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讀書名言 > 《西廂記》讀後感精選四篇

《西廂記》讀後感精選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西廂記》讀後感精選四篇

《西廂記》讀後感精選四篇

導語:《西廂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古典愛情戲曲之一,爲元代王實甫所作。明代朱權在《太和正音譜》這樣評價王實甫,“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之出浴華清,綠珠之採蓮洛浦。”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四篇《西廂記》讀後感,希望你們喜歡。

《西廂記》讀後感精選四篇

讀後感一:

且就故事情節來看,一波三折。張生追求鶯鶯之路並非一帆風順,若非得紅娘助力,很有可能“折戟”。而夫人的阻撓,鶯鶯的“變臉”,鄭恆的污衊,一切都使這情節變得曲折動人。

從角色塑造來說,在掙脫禮教束縛的相國小姐崔鶯鶯,耽於愛情的癡心書生張珙,封建女性代表崔夫人和活潑可愛的婢女紅娘中,我最喜愛的還是紅娘。紅娘在書中雖不是主角,但卻是各個人物之間聯繫的交集。紅娘是鶯鶯的貼身婢女,是張生追求鶯鶯的謀士,是崔夫人派來監視鶯鶯的探子。可以說,紅娘聯繫了各個人物。而在紅娘身上,作者賦予了更多心血。紅娘善良可愛,活潑機靈。在她身上幾乎沒有任何缺點,她是美好的化身。不似鶯鶯仍受封建思想束縛,不似張生沉溺於情色忘卻功名,不似崔夫人毀約失信,紅娘在書中只是堅守自己的正義,做自己認爲的正確的事。以卑微身份頂嘴崔夫人,幫助張生追求鶯鶯,成就鶯鶯張生姻緣,促進作者要表達的愛情喜劇主題達成,紅娘擁有超越那個強調身份等級的封建時代的個人魅力。

我認爲從愛情角度來看,《西廂記》講述的是勇敢衝破封建束縛,追求純粹美好的愛情的故事。特別是對於古代女性,這種舉動更是難得。張生追求鶯鶯情感火熱灼人,而鶯鶯迴應張生更顯珍貴。作爲相府小姐,鶯鶯是知禮節的,矜持的大家閨秀,在崔母的阻撓下,她該是與張生一刀兩斷。然而她卻聽從了本心,在對張生有意後,經過一番掙扎,最終還是被病弱張生的熾熱的情感俘獲,主動送書信,成就好事。這是離經叛道之舉,在當時可稱爲“不守婦道”,也背離了崔夫人的教育,但鶯鶯還是做了,爲了純潔的愛情。作者表達了那個壓迫的時代人們心中的屬於人的真實合理的慾望,對掙脫封建禮教不合理束縛的渴望,對自然愛情的追求的慾望。相國小姐與窮酸書生的愛情故事令人感動。王實甫也爲這段愛情寫下了完美的結局。“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

就語言來說,我真感嘆於王實甫的文才。且不說化用詩句,就是其本身的韻腳便押韻的好。且看:“人間看波,玉容深鎖繡幃中,怕有人搬弄。想嫦娥,西沒東生誰與共?怨天公,裴航不作遊仙夢。這雲似我羅幃數重,只恐怕嫦娥心動,因此上圍住廣寒宮。”波、中、弄、共、公、重、動、宮,呈ong疊韻,讀來音韻極強,顯得活潑有趣。書中語言有典雅的詩句,也有偏向口語化的用詞,實集大成。且不說各種曲牌名,單是書中隨手拈來的典故便極具文采。聽說《西廂記》最完整的注本的註釋有2000處,也是難怪。

讀後感二:

紅娘的人小小個,活像個未成年的孩子。其實書中的紅娘應該也就是未成年,但插畫未必有一些誇張,畢竟崔鶯鶯也不會身量長到和張生差不多的地步吧。就算是爲了突出主次,我覺得也說不通。全書來看,崔鶯鶯的個性凸顯,實在不如紅娘這個人物強烈;而且紅娘的妙語連珠之篇幅,比崔鶯鶯是多很多了。這個我們後面可以再談論。

剛開始讀《西廂記》的時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真真的是淫詞豔曲!”怪不得林黛玉一聽賈寶玉說“我就是那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個傾國傾城貌”時,就惱了說:“我要告訴舅舅舅母去!”故事中的張生,見了崔鶯鶯,先是一驚,疑心是不是觀音下凡。從此,就念念不忘,寢食難安,爲此害相思,衣帶漸寬。書中描寫這“一見鍾情”還是很露骨的,對張生的想法描寫之細緻,實在有讓我不忍直視之感。張生對鶯鶯觀察之細緻,從頭到腳都充滿了想象。更巧妙的是,作者在這一出裏,並沒有寫出崔鶯鶯的直接反應,而是用了她的身體形態表現出鶯鶯雖未正視張君瑞,但的確是已經暗自傾心。

