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長篇的勵志故事

長篇的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長篇的勵志故事

1.走自己認爲是對的路

當你走在一條陌生的道路上,你要走你認爲對的路。因爲路是由自己選擇的的。只有走下去才知道他正確不正確。

在從前有3個兄弟由農村到城裏去創自己的事業,老大老A,老二大B,老三小C。

他們結伴而行,一路上風餐露宿,幕天席地,遭遇漠漠塵沙,翻過七座高山,涉過二十一條大河,終於來到了一座繁華熱鬧的集鎮。這裏有三條大路,其中只有一條能夠通往城市,但誰也說不清究竟哪條纔是。

老A說:“咱老爺子一輩子教我的只有一句‘聽天由命’,我就閉上眼睛選一條,碰碰運氣好了。”他隨便選了一條,走了。

大B說:“誰叫咱們生在那個窮地方呢,我沒讀過書,計算不出走哪條路最有可能,我就老A旁邊的那條大路吧。”說完拍拍屁股也走了。

剩下的是一條小路,小C也拿不定主意。他想了又想,決定還是先去鎮子裏問問長者。長者見了他,但仍然是搖頭,“沒人到過城市,因爲它太遠了。而且我們這裏的生活過得也不錯。不過,孩子,我可以把我祖父的話告訴你———走自己認爲是對的路。”

小C記着長者的誠摯教誨,踏上了那條小路,追尋他的城市之夢。他經歷了許多痛苦、艱難,但是,每一次挫折、每一回失敗都沒有打倒他。當他面臨絕境時,總是對自己說“走錯的也是自己路”,於是他挺過來了。在10年後的一天,他終於見到了朝思暮想的城市,憑着他傑出的韌勁與毅力,從一元錢的生意做起———擦皮鞋、揀垃圾、端盤子,後來他成爲一家公司的普通職員、藍領、白領,直到自己獨立註冊了一家公司。

30年後,小C老了,他把公司交給兒子打理,隻身回鄉尋找當年同行的兄弟。依然是那個貧窮的西部小村,依然是茅屋泥牆,老大老二依舊住在裏面,依然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三兄弟各自敘述了自己的故事:老大說他沿着大路走了五個月,路越來越窄,野獸出沒,一天黃昏他差點被狼吃掉,只好灰溜溜回來了。老二選的那條路跟老大並無多大區別,回來之後,他覺得一輩子不能擡頭做人。老三嘆息地說:“我走的路和你們的一模一樣,惟一不同的是我選定了就絕不回頭。”

其實,每條路都能通向城市,走自己認爲是對的路,堅持走下去不要回頭,只要你認爲他是對的。

長篇的勵志故事

2.你的人生可以改變

社會上,有些生活艱難的人,他們成天被抱怨、痛恨、敵視等不良念頭佔據着。他們認爲這個社會對自己不公平,或者是所在公司老闆對自己不器重,或者是自己的父母無權又無勢,但是卻沒有想過主觀上的原因。其實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原因,只是,人們總是難以意識到這一點。人們沒有也不願意去仔細想想自己生活得這樣糟糕,和自己主觀上有什麼關係,也不去想想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辦。

我曾經碰到過這樣一位“不幸者”。人到五十,妻子就和他離婚了,工作也丟了。剛找了一份送奶的活,幹了一個月不到就被炒了。他酒後的哀嘆也常常能博得不少陌生人的同情。

但是,其實他以前也是人們眼中的幸運兒,工作在大公司,妻子談不上國色天香,也算小家碧玉,知書達理。在別人的心目中都覺得他的日子過得很滋潤,羨煞旁人。

爲什麼現在變成這樣了呢?原來,大約三年前,他迷上了喝酒、賭博。公司規定9點上班,他卻很少在11點之前到;別人睡覺,他卻在外面玩到天亮;兒子的作業他從沒看過一眼,妻子生病在牀他在酒館狂聊;工作上常常丟三落四,領導的一句批評,往往招來他的十句頂撞……每每看到他,相熟的人總是搖搖頭,一聲嘆息。

他現在的情況在別人眼裏確實是不幸的,但這能怪誰呢?

