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習慣纔是最可怕的感情

習慣纔是最可怕的感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4W 次

習慣纔是最可怕的感情

習慣纔是最可怕的感情

作者:美亞

中學的時候,都有個廁所之友,共享自己的10分鐘,陪你去聞不可描述的氣味,聽抽水轟隆,再順便討論下學習委員是個綠茶婊,隔壁的男神今天沒來上課。

我和我的廁所之友蘋果在畢業之後,就淡了聯繫。雖然我們在同一個城市上大學,但公交蹉跎兩小時,見了面八個卦就得打道回府。更何況,我們從一開始的尚有回憶可聊,到後來的相顧無言,大家都深覺,還不如就把情感沉澱在過去比較妥當。

唯一不變的是,每年生日,她會給我發短信祝福,從不失約。這讓我深覺感動,因爲她記得的是我的農曆生日——這個只有父母會掰着手指頭計算的日子。

從直板機到智能機,從短信QQ到微信,生日祝福從未失約。縱然我們沒有別的話可說,但靠着每一年的那一天維繫延續着友誼。

後來我嫁到香港,蘋果回了老家。我們在各自的朋友圈裏,不鹹不淡地生活和評論。

我30歲生日那天,婆家按照風俗爲我風光大辦,大擺筵席。我躺在牀上意猶未盡之餘,總有一絲強迫症式的不安。蘋果還沒給我發短信啊。

翌日,我反覆斟酌,刪除修改:蘋果,我想你了。

蘋果:哎呀對不起,我坐月子,他們不給我看手機,生日快樂!

我赫然失措,蘋果懷孕生子,我竟一概不知。只覺眼眶酸澀,抖如篩糠。

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就像空氣在你周圍的時候你感受不到,但你身邊一下子真空的時候你就難受了。

習慣的力量在於,它會通過偶爾的缺失而讓你明白那些人對於你來說,到底意味着什麼。

父母在,不遠行,而作爲獨女,我倉促遠嫁。人是對的,可除了這份內因以外,外因也似洪流洶涌——我想盡快掙脫父母的束縛。

我是典型中國式家庭的產物。從小就生活在仁孝禮儀信的循規蹈矩裏。

在他們眼裏,我醜我傷心我自卑,都不是問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纔是人生要義。

我爸也是典型的父綱傳承,在家說一不二,不容忤逆。我從小被打到大,而我的媽媽,也只會在我被打得差不多要認錯的時候,出來拉個架,再給我做一頓豐盛的飯菜作爲補償。

吃飯時的態度也是冷若冰霜,無非就是把爸爸打我時的盛怒之言,再書面化地表達一次。

他們在我的教育政策上,是同心協力的,我從小羨慕別人家的父母,至少一個紅臉,一個白臉,而我們滿家紅。

在我的記憶裏,直到我大學畢業工作了,我爸還隨手抄起衣架想要揍我,因爲我不想留在他們身邊工作,執意要去北漂。最終我還是趁着遠嫁逃離了。

在我的訂婚典禮上,我第一次看到,我那不苟言笑的爸爸,沒有端住他嚴父的威嚴,背對着所有人,泣不成聲。

婚後我快速懷孕生子,坐月子的時候,我爸媽千里迢迢趕來照顧我。我媽做了一大桌菜,食材都是從江蘇帶來的。

她依舊叨叨唸那些讓我不要任性霸道的老生常談,我往嘴裏扒拉着紅燒帶魚和糖醋豬蹄,竟深覺:原來世上只有媽媽的嘮叨才和饕餮大餐最配。

爸爸依舊是一副被欠百萬的嚴肅,他前後視察了我們的住處,不聲不響去街市配了紗窗,又多買了一個路由器。弄得我公婆頗覺不安:親家公,你開口我們去做就好了。

我爸依舊一副冷峻巍峨:沒事,爲孩子做點事而已。

我爸媽在我方圓100米距離的幾個夜晚,睡得特別沉。可那天晚上,我失眠了,因爲我爸媽要回家了。他們還沒走,我就開始想念他們。

我們都在追根溯源,原生家庭給我們帶來的傷害。我們都在蠢蠢欲動,要把自己剝離開他們的桎梏。

忘卻的,終究會迴歸,忽視的,終究會成爲窗前月光,門上茱萸,午夜夢迴,悔恨離家千里。

我們最後如影隨形的,還是剔除了那些腐壞不堪後的血脈之情。因爲我們最終會臣服於刻骨銘心的習慣。

所以小女友問我說:如何從芸芸衆生中找到那個腳底有痣的意中人?我想了想說,當你被他的習慣籠罩起來,再也脫不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