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劉國喜的創業勵志故事

劉國喜的創業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5.84K 次

17歲參加工作,23歲作爲天津最早的一批個體戶"下海","不安分"的劉國喜從賣醬肉熟食起家,幹過裝修,賣過防盜門,開過檯球城。如今,他經營的散熱器公司已經成長爲具備年加工能力300萬柱的企業,其產品遍佈天津市各大型工程項目,佔據着天津市散熱器市場的半壁江山。

劉國喜的創業勵志故事

劉國喜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肉聯廠的冷庫當工人。上個世紀80年代,肉類產品的市場供給遠不像現在這樣充裕,作爲肉聯廠的福利,工人們卻時不時能分到一些邊邊角角的熟肉醬貨。

"一發就是一麻袋一麻袋的,廠裏有的人都不愛要。我把家裏吃不了的試着拿出去一賣,沒想到大家都搶着買。"劉國喜發現了這個市場供應的不足,便開始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源。"廠子裏再發東西,有誰不要的,我就拿自行車馱回家。再後來我開始主動尋覓‘貨源’。肉聯廠的食品在質量上是有保障的,絕對不愁賣。"

那時候劉國喜成了廠裏"一景",每到下班時,他的自行車上總是馱着大包小包,有時候一趟運不完還要往返幾回。"廠裏下班,回家上班"成了劉國喜的生活常態。這樣小打小鬧幹了一段時間,劉國喜有了新想法,腦子裏開始盤算着自己幹。

"一是太累,單位家裏兩份工,二是幹個體確實賺錢,那時我一個月工資40。04元,賣幾天醬貨就能頂上一個月的工資。"

1984年,劉國喜辭去了單位的工作,正式"下海"。劉國喜最初的店面只有兩張寫字檯大小,他和妻子一個進貨一個賣貨。但小店門前排起的長隊讓夫妻倆在艱苦的環境裏感覺到苦中有樂。

"我賣的'醬貨在天津市都是有名的,還沒開門就有排隊的客人。"劉國喜賣東西有自己的小技巧——排隊的客人再多他也不去幫忙。有熟人看見埋怨他不體諒妻子,劉國喜不緊不慢地說:"幹飲食就是靠人氣,門口的隊就得讓它一直排着,隊伍越長排隊的人越多。"就是在這種散落在街邊的小作坊式店鋪裏,劉國喜成爲了天津市第一批"萬元戶"。

激流勇退換"門庭"

醬貨賣了三四年,劉國喜出了名,但這時他卻不幹了,改行做起了當時最熱的裝飾公司。"人要有長遠的眼光,一天能賺1000塊錢的時候你高興,再往後能賺5000了,你就要集中精力賺這5000元,集中精力就意味着要敢於捨棄。越是什麼都想幹,越是什麼都幹不好。"

幹裝飾公司的同時劉國喜兼賣防盜門。似乎做什麼都喜歡拔個尖兒,賣防盜門他也是"全天津市最好"的一家。火到什麼程度?連當時的市公安局副局長家都用的是劉國喜賣的防盜門。

"我是第一家教會顧客識別真假防盜門的商戶,我的特許經營號是‘110’號,多好記啊!電視裏一播我們的廣告,客人全上門了。"劉國喜僱了十幾個夥計,蹬着三輪車全市上門安裝,公司派活裝一個門給工人5元錢,自己推銷出去的,獎勵10元,工人積極性空前高漲起來。"工人幾乎都是搶活幹,晚上八九點了還騎着三輪車上門安裝,派他們去一家安門,他們拉5個門走,全都能推銷出去。"

"魔鬼在於細節"

劉國喜總是在生意最好的時候急流勇退。裝飾公司做了五六年,又改了路子。

"一天中午我閒逛時發現一間閒置的大車間,心裏一驚,天天從這兒過怎麼沒發現這個大空場呢。我問看門人這房子出租嗎,看門的讓我去問問領導,我騎上自行車就去了,一談,人家正巴不得往外租呢。"這麼大的場地是租下來了,但說具體幹什麼劉國喜心裏卻沒了底。諮詢了一些人之後他發現,這條路原來是馬路檯球的一個"據點"。跟愛打球的人一打聽都知道這個地方。劉國喜當即決定開個大型檯球城。

用做裝飾公司積累的上百萬元資金,劉國喜誤打誤撞進入檯球業,沒想到又做得"有聲有色"。檯球城開業後天天爆滿,每個月光賣茶水的錢就能把40多個員工的工資賺出來。很多搞了很多年臺球生意的人都納悶,劉國喜的店爲什麼人氣這麼旺!