記得曾經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幸運之人必有過人之處,可憐之人必然有他本身的問題。”一家公司的老闆很喜歡這句話,經常說給職員們聽。當時,公司的一位年輕職員聽了心中頗不以爲然,甚至還有些反感,心想:你有錢,你家庭美滿,事業有成,你幸福,可也並沒有看出你有哪些過人之處呀?我們這些打工仔是不如你,可我們身上有什麼問題呢?

一晃十多年過去了,這位職員從事過廣告、編輯等多項工作,接觸了大量的人,用句老話來講,可謂閱人多矣。這些人用一個最世俗的標準來劃分的話,就是兩大類:成功者與失敗者。當然成功者不一定是腰纏萬貫,也許是事業上有所成就,家庭生活和諧美滿,自得其樂者;失敗者也不全是窮人,只是他們的自我感覺無一例外的是:我爲什麼不如人?我的運氣差還是能力差?看着這些形形色色的人,這位職員常常想起那位老闆說的那句話,突然覺得這句話簡直就是一個真理,放之四海而皆準。

有人曾問我:“爲什麼在承受這麼多不幸時還能如此快樂?”我告訴他:“不幸終究會過去,沒有任何地方說過不幸會一直停留而不離去。”

不管是歷史上還是現在的人們,都有許多歷經磨難而終成正果的例子,從某種程度上說,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磨難,儘管沒有誰願意經歷磨難,但最終幾乎人人都因此而變得堅強。

因此,當你處理日常事務時,應當認識到每件事都不容易,如弗雷德?艾倫所言:“世界就像磨刀石,而生活便是那待磨的刀具。”喜劇演員路易?安德森也曾說過:“那些貪圖安逸的人所說的話,沒有什麼是值得一聽的。”

出生於美國的普拉格曼連高中都沒有讀完,卻成爲了一位非常著名的小說家。在他的長篇小說授獎典禮上,有位記者問道:“你事業成功最關鍵的轉折點是什麼?”大家估計,他可能回答是童年時母親的教育,或者少年時某個老師特別的栽培。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普拉格曼卻回答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海軍服役的那段生活。他這樣介紹道:

“1944年8月一天午夜,我受了傷。艦長下令由一位海軍下士駕一艘小船趁着夜色送身負重傷的我上岸治療。很不幸,小船在那不勒斯海迷失了方向。那位掌舵的下士驚慌失措,想拔槍自殺。我勸告他說:‘你別開槍,雖然我們在危機四伏的黑暗中飄蕩了四個多小時,孤立無援,而且我還在淌血……不過,我們還是要有耐心……’說實在的,儘管我在不停地勸告着那位下士,可連我自己都沒有一點信心。但還沒等我把話說完,突然前方岸上射向敵機的高射炮的爆炸火光閃亮了起來,這時我們才發現,小船離碼頭不到三海里。”

3.沒錢你就別花,想花你就去掙

今天又想說說一個朋友的經歷,又是一個勵志故事。在說之前,我得感慨一下:“這樣算下來,身邊牛人挺多的,我怎麼沒有被同化一下啊!”

且稱這個朋友爲華姐吧。2003年認識華姐,她跟我的大學同學住在一個宿舍,但不是我們班的同學,而是來進修學習的。因爲都是湖南人,所以熟悉得比較快。一來二往,成了很好的朋友。

華姐很樸素,在中央某臺做上總導演後也經常跟我們做公車、吃路邊攤,還跟同學合租房子。有的時候明明特別累了,我都想打車了,她還拉着我坐地鐵什麼的。一直不以爲然,覺得每個人喜歡的生活方式不一樣。

