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爰國事例精選

爰國事例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爰國事例精選

爰國事例精選

導語:“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們現在就應該腳踏實地的從身邊平凡的小事做起,不斷陶冶愛國之心,增強愛國之智,將來爲我們的祖國貢獻力量!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爰國事例,大家快來看看吧。

爰國事例精選

篇一:

蘇步青讀書不忘救國

蘇步青,是我國蜚聲海內外的傑出數學家。

在讀初中的時候,蘇步青憑着自己的天資聰明、勤學好問,成績一直非常好,但對數學還沒什麼興趣,因爲他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在浙江省立十中念初三時,學校來了一位教數學的老師,聽說這位老師是很出衆的,所以聽說他能來給上數學課,蘇步青也稍微地提起了一點興趣。

“……”上課鈴響了,從門外走進一個身材瘦高、穿白色西裝的年輕人,他的臉色很白,棱角很分明,眉宇間透着一股英氣。這樣年輕還穿西裝的老師真是罕見,一進門便引起班裏的一片譁然。

走上講臺,楊老師表現得很鎮靜,把課本向桌上一摔,說了聲:“同學們,我姓楊,大家今天不用擔心沒還課本而被老師罵了,因此今天我們不講課本,我們要講國家!”他講話的聲音不算大,但每個字都像晶亮的子彈射進每個人的心房。

於是下面又是一陣騷動,沒精打采的蘇步青也亮起了精神。楊老師接着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該負起應有的責任。”他旁徵博引隨後又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爲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爲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

這一堂課使蘇步青明白了數學的真正意義和自己身上肩負的歷史責任,就是這節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祕的數學王國。

從那以後,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功夫不負有心人,蘇步青在數學上漸漸地嶄露了頭角。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裏他如飢似渴地學習着。爲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準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國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心甘情願,因爲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篇二:

詹天佑修鐵路

清朝末年,我國派出了第一批出國留學生。他們都是些少年。有個才12歲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聰明好學,又立志爲國效力。後來他學習工程技術畢業,回到了國內。可清朝政府對本國人才不信任,像修鐵路,就都讓外國人主持。詹天佑儘管有才幹,也只能當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張家口鐵路的消息傳開了。英國和俄國都爭着要修,因爲他們知道這條鐵路在中國的戰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國,雙方爭執不下,最後達成“協議”,說中國如果不讓他們修,他們就什麼也不提供。他們以爲中國人離開他們肯定修不成這條鐵路。

清朝政府這才讓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有人對他不放心,說他自不量力,說他膽大包天,勸他不要承擔這項難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說:“京張鐵路如果失敗,不但是我的不幸,也會給中國帶來很大損失。外國人說中國工程師不行,我則堅持由自己來辦!”爲了給中國人爭口氣,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進去,和工人們一起吃住在工地,細心勘探,大膽試驗,經過4年艱苦的勞動,終於成功地修築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志氣。詹天佑爲祖國贏得了榮譽,原來那些瞧不起中國工程師的英國人也表示對他由衷敬佩。

篇三:

梅蘭芳是一位有愛國氣節的藝術家。1931年,日本侵略者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侵佔了東北,然後又向華北進犯,威脅北平和天津。梅蘭芳痛恨敵人,爲了不當亡國奴,他舉家遷到了上海[]。

在上海,他編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兩齣戲。《抗金兵》講的是南宋女英雄梁紅玉抵抗金軍的故事,《生死恨》是講在敵人的統治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精神。這兩出表現愛國思想的新戲一上演,就受到觀衆喜愛。有一次,梅蘭芳連演三場《生死恨》,觀衆踊躍買票,把票房門窗的玻璃都擠碎了。

1937年8月13日,日軍在發動七七事變後,又進攻上海,不久就佔領了這座大城市。日本人知道梅蘭芳是聞名世界的大藝術家,託人要求他在電臺播音,爲他們的侵略服務。梅蘭芳巧妙地說:“我馬上要到香港和內地巡迴演出了,不能做這件事。”

不久,他到了香港,演出結束後,就留在了香港。爲了擺脫敵人的糾纏,他決定不再露面,不再登臺演出,就在家裏練唱崑曲。1941年底,日軍攻佔了香港。他們知道梅蘭芳正在香港,就到處找他。梅蘭芳心想:“躲是沒地方躲了,可我絕不爲日本人唱戲!”