成功自有成功之道,劉國喜從每一個細節上征服客人。24小時營業,800多平方米的檯球城全部規劃成單間。每天早上6點鐘準時"清案",先用溼毛巾擦淨案子上的汗漬,再用規定溫度的熨斗熨。熨完後的案子,打直球球就直走,打拐彎的球就按照你想要的角度拐。不少人早晨6點來了交上錢佔住臺子,寧可閒幾個小時也把地方占上。對於打通宵的客人,還管早飯。想吃什麼,提前告訴服務員,對於很多熟識的老顧客,劉國喜要求服務員記住他們的喜好,哪個愛吃鹹,哪個愛吃甜,買好了端到客人的臺前。這樣的服務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檯球廳幾乎是絕無僅有的。

劉國喜時常在店裏組織一些比賽,給大家發統一的t恤衫作比賽服,實際上就是聚集人氣。從開始的店內比賽,到後來行業內的比賽,劉國喜店裏的人氣一天比一天旺。"遇上精彩比賽觀戰的時候,一張臺子前面圍得人山人海,人多得我看着都害怕。"

好多人拎着球杆找老闆,要"過過招",有人放出1000塊錢一杆的"高價",要求和老闆比試比試,來者不善,劉國喜卻不急不惱。"我說我不會打,他們說我是裝的,但我是真不會打。可我聘請的員工裏藏龍臥虎,天津市檯球黑八的亞軍在我店裏,從經理到服務員,沒有不喜歡打的,沒有不會打的。我也給員工充分的自由,下班之後,工作交接好了可以在這兒免費玩。好多人爭着來我這兒當服務員,衝的就是這個。"

有人問,爲什麼你劉國喜一個外行人卻把內行人都幹不好的事情幹得這麼紅火,劉國喜總結得輕描淡寫:"專業打檯球的人,球玩得好,經營未必懂,我對打檯球一竅不通,但我經營搞得好,專業經營離不開內行人,我聘請職業經理,實際的操作由他來負責就足夠了。"

"做生意就像蹦樓梯"

在商海中摸爬滾打,一晃就是20年。完成了原始積累的劉國喜並沒有安於現狀。他要幹些科技含量高,別人沒幹過的事兒。

他在報刊上刊登廣告,到廣播電臺發佈信息,尋求科技合作項目,最終確定了"蓖麻粕脫毒技術"這個專利項目。但誰也沒料到,專利技術的轉化過程歷盡艱辛:機械設備反覆拆裝,傳輸設備故障頻發,安裝調試問題百出。最令人後怕的是試驗中因溫度、時間掌握的偏差,發生過爆炸,險些造成人員傷亡。近百次試驗,屢試屢敗;近百萬元的投入,一無所獲。面對困境,劉國喜沒有退縮,他及時尋找原因,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聚集起一支由動物營養、畜牧獸醫、機械工程、政策法規等方面的專業人士組成的專家隊伍,羣策羣力,歷時一年半,歷經100餘次試驗,再次投入幾百萬元,終於攻克了"脫毒裝置"與"脫皮篩選機"2個技術難關,研究獲得成功。1999年5月,蓖麻粕脫毒技術被列爲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

"人貴有自知之明"。在科技項目成功之後,劉國喜意識到單憑自己的經驗,很難駕馭更高水平的項目,把企業交給具有一定素質和水平的人員管理會更好。2000年,他將蓖麻項目全部交給南大高科創新飼料有限公司,選擇了散熱器領域重新"開疆拓土"。當時,有很多人提醒他:建材行業不好乾,佔壓資金大,市場難開拓。但劉國喜認準一個"死理兒"——今天堅持誠信,明天開拓市場,後天獲得效益。他在經營中嚴把質量關,確保了投產以來產品合格率100%,參與完成了天津市多項重點工程,滿足了上千萬平方米建築對新興散熱器的需求。

回顧自己的經營之路,劉國喜感慨良多。

"最初覺得如果攢夠了1萬元,那就再沒有別的想法了,但萬元戶的目標1年就實現了。那以後我把人生的目標定成了10萬元。十萬到百萬,百萬到千萬,似乎都是一眨眼的事。但做生意就像蹦樓梯,樓梯越往上越陡,有時候蹦不好一腳踏空摔死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我到現在也隨時有這樣的心理準備:一旦失敗了,就是個乞丐。做生意要有膽量、有自信心,要敢於面對艱苦的過程。有這樣的勇氣與擔當,成功就近在咫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