後來我和一些朋友成爲了她工作上的同事,她是我們的領導,經常一起出差和相處的時間更多了。才慢慢知道,華姐家境不錯,可以說是非常不錯。老爸是湖南某市市委書記(年輕的時候是某屆省委書記的祕書,被派至地方鍛鍊,結果因爲戀上華姐的媽咪,放棄了回省裏的機會),老媽也是某局的領導班子成員。華姐20歲就進了湖南臺,歐陽常林曾經是她的直接領導,跟她同批的同事馬昊已經是湖南衛視娛樂節目製作的老大。在本可以成爲湖南臺娛樂部負責人的機會下,華姐選擇了到北京學習。然後開始自己一個人去尋找機會、談項目的生活。

我見識過她如何談客戶寫方案到凌晨,我體驗過她爲了節約錢跟兩個人合租自己住的小閣樓,我笑話過她一天不停歇的手機。我也曾經問過華姐:這麼辛苦的談客戶,爲什麼不適當利用老爸的資源?華姐的回答只有一句話:我們家的孩子18歲以後要自己養活自己。如果沒有錢,不要買衣服、買鞋子,買這些無用且虛榮的東西。

我不知道臥龍閣裏頭有多少人是18歲之後就能經濟獨立。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做到沒有錢就什麼都不享受,不求助別人,一直等到自己奮鬥到了第一桶金。我知道自己沒有做到,可能也做不到。但是這不能阻止我佩服華姐。也不能阻止在我特別想花錢的時候想起華姐,然後立馬就變得理智了。哈哈,華姐要是知道她對我還有如此教育功能,她一定會在美國笑成了一朵花。

現在的華姐到底有多麼成功我不想說太多。(怕被說是炫富,怕被拍)我只說說我,說說我們。我不知道的事情很多,我不能做的事情也很多。有時候,我也可能永遠成不自己佩服的人。但是,不能放過一切似乎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的機會。

你們也要一樣呀。或許跟華姐的職業不一樣,或許彷徨在求職的路上,或許鬱悶在一份不能發光發熱的工作。但請你們明白幸福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適當對自己嚴苛一些。請你們對現在的困境不要感到沮喪,拿出“沒錢你就別花,想花你就去掙”的勇氣!

4.你的人生由自己決定!

中國有一位智者,他以有先知能力而著稱。有一天,兩個年輕男子去找他。這兩個人想愚弄這位智者,於是想出了下面這個點子:他們中的一個在右手裏藏一隻雛鳥,然後問這位智者:“智慧的人啊,我的右手有一隻小鳥,請你告訴我這隻鳥是死的還是活的?”你想想,如果這位智者說:“鳥是活的”,那麼拿着小鳥的人不經意地將手一握,把小鳥弄死,用這種方式來愚弄智者。如果他說:“鳥是死的”,那麼這個人只需把手鬆開,小鳥就會振翅一飛。兩個人認爲他們萬無一失,因爲他們覺得問題只有這兩種答案。

在他們確信自己的計劃滴水不漏之後,就起程去了智者家,想跟他玩玩這個把戲。他們很快見到了智者,並提出了準備好的問題:“智慧的人啊,你認爲我手裏的小鳥是死的還是活的?”其中一人問道。老人久久地看着他們,微笑起來,回答說:“我告訴你,我的朋友,這隻鳥是死是活完全取決於你的手!”這個古老寓言說明了一個真理:你的人生由你自己決定,你的人生的好壞也完全是由你自己決定,你就是作決定的人。斯坦尼斯洛就是因爲作出了決定,才逃出了納粹集中營。

