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句 > 經典的句子 > 肖知興中歐互聯網年會演講:爲什麼創新總是從西方開始?

肖知興中歐互聯網年會演講:爲什麼創新總是從西方開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3W 次



爲什麼創新總是從西方開始?

肖知興中歐互聯網年會演講:爲什麼創新總是從西方開始?

演講時間:2015年3月21日

——領教工坊聯合創始人,喬治·華盛頓大學中國學院院長肖知興在中歐互聯網年會上的勵志演講稿

很高興回到這個熟悉的講臺(掌聲)。

我要講的東西看起來離錢很遠,非常遠,其實,真要聽懂了,你會發現,它離錢很近,因爲我要講的東西,是一切一切的核心:人!

所以剛纔聽完騰迅紅包、房多多就很着急地回去掙錢的,估計是不太容易掙到錢的(衆笑),因爲他們忽視了這個最重要的核心。

1969年中科院組織專家批判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時候,世界上發生了幾件大事。一件事是7月21號,阿波羅號登月。另一件事是1969年10月29號,互聯網誕生。

這一天,斯坦福大學的一臺電腦和洛杉磯加州大學的一臺電腦連接起來了,標誌着互聯網的正式誕生。互聯網多少歲了?大家算一算。46歲,和雷軍,和王菲同齡(衆笑)。各位有沒有也是1969年的,那你就跟互聯網一般大。

回頭去看西方文明史

今天中歐還有批判牛頓力學的,也算是奇葩了(衆笑),不過我們就不去講了。真正要理解這個互聯網,還得回去看世界歷史。

中世紀後期,西方世界發生了一連串的事件,從文藝復興到宗教改革、大航海運動、啓蒙運動,到科學革命、工業革命、資產階級革命,這一連串的事件改變了西方,也改變了全世界。

在這個過程當中,引領潮流,獨佔鰲頭的首先是英國,然後是美國。全世界所有的國家,或前或後,或主動或被動,都必須加入到他們開創的這一場政治、經濟、文化的全球化運動中去,沒有辦法。

但是很多人不服氣呀,不僅我們中國人憋着勁要搞中國模式,俄羅斯也要搞俄羅斯模式,德國也要搞德國模式,但最有資格搞不同模式的是誰?是法國。

法國當時有一個着名的人物拉博·聖艾蒂安就呼籲,“啊,法蘭西!你不要去學習榜樣,你要去樹立榜樣!”所以他們在所有的陣線都拉開架勢,要跟英國人、跟美國人決一死戰。

哲學上,英國人、美國人講的是經驗主義、實證主義、歸納法,法國人、德國人非要講唯理主義、浪漫主義、演繹法;政治上,英國是1688年“捆住國王的手”,法國人卻搞“朕即國家”,後來演變成了盧梭所謂的“公意”,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你不服從,你就是叛徒,你就要上斷頭臺。

經濟發展上,英美強調市場競爭,強調股票市場,歐陸強調政府調控,強調員工福利,到現在爲止,你到德國去開除一個工人,得先準備好五十到一百萬歐元。這個結果會怎麼樣?

其實法國人當中的聰明人早就有了結論,托克維爾是其中的代表。他說,不要徒勞地去跟他們對着幹,還是紮紮實實地、認認真真地學習英美的經驗吧,沒有別的道路,人類自古就只有一條路。

所以托克維爾說,“平等的逐漸發展,是事所必至,天意使然。這種發展具有的主要特徵是:它是普遍的和持久的,它每時每刻都能擺脫人力的阻撓,所有的事和所有的人都在幫助它前進”。

這個話,他的老祖宗伏爾泰在1733年其實也說過,在《哲學通信》裏頭他就呼籲,“法國人吶,不要着急,椰子樹總會成熟的,只要你先把椰子種下去!”。大家上網去搜搜,有本着名的書叫《伏爾泰的椰子》,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有了開放社會,纔有創新

英美人到底靠什麼能這樣所向披靡,無遠弗屆,掀起這一陣又一陣的狂潮,席捲全球?他們靠的到底是什麼?我努力地歸納了一個最簡單的框架,拿到這裏來跟大家分享。

它是一個三角的結構,右下角是市場經濟,從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到瓦爾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論”,到科斯的“交易費用學派”,到哈耶克的“自發秩序”、人類合作秩序的拓展,到法瑪的“有效市場假說”(剛剛得了諾貝爾獎),強調的都是對競爭的要求。什麼時候沒有競爭,什麼時候這個經濟就蕭條下去了。

左下角強調的是對衝突的容忍,所以,有分歧、有爭議、有不同的意見,是一個國家的福氣呀。

馬基雅弗利說,嘈雜是自由的護衛者,一個地方大家都很安靜、很祥和、很和諧,說明這個地方基本上就沒希望了。

最重要的是上面這個角所謂的“動態宗教”,如果你不喜歡宗教這個詞,你可以說動態意識形態,改掉這個詞。這個是開放社會的最本質的特徵,它指的是什麼呢?