這一天,清晨洗臉時,梅蘭芳第一次打破慣例,沒有刮鬍子。兒子見了很奇怪。

“爸爸,您不是每天都刮鬍子嗎?今天怎麼不颳了?”

“我留了鬍子,日本鬼子還能強迫我去演戲嗎?”梅蘭芳說。一天上午,日軍司令酒井派把梅蘭芳接去。一見面,他就假熱情地說:“我過去看過您的戲,您還認識我嗎?怎麼,您留起小鬍子了?像您這樣一位舉世聞名的大藝術家,怎麼能剛步入中年就退出舞臺呢?”

梅蘭芳坦然地說:“我已經快五十歲了。一個演旦角的,扮相和嗓子都不行了,已經失去了上臺的資格。”

後來,梅蘭芳又回到上海,靠畫畫賣錢養活家人和與他一起演出過的朋友。上海日僞政權多次請他出演,都被他拒絕了。他說:“一個人活到一百歲也總是要死的,餓死就餓死,沒什麼大不了的!”

一次,日軍慶祝“大東亞聖戰”一週年,派人讓梅蘭芳出演,還說如果不演,就要軍法從事。梅蘭芳事先得到消息,一連打了三次傷寒預防針。平時,他只要一打預防針就發燒,這次果然又高燒不止。日軍軍醫來檢查,一看梅蘭芳燒得迷迷糊糊,只好走了。

1945年8月15日,傳來了日寇投降的消息。梅蘭芳高興地流下了眼淚,笑着對夫人說:“天亮了,這羣日本強盜可真完蛋了!”

這天,幾位朋友興高采烈地來到梅家道喜。只見梅蘭芳身穿新衣,精神煥發,手裏的一把紙扇遮住了半個臉。

“梅先生,您一定剃了鬍子,對吧?”

梅蘭芳笑着把扇子一撤,露出了颳了鬍子的面孔,說:“抗戰勝利了,我就要重返舞臺了!”

不久,梅蘭芳就在上海演出了,觀衆場場爆滿。他們說:“我們就是要看看八年不給日本鬼子唱戲,如今颳了鬍子的梅蘭芳!”

心裏裝着觀衆梅蘭芳是表演大師,但他從不對觀衆擺架子,對同行也謙虛禮讓,始終保持着高尚的戲德。

過去,演員唱一場戲給一份錢,有病可以請假,遇到天氣不好還可以“回戲”(即臨時宣佈停演)。可梅蘭芳儘量克服困難,處處替觀衆着想。他說:“觀衆事先不知道回戲,頂風冒雪從老遠趕來聽戲,讓人家白跑一趟,太不應該了。”

有一次,他嗓子啞了,可第二天要演一出唱工極重的戲。這可怎麼辦呢?那天,他很早就來到舞臺,每隔半小時就噴一次藥,嗓子卻一點不見好轉。大家很着急,有人提出回戲,可梅蘭芳知道劇場裏已坐滿了觀衆,怎能讓他們掃興而歸呢?他沒有同意,強打着精神化妝,大家都很替他擔心。

在觀衆熱烈的掌聲中,梅蘭芳上場了,他和剛纔判若兩人,精神煥發,唱唸精彩。不過,內行人卻聽出他的嗓子變窄了。戲演完後,有人趕往後臺,關心地問:“梅先生,您今天的嗓音怎麼變窄了?”

“您還不知道吧?前兩個鐘頭,我的嗓子還是啞的呢!”

“那您怎麼還上臺?這是怎麼唱出來的呢?”

“不上,怎麼對得起觀衆?我這是在沒辦法的情況下臨時用的一個急救方法,這戲是用半個嗓子唱的!”

“半個嗓子,這怎麼唱?”

“這是全憑一股虛勁把嗓子提起來唱的,勁頭如稍用過一點兒,馬上又會啞不成聲。這是假嗓,怕低不怕高,怕寬不怕窄。過去我也從來沒用過,今天完全是臨時逼出來的。”

在場的人都感嘆不已,不僅爲他豐富的舞臺經驗所傾倒,更爲他一心爲觀衆着想的精神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