只因爲斯坦尼斯洛是個猶太人,納粹便不由分說地闖入他的家,將他的一家人逮捕並像牲畜般地趕上火車,一路開到了令人不寒而慄的奧斯維辛死亡集中營。他從未想到竟然會有一天目睹家人的死亡,他的孩子只不過去衝了個“淋浴”便失去了蹤影,而衣服卻穿在別的小孩身上,他怎麼受得了這種錐心之痛呢?然而他還是咬着牙熬過了。他知道有一天也得面對那躲也躲不掉的相同噩夢,只要在這座集中營多呆一天,就難有活命的可能。因此他作了個“決定”,就是一定得逃走,並且越快越好[]。雖然此刻還不知怎麼逃,但是他知道不逃是不行的。接下來的幾個星期,他急切地向其他的人問道:“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逃出這個可怕的地方?”可是得到的總是千篇一律的答案:“別傻了,你這不是白費力氣嗎,哪有可能逃出這個地方。還是乖乖地幹活,求老天多多保佑纔是!”這些話並沒使他泄氣,他可不是聽天由命的那種人,別人越那麼說就越激發他求生的意志。他依然時時刻刻心裏想着:“我得怎麼逃呢?總會有辦法的吧?今天我得怎麼做,才能平平安安逃出這個鬼地方呢?”雖然有時所想出來的逃生之道十分荒唐,可是他始終都不氣餒,仍然鍥而不捨地動腦筋。安東尼·羅賓認爲只要我們求得懇切,我們就必然會得到。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很可能是斯坦尼斯洛長久以來“熱切”探索逃亡這個問題,因而激發出內心潛藏的偉大力量,終於有一天他得到了答案。這個逃生之道簡直是沒有人能夠想得出來的,就是藉助於腐屍的臭味。

這個方法是有可能的,因爲在他做工數步之遠便是一堆要擡上車的死屍,裏面有男有女、有大人也有小孩,都是在毒氣間被毒死的。他們嘴裏的金牙被拔掉了、身上的值錢珠寶被拿走了、連穿的衣服也被剝光了,這一切看在其他人的眼裏可能會興起納粹殘酷、天地不仁之嘆,然而對斯坦尼斯洛來說卻興起一個問題:“我得如何利用這個機會脫逃呢?”很快地他便得到了答案。

當那天要收工而衆人正忙着收拾工具時,斯坦尼斯洛趁着沒有人留意,便迅速躲在卡車之後脫下一切的衣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赤條條地趴在了那堆死屍之上,裝得就跟死人一模一樣。他屏住呼吸一動也不動,哪怕還有其他的死屍後來又堆在他的身上。在他的四周此刻已堆了不少死屍,其中有些已散發出臭味和流出血水,這都未使斯坦尼斯洛移動分毫,唯恐被別人發現他的詐死,他只是靜靜地等待被搬上車,然後開走。終於他聽到卡車引擎發動的聲音,隨之便一顛一顛的上了路,雖然四周的氣味十分難聞,不過在他的心裏已然升起一絲活命的希望。不久卡車陡地停在一個大坑前面,傾卸下一件件令人不忍目睹的貨物,那是數十具死屍以及一個裝死的活人。在坑裏,斯坦尼斯洛仍然靜止不動,等着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直到暮色降臨四周已無人,他才悄悄地攀上坑口,不顧身無寸縷,一口氣狂奔了七十公里,最後終於得以活命。

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裏喪命的人不計其數,可是斯坦尼斯洛卻能活了下來,這其中的原因何在?不用說是有不少的原因,然而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做出了一個別人不敢做的決定並且不時地問自己這個問題,並且也迫切尋求它的答案,最後他的腦子終於給了他所要的,而這個答案就救了他的一條命。斯坦尼斯洛能夠活命,可以說是他求生的決定和行動所致,否則怎能有這樣的結果?安樂尼·羅賓認爲,我們之所以地位低賤,錯不在於我們的星宿,而出自於我們的內心。的確,我們的內心所作的決定會影響我們的行動、方向乃至於最終的命運,這一連串的影響可說是我們“思考”——腦子對人生所作“認定和創造意義”的過程——下的產物,所以如果我們想開創人生,就得作出決定。

