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讀書名言 > 電影《八佰》觀後感400字精選三篇

電影《八佰》觀後感400字精選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電影《八佰》觀後感400字精選三篇

電影《八佰》觀後感400字精選三篇

導語: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下面是是有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些關於這部影片的觀後感,以供大家參考!

電影《八佰》觀後感400字精選三篇

【第一篇】

電影《八佰》“轟炸式”的宣傳讓我的心蠢蠢欲動,昨日,我和媽媽終於一起去看了這部最近很火的國產抗日片,看完後心裏對那些抗日犧牲的英雄們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敬佩。

這部影片是從1937年10月底“淞滬會戰”的尾聲戰役改編而成的,主要講了“八佰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最後成功突圍到租界的故事,場面非常的震撼。

當然影片中也有很多讓人淚崩的地方,觸動我的淚點是一位戰士把炸彈綁在身上,然後拉開引線往樓下跳,因爲當時日軍要用炸彈炸樓,如果一旦成功爆炸,那麼四行倉庫就全沒了,然而日軍他們有盾牌舉在上面,手榴彈根本扔不下去,所以戰士們只能這樣從高空跳下去,一個、兩個、三個,越來越多的戰士犧牲,且在跳樓前還報了自己的名字,一句“娘,孩兒不孝了!”徹底讓我忍不住了大哭了起來,他們也是有爸有媽的孩子啊!但是爲了國家,爲了人民,他們奮不顧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這部電影淋漓盡致地詮釋了中國軍人的精神,我爲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家感到自豪,雖然我們現在已經是和平年代,但我們那份愛國的精神和那顆愛國心是一成不變,是一直長存的。同時,我們更不要忘記那些爲國捐軀的先烈們,是他們用鮮血換來了現在繁榮昌盛的祖國!

看完這影片,我的眼睛哭腫了,遲遲都緩不過來,能讓我哭得這麼厲害的電影,這是第一部,等長大了我一定要去四行倉庫看看,一定要記住這些先烈們,勿忘國恥!

【第二篇】

鏡頭從四行倉庫逐漸拉遠,另一邊是高樓林立的黃浦區,生機勃勃的景象,與低矮破敗的“小倉庫”形成對比,頗有“病樹前頭萬木村”的意境。一個是歷史,一個是現實。

這是電影《八佰》中的一個鏡頭,講述的是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故事。在《九國公約》會議期間,雖然中國軍節節敗退,被命令撤離上海,但爲了獲得國際社會上的支持,國民政府決定在租界對岸的四行倉庫留下一支軍隊,打給租界的外國人看。這是一場屈辱的,窩囊的表演賽。這份屈辱來自國民黨在戰事上的無能,來自於國民政府卑躬屈膝的態度,以及來自於當時的整個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失語。

但這早已今非昔比。

在國土問題上毫不手軟,寸土不讓的是中國;在經濟方面態度堅決,並用“一帶一路”政策反制美國的是中國;當華爲公司遭遇各種抵制時,敢於挺直腰板,出臺扶持政策的也是中國。在這樣的轉變中,不僅有勇者的付出,也有智者的貢獻。這是14億中國人民締造的中國,更是幾代了人壘出來的中國!

就像《八佰》的名字一樣,“八佰”而不是“八百”,這部電影的重點是人。這個“人”是四行倉庫裏的戰士,他們會因爲女性的注視而虛榮,會因爲戰友的犧牲而堅定,他們會因爲貪戀人生而不敢赴死,也會在奉獻生命時高喊自己的名字;這個“人”,是租界裏的百姓,他們會事不關己,隔岸觀火,也會憑一腔熱血投身抗爭,他們會爲了錢財出賣同胞,也會爲傳承歷史奮不顧身,這個“人”,也是熒幕上衆多角色投映下的你我。

【第三篇】

故事原型爲1937年發生於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戰爲淞滬會戰最後一役,故事圍繞“八百孤軍血戰四行倉庫”展開。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爲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橋那邊是天堂,橋這邊是地獄。”電影中拍攝出了繁華富饒的租界,而視角一轉,上海已經淪陷了。一邊是不沾血腥的天堂,而另一邊則是日日要沾血腥的上海。拍攝時,上海已是廢墟,冒着煙火,黑暗的,血腥的,冰冷的。唯一充滿着生命的就是那棟佇立在蘇州河旁的四行倉庫。戰士們活着的希望全寄託於它,而四行倉庫則是他們唯一的歸宿、墳墓、住所。

影中的一個鏡頭令我深深震撼,當四行倉庫將要面臨危機,將要被日軍的重炮炸燬,青年的戰士奮不顧身地在腰間綁緊炸彈、手榴彈,咬牙地英勇地跳了下去,哪怕是火海,哪怕是漩渦,哪怕再也沒有生的希望,但是還是義無反顧、心甘情願地跳了下去。因爲他們知道,對岸有多少的同胞正在注視這一幕,正在吶喊,正在爲所有犧牲的英雄默哀;而他們也知道要誓死報國,絕不讓上海淪陷,絕不讓南京淪陷,絕不給日軍任何一點還手的機會,他們這麼做不僅是給對岸的人看,更多的是爲中國的英雄多一點拯救的時間,哪怕只有一分鐘。當報上姓名,當喊出“娘,兒不孝!”,當掏出遺書和遺物,所有的人,對岸的人,都在揪心地聽着,隨即低下了頭,摘下帽子,默哀。隨即,是日軍的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