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一步之遙洪晃的成長故事,一個真實率性的“名門痞女”

一步之遙洪晃的成長故事,一個真實率性的“名門痞女”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一步之遙洪晃的成長故事,一個真實率性的“名門痞女”


洪晃,1961年出生,中國互動媒體集團的CEO,《世界都市iLOOK》雜誌主編兼出版人。

她從史家衚衕51號走出來,她是“章士釗的外孫女、章含之的女兒、喬冠華的繼女,陳凱歌的前妻”,這輩子估計都不能擺脫這些標籤。另一方面,她又是“博客紅人、專欄作家、知名出版人、時尚教母”,她,就是洪晃。而最近,她出演了電影《一步之遙》,扮演齊賽男。

電影中的齊賽男是個沒落貴族,嫁個軍閥是因爲她要重新躋身上流社會、權貴階層。如果不是把自己嫁個一個沒文化的軍閥,她不過是個小學老師。而因爲她嫁得好,纔可以像電影裏那麼跋扈。

“我是個實在人,在這種‘假天下’裏活着,讓我深深感到絕望,從肚臍眼裏渴望真東西。”——洪晃名言語錄。

一起來看洪晃的成長故事,一個真實率性的“名門痞女”

【名門後代的洪晃】

我害怕別人說我是章含之的女兒

洪晃是北京史家衚衕51號裏走出來的,地地道道的名門之後。這棟漂亮的老四合院的主人們都是中國近代史上風雲人物。洪晃外祖父是大學者、大律師、曾和魯迅打過筆墨官司的著名文人章士釗(其實章士釗是洪晃母親的養父,洪晃的外祖父是陳度,陳度爲軍閥陳調元之子);母親是著名外交官章含之,一度是毛澤東身邊的英語老師,有“中國最後一個名媛”之稱,她的美麗在中國無人不知;生父爲洪君彥,北大教授,經濟學者。繼父是中國前外長喬冠華,文革時代在國際外交舞臺上神采飛揚。章含之曾寫過一本《跨過厚厚的大紅門》,細膩描寫了史家衚衕裏的生活。

洪晃小時候和母親章含之。

洪晃害怕別人說她是章含之的女兒。對於任何一個有名的女人的女兒來說,要有一個自我意識都是很難的一件事,因爲所有的人都會對她說:你是誰誰誰的女兒。母親章含之是對洪晃影響最大的一個人。洪晃很愛她,也很佩服她。但是洪晃卻不願意成爲母親那樣的女人。也不願意在母親的影子下生活。

1974年,中國派出了一批小留學生赴美求學,洪晃位列其中,年僅12歲。在美國唸完中學後,她考上著名的華瑟學院,學習國際政治專業,與羅斯福夫人和肯尼迪夫人成爲了校友。大學畢業後,她開始在外資公司工作。

年輕時候的洪晃。

洪晃回國創業期間,她覺得在中國做事特別刺激,“因爲你會意識到有太多的事可以去做,沒有哪一行是滿得容不下一個人的。任何事情幾乎都有可能性,唯一的限制就是你的想像力。還有很多空間等你去佔領。這是一種憧憬,也是一種動力。”對於喜歡挑戰的洪晃來說,這裏有着一個蘊藏機會的市場。她也發現在國內做事,還有另一方面的刺激存在——受刺激。保不準哪天,就會被澆上一盆涼水,有時候很簡單的事也會做得很複雜,有些事還需要探探路,找找關係,也很折騰。

25歲時,洪晃已是一家外資企業南京代表,年薪高達七萬美金。用她的話來說,在80年代中期那會兒,這種薪水都可以買大樓了,但一個二十五、六歲的女孩子,又是在那樣一個年代,拿着這種工資會有一種荒謬的感覺。

洪晃清晰地記得一個週日,她要去談判,在一個“大奔”的車後座,她突然間開始哭了起來。她覺得自己像一個四五十歲的老女人,生活已經過去了,掙一把一把的錢,坐着一個“大奔”,大禮拜天什麼“他媽的”屁事不幹,去“他媽的”談判去。說到這,洪晃的言談舉止流露出近乎於男人般的果敢和豪爽。