這個一見鍾情,一個非常直接,不轉彎抹角,直入主題(之後看到紅娘直接自報姓名年歲出身,其目的可見一斑);一個羞羞怯怯,舉止留情,芳心暗許。寫法實在是高明。不過讀到後面,我慢慢意識到,這部戲劇的成功之一,可能就在於它的直截了當,直白質樸。而且,對人性的抓寫十分準確。人心險惡,誰能知道呢?依我來看,張珙見到相國之女的想法,除卻傾情癡心,也是懷有“想要強佔”的成分,且又時常想入非非,不能說不“險惡”。現實世界,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作者膽大心細的描寫,佩服佩服!

後面的故事情節,是現今衆多偶像劇的模版,好人壞人歷歷分明,角色也十分典型。主角:張君瑞,崔鶯鶯,紅娘(其實照我的意思應該把紅娘放在張生之後,崔鶯鶯之前);惡人:孫飛虎,相國夫人,鄭恆;朋友及幫助之人:普救寺內衆僧,杜將軍,僮僕等。男主女主一見鍾情,男主得不到女主,惆悵不已;天賜良機,惡人想殺人放火,霸佔女主,男主趁機挺身而出,併力邀摯友相救,獲取一重芳心;女主母親對婚約出爾反爾,男主主角痛心疾首,幸得得力助手女二號,暗中幫忙,助二人坎坷相會;生米煮成熟飯後,母親雖氣急,亦不得不承認男女主關係,但提出要求男主考取功名的條件;男女主因考科舉分離離,悽悽慘慘慼戚;男主功成名就之時,事情又有變化,又一惡人出來,藉着之前的婚約和自己說謊的口逼迫女主,女主母親趁此再次毀約,但後來在一干衆好人的幫助下,惡人自殺,母親屈服,男女主角終於幸福長久地在一起了。也是蠻套路的。

《西廂記》被譽爲“中國古典四大名劇”,在過去卻是要束之高閣的“禁書”。原因大概是怕把年輕人引誘壞了,男子不思進取,女子不管貞潔。現今對《西廂記》的評價中,免不了有對封建舊制度的反抗。這個說法的確不錯,這個故事的反抗精神,是在寫實基礎上的反抗,又別出心裁:主人不敢,僕人大膽。

王實甫對紅娘的描寫不遺餘力,話語又多又鮮活,鶯鶯較之,實在應該退居次之。紅娘是那個反抗的中心,雖然初聽張生自報家門時聲詞嚴厲,斥責張生不知廉恥,但後來暗中傳書、又撮合張崔二人好事、怒斥鄭伯常、妙語反駁言而無信的相國夫人的,就是這個紅娘。她也懼怕夫人的責罰,皮肉之苦也是她所不願的,但這抹不去她的直爽和正直。她奚笑過每一個重要人物:張生魯莽、深情、衝動、退縮時,她在旁一語提點崔鶯鶯言行不一時,她又氣又恨,嘲弄不已;鄭恆口出謬言狂語時,她大罵貶低;夫人言而無信時,她敢於仗義執言,一針見血。當然,觀衆的眼睛最雪亮,後人多多編寫紅娘的事蹟,但對於什麼鶯鶯傳、張生記,就顯得冷落多了。

現實社會在書中也被反映得清清晰晰。張生一介文人,揹負考取功名之擔,人說不上正派,卻也是性情中人,浪漫情思漫天翻飛。作者在塑造這個人物時,亦把自己的理想放在其中:據說王實甫在寫此篇的時候,科舉考試處於廢止狀態,他滿有壯志卻無處可施,只能浪跡於野花叢中、伶人之處,故事中張生既有機會考取功名,又有運氣一舉金榜題名,實在也是作者的夢想。崔鶯鶯呢,雖貴爲相國之女,金枝玉葉,王侯將相、青年才俊何人接觸不到,卻仍在每晚燒香之時,亦爲自己日後的歸宿暗暗發愁。女人不知道她們的預期,也不知她們的宿命。聽到張山吟誦的清新之詞,她滿心歡喜,想同此人花前月下,舉案齊眉。礙於母親的嚴命、禮教的束縛,心裏雖千萬種想法按捺不住,但在直面情郎時,開頭依舊錶現出一副假裝正派的樣子:“張生,我們本是兄妹之情,你豈能做出如此羞恥之事!” 活脫脫古代名門閨秀的樣子,卻也都是假冒僞善的人。

