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霍金身殘志堅勵志故事

霍金身殘志堅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霍金身殘志堅勵志故事

霍金身殘志堅勵志故事

霍金身殘志堅勵志故事

書堆中長大的天才

寒風凌冽,法蘭克左手拿着試管,快步走向窗口,把窗戶又查看一遍。天氣太冷了,他把四個角落都給按嚴實了。窗外隱隱約約能感覺到到不遠處戰爭的氣息,在死亡的恐怖籠罩下,一陣嬰兒的啼哭,打破了這寒冷而凝固了的空氣。

這天是1942年1月8日。斯蒂芬·威廉·霍金就出生在這個溫馨的家庭裏,那年61歲的愛因斯坦正完成《科學和宗教》等一系列科學論文,正準備到蘇聯參加猶太人組織的活動。也許是太忙的緣故,這位科學巨匠並沒能預感到他接班人的出生。小霍金給法蘭克和伊莎貝爾夫婦帶來了不少的歡樂,但麻煩事也不少。帶小孩對他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比寫醫學理論可複雜多了,儘管伊莎貝爾在衆領域頗有研究,但爲了做個出色的媽媽,她還是要惡補很多嬰幼兒的護理常識。

時間一天天過去,小霍金也一天天長大,偶爾還會做幾個鬼臉來逗父母開心。

一晃幾年過去了,彈指間,小霍金能走路說話了,但奇怪的是,他和別的小孩不同,常常望着書架上的書默默發一陣子呆,這比玩玩具更有吸引力。於是父母決定給他提供最好的學習條件,並希望兒子能越過自己。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父母的共性,不僅僅在中國是這樣,各國皆是如此。

後來,霍金有了個妹妹,父母又領養了個弟弟。從此,霍金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人了,比起和同伴玩耍,他更願意照顧弟弟妹妹。很快霍金到了學習的年齡了,他的智商和同班的小孩一樣,只是他房間裏的書比別的孩子多得多,他的學業出衆,一路直上,終於如願進了牛津大學。這是他父母最想看到的結果,也是霍金多年努力的結果。進入大學後,霍金的父母每每聊天都會不時地討論到他的就業問題。

霍金自己對此卻並不在意,他對未來考慮的並不多,和大多數同年齡段的同學一樣,處於迷茫期,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去考慮他的未來,對學術論文也不太花時間。當然,他也常常和同學們一起玩,不過他不愛運動,不擅常各類體育活動,他的手腳遠沒有自己的大腦靈活。霍金從小寫字就很難看,但自己就是控制不了。有一兩次在學校摔倒後竟不能自己爬起來——這是一個信號,不祥的預感籠罩着他。不過,他還是愉快地度過了自己21歲的生日。

霍金是一個懂的感恩生活和樂觀不屈的人

霍金從小就擁有對自然科學的強烈興趣,在大學時代(當時還沒患病),他就意識到,肯定會有一套能夠解釋宇宙的萬物理論,並陶醉於對其的思索之中,把之當做了自己的信仰,並具有極強的使命感。

在他21歲得知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後他也消沉過一段時間,極度失望時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努力去幫助一些人們。醫生當時預測他最多隻能活2年,但2年過後情況並不是非常糟糕。後來他又想到了以前曾和自己一個病房的男孩,那個男孩第二天就死去了。他似乎明白了什麼,他覺得自己還不算倒黴,不應該就這樣放棄,自己17歲就考上劍橋大學,擁有異乎常人的頭腦。(之前他就和珍認識,後來他們很快墜入愛河,不久他們結婚了)

患病後,霍金爲了家庭,爲了自己的理想,果斷的“站了起來”,繼續了自己的研究。他自己在個人傳記中談到,他並不認爲疾病對他有多大影響,他每天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努力不去思考自己的疾病。同時,他又努力證明自己能夠象常人那樣生活!霍金在自己的生活中,只要能做到的事情絕不麻煩別人,他很憎恨別人把自己當做殘疾人,他說:一個人身體殘疾了,決不能讓精神也殘疾。霍金的意志力是非常堅強的,同時他又是一個對生活很有主見的人。他對生活永遠充滿了樂觀和幽默的態度。在他患病後,曾有6次非常近距離的和死神交手,他都頑強的活了下來。

一次霍金演講結束後,一位女記者衝到演講臺前問到:“病魔已將您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爲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大師的臉上充滿了笑意,用他還能活動的3根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後,顯示屏上出現了四段文字:“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的親人和朋友”...在回答完那個記者的提問後,他又艱難的打出了第五句話:“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現場頓時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的確用霍金自己的話來說,活着就有希望,人永遠不能絕望!比大海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即使病魔把霍金關在果殼中,他也是無限空間之王! 霍金的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爲自己命運的主宰,都應該對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主見,擁有自己的夢想,並全力以赴爲之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