(一)你是作決定的人

安東尼·羅賓在調查中發現,有百分之四十幾的人,都說目前他們正值事業“巔峯”或“輝煌”的階段。後來發現,想從某人的工作史去預測此人是否滿足其事業發展,是不可能的。比如受訪者中,當看守的克里斯和當自由詩人的戴斯蒙,他們兩個人都很滿意自己的事業選擇;可是身爲資深護士的愛莉森和當記者的史帝芬,雖然他們擁有吸引人和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卻仍相當不滿足。若問那些正當事業得意的少數人:“爲什麼你認爲你目前的事業很成功?”大部分人都會回答:“因爲我現在從事的是我真正想做的事。”唐恩(安全設備推銷員)把這一點解釋得很好:“我的父母本來盼望我進入較穩定的行業——比如銀行業,但是我天生喜歡和人接觸,喜歡地位、旅行、挑戰。壓力和新奇可以使我精神旺盛;單調重複的工作卻使我厭倦、退化、增胖以及精神鬱悶。所以我在大學畢業後,便決定謀求一個能讓人不斷活動、印象深刻、具有壓力、又富於社交性和國際性的角色。我覺得,銷售工作應是我最好的環境,而推銷防禦設備能滿足我所想要的聲望、報酬和旅行機會。坦白說,我是實行家,而且盼望最高的地位,所以我在大學時代就參加了一個兼差——‘防衛隊’,並且研讀銷售技巧;同時,我致力使自己個性更溫和、更讓人容易接納、容易相處,然後開始四處尋覓,最後終於在國防工業內找到了一個立足點。”唐恩的例子很令人欽羨。讓我們來仔細察看他爲自己安排的方式。首先,他設法找出自己的動機,然後去找適合自己的特殊環境;接着,他運用全部的計謀和機智,尋求一個門路進入他選定的工作環境。唐恩的清晰頭腦和堅定毅力,實在令人印象深刻,而且他一開始就必須面臨着違逆父母決定的困難。如今,他在一家大公司負責許多保全合同,覺得“非常滿意”;但是他也如此表示:“日後我可能會想再尋找新的挑戰。”唐恩的經歷,無異是對所謂的“成功”給予了一個詮釋,那就是他所追尋的,是一個可以應用自身的才能、可以給予自己刺激和報償的工作。像唐恩這類的人,就是全憑自己的決定尋找機會,自己“拋下架子”去尋求目標。用本書的術語來形容,這種人是屬於“掌握”自己命運的人。

至於那些自認爲目前事業“不順利”的人又如何呢?從他們的訪問記錄看來,滿是抱怨!他們覺得自己是惡劣環境下的犧牲者,他們的願望和需求都未獲滿足,而他們也無法使心中的願望變成事實。他們的期望和需求,與他們實際所能完成的兩者間的鴻溝,變成了挫敗的來源,而這種挫敗感,又會轉變成一種幻滅和譏諷。

(二)肯定自我,全力以赴

事業失敗的故事證明,人有必要把潛能穩固地植基於現實當中。在安東尼·羅賓所作的調查中,蜜雪兒是最不快樂的一位事業人,她現年二十一歲,是一位與父母住在倫敦南區的女職員。她原本極盼望能夠成爲女演員,結果卻一直沒有進入此行。她的房間塞滿了討論戲劇、劇場的畫報;牆上貼滿代表好萊塢的偉大傳奇人物的海報;對於閱讀有關明星生活的文章,其熱衷的程度自是不在話下。她說:“我痛恨辦公室工作,但我沒有別的選擇。我是失敗了,我徹頭徹尾都感到遭遇挫折!”蜜雪兒的父母和朋友,只把她的野心看成是瘋狂、根本不可能達到的幻想。於是,她的文書工作,就變成她傾注生活中各種不滿的容器。她猜想,也許她樂於做個失敗者,並且在一無所成中找尋錯誤的滿足。這個例子當中具有意義的是,蜜雪兒自認她的事業“一敗塗地”,她一直沒有:

1.找出自己真正希望、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2.發掘自己真正的長處、短處和弱點。