許是受了Vassar學院的浸泡,也許是洪晃天生的性格全然,她在1996年年辭去了年薪18萬美金的首代職位,與情趣相投的朋友一起投資了美國文特出版公司。這個公司的所有投資人都是留過學的華人,大家都想爲中國的文化做一點事情。

洪晃說,賺錢當然是基本的生存問題,我也跟錢沒仇,但當我老了時,我希望我能告訴我的孫輩我曾經做過點令我自己感到自豪的事,而不是說這輩子就追求個百萬億萬富翁。其實誰都對錢感興趣,但我對賺錢的手段更感興趣。

就在洪晃成爲一名出版人還沒幾天,勁頭十足的時候,一位臺灣人對她說,你知道嗎?要想讓誰破產,就讓他投電影;要想讓誰日子不要過,就讓他投雜誌,要想誰窮一輩子,就讓他投畫廊。

洪晃在被逗樂的同時也意識到自己正面對着一個大的挑戰。但她認爲國內必須得有一本本土雜誌,她願意努力去做,而且也有這個信心。最重要的是,她正在做的是從心底裏喜歡的事。

要臉的人跟着別人的感覺走,不要臉的人跟着自己的感覺走。我要做不要臉的人,跟着自己的感覺走。”時刻知道什麼是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便是洪晃的生活態度。

在一次採訪中,被問及對於外祖父章士釗的態度,洪晃表示:“我不想繼承他。因爲繼承是個很腐朽的概念,我希望能創新。實際上,外公也是個希望創新的人。如果我能創新,就是繼承的最好表現。” 這種創新精神,從《iLOOk 世界都市》這本雜誌上就可見一斑,當所有雜誌都瞄準國際大牌時,這本雜誌卻別開視角,關注本土服裝設計品牌。

【出位的觀念】

用“淺薄”的方式思考男人

叛逆的洪晃在中國很“紅”。如果說早年她的出名是源於出身背景以及她在婚姻上的大膽選擇,例如她曾被冠上“名門痞女”的大名。對於男人,洪晃用“淺薄”的方式思考男人。洪晃喜歡寫東西。她的雜文《男人分兩截》相當有名,文章對男人的剖析更是精彩:男人的上半截是修養,下半截是本質。女人嫁給男人,大部分是因爲他的上半截,女人喜歡修養好的男人當丈夫。男人一般也不願意暴露他的本色,特別是在女人面前,總是把上半截擺出來,而把本色藏起來。女人還是應該多注意一下男人的下半截,這纔是最根本的東西。洪晃還在《解剖男人與女人的聯想》中把男人的臟器也分析得頭頭是道。因爲男人的胃對於女人很重要,女人要討好男人,就必須給他做好吃的。有時候,轟轟烈烈的革命事業也不如吃能把男女捆在一起。

對於她這些多少有些出位的觀念,洪晃的解釋是,因爲發現美國的教育把她教育成沒組織沒紀律、隨心所欲、屬於爲所欲爲的那種孩子,她的媽媽就放棄了讓她做任何與官方有關的事的念頭。

洪晃覺得雖然生長於這個有點背景的家庭,但她的生活已經多多少少擺脫了“繼承”的框框。比如,她毅然地辭去那個風光體面、高高在上的首代職位。再比如,她義無反顧地和名人(陳凱歌)離婚。洪晃說:我自己也給了自己很多壓力,但是後來我意識到,如果事實證明我活得沒有我家人那麼成功並不說明我活得不好,並不是說我糟蹋了這一輩子,並不說明我不值得。因此到現在爲止,我活得還是比較自由自在的,我一直在按自己的個性活,過我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大行中庸之道的中國,洪晃的言辭往往顯得很“痞”,用好一點的形容詞,就是“率真”、“幽默”。有時候,拿別人和自己開涮的洪晃是比周立波有趣,比小瀋陽高雅,又比郭德綱平添了不少時尚。她口無遮攔:“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非誠勿擾》這部電影,我都呆了,這不就是一百分鐘的廣告嘛……”毫不留情地挖苦馮小剛,“原則上我是不會去看他的影片的”。又說張藝謀的《三槍》是一部“下賤”的作品,而趙本山春晚的小品成了拿窮人取樂的“笑貧不笑娼”的低劣之作。她有一次還無意地說,韓寒是“凹造型”的人,即是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的人。“我可不敢譏諷韓寒。那下場比譏諷政府慘多了。”洪晃自嘲地稱自己這種自由不羈的個性爲“痞女”。

