很逗趣,有好的感覺。有時候想在微博上抱怨發泄,但因爲大家對我的定位是藝人,我要符合這個定位,所以都忍住了。”

此次登上《朗讀者》的舞臺,趙文瑄表示自己受益良多,更坦言要回歸書本閱讀,“我現在大部分的閱讀時間都貢獻給了網絡,很多時間都是在看微博,其實我自己挺想回歸到書本閱讀的,因爲上網確實太傷眼睛了,看能不能像戒菸一樣戒掉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