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楊國強創業勵志故事

楊國強創業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4.43K 次

隱身於女兒“最年輕的中國首富”光環之後的楊國強,是中國第一個實踐複合地產開發的地產商。今天,本站小編特意爲大家蒐集整理了一篇楊國強創業勵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楊國強創業勵志故事

  楊國強創業勵志故事

從碧桂園最初的“學校+地產”模式,到後來的“學校+會所+地產+酒店+度假”,可以說,複合地產成就了楊國強和他“五星級的家”。在這一理念下,他通過開發超大樓盤,以低買低賣的策略快速回籠資金,並實施設計、建設、裝修、物業管理一條龍開發,以降低成本,從而快速積累了鉅額財富。

雖然楊國強表示,作爲二女兒的楊惠妍只是代表家庭持股、代表家族簽名,然而,445.1億元的身家、25歲的年齡、海歸的身份,都讓外界對這位承繼父蔭卻又至今隱於鎂光燈後的“中國最年輕的首富”充滿了好奇。隨着4月20日碧桂園控股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這份好奇也延續到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以及他一手打造起來的“五星級的家”出品方身上。

據媒體報道,17歲前楊國強從未穿過鞋,年輕時曾放牛種田、做過泥水匠。從1992年進入房地產業後,短短十餘年時間,楊國強完成了從“泥水匠”到億萬富翁的完美轉身,並且爲女兒打造了一個“中國最年輕的首富”的頭銜。

“學校救市”和複合地產

1992年,當時主業還是建築承包的楊國強利用順德碧桂園股東退股的機會,毅然接盤,進入房地產業,同時創立碧桂園品牌。1993年6月,碧桂園破土動工的時候,房地產市場的低谷已經悄然來臨。面對數百幢尚未銷售的別墅,楊國強請來了當時還是新華社記者的王志綱爲其指點迷津,隨後以興辦碧桂園學校爲切入點,使碧桂園枯木逢春,成就了“學校救市”的說法。雖然興辦學校投入大、風險高、回報週期長,但對於當時處於“存亡關頭”的楊國強而言,投資辦學不僅打響了“碧桂園”的名號,帶動了樓盤的人氣,更重要的是,通過向每位學生收取30萬元的教育儲備金,1300多名學生爲其籌到了3.9億元的流動資金,緩解了燃眉之急。

隨後,依靠整體策劃戰略與成功的企業形象(CI)定位,通過興建會所以及廣泛宣傳“給您一個五星級的家”的房地產經營理念,以學校爲依託,碧桂園第一個把複合地產的概念融入到地產開發和推廣中,在提高了自身樓盤附加值的同時,也爲集團的發展開拓了廣闊的前景。從最初的“學校+地產”模式到“學校+會所+地產”,再到如今的“學校+會所+地產+酒店+度假”,可以說,一定程度上,是複合地產成就了楊國強和他的“五星級的家”。

時至今日,除了已經開發的21個碧桂園樓盤外,楊國強還擁有6家酒店/度假村、2家高爾夫球會所、6個商業廣場(街)以及多個主題公園。碧桂園開發的項目都選址在風景優美的自然山水之中,這些項目又多與碧桂園的別墅區位置毗鄰,有些甚至就是一體開發的,因此,如今碧桂園已成爲廣東省內熱門的自駕遊景點。對楊國強而言,這又是一次“人氣+知名度”的一石二鳥。

低買低賣與產業一條龍

1999年春節,廣州碧桂園開盤,標誌着楊國強帶領碧桂園第一次走出順德,從此碧桂園走上了高速發展的道路。2000年,順德碧桂園度假村開業,開始經營酒店。2001年,碧桂園鳳凰城建設,提出“別墅城市”概念。2002年,碧桂園鳳凰城開盤,創造業內銷售神話。2004年,華南碧桂園六期和南沙等4個項目同步開發。2006年,碧桂園又把版圖擴大到了廣東省外,相繼啓動佔地2700畝的長沙項目和佔地23萬平方米的上海項目。據稱,今年北方重鎮天津也將成爲碧桂園新的目標。目前,碧桂園除了以廣東省爲大本營外,還在湖南、內蒙古、江蘇、遼寧四地發展項目。近10年,碧桂園已興建3.8萬個住宅單位。楊國強正逐漸佈局全國,一步步打造着自己的財富王國。

截至2007年1月31日,碧桂園擁有在建及未來土地儲備超過1800萬平方米。按照目前的開發速度,可供未來5年或以上時間的發展需要。不僅土地儲備充足,碧桂園真正的競爭優勢在於其較低的土地成本。據其招股章程透露:“我們建築面積的土地平均成本,低於我們2006年平均售價的10%。”對比其他在香港上市的內地開發商,顯然碧桂園擁有較低成本的土地儲備。楊國強也曾總結,碧桂園成功的法寶之一就是注重成本控制。

注重成本控制的另一個表現是產業一條龍。碧桂園是一個擁有包括設計、建設、裝修、物業管理、管樁廠等爲一體的大集團化企業。從一開始,碧桂園就從設計、施工、安裝、裝修到銷售、管理,形成了完整的一條龍服務,大大提高了效益。綜合開發不僅易於協調,更重要的是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了開發成本,從而降低了樓盤的銷售價格。以2002年的鳳凰城爲例,當時珠三角樓房均價爲每平方米3500元左右,而其在香港發售的價格低於前者20%左右。深諳成本控制之道的楊國強,不僅通過低價策略快速回籠資金,還依仗超大規模樓盤實現集約化生產,降低成本。碧桂園在珠三角地區拿地,單幅面積上千畝是平常事,其廣州增城鳳凰城項目,甚至一度號稱“萬畝大盤”。

上市之路

碧桂園長期奉行大盤開發、單盤開發的'原則,採取層層跟進的方式提高效率。華南碧桂園推出不久,碧桂園假日半島立刻跟進,隨後而來的還有南海、南沙兩個大盤項目滾動推出。再加上資金回籠迅速,楊國強一直以資金週轉寬裕而驕傲。然而,近年來,碧桂園擴張跡象明顯,由“一年一個碧桂園”變成同時開發幾個大型社區樓盤。截至2007年1月31日,碧桂園有27個發展項目分別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對資金的需求明顯加大。

2006年7月,碧桂園悄悄轉變工商登記上的“身份”,搖身一變成爲外資企業。這通常是內地民企赴香港上市前的習慣做法。隨即,碧桂園開始了一系列的重組活動,剝離了學校、醫院、自來水廠及高爾夫球場的業務,成立了碧桂園控股。在此之前,從內部的股東結構來看,碧桂園屬於典型的家族企業,集團大股東基本上都是企業早期的創業者,不少跟楊國強有血緣或姻親關係。

從碧桂園控股4月3日發佈的招股章程來看,重組完成之後,除了楊惠妍通過控股“必勝公司”持有59.5%的股份之外,楊貳珠、蘇汝波、張耀垣和區學銘分別持有碧桂園控股10.2%、5.1%、5.1%和5.1%的股份。若按4.78港元的招股價中間值計算,除楊惠妍以445.1億元的身家成爲女首富之外,碧桂園控股的上市還成就了其他五位財產超過39億元的富人。

儘管楊國強早在2005年就將其名下全部權益轉讓給了楊惠妍,但他目前依然擔任碧桂園集團執行董事,負責制定發展策略、投資計劃以及集團的整體項目計劃。因此,他仍然是碧桂園這艘地產鉅艦的實際掌舵人,只是巧妙地隱身於女兒楊惠妍“最年輕的中國女首富”的光環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