至於紅娘呢,便是基於這兩個寫實角色創造出的一個浪漫主義角色,她是他們的解救,破解禮教、封建,非她不可。她是張生和崔鶯鶯的光、紐帶、救贖者。這個女子人小惹人憐,妙語連珠又正直勇敢,是榜樣[]。

所以,即便是紅娘所說的“只要你滿頭花、拖地錦”真的是要求一個側室的地位,那真的不爲過。連張生都曾感嘆,婚後讓這個人鋪牀理屋他捨不得,必要求老夫人還她自由,若是夫人不許,他便親自來寫她的贖書。

另外一點,《西廂記》的詞藻美麗,讀來時時讓我慨嘆。印象很深的一句是,“甜言美語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若要問爲什麼,大概是乍涼還炎熱的季節裏,心境總是不平的罷。

讀後感三:

“東風搖曳垂楊線,遊絲牽惹桃花片。”在如此浪漫多情的時節裏,張生遇見了崔鶯鶯,便一見鍾情。我始終記得張生對鶯鶯的第一評價是“解舞腰肢軟又軟,千般婀娜,萬般旖旎,似垂柳晚風前。”我想,這次相遇,就早已註定他們將擁有一段美好而又殘酷的愛情故事。

崔鶯鶯是一個大膽,美麗,善良,溫柔的貴族小姐。生爲一個相國小姐的她,從小就在媽媽的管教下受到了封建傳統思想的影響,接受過很多的封建道德教育。當她與張生戀愛,她從一個乖乖女變成了一個“違背道德”壞女子,就構成了思想與行動上的矛盾,在我看來,崔鶯鶯能與張生相愛,挺不容易的。但在這樣的壞境下,她還能不顧一切地與張生相愛,我想這是非常難得的。這樣的女子,放在我們現代來講,令許多年輕人汗顏啊!許多年輕人曾信誓旦旦,許下海誓山盟,可是最後呢?最終在世俗盛名之下,大多不過是當年的風流韻事化作如今的淺斟低唱。想想那“情切切,意綿綿”,想想那“別後相思隔煙水”,想想那高樓碧袖,碧玉紅箋,都如過眼雲煙,浮華似夢,崔鶯鶯對張生的愛是純潔美好,不含一絲雜質。

當她與張生離別時,她從不像其他的女子希望自己的丈夫金榜題名,衣錦還鄉。在她的眼裏“情”字是第一,名利功祿,是是非非,她統統都可以不管。“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在回覆張生的詩裏,她將自己不甘寂寞的苦悶心情寫得淋漓盡致。她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她對張生的愛戀,但最終沒有勇氣與張生見面。在“聽琴”的時候,她的心被張生琴中那份熱切的呼喚深深的感動着,但她那一顆被封建道德教育束縛的心控制着她,儘管她早已淚水漣漣。此時此刻,她心中的愛情正與封建教育進行激烈的爭吵,最終愛情戰勝了封建傳統思想。

當她收到了張生的情詩時,終於鼓起勇氣回了一首《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凝視玉人來。”讀到這裏,我笑了,我想:崔鶯鶯是幸運的,因爲她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愛情。正如沈從文所說:“我這一生中,行過許多路,走過許多橋,看過許多雲,喝過許多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最好的人。”的確,崔鶯鶯是幸運的。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當她寫下《明月三五夜》,短短20個字,意味着崔鶯鶯從此走上了叛逆的道路,去追尋自己的愛情。

世上有許多人選擇用名利去填滿生活,花花世界,遊走一場便洋洋自得。而有些人選擇去愛自己愛的人,用心去填滿生活。我所理解的愛情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彼此明白對方的缺點和優點,能包容對方的缺點和優點。愛上對方的人而不是對方擁有的錢財。在這個繁雜荒亂的世界裏有個愛你的人,共渡生計之苦,陪着你晃晃悠悠地度過餘生,就這樣慢慢變老。

讀後感四:

《西廂記》,爲元代著名的戲曲作家王實甫所著。究其根源,實爲“新雜劇,舊傳奇”,唐代元稹、宋代趙令畤,金董解元,都曾撰寫過不同版本的《西廂》,至元代王實甫,終於把《西廂》推舉到顛峯,不僅家喻戶曉,而且已經變爲一種潮流,一種中國封建思想的蛻變,如此寥寥萬餘字,何以有如此魅力,何以堪如此重任?就此處,我把我的觀後之感付之於字,並總結了下面三點世間文章不可兼備的好處,望閱者於其中游幸一翻,感受《西廂記》這一文學珍品爲大家帶來的視覺的衝擊與精神上的享受。

一爲情節。大凡書籍,均以情節爲首要之物,敘述平鋪還在其次。《西廂》的故事情節,簡單明瞭。崔鶯鶯與其母老夫人並紅娘送父親靈柩至博陵安葬,路宿於普救寺。恰逢張君瑞遊覽至此,二人相遇,便萌生愛慕之情,只遲遲未得機遇相見。後因孫飛虎圍住普救寺,欲強搶鶯鶯爲妾,老夫人無奈,言道:“誰若能解救我母女二人,便把鶯鶯許配與他。”張生聞聽便投信至其友白馬將軍處,求其解圍,並完此姻緣。後兵至圍解,老夫人又悔其前言,並未撮合崔張二人。二人悲苦,想盡萬般妙計,互相試探內心,後因紅娘於中穿插取事,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婚姻。故事情節讓現代人覺得俗氣簡單,可實不知於當時的封建社會,這便是一種突破,一種衝擊!霎時掀起了一股“西廂熱”,竟成爲了當時社會的“暢銷書”,且不少詞曲作家都開始對愛情劇本下了大量的筆墨與精力。到了明清,凡寫男女方面的故事、劇本,都是受了《西廂記》的影響,以致於今,按一些言情劇、肥皂劇的情節看來,《西廂》應該算是他們的鼻祖了。其表現的主題思想,即:“永老無別離,萬古常玩聚,願普天下的有情人都成了眷屬。”以當時的社會看這種思想,是非常大膽、非常叛逆、非常有衝擊力的。

其次爲價值。從古至今,從內由外,都對《西廂》做出了無法比擬的評價。趙景深先生把《西廂記》稱爲“中國古典文藝中的雙壁”之一,那一壁即《紅樓夢》。能與《紅樓夢》並駕齊驅,它的文學價值與藝術價值可見一斑。陳繼儒更是把其稱之爲“千古第一神物”。另外,更有“《西廂記》天下奪魁”,“化工之作”,“王實甫《西廂》,千古絕詞”等藝術等級甚高的評語。乃至於國外,也把《西廂》推舉到一個高峯。俄國柯爾施主編的《中國文學史綱要》中就說到:“單就劇情的發展來和我們最優秀的歌劇比較,即使在全歐洲恐怕也找不到多少向這樣完美的劇本。”這些並不是對《西廂》的推崇和炒作,這是一種信服。

最不可思議的便爲詞藻。《西廂》的曲牌、詞牌、平鋪和旁白,都具有無法超越的魅力,我在前面所言的“視覺衝擊”,就是指,當我們的眼睛看到這些文字詞曲的時候,它所給我們帶來的視覺上的享受。我用八個字來表達一下我閱讀的感受,即:以眼遊幸,滿口餘香。口中之香,實爲書中之味也。王伯良言:“《西廂》妙處,不當以字句求之,其中聯絡顧盼,如長河之流,它曲莫及。”在此,我雖不能把整書打錄於此,而可舉一二句我所記的明瞭、香濃的曲子,共大家賞玩。張君瑞一出,便有[點絳脣]一篇,篇上雲:“遊藝中原,腳跟無線,如蓬轉。望眼連天,日近長安遠。”[小桃紅]上言道:“夜深香藹散空庭,簾幕東風靜。拜罷也斜將曲欄憑,長吁了兩三聲。剔團鸞明月如懸鏡,又不是輕雲薄霧,都則是香菸人氣,兩般兒氤氳得不分明。”又一篇【混江龍】上說得好:“落紅成陣,風飄萬點正愁人;池塘夢曉,闌檻辭春。蝶粉輕沾飛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塵。系春心情短柳絲長,隔花陰人遠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減了三楚精神。”《西廂》中句,巧奪天宮,且篇幅不長,若一氣呵成,半日功夫便可覽遍,只此書並無讀一遍之理,依我看,《西廂》中詞句,好似天造地設一般。

我讀《西廂》的感受,也僅此而已。我只以我的觀感把《西廂》這部驚世駭俗的作品介紹給大家,而深而又深的意境,還是需要通過閱讀文章去獲得、去體味,去享受