3.有系統地發展她的長處。

4.努力克服弱點。

5.運用計策尋找機會。

6.全心全力追求成功。

7.協調希望與現實。

8.完全信賴自己的能力。

這項調查的資料強烈地顯示,凡是把自己的事業列爲成績平平或不成功的人,都是早就把成功的理由,置於他們的控制力之外的人。結論十分明顯:這些人覺得他們是環境的犧牲者。這種“犧牲者”的心態,是關係不滿足事業的最常見因素。

人們給自己下定義的方式(我們稱之爲“自我觀”),對於從個人角度去解釋“成”與“敗”非常重要。而人給自己下定義當然是很主觀的,各種態度差別極大;有的人根本上覺得自己積極自信,而有的人卻完全無法看重自己。“自我觀”對事業行爲的各個層面有深刻的影響,它甚至影響身體的健康情形和社交關係。多數受訪者,好像都不清楚他們自我觀的特性,而自認爲他們的價值觀和看法是全然客觀的。這個關係人生至爲要緊的因素便是“決定”,不妨想想看,你在人生中所面對的順境或逆境有那個不是跟決定有關?安東尼·羅賓指出,當你作出決定的那一刻,人生便已經註定,你此刻及今後每一天所作的決定,都將決定你21 世紀的人生。

過去的歲月裏你可曾有過挫折打擊、傷心失望或無力無助的遭遇?多數人都曾經有過,如果你也有,請問你是如何面對的?你是因此退縮了呢,還是更加勇往直前?你當時所作的決定到今天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二 不是環境創造人,而是人創造環境

安東尼·羅賓深信,決定我們人生的關鍵不在於所面對的環境,而在於我們決定要如何去面對。我們都曾聽說過一些偉人的故事,他們無視於所處的逆境,堅持所作的決定並一心向前,結果讓困頓的人生開出璀璨的花朵,他們努力奮鬥的事蹟成爲振奮人心、鼓舞后人效法的榜樣。

如果我們有心,也都可以成爲他們當中的一員,然而要怎麼去做呢?很簡單,那就是今天就下定決心,到底在未來的十年裏或更長的日子裏要成爲怎樣的一個人。如果你不打算作這樣的決定也沒關係,事實上你已經作了決定,就是甘心把自己的人生交給環境,任由它來主宰。你整個人生的改變就在那一天的決定,如果你下定決心不再渾渾噩噩度日,而要作自己人生的主人,得到你所期望的未來。那天所作的決定看來簡單,可卻是你一生最重要的一個決定。當你作出決定後可別把它看成兒戲,而要全力去達成才行,同時還得決定打算成爲什麼樣的人。你得爲自己擬訂更上一層樓的標準和對自己的期望,同時還得用頑強的毅力去達成這樣的標準,否則將永遠得不到所期望的人生。

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從不這麼做,反而光是給自己找藉口,不是家境不好、沒有背景,便是學歷不足、沒有機會,甚至於怪罪到自己的年紀太老或太小。

這些藉口其實都不是理由,它只會限制個人潛能的發揮,甚而會毀掉他的一生。

果斷地作出決定,可以令你不再爲自己找藉口,在很短的時間裏讓自己徹頭徹尾地改變,不管是家庭、事業、心態、健康、收入乃至人際關係。我們可以說“決定”乃是一切改變的動力,它可以改變一個人、一個家、一個國家和整個世界。有些人經常抱怨他們的工作,當被問起爲何還要去上班,他們的答案差不多全是千篇一律:“我不能不去工作。”難道這些人真是如此無奈嗎?事實上他們沒有這個必要,不必每天一成不變地去上班,不必十年如一日地做相同的事,只要他們敢於今天下個決定,從此要重新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樣就可以了。同樣地,此刻你也可以作個新的決定,只要你真心想這麼做,那麼就沒有什麼事能夠難倒你。如果你不喜歡目前的工作,換掉它;如果不喜歡目前的個性,改變它;如果不喜歡目前的體能狀況,鍛鍊它。只要你對自己任何方面不滿意的話,都可以改變它,不過先得作出決定,這樣人生才能改變。