1932年,法國有個哲學家叫柏格森——你看我引用的全部是法國的學者,因爲法國人這方面看得最清楚——他發現,有一種社會是能夠滿足人類內在的對變化、對新奇的渴望的,這種社會就叫開放社會。

後來波普爾寫過一本着名的書叫《開放社會及其敵人》,而新制度主義經濟學派的創始人道格拉斯·諾斯也在這個問題上做了很多非常有見地的研究。

這種社會的人認爲,對上帝忠誠的唯一方式就是以開放的態度去擁抱新變化、新思維。英美社會就出這種人,永不安份地去尋找新變化、新東西。喬布斯是這樣,現在的馬斯克又是這樣。

你以爲馬斯克是玩特斯拉嗎,他還在做Space X,他要到火星上去開拓殖民地;他還要建一個超級迴路列車,幾乎完全真空,像子彈一樣把列車發射出去。這種人在英美社會源源不斷、舉不勝舉。

就像大家一起過一個獨木橋,他就在那兒震獨木橋,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跟着他一起震,除非你體量更大,把他給震下去。這就是整個英美社會背後的一套邏輯,我希望把這個最重要的要點給大家講清楚。

這三樣東西的中間是規則意識,因爲動態宗教、議會政治、市場經濟都需要非常清晰、非常嚴密、非常深厚的規則意識,所以惠靈頓講,滑鐵盧戰役是在伊頓公學運動場上打贏的。

所有你所知道的體育運動,籃球、足球、網球等等,基本上全部是英國人或者是美國人制定的遊戲規則,而所有你所知道的政治、經濟、文化領域,基本上也都是英美人制定的規則。

我隨便說一個,學校爲什麼要放寒假、暑假?寒假不說,暑假因爲歐洲暑期氣候特別舒服,所以他要利用暑期時間去度假,而我們中國人暑假舒服嗎?上海的暑假舒服嗎(衆笑)?

不舒服!5月份舒服,10月份舒服,但我們就被迫跟着他人放寒假、暑假,這個是很無奈很無奈的事情。

除了規則,任何東西都不是權威。在《失控》這本書裏頭強調的這些概念:個體、自發、社羣、自組織、非線性、不均衡、蜂羣智慧、集體行動、自下而上等等,所有這些概念打擊的目標、打擊的對手是什麼,就是一個詞——權威,就是要打擊那種高高在上的、自上而下的、貌以掌握了真理的那種人或機構。

順便告訴大家,《失控》這本書,題目就翻譯錯了,不是“失控”,而是“走出控制”(Out of control),所以各位是越看越糊塗(笑聲、掌聲),是吧?

媒體人就愛玩這些東西,把人講糊塗了,他目的就達到了。不像我們做學問的,要把複雜的東西講簡單,要把微妙的東西講大條,他是給你反着來。

這麼多源源不斷的創新,怎麼去把握它?從學理上來講,左邊的這種漸進式創新,力度往往不太夠,右邊的激進式創新,往往是可遇不可求,所以,真正最有可操作性的創新是中間的建構式創新。

建構式創新是什麼東西呀?其實很簡單,就是我們日常在生活中經常說的那幾個詞:混搭、雜拌、亂燉、穿越、跨界、腦洞大開(衆笑)。它的本質是什麼?其實就是一個詞——連接。

不僅是人與人,剛纔講微信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而我強調的是不同的概念、不同的功能、不同的東西之間的連接,它是創新的本質。

爲什麼創新總是從西方開始,爲什麼現代科學起源於西方?

你去上陳方正老師的課,去買陳方正老師的這本五六百頁的書(《繼承與叛逆》)來看,最後發現就是九個字:多源性、異質性、斷裂性。

歐洲的地型,你腦子裏要有個地圖,有很多島嶼、內海、半島,中間還有一個阿爾卑斯山、比利牛斯山,所以它天然就形成了多種地理環境、多民族、多文化的組合,所以就擁有多元性、異質性和斷裂性。

其中最擁有多元性、異質性、斷裂性的在哪裏呢?在地中海東岸,所以古希臘文明就從那裏開始。而地中海東岸裏,最擁有多元性、異質性、斷裂性的是哪裏呢?是以色列。

你去以色列旅遊,從耶路撒冷一路就像坐滑梯一樣往下滑,滑到地球上最低的地方,海平面以下400多米的死海。死海往北,大概就百八十公里,你就發現有一個水清沙幼的淡水湖,就跟我們的江南一樣

你先別合上嘴巴,繼續往北走個幾十公里,你會發現還有一座雪山,赫爾蒙山,是個滑雪度假的勝地,這就是以色列。

所以它實際上屬於所謂的“垂直羣島”,羣島容易擁有多元性,但是因爲海拔的差異、地理條件的不同,也會形成所謂的垂直羣島。這是以色列的多元文化的大背景,所以以色列是創新之都,有這方面的重要原因。

而以中國爲代表的大國文明正好是另外一個極端。我們是在極長的時間之內、在極大的地域範圍之內保持一致性,到現在爲止還天天強調統一,統一,統一,這種情況下,又怎麼去創新呢?只會產生一窩蜂,一窩蜂地去O2O,一窩蜂地去搞顛覆式創新(衆笑)。

文藝復興爲什麼起源於佛羅倫薩,就是因爲美第奇家族掙到錢之後,把全歐洲最優秀的詩人、哲學家、藝術家、建築師,都請到佛羅倫薩來,然後就發生化學反應,就形成了文藝復興。

直到現在爲止,意大利人還在吃他們老祖宗留下來的遺產。爲什麼最好的奢侈品永遠是意大利的,因爲意大利是文藝復興的起源地,就這麼簡單,它是人類文明行走在地下隧道的時候找到的第一束光,到現在爲止,還在照亮着他們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