【波折的感情生活】

三任丈夫,從不藕斷絲連

洪晃談到對自己的生活有着深刻影響的三個男人:第一個男人,美國人,他給洪晃帶來了美國綠卡;第二個男人,大名鼎鼎的導演陳凱歌,他讓洪晃這個一肚子洋墨水的女人找到了自己在本土文化中的位置,用洪晃自己的話說:給我接了地氣;第三個男人,楊小平。洪晃說:和他在一起的融洽的生活是我從來沒有過的。他是最典型的新好男人。

洪晃是在1986年和陳凱歌走到一起的。當時洪晃正處於對她而言極爲乏味的外企首代的生活模式中。認識陳凱歌等一批搞藝術的人,洪晃有一種被解放被解脫的感覺,因此經常在一起玩。

1989年,洪晃和陳凱歌在紐約市政廳登記結婚。陳凱歌分別與倪萍、陳紅傳出過緋聞。就在陳凱歌1993年因《霸王別姬》踏上紅地毯之前,“他看着我難受,我看着他也難受,既然這樣那就別在一塊兒過了。”

1993年,洪晃有了第三任丈夫法國人彭塞,法國駐中國使館的工作人員,也是洪晃在西方文化方面的啓蒙老師。但文化背景的不同讓她仍然重蹈第一次婚姻覆轍。“我對藕斷絲連特別好奇,因爲我每次都斷得毫無聯繫。”“在感情上非常簡單,合得來就在一起,合不來就散。這方面我從來不勉強自己,也不勉強別人。”

洪晃給人的印象是思想前衛激進,在人前嬉笑怒罵,一副不在乎任何事情的模樣,誰能想到她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儘管爲了事業忙得團團轉的洪晃無暇照顧自己的家庭生活,但性情率真的洪晃卻會做一手好菜,中、西餐都不在話下。

洪晃和楊小平的感情一直很好,小平沒有洪晃的留洋背景,還離婚帶着一個12歲的孩子,周圍的人總會對洪晃說起這兩點,而洪晃告訴別人的只有一句話:“我就是跟他好,我跟他在一塊兒就是舒服,說別的沒用,我們在一塊就是好。連孩子也一起要了。”

楊小平與法國前妻的孩子少恩。

洪晃同楊小平在一起,就當上了12歲孩子的後媽。楊小平與法國前妻的孩子叫少恩。與自己特立獨行的行事風格一致,她聰明地選擇了同少恩做沒有負擔的朋友。“少恩打小和我就是朋友關係,是朋友就不會有太多負擔和要求了。我有後媽,所以我特別瞭解,當後媽的如果想取代親媽,或者跟親媽平起平坐是不可能的,只會讓孩子討厭你。”

於是,洪晃決定要從福利院領養一個孩子,再嚐嚐當媽媽的美妙之處。因爲在童年的記憶中,洪晃從來沒有過依賴父母的感覺,更沒有跟爸爸媽媽撒過嬌。她非常想看着粉嫩的小人一點點長大。看着眼前這個粉雕玉琢般的小人兒,洪晃簡直覺得就是上天送給自己的天使。

爲了讓孩子們有個快樂的童年回憶,洪晃給自己和他們找了一個好去處,她很偶然發現了杭州莫干山上的一棟老別墅。老別墅荒廢多年,但周邊環境很天然,適合孩子們愛玩的天性。於是洪晃便和楊小平修葺了這個別墅,作爲孩子們的樂園。這是洪晃的一個夢,童年能在山林中自由天然地成長,赤着腳漫山遍野地奔跑。

古語說“四十而不惑”。走過四十歲的交叉口,洪晃認爲現在的她纔算找準了最合適自己去走的一條路。

推薦閱讀:

《一步之遙》觀後感:我有情懷,爲什麼不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