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回憶媽媽的愛,電話那頭的媽媽

回憶媽媽的愛,電話那頭的媽媽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8W 次

回憶媽媽的愛,電話那頭的媽媽

話筒裏的媽媽

作者:楊熹文

摘自微信公衆號:請尊重一個姑娘的努力(neversaynever30)

我四年前離開家,一腳邁入九千多公里外的土地,把那個曾經爲我洗衣做飯嘮嘮叨叨的媽,留在了話筒裏。

我性格獨立,脾氣剛烈,一雙眼只看見這外面世界的精彩,卻看不見那扒着機場欄杆送我遠行的媽。這外面的世界真是好,走不完的海灘,喝不完的啤酒,交不完的朋友每天都走進走出這生活。我整個人一副亢奮的狀態,欣喜那二十多年裏一直被父母所限制的自由,終於交付到我手心——我可以一天不疊被子,可以晚上十點半纔回家,可以一整晚不睡玩着小遊戲,可以和朋友們在家裏開party不必再避開父母……那一年,這外面世界中的所有驚喜,都仿若等待我一樣樣去征服。我是那樣地忙碌,忙着搬家,忙着賺錢,忙着在這座陌生的城去過一過自食其力的自由人生。

那最初的一年裏,我幾周打一次電話回家,有時甚至要隔上幾個月,一整年都沒有用完一張電話卡。這電話是媽的牽掛,卻成爲我的負擔,她不懂我要的自由,我不懂她的擔憂。話筒中,媽急急地問我“你吃飯了嗎?”“你怎麼十點鐘還不睡覺?”“你那裏冷不冷?”“每天很累吧,媽媽給你寄點錢?”我總是在這電話中不耐煩地答着她的話,“嗯”“好”“那就這樣吧”“有空再打給你”,心裏嘟囔着,天哪,媽媽爲什麼要覺得吃飯是頂大的事?人又爲什麼要睡那麼多覺?怎麼覺得這裏的天氣一定比家鄉凜冽?憑什麼覺得我養不活自己?我在電話的這一頭,翻着白眼,翹着腳,故意冷着場。我已經二十幾歲,哪裏還需要這樣的關懷?然而我總是忘記,那話筒裏嘟嘟的聲音,是媽媽所接收的,來自女兒的唯一訊號。

我漸漸就體會到自食其力的辛苦。這二十幾年不知天高地厚的驕傲,在我決心落腳在這裏的那一刻起,就被現實粉碎得徹徹底底。我在幾份工作中跳來跳去,隔幾周就搬一次家,爲保證生活的收支平衡,做着一場場痛苦的掙扎。這初到外面世界的快樂和驚喜,迅速被另一些情緒所替代,我開始有了委屈,不滿,失落和痛哭的時刻。多少次我做完一份十幾個小時的體力活,趕着漆黑的夜路飢腸轆轆地回到家。在打開房門的那一刻,房間裏潮溼的冷氣滲出來,很久之後我才知道,那份不管搬了多少次家都會聞到的同樣的氣息,原本是孤獨的味道。我的房間角落堆着未洗的衣服,我的信箱裏躺着數份催繳的賬單,我的飯桌上擺着冷冰冰的剩菜。我一個人哭,原來,沒有媽媽的地方,永遠不算一個家。

我給媽的電話不知不覺地頻繁起來。孩子永遠是自私的,需要關懷時便無度地索取,不需要時就把父母推得遠遠的。我的媽媽,爲我這突然頻繁起來的電話欣喜着,她討好般地只說着我愛聽的話,好似生怕這話筒哪一天又靜下來。這讓我想起多年前我暗戀班裏一個男生,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在心裏演練第二天上學時給他講一個什麼樣的笑話。原來,人在真愛面前,才甘於變得如此卑微,卑微到有一天我聽見媽媽帶着微微的哽咽和我說,“媽真開心啊,這一年打的電話比以前那幾年加在一起的都多啊。”這話匕首般捅進我的心房,驚醒了做女兒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