(三) 決定可以改變人生

當你作出一個嶄新、認真且不移的決定時,你的人生在那一刻便會改變。有誰曾想到當年的印度聖雄甘地——一位溫和謙遜、主張和平的職業律師,憑着決定和膽識竟然能率領印度人民擺脫英帝國主義的統治,結果還引發了其他殖民地一連串的獨立,整個改變了國際強權的均勢。同樣的情形,就是因爲有堅強的決定,所以馬丁路德·金博士才能侃侃而談,道出美國黑人所遭受的非人待遇,激發起美國的民權運動,引起全球矚目。“決定”是房地產大亨唐納·川普慧星般崛起與殞落的主要原因,也是全壘打棒球明星貝比·魯斯被列入棒球名人的推動力量。有了決定就可以解決問題,有了決定便能帶來無窮的機會與快樂,它是一種能把幻夢化爲實際的神奇力量,是使無形轉變爲有形過程的催化劑。

當你明白了決定的真義,便會曉得這樣的力量、這樣的能力早就蘊藏在自己的身上,它不是少數那些有財有勢有背景的人的專利品,而屬於所有的人,不分達官顯貴還是販夫走卒。當你手握本書時就可以支取這個力量,只要你敢於拿出主見。請問你今天是否願意爲自己的未來作個決定?一個由衷的決定?讓我們來回想一位極令人敬佩的年輕女士,她的芳名是羅莎·派克斯。一天,她在蒙哥馬利市搭乘公車,理直氣壯地不按該州法律規定讓位給一位白人。她這個不服從的舉動造成軒然大波,招來白人強烈的抨擊,然而卻也成爲其他黑人效法的榜樣,結果掀起了隨後的民權運動,使美國人民的良知普遍覺醒,爲平等、機會和正義重新界定出不分種族、信仰和性別的法律。

羅莎·派克斯當時拒絕讓位,可曾想過自己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她是否有什麼能夠改變現有社會結構的高明計劃?誰能想到這個弱女子的決定,卻給後人帶來如此深遠的影響?聽了上面這段事蹟你或許會說:“我也希望能作那樣的決定,可是我的命運這麼悲慘,又能有什麼辦法?”如果你這麼自憐,那麼就再聽聽艾德·羅伯茲的例子。艾德是一個很“平凡”的人,14 歲時因感染小兒麻痹症致使頭部以下癱瘓,必須靠輪椅才能行動,然而他卻因此而有“不平凡”的成就。他使用一個呼吸設備,白天得以過正常人的生活,但晚上則有賴“鐵肺”。

得病之後他曾好幾度幾乎喪命,不過他可從不爲自己的不幸傷心難過,反而自勉期望能有朝一日幫助相同的患者。

你知道他是怎麼做的嗎?他決定教育社會大衆,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態認爲肢體殘疾的人無用,而應顧及他們生活中的不便處。在他過去十餘年中的推動下,社會終於注意到了殘疾人的權利,如今在美國各個公共設施都設有輪椅專用的上下斜道,有殘疾人專用的停車位,幫助殘疾人行動的扶手,這都是艾德的功勞。艾德·羅伯茲是第一個患有頸部以下癱瘓而畢業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高材生,隨後他又任職加州州政府復建部門的主管,也是第一位擔任公職的嚴重殘疾人士。艾德·羅伯茲的事蹟是一個極佳的例子,說明了肢體上的不便並不能限制一個人的發展,重要的是他是否決定要結束這樣的不便。他的一切行動只不過源自於一個單純但有力量的決定,如果換成你,打算爲自己的人生作出什麼樣的決定呢?有很多人或許會說:“好吧,我也願意爲將來作個定,問題是我不知道怎麼作?”只因爲害怕不知道方法便不敢下決定,往往會失去實現美夢的機會,結果一生便過得平淡乏味、無聲無息。請你記住,不知道怎麼作決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決心找出一個辦法來,不管那是個什麼樣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